《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1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陛下。”

    拱了拱手,见眼前这位君主再无下文,张启功这才说道:“陛下,此番除秦开尚驻守在渔阳,并未跟随微臣一同前来雒阳,其余愿归顺我大魏的诸将领,皆已携带家眷,来到了雒阳……”顿了顿,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眼前这位君主,口中说道:“虽然秦开因为驻守渔阳不能亲来雒阳,但他愿意归顺我大魏,这是他亲笔书信。”

    赵润接过了书信,旋即吩咐守在甘露殿外的虎贲禁卫统领燕顺、童信二人道:“燕顺,童信,你二人送黄池侯,顺便再将乐弈、燕绉、司马尚等诸将领请到此地。”

    “遵命。”燕顺、童信二人依言走入殿内。

    张启功并未婉言谢拒——其实他也明白,事实上他才是那个‘顺便’,但这种事,没有必要说破。

    更何况,此番他收到的嘉奖,已经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纵使是此时此刻,他心中仍有些不敢相信。

    待张启功告退之后,赵润趁着召见乐弈等人空档,遂拆启了秦开的书信,仔细观瞧。

    对于秦开此番并未跟随张启功等人前来觐见,他并不在意,毕竟韩国被他魏国打成那样,难保草原上的异族不会对韩国趁火打劫,秦开驻守在渔阳,无论是对韩国、对魏国、乃至对整个中原,都是一件有助益的事——在对待草原民族这件事上,中原人的态度一直以来都是很团结的。

    至于秦开在信中所言,并不出乎赵润意料,无非就是强调草原民族对中原的威胁,恳请他给予各种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从字里行间中,赵润感觉出秦开有些不安——大概是此番并未亲自前来觐见他而感到有些惶恐不安,鉴于此,赵润决定亲笔写一封回信,安抚秦开,使后者能毫无顾虑地镇守边界,威慑草原民族。

    就在赵润提笔写着对秦开的回信时,虎贲禁卫统领燕顺迈步走入了殿内,拱手抱拳启禀道:“陛下,乐弈、许历、靳黈、司马尚、燕绉、公仲朋、田苓等将领,皆已在殿外恭候。”

    “请他们进来吧。”赵润头也不抬地说道。

    “都、都请进来么?”燕顺有些犹豫地问了句。

    赵润闻言抬头瞧了一眼燕顺,顿时就猜到了燕顺的顾虑,笑着说道:“彼拖家带口前来我大魏,乃是诚心归降,无需防这防那的。……快去吧。”

    “……是。”

    燕顺抱拳而去,片刻后,便领着乐弈、许历、靳黈、司马尚、燕绉、公仲朋、田苓等七八人进入了书房。

    可能是心中仍有一丝的顾虑,燕顺、童信二人紧跟着诸将进入书房后,就站在书房的两个角落,与赵润身边的近卫大将褚亨形成三角之势,防止乐弈等人骤然发难。

    事实证明,燕顺、童信二人真的是想多了,至少此番前来魏国的乐弈、许历、靳黈、司马尚、燕绉、公仲朋、田苓等人,谁也没有像雁门守李睦那种希望力挽狂澜的心思——在对国家忠心耿耿的李睦反而被国内各阶层联合起来逼死之后,这些位将领就已经对韩国彻底绝望了。

    再说乐弈、燕绉等人迈步来到甘露殿的书房后,他们心中亦难免有些紧张,毕竟他们即将见到的,乃是魏国的君主赵润。

    虽说在以往魏韩两国的战争中,这些位将领或多或少都与这位魏国的君主打过交道,但在近距离见面,还真没有几次。

    似乎唯一一次近距离见面的,便是在第三次魏韩战争的尾声,在魏王赵润与韩王然这两位君主这两位二王相会的时候。

    那时的赵润,还只是魏国的太子储君呢,这一晃,已经十余年了。

    “诸位稍等片刻,待朕写完这封信。”

