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1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人的自大就来源于此: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得到了整个中原最富饶、最肥沃的土地,已经无需再占据更多的地盘了。

    而这,就导致齐国上至君主、下至臣民,皆满足于偏安一隅,不像魏国、楚国、尤其是秦国,由于国内土地的贫瘠等种种原因,对开疆辟土抱持极大的热情。

    “……但魏国不同,在魏王赵偲时期,魏国就表现出了对宋地的极大渴望,而如今的魏君赵润,在这方面更是远胜其父,收复上党、三川,占领河西、河套,在短短十几年间,就让魏国的面积扩增了一倍……”高傒接着说道。

    “这只是恰逢其会,我弟赵润绝非穷兵黩武之人……”赵昭立刻辩解道,但他的话显得有点没底气。

    这也难怪,毕竟高傒说得没错,魏国的疆域版图,的确是在近十几年扩增了整整一倍,从古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具有‘攻击性’,哪怕是秦国,在这方面的速度也远不及魏国——这让人如何相信魏国并非是一个极具攻击性的国家呢?

    “……其实老夫也知道,韩国的胜算很小,可能,就连楚国,亦并非是魏国的敌人。但是……”说到这里,他捋着胡须长长吐了口气,随即才接着说道:“不得不为啊。……魏国越来越大,倘若我大齐毫无作为,待等有朝一日魏国吞并了韩楚,我大齐又能支撑多久呢?”

    赵昭摇头说道:“高傒大人高估我弟赵润了……从小到大,我弟赵润都是一个毫无野心之人,记得当年他年幼时,甚至于对王位不屑一顾,只愿当一个游手好闲的闲王……”

    “人都是会变的。”

    高傒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所了解的,只是当年的魏公子润,而非是如今的魏王……”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当年魏公子润助先王讨伐楚国时,老夫虽然遗憾未曾亲眼见到,但也曾听说过,比如田耽将军就提过魏公子润的为人,说他对下位者平易近人、对倨傲者趾高气扬,言行举止虽异于常人,但并不难以交涉……可前两年老夫前往大梁参加诸国会盟时,却完全瞧不出来,老夫眼中的魏王赵润,令行禁止、下人无有不从,俨然是霸主之相……”

    “……”

    赵昭微微一愣,脑海中忍不住回想当年,他也必须承认,他印象中的「八殿下赵润」,跟前两年他回过吊丧之际碰到的「魏王赵润」,两者的确是判若两人。

    这种改变,并非是好与不好,只是说,赵润肩负起了整个国家,他就必须因此有所改变——而在这前提下,那位兄弟,或许也不再是他记忆深处那个熟悉的兄弟了。

    这让赵昭也无法肯定,那个兄弟是否对齐国抱持有吞并之心。

    尤其是在高傒随后提起了他当年前往魏国大梁时所见到的见闻:“魏国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据老夫所知,当年魏国就有一些臣子教唆魏王积蓄国力,兼并邻国,铸就史无前例的霸业……前两年,我齐人有个叫做「公羊郜」的儒生,远赴大梁,得到了魏王的赏识,随后不久,这个公羊郜便写了几封信派人送回国内,邀揽其同窗共赴魏国,说什么一展抱负……老夫后来看过他的「公羊说」,发现他在其著书中推崇「中原一统」……此人受到魏王重用,难道还不能证明么?”

    赵昭哑口无言。

    前两年魏国鼓捣出百家争鸣时,齐国也受到影响,导致大批人才投奔魏国,这件事赵昭也有所耳闻,只是不像高傒了解地这么透彻罢了。

    在深深吸了口气后,赵昭神色复杂地说道:“高傒大人的意思,是奉劝赵昭放弃心中所想么?”

