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也在卫青帐下。他这一年才十八岁,但身体健壮,喜欢骑马射箭,这倒很像他的舅舅卫青。大将军卫青很喜欢他,就带他一起随军北击匈奴。汉武帝下诏告诉卫青,让霍去病参战立功。卫青按汉武帝意愿,给霍去病八百名壮土,都是汉军中身手矫健,武艺高超的年轻士兵。并且任命霍去病为票姚校尉,相当于一支现代的特种部队的头头。
卫青除派出前将军赵信和右将军苏建前面探路之外,又命令另外四个将军公孙贺、公孙敖、李广、李沮每人各带一队人马分头去找匈奴,确定匈奴的位置,以便大军的合击。霍去病领着手下八百将士也不甘落后,自告奋勇率军独自寻找匈奴。卫青做好这一切安排后,就坐镇大营,等候消息。
到了日暮时分,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和李沮各自领着自己的人马转回营地,他们没有碰到匈奴的大部队,只是消灭了碰上的小股匈奴骑兵。他们向大将军卫青报告了各自的情况,就各自回营休息。
天色黑下来了,可是赵信、苏建和霍去病他们三路人马都没有露面。卫青看着夜色笼罩下的茫茫草原,心里担心他们会出事,就连忙派人召回公孙贺他们几位将军,让他们带人前去接应一下。
又过了一天一夜,还是不见赵信他们,大将军卫青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正当卫青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营外卫兵报告说:“苏建将军回来了。”
将军苏建浑身血迹,由两个士兵搀扶来到大将军营中,他半死不活地趴在卫青面前痛哭流涕。
大将军卫青急忙扶起他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将军怎么如此狼狈?”苏建哭着说:“昨天,我和前将军赵信把士兵合在一起,仗着他熟悉线路一直向前推进,不想迎面碰到了匈奴的大军,我们还来不及撤退便被他们包围了。我和赵信向外突围,与匈奴兵混战一整天也没能摆脱困境,而我们手下的人马已经损失一大半。想不到这时候赵信又变了心,他投降了匈奴。我只好带着几百人拼着性命冲出来。匈奴兵不肯放过,在后面穷追不舍,又大杀一阵,我和手下人都离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逃回来向大将军请罪。”苏建说完这些话已泣不成声。
匈奴境内追亡逐北(3)
苏建和赵信全军覆没,大将军卫青心中一紧,以前一直打胜仗,卫青一时不知如何处理这件事。他当时召来军正闳、长史安和议郎周霸等负责军纪的官员,询问他们说:“你们看应该怎样处理苏建才好呢?”议郎周霸说:“苏建是大将军派出的部下,未能斩敌立功,现在又全军覆没,只有自己一个人逃回,应当斩首才对,以申明大将军的声威。”
军正和长史都站出来替苏建辩护,他们说:“苏将军以三千人对付匈奴数万大军,兵力相差太悬殊,所以吃了败仗。但他不肯跟着赵信投降敌人,一直抵抗到全军覆没,他才拼死逃回来,已经尽到了一个将军的职责。如果把他杀了,以后将士们万一打了败仗,谁还敢回营呢?这不是如同逼迫他们去投降敌人吗?请大将军三思。”
卫青也觉得不应该就这样简单地追究苏建的责任,他对部下说:“我幸得以皇亲国戚的身份率师北伐,并不担心没有威名,而周霸让我杀苏建来提高自己的威名,这很不合我的心意。虽然我有处斩大将的职权,但也不能专擅生杀大权。就是苏建有罪,也应当奏明圣上,让圣上亲自来裁决,我不能自作主张把苏建杀死。”
将士们听了卫青一番话,非常佩服大将军的人格,都齐声叫好。于是卫青便将苏建暂时囚禁在军中,只等班师回朝之后,交给汉武帝处理。
卫青派出接应赵信的将士们已得知了苏建和赵信的败信,知道他们全军覆没,只好接收了一些败兵残将陆续返回大营。
最后又回来一批人马,士兵们迎上去仔细一看,原来是霍去病和手下人回来了。他们一个个血迹斑斑,但行步稳健,直奔大将军营中报到。
