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蓝刀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火蓝刀锋-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冯骥

  内容简介:全景凸现海军蛙人侦察兵作战生涯,生命、热血,刀锋迸现火样激情,神秘、惊险,忠诚演绎蓝色传奇。
  一个赢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冠军的游泳天才,一个在长江中赤手擒鳄的“浪里白条”,一个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的草原巾帼……中国海军陆战队蛙人侦察大队奉命扩编之际,一批天生奇才从全国不同地方被秘密选召至“兽营”,走进海军侦察兵无情而险恶的生存作战之中……捕歼海盗、水下搜爆、抗洪抢险、完成绝密“303龙渊”任务、国际侦察兵集训……中国的江河湖海,充满了他们秘密而矫健的战斗身影;而新一代海军侦察兵的信仰与梦想、光荣与尊严,亦在本栖作战中起步,在蓝色迷彩中升华,于血与火的考验中永生!

  作者简介:冯骥,武警部队青年作家。冯骥的小说文笔细腻富有张力,情节引人入胜,描写充满镜头感和跳跃式激情,曾获“感动”首届全国青年网络小说奖,著名作家方方称赞其为“对文字天生敏感,富有想象力和控制力”。作品:2005年6月短篇小说集《谁能看见白衣的寂寞》;2006年6月长篇小说《蝴蝶飞过》;2006年9月长篇小说《特警犬王》;2007年3月长篇小说《火蓝刀锋》。


序言
  今年2月10日上午,惜别4个多月的冯骥送来长篇小说《火蓝刀锋》书稿,非常真诚地请我为之作序。捧起沉甸甸的小说稿样,我不禁惊喜和诚恐交加。冯骥去年9月刚刚出版长篇小说《特警大王》,时隔不到5个月,竟又在基层连队完成了《火蓝刀锋》这部40万字的鸿篇巨制,怎不令我惊喜万分,又怎不让我由衷感叹后生可敬、后生可畏!人贵有自知之明,像我这等无名之辈,实在没有资格为冯骥这样的优秀青年作家作序。只是盛情难却,只能奉命捉刀。
  2005年8月,我由解放军报文化部副主任改任该报政工部副主任,正巧冯骥也在政工部实习。不事张扬,稳重低调,待人谦和,善解人意,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这是相处头个月小冯给我刻下的良好印象。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的接触交流多了起来,我对冯骥的了解和感情也与日俱增,两代军人成了难舍难分的忘年交。
  冯骥极有才华,上大学时他主攻的是车辆管理专业,却在文学写作方面也表现出出众的天赋,西安武警工程学院的领导慧眼识珠,把还是学员的小冯借调到宣传处兼职,担任学院《政工简报》的编辑,使他得以在崭新的平台上一展才华。
  2004年7月大学毕业分到武警某部后,冯骥当过后勤处的司务长,连队的排长,在繁忙紧张的工作训练之余,坚持勤奋写作,笔耕不辍,部队领导识才爱才,不久便把他调到政治处当新闻干事。从此小冯如鱼得水,一年多时间就在《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了百余篇新闻、报告文学作品,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获得《人民武警报》的橄榄杯”奖,其采写的新闻《锻造信息化利剑》还获得200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好新闻二等奖。
  在新闻战线初试锋芒的同时,冯骥又开始了业余文学创作之路的艰辛跋涉。白日里忙学习、忙新闻及其它任务,只有到了夜深人静时才动手写作,从掌灯时分写到启明星升起已成家常便饭。耕耘总与收获成正比,短短三年多时间,小冯竟在《小说精选》、《文学报》、《南风》、《女友》、《知音》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50余万字,2004年被陕西省文联东方文学网评为“年度原创之星”,后又被《花溪》、《爱人》、《南风》、新浪等期刊网站评为“2005年最具实力杂志写手”,2005年在由中宣部、团中央、国务院新闻办、中央文明办联合举办的“感动”——首届全国青年网络小说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成为80后写手中的出类拔萃者。
  从前年5月到去年9月,不满25周岁的冯骥接连推出了3部文学作品集,前年5月出版了题为《谁能看见白衣的寂寞》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5万字),去年6月出版了长篇小说《蝴蝶飞过》(16万字),9月又推出了长篇小说《特警犬王》(22万字),这样年轻的同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在新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极为罕见。