    高傒微微一笑,说道:“老夫得知魏使唐沮昨晚拜访左相,就猜到左相有可能会因为顾及魏国而尝试劝说大王与老夫等人……请务必不要这么做。”

    听闻此言,赵昭微微皱了皱眉,正要说话,却见高傒抢先说道:“老夫说这话,并无恶意。只是这一次,我大齐是绝无可能站在魏国那边的,魏国太强大了,致使诸国战栗,我大齐若为了一时苟安而支持魏国,那么,待等魏国击败且趁机吞并楚国、韩国之后,我大齐的国运,怕是也到此为止了。……因此,无论胜败如何,我大齐都要在这里尝试截断魏国的气势。”

    说到这里,他见赵昭面露忧虑之色,便微笑着宽慰道:“你也无需过于担心,老夫只是希望削弱魏国,从未想过覆灭魏国,倘若日后有朝一日,韩国或者楚国重新崛起,到时候老夫肯定支持联合魏国打压韩国或者楚国……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的。”

    赵昭微微点了点头:国与国之间,从来就没有永恒的盟约,只有永恒的利益。

    见赵昭似乎接受了自己的话,高傒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微笑着说道:“今日老夫前来阻止你,不为别的,也是为了留一手退路。……老夫的年纪大了,先王留下的基业,怕是也守不了几年了,日后啊,还得看你们这一辈……”

    说到这里,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倘若这次魏国战败,老夫会推荐你前往魏国促成魏齐联盟,遏制楚国;倘若这次魏国取胜……由老夫来承担罪名,日后你提老夫首级,前往魏国寻求宽恕。因此无论如何,你无需在此期间表露心迹,更不要在接下来我大齐尝试挑战魏国,且举国齐人亦对此支持万分时,出面偏袒魏国……老夫的意思,你明白么?”

    赵昭神色复杂地看着高傒,微微点了点头。

    他当然明白,高傒这既是为了保护他,也是为了给日后留一条退路。

    虽然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但是,真的就什么都不做么?

    坐在颠簸的马车上,赵昭心乱如麻。

    最终,魏使唐沮的外交辞令,并没有战胜韩王然,齐国终究没有支持魏国的意思。

    或者说,齐国只是表面上表示支持魏国,但却没有做出任何相应的举动。

    反而,安插在齐国的魏国细作,却打探到齐国有一支船队,正在海路上往返,协助韩国将一批批军备运输到楚国。

    此举足以证明,齐国在暗中其实已经倒向了韩国。

    大约二十几日后,魏使唐沮返回魏国王都雒阳,既羞愧又黯然地回禀魏王赵润,表示未能说动齐国,这让赵润微微皱了皱眉。

    随后在返回甘露殿后,赵润皱着眉头审视着囊括整个中原的大略地图。

    说实话,齐国本身不足为惧,问题是它地处于韩国与楚国的中间,一旦齐国加入其中,这三国俨然一块铁板,隐隐包住了魏国(包括卫国),再加上齐国目前仍有不俗的财富,因此,一旦他日大战爆发,齐国能很好地支持韩、楚两国与他魏国的战争,这就有点麻烦。

    “该如何打破这块铁板呢?”

    嘴里呢喃着,赵润的目光忽然落到了地图上的鲁国,久久不曾移开视线。

    『这,或许是一个突破点……』

    眯了眯眼睛,赵润心中忽然有了主意。

    若是一切顺利的话,待日后大战爆发之际,他有可能将得到一支奇兵,给「韩齐楚三国联盟」以致命一击。

第194章:步入绝境的韩国【二合一】() 
    正值魏国使臣唐沮出使齐国,魏天策府右都尉张启功,亦带着副手北宫玉秘密潜到了魏韩边境,在「肥城」县,与安陵、宋郡两地的巨富文少伯以及陶洪碰面,详细讨论张启功此前在给二人的书信中所谈及的、有关于用魏国圜钱来取代韩国钱币的事宜。