    在听到乐弈等人进来的动静后,赵润抬头笑着说道,随后又示意大太监高和,请乐弈等将领在殿内就坐。

    『……』

    在寂静的殿内,诸韩国将领瞅瞅正在奋笔疾书的魏王赵润,颇有些面面相觑。

    大约过了半柱香工夫,魏王赵润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毛笔,在吹了吹书信上的墨迹后,吩咐高和道:“立刻派人将这封信送往渔阳,交予秦开将军。”

    『秦开?』

    听到这个名字,在座的诸韩国将领们纷纷扭头看了过来。

    见此,赵润亦不予隐瞒,遂笑着解释道:“秦开将军虽并未与诸位一同前来我雒阳,但是送来一封书信,朕觉得秦开将军对朕或仍些顾虑,是故,朕亲笔写一封回信,宽慰秦开将军……”

    『原来如此。』

    在赵润如此直白的解释下,诸将哪里还会不明白。

    此时,就见赵润拍了拍手,起身走向乐弈等人,笑着说道:“一个月前,朕收到了张启功的书信,得知诸位良才愿意投奔我大魏,诸位可知朕当时是何等欣喜?……有诸位良才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魏王……挺好说话的嘛。』

    殿内诸将面面相觑,毕竟世俗传论,眼前这位魏国君主的脾气可不怎么好,没想到竟然如此平易近人。

    就在诸将皆思忖着该怎么接话时,就听乐弈面无表情地说道:“败军之将,不敢言勇。……魏王陛下口中的‘良才’,乐某愧不敢当。”

    在燕绉、靳黈、司马尚等人有些惊悚的目光注视下,魏王赵润深深看了一眼乐弈,忽然问道:“是因为庄公的事么?”

    “什么?”乐弈微微皱眉问道。

    “朕从乐弈将军的话中,听出了几丝怨恨之意。”压了压手,示意燕绉等人无需急着替乐弈解释,赵润感慨地说道:“我大魏军队是如何攻陷上谷郡的,此事朕亦有所耳闻。张启功以离间计加害了庄公韩庚,才使釐侯韩武对乐弈将军心生疑虑……这确实也并非什么光彩的事,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大魏也只能出此下策了。”说着,他面向乐弈,诚恳地说道:“朕无法使庄公韩庚死而复生,朕唯一能做的,只能善待其家眷。倘若乐弈将军心中仍有愤恨,朕愿替张启功向庄公的家眷致歉。”

    这一番话,说得乐弈与其余韩国诸将颇为动容。

    良久,乐弈摇头说道:“魏王陛下误会了,乐某并未对此心存怨恨,更何况,魏王陛下已许庄公的后人日后衣食无忧。……只是乐某生性淡凉。”

    说实话,乐弈对于庄公韩庚之死确实心存怨恨,当日在被张启功劝降时,他非但没有杀张启功为庄公韩庚报仇,而是理智地选择了投奔魏国,这也只是无奈之举——因为他明白,倘若执意与魏国作对,那么下场,无论是他,亦或是庄公韩庚的家眷,都只有死路一条。

    可此时此刻,听到眼前这位魏国君主如此诚恳的话,乐弈心中的怨恨,也就逐渐消退了。

    那可是魏王,魏国的君主,强势的魏公子润,这等人物亲口致歉,谁还能奢求更多?

    是故,他掩饰道:“乐某是真心觉得,似我等败军之将,不值得魏王陛下如此器重。”

    “败军之将?呵呵。”

    赵润笑了笑,目光在诸将脸上一一扫过,旋即开口说道:“洪德二十年,韩将靳黈率军十余万,于三个月内,攻陷河东,当时除「安邑」仍在我国北一军手中外,其余县城尽数沦陷。后驻守「临汾」,我大魏将领姜鄙率军攻打……”

    赵润徐徐讲述靳黈当年的战绩,让靳黈微微一愣。

    与明显倾向魏国的《轶谈》所记载的故事完全不同,韩将靳黈,根本不是那些故事中的丑角,此人是第一次魏韩北疆战役的统帅,曾经压得魏国喘不过气来,当时几乎全靠魏将姜鄙与其麾下北三军(魏上党军前身)奋不顾身的搏杀,才迫使靳黈采取战略撤退。

