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舅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舅子- 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木没到。

    在苏我芽子内心出现失望之情的时候,抱琴来了。

    “扶桑王殿下,我家郎君请您出游。”

    “好。”苏我芽子立即吩咐婢女去准备行装。

    屋外没有外人之后苏我芽子对抱琴说道:“我身为扶桑女王,你对外宣称只是婢女。我想问,我们的身份谁更高。”

    抱琴不太明白苏我芽子这么问的理由是什么,难道要摆一摆女王架子?

    苏我芽子继续说道:“事实上,就算不依靠公主殿下的权势,你也是一位大人物。我的生命,新罗金德曼的生命都握在你手中。正如总是让人称呼自己为殿下的苏我凌那样,相信就算没有我提出要求,她的生命也不会长久。”

    “我叫抱琴,我是一个婢女。”抱琴回了这句话之后转身就往外走。

    苏我芽子看着抱琴的背影,神情之中充满了苦涩。

    午后,柳木在送了候君集的船之后,登船离开了奈良。

    柳木的船上,谢星儿特别派人请了苏我芽子过来品茶。

    相比起苏我芽子这位女王而言,谢星儿更显得高贵优雅,从受教育的程度,在大唐已经没落的谢家支房的一个嫡女都足以秒杀苏我芽子,更何况身为长房嫡女的谢星儿。

    谢星儿亲自将一杯茶递给苏我芽子后开口说道:

    “你或许不懂,但事实却是我的夫君帮助了整个扶桑族。”

    听到这话苏我芽子猛的抬起头来。

    那怕是她心甘情愿的帮助柳木杀尽了倭岛贵族,可她也从来不认为柳木是在帮助倭岛。

    谢星儿双手捧着茶杯,慢慢的品着茶。更是不紧不慢的说道:“扶桑有多大,扶桑可以住得下多少人,可以种多少粮食。”

    苏我芽子低声回答:“曾经有位智者计算过,虾夷、隼人之地全部统一之后,一共四个岛,北方岛那里苦寒必定人口稀少,想来应该有一千二百万人的生存空间。”

    “按现在的伙食标准?”谢星儿反问之后,苏我芽子一脸的苦涩:“若按现在的伙食标准,就眼下的人口就养活不起。”

    谢星儿又说道:“还有无尽的海啸、地震。”

    “是。”

    “那么解决之道呢?”

    苏我芽子对这个话题没有回避,也没有思考,立即就回答道:“自三百年前开始,大和国就一直向往能站在陆地上,对新罗的也一直在不断的征战。”

    谢星儿又给苏我芽子倒上了茶,安静的等着苏我芽子的自述。

    “虽然我是贵族,但我也懂领民的生活。用最真实的一句话说就是,倭多山,多灾,那么一点点耕地根本不足以养活那么多人,但为什么还需要更多的人,因为可以让贵族从每个领民手上少收一点,总收入再增加一点。”

    谢星儿点点头,这一点她理解。

    苏我芽子继续说道:“十年前的倭岛,贵族之中都没有几个胖人,领民的平均身高只有六尺二寸。贵族勉强能吃到米,贵族的兵勉强能吃到糙米,领民是吃草的。”