霍去病手提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后面的壮士还押着两个匈奴俘虏,卫青见到外甥霍去病能够平安地回营,心中大喜过望。见了人头和俘虏,卫青忙问霍去病这路的情况。
霍去病扔下人头,指手画脚地说了大概:“我领着手下这八百人离开大营,北进数百里寻击匈奴,一路北进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昨天晚上,我们接近了一座小山,见山谷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上百座帐篷。我一看就肯定这是匈奴的一座较大的军营。我们偷偷地从山脚下绕过匈奴的哨兵,转到了匈奴兵营的北面。此时夜色昏黑,我们趁匈奴人没有防备,集中兵力猛攻其中一座最大的帐篷。帐篷中三个匈奴的军官正在饮酒,我们冲进去时,其中一个要拔刀反抗,被我一剑斩杀。其他人把另外两个匈奴头子生擒活捉。匈奴兵做梦也没想到汉兵会钻到这来,他们全无准备,加上夜色昏暗,匈奴士兵被惊叫声惊醒,以为遭到汉朝大部队的攻击,急急忙忙寻马找鞍,拿着细软仓惶逃命。我和手下人乘乱一顿追杀,大约斩杀了两千多名匈奴士兵,剩下的逃得无影无踪。我怕匈奴人去纠集救兵,到时候人少力寡要吃亏,所以领着人往回急奔,正好半路上碰到接应的将士们,这才放下心来,一同回营,向大将军缴令。”
卫青听说霍去病大获全胜,心中格外地高兴,他看了看霍去病扔在地上的人头和后面押着的俘虏就问道:“那么这三个人又是怎么回事呢?”
霍去病回答说:“这是匈奴的三个头子,一个被我杀掉的,另两个被我们活捉押回来。我在路上审问了这两个人,他们供认说,一个是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另一个是匈奴的相国,他们又说我杀死的是匈奴单于爷爷一辈的大王藉若侯产。”大将军卫青喜上眉梢,他心中想,赵信和苏建三千人全军覆没,幸亏霍去病打了胜仗,这次出来总算没有吃亏。大将军卫青仔细盘算一阵,决定到明天一早就收兵返朝。
这次出兵,连续采取了两次军事行动,共消灭匈奴兵一万九千多人,而在后一次战争中,尽管杀敌一万多人,但汉朝也失去了赵信和苏建两位将军统率的三千多骑兵。汉武帝认为这次出兵,虽然功劳不小,又带来单于爷爷的人头,活捉了单于的相国和叔父,可是两路兵马全军覆灭,翕侯赵信又投降了匈奴。总的看,功过相当。所以汉武帝决定不加封卫青,只是给卫青一千金予以奖励。
而这其中有两个人却不得不赏。一个是票姚校尉霍去病,他率八百壮士直捣匈奴大营,斩获三名匈奴高级官员,并斩获匈奴兵两千二十八名,超过他所带领人数的两倍之多。汉武帝以其勇敢,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赏给食邑两千五百户,霍去病至此开始在抗击匈奴的战场崭露头角,
另一个封侯的是大将军手下的校尉张骞。张骞曾经作为汉武帝招募的使者,前往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不想半路上被匈奴人抓住,扣留了十多年。后来张骞找个机会又从匈奴逃了回来。他在这次出击战中,在大将军卫青手下担任校尉职务,由于他在匈奴生活了十多年,所以熟悉匈奴的地形,知道哪里能有水,哪里有草。这次出兵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全靠他起了一个好的向导作用。由于他的指点,汉军人马才免于受渴挨饿。大将军卫青向汉武帝奏明了他的功劳,又加上他以前出使的勇敢,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
将军苏建率三千人苦战匈奴数万人,不敌而败,并没有像赵信一样投降匈奴,最后全军尽没,只有自己一人逃了回来。按汉律,亡师丧土要处以斩刑,但汉武帝念苏建一片忠心,又是兵力相差悬殊,所以就让苏建自赎死罪为平民。
匈奴境内追亡逐北(4)
