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舅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舅子-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哥,医圣馆是针对无数顶尖名医研究学问,教导弟子的地方,这是代表皇家对医者的尊重。孙老神仙有资格被称为药王。”

    “好。”李世民没二话就答应了下来。

    李世民又说道:“我还知道一个传闻,天竺曾经此病引起几十万人的死亡,天竺的应对办法是供奉天花女神,何其可笑。明明就是病症,既是病症就要用药来医。”

    说话间,四人带着护卫就到了孙思邈的道观。

    孙思邈的医术未必是大唐最顶尖的,但孙思邈的药学却是天下无双。

    孙思邈在道观研究的药可不止是牛痘一种,还有其他许多简单就成治病的合成丹药,比如用于急救的丹参丹,用于寒热的清热解毒散等等。

    听闻大唐皇帝亲至,孙思邈带着数名师弟以及近五十名优秀的弟子出迎。

    李世民快步上前:“朕原本只是想私访,却不想惊扰天师修行,世民罪过,罪过。”

    “圣人亲至,我等那有不迎之理。”孙思邈赶紧施礼。

    李世民高声说道:“取纸笔来。”

    立即有人取来取笔,李世民就在孙思邈面前写了一道圣旨:“朕即日起颁布法令,任何一位天师、鬼工、师杰在作学问与研究的时候,非伤及性命之急,任何人或是皆可不必理会。自然也不会来迎接朕。”

    “这……”

    孙思邈等人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是谢恩,还是劝阻。

    事实上,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正在研究的时候被人打断。但大唐皇帝贵为天子,怎么能够不出迎呢?

    柳木在孙思邈身旁低声说道:“这是圣人的善意,到时候出迎可以说自己没被打扰,万一忘记出迎也可以用这条法令,没什么坏处。”

    “谢圣恩。”孙思邈听完柳木的话,这才带人谢恩。

    李世民又问道:“听闻天师已经能够克制麻斑症?”

    “可以,眼下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将牛痞液放在幼童鼻孔内、第二种是涂在内衣上,第三种是在手臂上划一道小伤口,最后一种还在研究,是华原玻璃坊提供的一种名为针筒的物件,直接将痘液注入皮下。”

    李世民的语气立即变的很是激动:“可有效?”

    “皮下注射最有效,但我技巧却非常难掌握。种痘之后此生不会得痘疮,若是已经得了,那么第二天立即种痘可治,七日内五成机率,过十日则无效。”

    “好,好,好!”李世民激动的连说三声好。

    当下李世民又写了一道私信:“朕致信尚书省,朕提议天师为药王,封王爵。”

    “这……”孙思邈又一次呆住了。

    “药王莫推辞,这是救万民之术,药王当之称。”

    柳木都惊呆了,药王只是孙思邈后世的一种尊称,却谁想李世民直接就给了一个王爵,那怕尚书省那边会有些不同意见,也至少要给大唐皇帝一个面子,以郡王供奉孙思邈。

第0993节 差半步的电报机() 
    孙思邈封王爵,最开心就是独孤兰若,作为弟子她自然希望老师能够受世人尊重。

    事实上,没有这个药王之称,孙思邈就是李世民也要尊称一声天师。

    天师一词是轩辕皇帝对自己的老师岐伯的尊称,在大唐道门有资格被称为天师的并不多,每一个道门天师都可以说是一位泰斗级的学者。

    天文、地理、化学、物理、药学、医学等等。

    当天,李世民御笔提词,药王阁。

    坐在药王阁内,李世民详细的询问了孙思邈近期的各种研究。

    孙思邈对李世民说道:“圣人,每年近三百万贯的研究经费,以及药王山自产的药物,还有医圣馆的每年的诊费收入。去年年底的统计,相当的丹、散、剂,以及伤药、止血等,有近七十种全新的产出。”

    “恩。”李世民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位年轻的弟子用推车推来一物,很巨大,很复杂。放在后世来说,这就是一部显微镜。

    “圣人,这是我药王阁的镇阁之宝,集玻璃工坊四位鬼工亲自动手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设计并且磨制完成。虽然使用的时候需要四名弟子在旁配合帮助,但却神奇无比。”

    李世民看了一眼柳木,柳木只是笑了笑。

    孙思邈也笑了:“当然,此物的原理还是出自木之手,当初木给我的那一架仅有十五倍,这个却有二百九十二倍。”

    “二百九十二?”柳木都吓了一跳。

    这个数据非常百宾惊人了,要知道在十九世纪初除了一位鬼才在十六世纪手工打造的几只之外,还没有能超过二百七十倍的显微镜。

    “我看看。”柳木立即站了起来。

    一片树叶被放在观察区,柳木能看懂,李世民却完全不懂。

    李世民不懂,眼睛却没有离开,他一直在观察着那片树叶。柳木问孙思邈:“师傅,您老人家有没有开始研究细胞与血液?”