    吃草是一种形容,一切杂乱的能吃的东西都成为了领民存少的生计品。

    苏我芽子说的是六尺二寸是汉尺,用现代的计算就是一米四五左右。

第0882节 巡视矿区() 
    倭岛男人的平均身高,就是一米四五。

    大唐女子的平均身高都达到了一点五八左右,大唐男子的身高差不多在一米七五左右。其中有些特例。

    比如秦琼的身高是一米九。

    史书有说唐太宗的身高八尺,若按唐尺来说就是二米三。柳木没量过李世民的身高,但可以和自己比较,应该是一米八三至八五左右。

    李世民身边的韦妃,个头超级高,秦琼差不多。

    这一点也经过了史学家的证明,在后世的现代有考古专家找到韦妃的墓,进行过相关的测量。

    扶桑一族的男人,都没有大唐的妇人高。

    大唐最精锐的神策卫入选的最低要求都是一米七,重装骑军要达到一米八,神勇重甲陌刀兵是一米九的极强壮汉子。

    正因为如此,柳木才不担心扶桑兵会出乱子。

    想一想,一群一米九穿着重甲,拿着长度超过一米五的陌刀的精锐士兵站在身高一米四五甚至更低的一群扶桑兵面前,巨大的压迫感让倭人生不起丝毫的反抗之起。

    天朝上国给了他们白米饭。

    天朝上国给了他们成为贵族的机会。

    天朝上国更是给了他们改良人种的机会,扶桑兵的忠诚度正在不断的上升。

    唯一在忠诚问题让还让柳木怀疑的,就只有苏我芽子。

    谢星儿和苏我芽子讲的恩情说,也就是一种试探。

    没想到的是苏我芽子经历了生死之后,倒是把有些事情看的透彻了,苏我芽子说道:“所以说,倭贵族应该死光,留下我一个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这些天想了许多,倒不是刻意讨好,感觉确实是贵人不愿意杀死一个曾经有过功劳的人。”

    谢星儿听完之后,倒是不知道如何接话了。

    这时,苏我芽子说了一句很惊人的话。

    “不说是献策,有件事情确实是要办,应该找个借口让百济的王族也死光,百济与大和王族有五年之约,这个约定就是每五年两族会有一次结亲。”

    苏我芽子说到这里之后也闭上嘴什么都不说了。

    话已经说到点子上,再说什么没必要。

    晚上的时候,谢星儿把自己和苏我芽子之间的对话告诉了柳木。

    柳木说道:“看来,这个百济会是一个麻烦,很大的麻烦。一但让百济知道倭王室不存在了,那么扶桑道的秘密也就被高句丽所知道。”

    “夫君,按苏我芽子所说,还有三年的时间。”

    听到这个时间,柳木想到了李世民给百济定下的时间,李世民希望在三年内灭亡百济,无论是谁动手。

    那么也一定在考虑着,不让高句丽知道倭王室被灭的秘密。

    若让高句丽知道了扶桑道发生的事情,估计渊氏会不顾一切的整军备战,打乱大唐的节奏。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几天后,柳木到了新津港,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去请渊盖苏文。

    在等渊盖苏文过来的这几天时间里,柳木带着苏我芽子去了矿区。

    此时的矿区已经经过了近一年的经营,脏乱差的情况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

    柳木采用的办法非常的简单,套用后世矿山企业的作风。建生活区、工作区、矿业区、辅助区等。

    “贵人果真高明。”苏我芽子陪着柳木走了这一圈后,很是感慨。

    柳木请苏我芽子到了一处所谓的高档饭馆。

    对于这矿区来说,这个饭馆已经是顶级的高档,这里的矿工们只有红白喜事这样的大事,也只有小部分人才会呼朋唤友,来到这里吃饭。

    顶楼的包厢,一年能难得开几次,柳木请苏我芽子在这里用餐。

    这里能点的菜非常有限,最好的菜也多是鱼类,生吃、煮、烤等也就算是好菜了。

    “医馆、书院、听书楼、乐坊。几年之后,这些原本的高句丽奴工不知道还能否再回到以前的生活。”

    柳木反问:“难道不好吗?”