    肥城县,乃邯郸郡与巨鹿郡的交界,自两年前起,这里就驻扎着魏国大将庞焕与其率领的镇反军,其主要牵制对象,便是巨鹿城的韩将乐弈、燕绉等几人。

    不过确切地说,在肥城与巨鹿之间,其实还有一座县城,大概在肥城东北方向的约五十余里外,叫做「列人」县,在这座县城,驻扎着乐弈的副将纪括,自己大概三千左右的北燕军——肥城、列人,这才是这一带魏韩两国的真正边界。

    相比较邯郸、武安那边的紧张对峙,在肥城这边,魏韩两国的军队就相对克制地多了,毕竟无论是魏国这边的将领庞焕,还是韩国的将领乐弈、燕绉,皆是冷静克制的类型,并非是燕王赵疆那种一点就着的暴脾气,也不像上谷守许历那样争锋相对、不肯轻易示弱。

    不过最近,肥城与列人的对峙关系稍稍变得有些紧张,只因为秋收将近,魏将庞焕也好,韩将乐弈、燕绉也罢,都警惕着彼此是否会在秋收时前来捣乱。

    正因为这样,目前在这片区域内,魏韩两国的哨骑、斥候频繁出动,时刻紧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导致国境的局势变得比前几个月有所紧张。

    当张启功、北宫玉来到这座宅子时,陶洪正好还在讲述他手底下一支商队前几日前往列人,却遭到了韩军严密盘查的经历。

    “张都尉,北宫副尉。”

    “两位多礼了。”

    在双方相互见礼之后,文少伯与陶洪邀请张启功与北宫玉同桌就坐,并命府上的下人奉上酒菜。

    一边用着酒菜,张启功一边先询问了边境的大致情况。

    跟他此前所了解的情况差不多,尽管魏韩两国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但两国前线的统兵将领们,依旧恪守着「不得主动进攻」的严令,虽然在此期间,两国军队的哨骑、斥候摩擦重重,也曾出过一些伤亡,但每次的伤亡均只是在几人到十几人左右,罕见情况伤亡数字才超过五十人。

    听到这里,北宫玉若有所思地说道:“果然,韩国其实亦不希望与我大魏真正开战。”

    这是显而易见的,若此刻魏韩两国在边境鏖战,败方十有八九会是韩国,在这件事上,魏韩两国的判断还是颇为一致的。

    据魏王赵润以及天策府参将翟璜的判断,在这件事上最符合韩国利益的,便是由他魏国军队主动进攻邯郸北郡与巨鹿郡,这样一来,韩国作为防守方,虽不能说一定可以击退魏国的军队,但至少还能有几分胜算——毕竟在近两年内,韩将乐弈已经全面加强了邯郸北郡跟巨鹿郡的应战防御设施,提前做好了本土作战的准备。

    在闲聊了几句后,张启功便对文少伯与陶洪提起了啊此前在信中所提过的,有关于趁机让他魏国圜钱取代韩国钱币作为韩国主流流通货币的事宜。

    作为成功的商人,文少伯与陶洪对金钱都极为敏感,当初张启功在信中只是聊聊提了几句,他们就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

    在他们看来,若魏国圜钱取代了韩国钱币在韩国的地位,这就意味着,他们或就能操纵韩国的市场。

    这无论对于他们还是对于魏国而言,都是一项非常有力的武器。

    要知道在近一年中,史无前例的商贾战争,已经充分证明了这股群体的杀伤力是多么的巨大。

    而在此之前,在世人的认知中,商贾作为在「士农工商」这个社会阶层中垫底的存在,一直遭到打压,「重农轻商」,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哪怕是在潜意识中认为农事是「下等人做的事」的儒家,在这一点上亦是如此。

    但是这回,商贾阶级却是通过一场史无前例的商事战争,让中原各国见识到了商人的力量,这对于商贾们而言,倒也是一桩扬眉吐气的事,至少从此之后,儒家以及个别学派,再不能用「商人奸诈贪婪、对国家几无贡献」这种论调来继续打压他们。