    “当然!”孙思邈很是自豪的语气让柳木很惊讶。

    孙思邈自豪的说道:“若没有这镇阁神器,牛痘最后的部分就没办法完成。借助此神器,你说的白药几位师兄也即将试制成功,还有你说的青霉素,相信三年内必会有奇迹出现,可惜此物需要鬼工手工打磨,代价巨大。”

    “没有小的,百倍的似乎也能用?”

    孙思邈脸上的自豪消失不见,微微的摇了摇头:“为师一直在等,估计再有半年,能够制造出一百六十倍左右的,只有一尺高的小型精钢架的显微镜,到时候对各位师兄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帮助。”

    “朕会全力支持。”李世民说完后自己也明白,这就是一句口号。

    大唐这边需要研究的太多,太多。

    真正的鬼工却没有多少个,巧匠还不足以支撑起高端的研究。说白了就是大唐眼下人才还是太少,少到连识字不多的人都被小商户去抢人才。

    “老师,卖专利。把一些常用的丹药的丹方卖给商家,然后换回来大量的钱币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由刑部出条令,保护专利,禁止未经允许的人使用专利等等。”

    “已经在卖了,去年的时候大唐就有专利法开始试行,但钱依然不够用。还是需要朝廷的大量补贴。”

    “今年增加一倍。”李世民开口了,他太清楚药王阁的研究对大唐民生的帮助。

    就凭这一个解决痘疮,那么发明者必然留芳千年,他这个大唐皇帝也会被万民称颂。

    李世民在药王阁待了足足三天,将每一种新药都认真的解读之后亲自给礼部、户部写了信这才离开。

    第三站,也是柳木带着李世民到华原禁区的最后一站。

    在路上的时候李世民问柳木:“眼下,还有三个绝密的研究二哥我不知道,除了接下来要去的这个之外,其余两个估计到现在还没有什么结果,你应该告诉二哥,是什么?”

    “排第四的其实说起来非常简单的,真正研究起非常的难,就是金属。”

    李世民不解:“金属?”

    柳木点了点头:“就是金属,铁是金属,金也是。混入了锡的铜是合金,就是合成金属。天下间还有许多金属并没有被人所发现,这世上还有比铁轻,却比铁结实的物件,眼下华原所作的就是不断的积累知识为后代提供机会。”

    “要许多年?”

    “百年,或是两百年,或永无止境。”

    柳木很清楚,自己穿越之前,都没有那个国家敢说把金属研究到了极致,所以柳木也只是希望打下基础,为后代提供研究的方向。

    李世民没再问金属,他相信这个很难。所以李世民问道:“另一种呢?”

    “测量用工具?”

    “测量用的工具,不就是称与尺吗?”李世民认为自己理解的没有错。

    柳木也承认李世民说的没有错,柳木说道:“二哥,这个也是永无止境的,温度计二哥见过,那么二哥知道最冷是多少度,最热是多少度。换个说法是,连石头都能变成气温度如何测出来。或是空中的压力,或是蒸汽机的力量等等。”

    “在理,确实是也是永无止境,那么就依原先你说的,水结冰为零度,水变成气为一百度,那么最冷是多少度?最热是多少度?”

    “最冷是零下二百七十三点一五度,最热不知道,太阳外层的温度是五千五百度,太阳核心的温度约在二千万度。还有就是,在吐番的高原上,水沸腾差不多是九十度吧,因为高原地带气压高,这是一个系统的理论,需要一代又一代学者的不断总结,不断研究。”

    李世民很郑重的点了点头,他已经感受到一千四百年后的力量。

    这些东西若不是李世民之前听柳木讲过一些一千四百年后的事情,此时感觉象是神话一般。

    “二哥,最后一样,就是电报。”

    “电报?”李世民愣了一下之后爽朗的大笑了起来。

    电报这个词别人不懂,李世民却懂。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依柳木所说就是蒸汽机、电。

第0994节 铜丝需要拉() 
    相比起秦琼等人完全的震惊,李世民却是狂喜。

    自己的命令可以传到千里之外,一盏茶的功夫就足够了,那么对于军事指挥,民政管理,火车通行等等,可以说用处无限。

    有了电报,接下来就会慢慢的有电灯,然后是电动机。

    大唐的工业时代算是拉开了大幕。

    李世民对于电报机很平静,他那怕知道电报机这个名字也会按柳木的新称呼来称呼雷音机。

    长孙无垢与独孤兰若却是惊讶的不得了,竟然还有这种神器。

    两女惊喜之间,竟然还学习了一些电报机的知识。

    李世民与柳木却是皱着眉头。

    “到底差在那里?”李世民并不是在问这里的研究人员,也不是在问柳木,只是纯粹的自言自语。

    柳木也不明白,原理是原理,产品是产品。

    任何一环的错误都可能让产品变成废品,更何况眼下制造出来的电报机真的可以传五百里远,但是用不了多少次就会报废,这才是让李世民皱眉头的原因。

    而每次损坏的原因都是相同的,线圈损坏。

    负责这个研究所的一名官员正在作着汇报。

    “圣人,我们分析了各种原因,也不断的在改良纲丝的打造机器与方案,相信问题是出在铜线上。眼下电池,发电踏板,天丝”

    柳木站在那里足足听了半个时辰,突然开口说道:“拉丝机!”