    苏我芽子没回答柳木的话,只是说道:“筑紫岛熊本城北有个村子,那里在我十三岁那年就去过,因为那里出产柿子,还有樱桃。就我所知道的是,三年以前,那村子无数老少,都没有吃过柿子。”

    “树上落下烂掉的呢?”柳木这么问纯粹是好奇。

    “那怕是烂掉的也是领主的家将、卫士分享,种果园的人他们只是看管照顾果树,果树的每一片树叶都是属于领主的。而后贵人你将许多地方都租用,那村子也是其中之一。”

    柳木很感兴趣:“继续。”

    “那个村子周边开始种下许多桑树,但果园却保留了下来。有唐人懂果园,将果树修整,还作了些我们不懂的事情。那一年唐人村民收获的果子,烂掉的装在筐内堆在一旁,听说柿子可以制醋、樱桃可以酿酒。”

    “好象,这个我也不是很懂,不过百姓不会浪费粮食的。”

    苏我芽子显然说的与浪费粮食无关。

    苏我芽子继续说道:“我身边的一个女忍特别到那个村子去看,记得有一个小孩子抓了一块放在嘴里,然后立即就有唐人村民过去从小孩子手中抢了下来。”

    “噢!”柳木笑了一下。

    苏我芽子反问:“贵人知道事情的经过?”

    “不,我完全不知道。一直在听你讲。”

    “那么从贵人的反应来看,唐人村民是不会抢小孩子的柿子。”

    “你还是继续讲吧,你猜的不错。”

    苏我芽子继续说道:“当时村民们吓坏了,许多人都害怕那个小孩子被当场打死。”

    柳木这才说道:“我小时候听老人讲过,柿子不会轻易放烂,柿子是被压烂的。不过若是因为其他的原因烂掉,吃了会生病。”

    “是呀!”苏我芽子很是感慨:“那一年,种了一辈子柿子的村民第一次吃到柿子,还学会制作柿干,还有加上面粉的柿子饼。”

    “听说柿子还有留有树上带皮风干,或者是一直等到下雪天。”

    苏我芽子没接柳木的话,却说道:“又过了一年,那个村子的人听到一个消息,他们的村子将会有一个新领主,领主的名字叫苏我凌。”

第0883节 条件() 


第0884节 禁用钱卷() 
    渊盖苏文想的很清楚,倭王室与百济人的关系太过亲密,每几年他们之间就会有一次换亲,这两年因为新罗那边的乱子,唐人借了筑紫岛,百济人的心思似乎更活跃了。

    不过倭国与高句丽相似。

    苏我虾夷应该和自己想作的事情一样,那么倒可以考虑与苏我氏有一个联合。

    先断了百济与倭王室之间的换亲。

    渊盖苏文派人去问柳木,就是想听到柳木那边的意见,如果柳木同意的话,渊盖苏文打算借柳木的手帮自己得到苏我氏的支持,断了百济与倭王室之间的关系。

    不过,渊盖苏文不知道的是,倭已经消失,现在叫扶桑。

    倭岛别说是王族,就是所有的贵族都全部死光了。

    渊盖苏文的信使离开平城往新津港而去,渊盖苏文带着几名亲信随从往平城唐坊而去。

    唐坊,在平城还有另一个称呼叫唐人港。

    这里对于高句丽的贵族有着致命的吸收力,这里的货物有着无数的新奇。

    只有你买不起的,没有你唐人想不到的。

    当然,这还不包括唐人禁止出售的一些货物,大唐的繁华对于高句丽普通贵族来说,如同天国。

    不仅高句丽贵族,百济贵族也会经常从百济来到高句丽平城。

    那怕一架马车的入关费高达五百文唐钱,一条船的靠港停泊费用每料达到三十文的巨额费用,百济的贵族也不断的来到平城唐坊。

    渊盖苏文带人到了唐坊,街市入口处那间小店换了主人。

    渊盖苏文站在站门前问道:“原先的香囊店主呢?”