  《谁能看见白衣的寂寞》收集了冯骥(成书时他用了“白衣如是”的笔名)发表在各类时尚杂志上的25篇短篇佳作。他以不同的性别身份和心态走进小说,并借助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沉沦于故事中人物的心,勾画出一幅幅都市情感的素描,告诉你真情常常就在被我们忽略的细节之中。除了谋篇布局上的匠心独具之外,文字清新秀美也是这部小说集的一大亮点。“恍惚中,有雪一样的栀子花纷纷堕落,颓败,掩盖了我的身体,枝头上新的花蕾又一朵朵悄悄盛开,怒放…”《竞报》记者巢新蕊读后深有感慨,她说,很难想象,一名刚毅勇敢的年轻军官竟能写出如此细腻柔美的文字。巢新蕊同志可能也是个唯美主义者,她在《竞报》上用了大半个版的篇幅加巨幅照片,报道了冯骥在文学创作中的心路历程及不凡身手。
  《蝴蝶飞过》是冯骥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从短篇到长篇,标志他在驾驭小说创作的艺术规律方面的新的突破,就他个人创作历程而言,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小说的遣字造句继续追求干净、瑰丽、冷暖穿梭的冯氏文字特色外,更多了份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多了份作家对现实生活和80后青年一代人物命运的关注,他希望在自己的小说中明确提出是非观和善恶观,明确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小说通过讲述七八个80后大学生的成长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以主人公白长安为代表的一批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新世纪青年的形象。《作家文摘》载文赞誉,作家方方读后评价:“我觉得有趣,想不到一个年轻军人竟能写出这么深刻细腻的文字。”
  长篇小说《特警犬王》堪称冯骥的一部精品力作。也许小冯是个军旅作家,所以他写军事题材更为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小说通过对“一代英雄军犬”夜歌及其后代“中国犬王”战歌两代军警大传奇故事的精彩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共和国两代军人白正林、白歌和他们的“亲密战友”夜歌、战歌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热血与无比忠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对环境、细节、人物心理描写引人入胜,镜头转换的叙述方式更使小说好看耐读,让人欲罢不能。《特警大王》成了去年军事文学领地里的一朵奇葩,成为己销售8万余册的市场畅销书。
  冯骥呕心沥血创作的《火蓝刀锋》,是他奉献给广大读者的又一部上乘之作。作为第一部全景展示中国海军侦察兵神秘生涯的长篇小说,《火蓝刀锋》未经出版己先红,网民对率先亮相的小说节选争相阅读,点击率已高达数百万之众,而且催帖似雪,好评如潮。出现这一新景观绝非偶然,《火蓝刀锋》确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火蓝刀锋》本身就是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了亮战歌。“哪怕我们只剩下一滴血,也要让它洒进祖国的大海!”“你只有两种可能暴露在月光下:要么杀死对手返回部队,要么让自己的尸体浮出海面!”海军蛙人的铮铮誓言,惊天地,泣鬼神!敌人闻之心惊胆颤,人民听了热血沸腾!我们这个民族具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他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火蓝刀锋》自始至终弘扬的民族气节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契合了网民的阅读心理要求,所以很快引起强烈共鸣。人物的传奇,故事的传奇,无疑是《火蓝刀锋》的又一看点。海军蛙人侦察兵作为一支新型特种部队,原本充满神秘色彩。作家浓墨重彩塑造的3个蛙人新兵,一个是曾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冠军的游泳天才,一个是在长江中赤手擒鳄的“浪里白条”,一个是将灵魂附在子弹上的草原巾帼英雄,加上作家精心构思的围剿恐怖分子、打击外国海盗、多国特种部队训练、搜查突然失踪的303潜艇时在大海深处与敌人展开的殊死搏斗等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将神秘和传奇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使小说的吸引力增强到极致,把读者的胃口吊到了顶点。除上之外,《火蓝刀锋》题材独辟蹊径,结构环环相扣,故事曲折动人,叙述新颖别致,语言干净瑰丽,人物栩栩如生,整部作品美轮美奂,精彩纷呈,品读她简直是一种享受,读了她会让你顿生阳刚之气,陡增爱国豪情!真正的铁血军人不可不看,想做真男儿的男性公民不可不看,欲寻男子汉的女性公民不可不看!
