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聚。苍林之下,溪流之滨,山崖作屏,乱石为椅,大师们各显佛法,参禅论道。潇洒的自行潇洒,深沉的依然深沉,打趣的自由打趣,沉默的尽管沉默,这就是禅机中的“关照自身”。佛印大师沉睡的鼾声已是响若滚雷。
银须飘洒的参寥大师,正襟危坐于一块方石之上,合掌闭目,宛若罗汉桥陈如谈论着他“意在尘外”的奥秘,似乎在向苏轼布道:只有他的灵隐寺,才是人间最圣洁、最庄肃、最能消解凡俗烦恼的境地。
长眉低垂的惠勒大师,倚松坐定,徐徐作语,宛若罗汉十力迦叶谈论着他的“禅机悟境”,似乎在向苏轼宣扬佛家超越凡俗、追求空灵、舍身求法的崇高精神,召唤苏轼进入他的海会寺的山门。
木讷寡言的义诠大师,濯足于溪水之中,举目望着蓝天上的浮云,宛若罗汉跋提,吟出了他自得的诗句:“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门夜未掩,片月随行履。”似乎在向苏轼展示佛门的“顿悟”,超度苏轼赶快离开纷乱的凡尘。
辟谷修炼,身影憔悴的顺清大师,盘腿合掌于溪边,闭目垂首,宛若罗汉摩男俱利,轻声舒发着他那“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的淡远空灵,并请苏轼品评指点,坦然地向苏轼伸出了手臂。
苏轼领情了,心头震动。他仰卧于巨石之上,望着云霭轻拂的天宇,听着淙淙的流泉,思索着大师们谈禅引起的启迪:
“淡远空灵的佛门,这枝叶如盖的古松,就是菩提树吧?这古松下坐禅的人们,就是等候传法布道、等待涅槃永生的佛徒吧?传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禅入定,苦苦追寻人生真谛‘宁碎此身,终不起此座’,辟谷绝食,苦思冥想,终于在第四十九天的深夜,应着夜空天花乱坠的繁星,成了正果。贪、嗔、痴、烦恼、色、欲、爱、恨不再起于心头,心如平镜,不再沾染人间的是是非非;视力、听力无所隔阻,通悟了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创造了‘涅槃永生’的永恒。这是真实的吗?也许是真实的。‘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这精妙的教义,不正是使那些甘居清苦的佛门弟子矢志弥坚的心灵偈语吗?不正是使眼前这些佛门大师若痴若迷的性灵通悟吗?
“深邃圣洁的佛门啊,世间的草木风泉,在这里似乎也变得玄奥冥灵了。苍松是远古,碧草是现今,清风是匆匆的过客,流泉是忠诚的知音。在佛语禅机的奏鸣中,天和地的界际消失了,人和神的区分不见了,人间的恩恩怨怨融合成为和谐的一体,连世间的曲曲直直、是是非非都无需分晓了。凡俗和超越在同一的土壤中生长,天地之间的一切都在禅机中完美、安闲了。这是卓越灵魂的企盼,也是伟大智慧的想象啊!是啊,别管谁是和尚,谁是诗人,谁是歌妓,脱掉遮掩皮囊的衣物,都是一群从凡尘中走进山门的来客;莫问大师们的信佛是真是假,莫问大师们的道行是浅是深,扔弃那些肃穆的戒规和神秘的法号,这些佛语禅机中所含有的哲理,不也是关于凡俗人生真谛的一种探索吗……
禅师们望着陷于长时间沉思的苏轼微笑了。
苏轼突然侧过身来,面对溪水,把手中的一束松叶抛向流溪,吁叹一声:
“可这美妙的曲音响过之后呢?”