    “什么?”李世民不明白柳木在说什么。

    柳木也是突然间想到的,当下解释道:“现在用的铜丝是滚压出来的,这样的铜丝看起来粗细是相同,但放在细微处肯定是不合格,铜丝应该是拉出来的,不是压出来的。”

    听完柳木的解释,李世民立即问道:“谁听说过钢丝是拉出来的。”

    上百名优秀的工匠都停下了手上的活,有一位老钢匠在得到允许之后上前汇报:“圣人,前秦的时候制作铜车马的时候,铜丝就是拉出来的。利用熟铜棒加热之后拉出来,这个手艺不算太难。”

    柳木问道:“那么均匀的拉出长千尺,精细完全一致的铜丝,可能吗?”

    “以前肯定不能,但若是有一架能保证转速稳定的蒸汽机,就有可能。”

    李世民立即吩咐道:“两台,给他们备两台质量最好的蒸汽机,立即准备。”

    “皇兄!”柳木在有外人的时候依然会称呼李世民为皇兄:“这事不能急,也不能催。让他们慢慢的试验,这已经距离成功只有半步。”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们还有什么需要朕加倍提供给你们。”

    “圣人,臣等决定将所有的工艺都重头开始检查,每次损坏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正在使用的时候突然变的非常热,然后就损坏了。根据我等对雷电积累下的知识,一段铜线通过雷电之后,细的地方就会发热。”

    李世民点了点头:“朕看到你们的努力,为了这台雷音机你们已经辛苦了很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这也看到第二阶段的终点,朕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克服重重困难,雷音机必造福于大唐。”

    “我等定将

    上至这个研究区域的总管,下至年轻的学徒工,齐齐的表示他们将全力以赴,想尽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定不辜负圣恩。

    柳木在一旁劝道:“皇兄,离开长安已经有些日子,皇兄不如回长安等消息?”

    “好!”

    李世民也明白,自己要住在这里每天盯着,这些人怕是效率会降低数倍。

    每天的时间光是紧张了。

    几天后,李世民与柳木回到长安城。

    “二哥,我回长安并是因为电报机,也不是因为飞艇,更不是因为火车。而是想成立大唐皇家科学院,华原的人这些年来几乎没有离开过华原,他们日夜在忙碌确实非常的辛苦。想给他们讨一个荣誉。”

    “可以。”李世民没二话就答应了下来。

    柳木拿出一个连边角都磨损了的,用线装订的书放在李世民桌上。

    李世民带着巨大的好奇心拿起了这本书。

    翻开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书,而是装订起来的一个空白本子,里面写的是一份计划书。

    李世民原本还打算嘲笑柳木为何用这么破旧的空白本子,可当翻看其内容的时候,李世民被深深的吸引了,已经完全不在意这书本外皮是不是破损。

    这是一份计划。

    计划的内容就是华原作为大唐最顶尖的研究机构,大大小小所有的项目全部由华原去研究的话,一定会限制大唐的科技成长。

    若是将一部分内容分出去,或许会有奇效。

    李世民翻看了几页之后将柳木的计划书放在桌上:“这个你写了很久了吧?”

    “是,差不多有一年半之久,经常打开翻看,然后想一想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再继续写下去。大唐眼下能够让地中海感觉到威压,凭的就是大唐超出他们几百年的科技力量,如何保持科技优秀呢?”

    完听柳木的话李世民说道:“就拿铜丝来说,若是长安城贴出公告,采购极优质的铜丝,估计已经有某地的工匠将铜丝样本送到了长安,必然有非常优秀的。”

    “二哥,真正推动科技力量的头一个动力是战争。但大唐会有战争,却不会有让大唐感觉到为难,或是无法敌过的敌人,所以战争的力量在眼下不足以推动大唐的科技。”

    李世民点了点头后示意道:“继续。”

    “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银子。”

    “银子?”李世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出重金鼓励。

    柳木说道:“大唐的织机一直在进步,可以说木制织机已经到极致,纯钢制的更高效的织机进入了飞速发展之中。”

    柳木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后继续说道:“再说船,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船已经非常优秀了。事实上船只的建造依然在进步,有些私船坊在某些小技术上已经超过了官船坊。”

    李世民轻轻一击掌:“二哥明白了,挣钱币也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第0995节 关于泡泡的传说之一() 
    李世民明白了柳木的意思,因为可以挣更多的钱,所以商人们愿意投资去研究。

    柳木说道:“对,更快的船,更高效的织机,这就是追求,这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币而推动的科技进步。”

    “一句话,适当的放开一些末端技术给民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