    商贾的地位,从此得到提高。

    可能是得到了这方面声誉以及地位保障的关系,魏国的商贾们尽管在这次商事战争中损失亦颇大,但却非常配合朝廷,或许是他们觉得,金钱可以再挣,但似这等可以提升商人社会形象与国内地位的机会,却不可错过——这些才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而对于张启功来说,他则是为了弥补之前那次计谋的遗漏,报复摆了他一道的韩国,叫韩国那批新铸的铜币彻底成为一堆废铜。

    在利害一致的前提下,张启功很快就跟文少伯、陶洪所代表的商人势力达成了默契,有条不紊地开始打击韩国的货币体系。

    在这次行动中,无论是魏国的细作还是天策府左都尉高括手底下的青鸦众,皆配合张启功的行动,潜伏韩国境内各郡各县,释放谣言,企图摧毁韩国平民对国家货币的信任度。

    第一站,即是在巨鹿城。

    此时的巨鹿城,正忙碌于秋收,本来嘛,韩将乐弈与燕绉见肥城的魏国镇反军毫无异动,心中稍微松了口气,以为可以相安无事地度过今年。

    没想到,才刚刚松了口气,城中便爆发了一则谣言,矛头直指韩国的铜币——既由韩国朝廷掌控的国家货币。

    该则谣言的大意很简单,无非就是说他韩国的铜币已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失去购买力),且蓟城朝廷企图用这种(正在迅速贬值)的国家货币,收购平民手中刚刚收成的粮食,试图将国内大贵族、大世族的损失,转嫁到平民身上。

    一听到这个谣言,巨鹿城内的平民顿时哗然。

    其实说实话,由当地县衙所代表的朝廷,来收购该县的粮食产出,这是历来很常见的事,也是各国建立在为保障平民利益、调控市场米价,以及有效应对天灾人祸的有效策略,其实是一项对各方都非常有力的策略。

    可坏就坏在,前段时间韩国为了抗拒魏国商贾的倾销手段,使出了增铸铜币的伎俩,虽然这成功地加剧了魏国商贾的损失,且有效地弥补了韩国国库的损耗,但这件事被魏国揭破之后,难免还是让韩国货币在国民已经天下人心中信誉,为之大跌。

    在这个前提下,韩国朝廷例行采购粮食,稍微经人挑拨,就难免变成了另外一种模样:即转嫁损失的手段。

    在短短半日内,巨鹿城内的韩国平民怨声四起,其中有绝大部分人,拒绝当地县衙以去年的定价标准来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

    此时,张启功与北宫玉已经皆由商贾的身份,混入了巨鹿城内。

    当瞧见城内乱腾腾的景象时,北宫玉颇为惊讶,他很意外于城内的平民居然如此简单就被成功挑唆——他们不应该团结一致,协助国家渡过难关么?

    对此,张启功微笑着说道:“这就要看当代君主的魅力。君主得民心,则蚁民附之,反之……别以为平民就好糊弄,市井之民,多有小智慧。”

    北宫玉闻言看了一眼张启功,他感觉,张启功那句「小智慧」,多多少少带着点讽刺。

    事实上正是如此,张启功口中的「小智慧」,其实指的就是寻常平民「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的特征。

    平心而论,自私自利也谈不上是什么恶,这只是人的本性而已:大多数的人,只有在满足自己生活所需的情况下,才会有闲情去考虑别人的问题,去做善事。

    这无可厚非。

    倘若在自己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还有闲心去考虑别人,那这个人,他就是圣人了。

    而世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圣人,更多的还是为了养家糊口、照顾自己一家人而奔波的凡人。

    因此,巨鹿城内的平民、小地主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不希望当地县衙用正在贬值的韩国铜钱、用往年的原价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这也谈不上是什么大奸大恶的事,只能说人性如此罢了。『注:这里的人性,是中性词,并没有褒贬。』

    在张启功看来,在这种时候,就要看君主的个人魅力了,倘若君主的个人魅力大到能够让这些平民放弃‘一己私利’,宁可全家饿着肚子也要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