参寥大师洞察了苏轼的思绪,吟诗出口: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无知师弟,苏子瞻六根不净,难成正果,你再次超度这个山门外恃才自负的才子吧。”
无知和尚是前日从京都返回的。他遵师兄之命,放声吟出两句诗来:“一鸟忽飞来,啼破幽寂处。”并以这两句诗含有的禅机,解说了京都郑侠作赌赢得的一场雨霖,并在“禅机”即“天命”的神秘诠释中,沟通了槛内的超越和槛外的凡俗,托出了京都风雨飘摇中的王安石,动向莫辨的司马光,祸福无测的驸马王诜和进退难料的皇帝赵顼……
苏轼在巨石上躺不住了,忽地挺身坐起,神情突变,山门内佛语禅机聚集于胸中的超越、空灵、淡远,刹那间都烟消云散了,一种沉重苦涩的预感浮上心头:“天意”成全了郑侠,介甫将要离开京都,吕惠卿可能扶摇而上,朝廷将成为纷争不休的戏台。多灾多难的大宋社稷啊,这也是禅机中含有的必然吗?
官妓琴操、郑容、高莹,虽不熟悉京都官场高层的情状,但从无知大师“超度”苏轼的谈禅中,从苏轼惶恐的神色中,已猜得京都卷动的风云,将截断苏轼仕宦人生的道路,在杭州的时日不会太长了。苏公一走,自己心底的企盼不都成为泡影了吗?山门内的佛,终究化解不了她们心中血泪凝结的伤疤啊!
熟睡的佛印大师突然带着鼾声一跃而起,锦袍闪光,气度非凡,如同罗汉额囗,呵呵一笑,放声吟出一首诗来:
打睡禅和万万千,
梦中趋利走如烟;
戏君打快修禅定,
老境如蚕已再眠。
佛印的笑声和吟诗声回响松林,枝头上的鸟儿一阵急啼,扑簌簌乍起,向林外飞去。
参寥大师举手呼道:
“捧茶进斋!”
仲殊和尚与思聪和尚闻声抬出一副红漆桶木“斋柜”,放置在众人中间。
参寥大师以主筵客:
“清茶素斋,不成敬意,老袖愧为主人了。无知师弟,为客人献茶呈斋吧。”
无知和尚应诺,大步走向斋柜,“啪”地一声,双手揭开柜盖。仲殊、思聪分茶送斋。
“茶”——绍兴女儿红。芬芳溢漫流泉碧草。每人一缸。
“斋”——红烧五花肉。淳香尽染松林竹丛。每人一盘。
群情振奋,众僧欢呼,酒缸高举,银着飞舞。离散的鸟儿飞回松林,五色蜻蜓飞出竹丛,成群的蜜蜂光临碧草,流泉中的鱼儿在水面跳跃欢腾。
惠勒大师嚼着肥肉参禅:
“凡俗有凡俗的情味,佛门有佛门的戒律,原没有什么高下,何必要分什么是‘茶’,什么是‘酒’,什么是‘斋’,什么是‘肉’!过眼烟云,万事皆空,这些原本都是无名之物,只不过是僧人、俗人、男人、女人胃肠之所需。”
格守清规甚苛的义诠大师捧着酒缸论道,嗓眼里蹦出几个妙字:
“妙啊,妙!‘茶’与‘酒’原是同根而生。没有水,哪有它们的身分和名头?‘斋’和‘肉’原出自一个家族。没有五谷,哪有‘斋’的清淡,‘肉’的淳香?禅机原是探索事物的本源,‘酒’就是‘茶’,‘肉’就是‘斋’啊!”