    “洪德二十年,韩将公仲朋、田苓镇守孟门关,先后遭到我国将领赵疆、南梁王赵元佐的进攻。……赵疆麾下山阳军猛攻孟门关数月,却依旧无法攻克此关。”赵润的目光,转向公仲朋、田苓二将。

    只见在诸将复杂的神色下,赵润细细讲述在座诸将曾经的战绩,这让在座诸将心有容焉之余,亦对这位魏国君主的博闻强记感到吃惊。

    同时,他们对眼前这位君主竟然如此清楚自己等人的事迹而有所感动。

    在最后,赵润诚恳地说道:“朕从不敢小觑韩国,甚至于,朕对韩国从来都是心存敬意,因为韩国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地替整个中原抵挡草原上的异族,近七成的草原异族,皆被韩国挡在中原之外。若非有此等拖累,我大魏根本无法战胜韩国……诸位皆是韩国的栋梁,朕诚心希望,诸位能为我大魏效力。”

    『……』

    在听了赵润的话后,在座的诸将们彼此相视。

    他们发现,自己亦或是在座的诸位同僚,似乎都不排斥为眼前这位君主效力,因为,眼前这位君主这般的礼遇,实在是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啊。

    在彼此瞧了几眼后,诸将齐声说道:“我等,愿为陛下效力,为大魏效力。”

    其中,亦包括唯一一个从始至终没有与其余诸将有任何眼神交流的乐弈。

    见此,赵润心中大喜,顿时吩咐大太监高和命人在甘露殿的偏殿摆上酒席,权当为乐弈等人接风。

    另外,赵润亦命人召来了他的宗卫将领们,陪同乐弈等人一同饮酒。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似乐弈等人投奔魏国这件事亦是如此。

    起初,乐弈、燕绉、司马尚等人心中皆有所顾虑,但当真正迈出这一步后,接下来的事,反而就变得简单多了,尤其是在几杯热酒下肚后,乐弈等降将们,与卫骄、吕牧、穆青等宗卫出身的将领们,关系一下子就变得亲近起来。

    “司马(尚)将军,听说你跟河西守司马安,其实皆是「曲梁侯司马防」的后裔?”

    “唔……这个不太清楚,不过我祖上,据说确实从曲梁内迁的……”

    “乐(弈)将军,听说贵祖上亦是我魏人?”

    “确有此事。”

    “我就说嘛,怪不得乐将军麾下的北燕军,怎么瞧都像是我大魏的军卒……”

    “靳黈将军,嘿嘿,好久不见了,当年在上党,可是差点就被你与暴鸢几人给围死了……”

    “这个……彼此各为其主,还请穆青将军见谅。”

    “瞧你说的……”

    在彼此聊开之后,甘露殿偏殿内的气氛,亦逐渐地就热闹了起来。

    在筵席中,魏王赵润看着逐渐已消失拘束的诸降将们,心中有种莫名的豪情。

    原因很简单,无非是在吸收了这些位韩国的将领后,他魏国的军队将变得更加强大。

    他已经有所设想,准备将桓虎、陈狩调到睢阳,令其负责攻伐楚国的战争。

    至于乐弈、司马尚、靳黈等人,则调到巨鹿,负责攻伐齐国的战争。

    虽然桓虎的人品确实有问题,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统帅,而乐弈,更是一位比较桓虎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统帅。

    当然,之所以说是设想,只是因为魏国目前尚无余力复攻齐楚,毕竟抚恤与犒赏已经耗尽了国库所剩无几的款项,甚至于为此朝廷还背上了一笔负债。

    但这只是暂时的窘境,一到两年之后,他魏国就能恢复元气。

    介时,便是他魏国兵吞齐楚、一统中原之时!