  我相信,冯骥定会以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继续攀登文学创作的新高峰,他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蔡云骜
2007年春节于北京


引子
  1995年3月凌晨,中国,南海某浅水海域,气温24度,无风。
  皎洁的月光像一层轻柔的纱,如水样泼到宽广幽深的海面上,两只抛下铁锚的大型货船静静停泊在海面上。
  一切似乎宁静如常,朦胧平和。
  忽然,在货船巨大的阴影下,一道银光悄悄切开幽蓝如墨的海水。
  月光下,一柄锋利的刀刃如飞鱼出水般钻出海面,刀背上布满了尖锐而整齐的锯齿,那些钢制锯齿像一颗颗野蛮的兽牙,在月光下闪烁着妖异的光芒。
  一秒钟后,一只足有8公分长的匕首完全露出了海面。
  匕首的手柄握在一只粗壮结实的大手之中。
  一艘货船阴影下的海面上,悄悄浮出五、六颗人头!
  黑色的人头!
  活人?还是水鬼?
  每个人都穿着黑色潜水紧身衣,头戴潜水头套,橘黄色的深水眼镜遮住了他们大半个面孔,一根弯曲的供氧管从背后伸出口中。
  握着匕首的人微微抬头,似乎在打量货船的高度和厚度。
  一滴海水从他手中的刀锋上轻轻滑落。
  货船的船体像座铁墙似地漂浮在他面前。
  三秒钟后,他做了一个手势,所有如幽灵般的黑衣人立即缓缓沉下海面。
  海面依然平静,没有一丝涟漪。
  月光下的大海像一个疲倦的孩子,在海风的抚摩之下沉沉睡去。
  一分钟后。
  “轰!”“轰!”
  海面上火光冲天,烟雾升腾。
  大海沸腾了!
  两声巨大的爆炸声交织回荡在宽阔无垠的南海海面上。
  两艘大型货船的船舷同时被炸开了一个大洞,冰冷的海水汹涌而入。火光中,十几个人影在货船甲板上来回奔跑。几个人套着救生圈跳入海中,两艘救生船从货船上落下。
  此刻,海面上响起一阵阵警报,十几艘闪烁着蓝红警报的汽艇、打捞船和救生船迅速向两只大型货船靠拢。
  汽艇上探照灯纷纷打向货船与海面,十几道光束将海面照得亮如白昼,高音喇叭出传出一个威严的男声:
  “全体人员注意,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反抗和逃跑是没有效果的,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M舰队机关招待所328房间内,一盏小台灯盈盈闪着温暖的黄光。
  38岁的海军陆战队第7旅旅长、大校肖海毅穿着洁白的海军制式衬衣,肩膀上的两杠四星赫然醒目。他坐在写字台前一动不动,他仰起黑红色的面孔,一双锐目始终没有离开挂在墙壁上的中国海洋地图。这是他在机关招待所等待的第三天了,三天来,他始终在一种焦急而兴奋的状态下踌躇着,但他能做的,只是带着希望,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默默等待。
  桌子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肖海毅拿起电话,听到“报告旅长,任务完成,我方无一伤亡”的话后,肖海毅不敢让电话长时间占线,赞赏地说了句“干得不错,等我回去再说”就匆匆放下了电话。
  肖海毅盯着电话,深吸了口烟,淡蓝色的烟雾中,他恍惚看到了自己的年轻时代:那是1980年的5月5日,他记得很清楚。那时,鲜红的凤凰花开满了整个营院,凤凰花像火一样疯长着,燃烧着,将整个天空染成了血色。
  就是那一天,侦察排长肖海毅所在的N军区陆军某两栖作战师接到了上级的一纸命令后,他便懵懂地打着背包,和上千名战友来到海南的一条清澈的大河边上安营扎寨。
  当天晚上,他们接到了后勤部门发下的军装。
  他们手中接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服和军帽。
  所有官兵都惊呆了,我真地要换兵种?