佛印大师原本就是靠酒肉度日的,他知道,现时的这“清茶素斋松下宴”,是参寥大师为自己洗尘而设,也是为消解苏子瞻心中的忧愁而设。该向苏子瞻指点迷津了。他醉眼朦胧,手捧酒缸,唱着唐代李白的诗句,提袍而舞。惠勒大师、清顺大师、参寥大师、义诠大师拊掌击节唱和。清风起了,斜阳暗淡了,竹林低吟,流泉弹奏,松涛滚动了:
问子何事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佛印舞向苏轼,举缸相邀:
“苏子瞻,大宋的李太白!何沉默而无诗。”
苏轼神情激越,不能自己,猛地从巨石上站起,端起酒缸狂饮。他感念大师们的盛情,亦欲与朋友们一起起舞唱和,但一种无措、无奈、无言的心绪在他胸中猛烈地滚绞着,使他气噎哽嗓,他双手一抖,酒坛脱落于巨石之上,他忽然跪仆于青石,怆然地望着朋友们,双手抱头。
佛印大师骤然停舞,凄然地坐在苏轼的身旁。朋友们都歌住声歇、沉默无语。清风停拂,竹丛停吟,流泉停奏,松涛停歇,只有依山的斜阳依恋着这沉静的灵隐寺。
苏轼泪水滴落着,他明白,今日的诸友聚会,是为迎迓佛印大师举办的,更是为自己的多舛的命运举办的,自己由衷的感谢啊!朋友们诙谐雅趣的参禅论道,是在启迪自己的顿悟,盼望自己能在“禅机悟道”中疗治心头的创伤,摆脱凡尘的一切纷扰。
他询问自己,真的能摆脱凡尘的牵念吗?介甫要成为替罪羊了,自己难安于心;驸马王诜处境如何?自己难辞其咎;皇帝今后何为?自己难断其念;朝廷就这样混乱下去吗?自己于心不忍;连眼前琴操、郑容、高莹三个可怜弱女的命运,自己也抛弃不下啊……
超越与凡俗、天堂与地狱,明晃晃地摆在眼前,佛门既然不能使其销声匿形、亲切融合,既然不能实现一个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世界,那又何必贪恋山门之内的空灵淡远、禅机悟境呢?跨过高高的山门门槛,去选择通向凡俗与地狱的道路吧……
琴操哀伤地宽慰苏轼:
“先生,我们弹唱一曲,为你消愁吧。”
苏轼点头。
琴操、郑容弹起怀中的琵琶、月琴,高莹唱起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
琴声突然停了。
官妓高莹掩面咽泣:
“先生,高莹有罪,误举韵脚,错秦少游的‘谯门’为‘斜阳’了……”
苏轼黯然:
“高莹啊高莹,我知你此刻的心神乱矣!秦少游伤感于‘谯门’,你在伤感眼前的‘斜阳’,足见其心意真切了。你伤感的‘斜阳’也许比秦郎的‘谯门’更加动人情怀!琴操,你能以‘阳’字韵而借秦郎原意,完成高莹‘斜阳’之感吗?”
琴操含泪点头,理弦而歌: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掉,
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
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低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
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
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琴声、歌声在松林缭绕,在竹丛飘荡。
参寥大师颔首称赞;
“阿弥陀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凡俗中通悟音律诗意的才女,你有着佛的禅机啊!几作颠倒,几易数字,不伤高邮才子秦郎原词之意,更添了几分凄楚。才思敏捷啊!”
佛印大师合掌叫绝:
“诸法皆空,业果不空。凡尘中通晓禅机悟境的才女啊,出语滚珠,着字成玉,折煞山门之内迂腐食斋者,可以进入我们的菩萨行了。”
苏轼喟然叹息,诗从口出: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操,女菩萨,你在借秦郎之词作为我送行!‘斜阳’、‘离觞’、‘烟霭茫茫’、‘薄幸名狂’。‘斜阳’惨于‘谯门’,该偿还欠下你的债务了。”
琴操纳头拜倒:
“恳乞通判大人遂我心愿,准我削发为尼吧!”
苏轼打开文具布囊,取出笔墨度牒,提笔落字,付予琴操:
“十年一觉杭州梦。我了却一桩心愿了。”
郑容、高莹借机纳头拜倒:
“通判大人,你忘了我们的数度哀求吗?”
“没有忘记,苏轼不敢忘记。三年来,宦海徘徊,瞻前顾后,羞愧于心啊!我卑怯,怕再罗罪网!我懦弱,怕累及亲朋!我有私念,怕回不了京都!我委曲求全,向权势者弯腰打恭!我愧对杭州黎庶,也荒芜了你们的年华啊!该离开杭州了,该偿还你们的企盼债了!”苏轼提笔展纸,书《减字木兰花》一首作为判词:
郑庄好客,
容我楼前先堕惊。
落笔生花,
藉藉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
莹骨球肌那解老。
从此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郑容、高莹接过“判词”一看,“郑容落藉、高莹从良”八字嵌于词中,急忙叩头谢恩。
苏轼凄然站起,向朋友拱手告别:
“谢诸位大师‘禅机悟境’之约和‘清茶素斋’之请,苏轼要走出山门了……”
参寥大师的神情亦为之凄然:
“子瞻此去何往?”