    “贵客,王掌柜生意不错,在那边新建的二街买下了一间三进两层的院落,也开始作些香水的生意。”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他来唐坊是有目的,不过也会顺便给自己后院的女人买一些礼物。

    香囊是必须要采购的物品之一。

    店主回答之后开始摆自己的货架,有些新奇的物件渊盖苏文也没有见过。

    拿起一只象尺子一样的香木制的物件,渊盖苏文很是好奇的看着。

    一店伙计从后面拿着一只装在锦盒内上前:“贵客,那只是一把寻常的扇子。这一把却是用黄檀木制作扇骨,扇面也是一流画师所绘,画的关中八景之一的霸柳风雪。”

    伙计将折扇慢慢的打开,展示出扇面有画的一侧。

    折扇起源有三说,分别是汉、晋、南齐。

    不管说这三个时期当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在唐之前。

    柳木在唐长安却没有见过折扇,只能说起源未必就代表着遍布中原。

    也有说,折扇是源自高丽或是倭大和国,在唐末期,或是宋时传入中原,最初是叫吴扇。

    在这个时空,折扇就是柳木发明的。

    不仅仅是扇,更重要的是扇面的艺术,无论是文字,还是绘画,都产生了一种潮流。名士大家绝对不会买有字、画的扇子。

    渊盖苏文很喜欢这折扇,让店家送过来数把。

    挑来选去的,渊盖苏文说道:“全部包起来,我都要了。”

    伙伴一边利落的包着锦盒一边又献宝一样的献上了几把骨架不同,大小各异的白扇。

    “这为何没有字画?”

    “这白扇不比有字画的便宜,用的材料更加的精制,扇面或是上上等纸,或是上上等纯色白绢。我朝柳驸马在四年前,一次宴客的时候灌醉了虞大学士,借着醉意一笔狂草的兰亭序跃然于扇面之上。”

    渊盖苏文当然知道虞大学士是什么身份。

    论书法,绝对是大唐书法泰斗级的大家。能与之齐名的仅有大欧,欧阳询。

    渊盖苏文示意给自己装上二十只白扇,他也打算求名士,或是自己书写绘画几副。

    “再给我订制一些,要上上等的好木料,上上等的白绢。扇坠部分,要银制,要有我渊氏家徽。”渊盖苏文示意身边的亲卫将其徽章留下。

    店家出了正式的订货单。

    渊盖苏文让随从拿出了一叠子钱卷(纸币),渊盖苏文的随从曾经告诉他,这种钱卷可以直接换来货物,这名随从就用钱卷换到了一名走私者偷运到这里的上上等唐横刀。

    掌柜接过钱卷却说道:“贵客,依律条钱卷不能直接交易,钱卷仅是用来方便钱庄往来结算之用。您稍等!”

    店里两个伙计小跑着往唐坊内的钱庄而去。

    一位随从在渊盖苏文身边低语道:“钱卷谁到钱庄都能换出来钱,拿在谁手上不是一样的。非要麻烦的去兑换。”

    “不,你说的不完全对,唐人有唐人的考量。”

    渊盖苏文给自己的随从解释道:“首先这是用纸印出来的,听闻有鉴定的方式,难以作假。不过这店家去钱庄换,可能因为唐律严禁钱卷交易,也有去查证真伪的想法。”

    这时,两个伙计正气喘吁吁的抬着一只箱子里来。

    箱子上层摆有许多银币。

    当着渊盖苏文的面把钱币结清之后,没等渊盖苏文离店,两个店员又抬着那只箱子跑回了钱庄,将钱放在钱庄,然后换回了一叠钱卷。

    渊盖苏文的随从笑了:“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也是。”渊盖苏文完全无法理解刚才发生的事情,在渊盖苏文看来,就算是唐律不允许用钱卷直接交易,那么也可以让自己的随从跟着店里的伙计到针庄,验证之后就在钱庄结算,完全不用抬着一箱子近百斤重的钱币跑这么远一个来回。

    “走吧,这是唐人的规矩,与咱们无关。”渊盖苏文有点想不明白,但也不愿意多去消耗脑力。

    渊盖苏文走远之后,两个店伙伴满身大汗的跑回到了店铺内。

    两个伙计流了不少的汗,后背都湿透了,这里是唐坊的陆地入口,钱庄有两个,一个靠近这边,一个靠近码头。最近的也有三百多步远,抬着一百斤的钱箱飞奔着跑了一个来回,很辛苦。

    没有人抱怨,掌柜的只是很平静的递了两杯水过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