  “变了!”“我们变了!”
  肖海毅站在一片椰树林下,看着战友们泪流满面地脱下心爱的国防绿,又泪流满面地换上海洋蓝。
  有人冲着大河叫嚷,
  “我们不再是步兵了!”
  “我们成了水兵!”
  带着椰香的晚风吹抚着肖海毅的脸颊。黑红色的脸膛上生着两道剑眉一双虎目,棱角分明的下巴布满胡碴,这是一张典型的军人面孔,可是,此刻却有一滴晶莹的液体轻轻挂在这极具男人魅力的下巴上。
  “啪嗒!”
  那滴液体被地心引力诱惑,开始急速下坠……
  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吼叫,“记住!你们只有两种可能暴露在月光之下,一种是完成任务后返回部队,另一种就是你们的尸体慢慢浮出水面!”
  “你们现在是中国人民海军陆战队蛙人侦察大队的一员!”
  ……
  “报告!”
  门外,一个粗犷响亮的男声突然响起。
  肖海毅手中的香烟已经烧了大半截,随着这声报告,长长的烟灰骤然落到写字台的玻璃板上,又瞬间散成一片片黑白相间的小雪花。
  肖海毅立刻将烟头掐入烟灰缸,站了起来。他整了整军装,说道:“进来!”门开了,一名海军上尉快步走了进来,面对肖海毅立正敬礼,“报告旅长!司令员有请!”
  肖海毅长出一口气,抓起衣架上的军帽,对着镜子迅速戴好,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房间。
  M舰队司令部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司令员夏松青中将坐在宽大的圆桌前,微微低头,盯着桌面上的一纸命令。
  肖海毅站在半掩的门前喊“报告!”夏松青仰起面孔,点了下头,示意他进来。
  肖海毅走进去,并不急于上前。他站在门口敬礼,随后双手垂下,目光移动到司令员面前的桌子上。
  一纸命令静静地躺在楠木桌上。
  半晌,头发花白的夏松青才开口:“小肖。”
  “到!”肖海毅迅速回答,他抬头看着夏松青淡定睿智的眼睛,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新的答案。
  “去准备吧,”夏松青动了动嘴唇,缓缓说道,“上级下了命令,不但要扩大两栖侦察大队的编制,还要新组建一支女子两栖侦察中队,重点是水下特种作战。”他意味深长地看着肖海毅,从上到下打量着他,肖海毅顿感一股压力灌注了全身。夏司令员咳嗽了一声,继续说:“小肖,从挑选人员到集中训练,我给你开一路绿灯,你放手干吧,可以从军队内部挑选,可以从地方特招,招收兵员时间提前到4月份,但注意一点,这件事情是绝密的,不能走漏消息。”
  肖海毅瞬间双脚立正靠拢,声音不大,却很坚定:
  “请您放心,我明白该做什么。”
  夏松青满意地点点头,摆摆手说道:
  “去吧,去吧,有你忙的了。”
  “记住,除了有关人员外,哪怕是面对经过挑选的人员,在未加入队伍之前决不能透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