“舍弟子由已贬居齐州,但愿朝廷能赐予兄弟相聚之方便。”
佛印大师含怒作吼:
“苏子瞻,混沌而愚如笨伯,只怕是红烧肉吃得太多了!”
苏轼笑了。
众人笑了。
佛印也摇头笑了。
笑声,都是无可奈何的苦笑!
篇十三
汴京
“种瓜得豆”——一种常见的现象,一个时代的奇特产物,一项事业的悲惨转折·
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十九日,王安石被罢去中书门下平章事,带着多病的妻子吴氏、“以病告假”的儿子王雱和徒有虚名的“经义局”离开京都,出知江宁府。
六年湖海老侵寻,
千里归来一寸心。
回望国门搔短发,
九天宫阙五云深。
王安石的心仍在京都!
在王安石离开京都的同一天,皇帝赵顼按照王安石的奏言,重新组成了他的“变法”班子:以韩绛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以翰林学士吕惠卿为参知政事,继续实行没有王安石的“王安石法度”,以期重振“变法”雄风。时人进称韩绛为“传法沙门”,称吕惠卿为“护法善神”。
王安石的推荐,有力地抬高了吕惠卿的威望,励精图强的皇帝赵顼和忠于“变法”的朝臣,立即把希望寄托在吕惠卿的身上,盼望这个见识慧辨、城府深沉的“福建子”,能够完成他的恩师王安石的“变法”设想,使大宋走向真正的富强。
“护法善神”吕惠卿上台伊始,就根据皇上“恢复新法十八事”的需要,以自己特有的凶狠和无情,掀起了一场“荡涤世俗邪见”的飓风,捍卫着王安石创立的新法,在半年内演出了一幕又一幕轰轰烈烈的活剧。
他首先雷厉风行地处理了影响“变法”声誉的“曾布沮害市易案”和“吕嘉问市易违法案”。
是年五月,中书检正官章惇经制西南归来,吕惠卿借重章惇功在“梅山之役”的声威和“敢决敢断”的才智,委派章惇主持这两个案情的勘查,以处理王安石留下的这笔牵扯皇帝赵顼在内的混乱“遗产”。经过两个月的勘审查证,终以“坐不觉察吏人教令行户添饰词理,不应奏而奏”、“所陈治平年间财钱内有内藏库钱九十六万绍当于收数内除豁,曾布于支数除之”、“意欲明朝廷支费多于前日,致财用缺乏、收入之数不足为出。当奏事诈不实”等为罪名,罢曾布权三司使之职,贬知饶州。同时,以“不觉察杂买务多纳月息钱”为罪名,罢吕嘉问市易司提举之职而贬知常州。
吕惠卿左右开弓,毫不留情地处置了“沮害市易”的曾布和“市易违法”的吕嘉问,在群臣中树立了一个公正无私的形象,既维护了新法的威信,又给了人们一种新的希望和刺激。不仅赢得了皇帝赵顼的赞扬和百官的称颂,而且赢得了市民、商贾的欢呼,为恢复新法十八事打开了局面。
是年六月,随着变法派主要人物曾布、吕嘉问的离开京都,“预言家”郑侠又以他的独特方式杀了出来,向吕惠卿弹劾问罪。
郑侠凭借自己在“天意赌博”中赢得的威信和朝臣们对“天人感应”偶而巧合的迷信敬畏,在连续几个夜晚躺于画室门前,睁大眼睛仰望紫微垣星辰变化之后,气势堂皇地通过中书门下向皇帝上呈了《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画图。图中取唐代魏征、姚崇、宋璟等贤相和李林甫、卢杞等奸相的事迹,把当朝宰执大臣拉入画图之中,对号入座:冯京对魏征,吴充对姚崇、韩绛对宋璟,吕惠卿对李林甫、章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