第311章:庆功筵【二合一】() 
两日后,朝廷正式颁布了有关于抚恤与犒赏的政令,并陆续对将级以下的将官做出了战后的犒赏,这份犒赏主要还是体现在田地、府宅以及职务两方面,像金银、丝绸这种实际性的犒赏,反而是其次。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魏人牢记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魏王赵润亲自下令兵铸局再一次打造了几批具有纪念意义的短剑。

    这些纪念用的短剑,选用铜作为材质、长短约一掌左右,两侧并未开刃,剑身末端铭刻有卫国战争英雄的字样。

    魏王赵润希望朝廷将这些短剑发放给所有参与战场战争的魏国士卒,无论是正规军士卒,亦或是民兵,或者私军,以此感谢他们在这场战争所做出的贡献。至于那些已牺牲的士卒,则交予他们的家眷。

    对此,魏国朝廷曾向魏王赵润提过异议,毕竟这场战争,他魏国总共动员的士卒包括正规军、民兵、私军等等,人数其实也接近一百万,而这意味着,魏国需要打造一百万柄这类的纪念短剑,而这,会导致捉襟见肘的国库变得更加艰难。

    但很显然,这个世上不存在能扭转魏王赵润想法的人,在这位君主做出最终决定后,虽然朝廷认为此举是一件‘付出大而回报小’的事,亦只能照办。

    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朝廷与魏王赵润出现了一些分歧,因为前者更多的考虑利益,而后者,考虑的一种精神上的东西。

    事实上,魏王赵润一直以来都在加强国人在精神方面的团结、坚强,以及对国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可能是本着既然要做那就一步到位的想法,魏王赵润又亲自设计出了几款‘英雄短剑’。

    比如大梁禁卫军,包括那些在大梁战役中牺牲的男儿们,在战后都能得到一款铭刻有永不陷落之城的英雄短剑;而赵疆、韶虎、屈塍等人所率领的伐韩军队,则能得到一款铭刻有东征凯旋的英雄短剑。

    除此之外,还有几款英雄短剑,来纪念这场战争中的重要胜利。

    比如云中守廉驳、九原守冯、朔方守赵成岳等人夺回原中要塞,比如河西守司马安、河东守魏忌挡住秦**队,再比如魏王赵润亲自率领三十几万魏**队,在本土击败了诸国联军,等等等等。

    不得不说,魏王赵润的‘任性’,使得魏国朝廷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要付出一笔巨大的开支。

    但赵润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些英雄短剑,势必会在那些士卒的手中,作为传家宝一般的东西被传承下去,连带着魏国那份坚强不饶的精神,传给下一代、下下一代的魏人。

    只要魏人团结一致,没有人能够击败魏国!

    没有人!

    十二月初一,朝廷在王宫的紫宸殿开设庆功筵席,宴请这场战争的有功之士。

    由于场地原因,此番朝廷只宴请了千人将以上的各军将领,可即便如此,朝廷还是将筵席的桌子摆满了整个紫宸殿外的广场。

    至于各军士卒,朝廷自然也不会将其遗忘,为此,朝廷征调了户部、肃氏商会、文氏商会等他魏国绝大多数的运输船,将羊肉、蔬菜、烈酒等物,送到各个军队的驻扎地,不限量发放给魏军兵将,举国同庆。

    在紫宸殿召开庆功筵席时,似乐弈、燕绉、靳、司马尚等刚刚投奔魏国的将领,亦受邀出席。

    说实话,这些位将领难免感觉有些尴尬,毕竟无论怎么说,他们确确实实是被魏国给击败了,以失败者的角色参加胜利方的庆功筵席,这着实有些奇怪。

    但没办法,他们必须出席这次筵席,毕竟他们必须融入到魏**方,融入到魏国的这些兵将们当中,否则,必定将影响他们日后在魏国的仕途。

    由于是提前了整整两个月告知了各军将领,因此,驻扎在魏国各地方的将领们,纷纷赶回雒阳,出席了这次筵席。

    比如朔方守赵成岳、九原守冯、云中守廉驳、上党守姜鄙、河西守司马安、河东守魏忌等等等等,就连卫国的卫邵、卫郧、卫振,以及鲁国(非旧鲁国)的季武,在收到了邀请帖后,亦急急忙忙赶回魏国王都雒阳,参加这场盛世。

    毫不夸张地说,这场庆功筵席,囊括了魏国至少九成的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