此外汉武帝还赏赐了上谷太守郝贤。郝贤四次跟从卫青,参加了抗击匈奴的战争,一共捕获匈奴人一千三百多名,累计立有战功,所以汉武帝就封郝贤为终利侯。
骑士孟已随霍去病斩虏匈奴的高级官员有功,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两百户。
正当汉武帝赏赐有功之臣的时候,匈奴人也在庆功,尽管他们损失惨重,但总算得到了一个熟知汉朝内情的赵信。千军易得,一将难寻,更何况赵信又是一员熟知汉情的大将呢?伊稚斜对于赵信格外加恩,把赵信封为自次王,权力之大,仅次于伊稚斜单于一人,伊稚斜单于为了拉拢赵信,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了赵信。赵信一时名利双收,人财两得,更加死心塌地跟从伊稚斜单于。他熟知汉朝军队的训练和进攻方法,所以相应地就比伊稚斜单于更有办法对付汉军。
赵信针对汉军不能大规模长驱直入的缺点,让伊稚斜单于将兵力全部转移到大荒漠以北的地方,这样汉武帝急于同匈奴主力决战,必然要派兵长途跋涉荒凉贫瘠的大荒漠地区和一些沼泽地带。而匈奴士兵则可以在荒漠以北养精蓄锐,以逸待劳。这样就可以将远程而来,粮草不济,士兵疲惫不堪的汉军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回。
伊稚斜单于听了赵信的计策,心中暗自赞叹,自己为收罗到这么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而自鸣得意。他二话没说,马上同意按赵信的计策去做。
赵信的计策切中了汉军的弱点,汉武帝不敢派兵长途跋涉去攻击大漠以北的匈奴主力。在漠南,派出大军进攻往往还是劳而无功。匈奴人远离汉朝边塞的办法,使得汉军对匈奴人无可奈何,只好一心积聚力量,只等粮草备齐,时机成熟之后,再征漠北攻击隐藏在北部的匈奴武装。
赵信见汉军因他的计策而无所收益时,就灵活地运用游击战的方法。他派出数万人的小股军队,有时从漠北出发,趁着汉朝大军向回撤退,北方边郡空虚的时候,突然攻击汉朝北部边郡。等到汉军反击时,又急速撤回到大漠以北,让汉军疲于奔命。
但由于伊稚斜单于看到连吃几次大败仗,损失了不少人马和牲畜,也想先休息一下,加上赵信的计策,所以汉匈边境也出现了一年无战争的和平景象。尽管有小队匈奴人马的骚扰,但汉匈边境上已经不再见到大军猛进时扬起的滚滚烟尘了。
但双方的统治者还在暗自盘算,伊稚斜单于就是想在大漠后面养精蓄锐,而汉武帝则又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新的战场——陇西。
从此漠南无王庭
浑邪王降汉(1)
由于汉武帝集中解决国内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的叛乱,所以暂时没有对匈奴采取军事行动。
匈奴人在遭到汉朝军队的数次重创之后,在中部地区的军队元气大伤,已经没有能力对汉朝的边郡施加太大的压力。伊稚斜单于采纳了从汉朝投降过去的赵信的计策,把重兵放在大荒漠以北,养精蓄锐。因此匈奴势力减少了南侵的次数。但一直还在觊觎着富庶的南邻汉帝国。
汉朝经过数次十多万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一是赏赐功臣,二是战争所需要的大量费用,又加上收复河南失地后的大肆经营,汉朝的府库出现了赤字。汉武帝不得不暂时中断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进入休整时期。
经过一年时间的休整,汉匈双方都恢复了一些元气,又开始了在边境上发生小规模的冲突,这短短的一年平静期孕育了以后你死我活的决战。这以后的几次战斗,汉朝军队占有了一定的优势,匈奴势力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在汉武帝正为处理国内淮南王谋反事件大开杀戒的时候,匈奴人的屠刀也伸到了汉朝上谷郡内,又使数百名汉人惨死在入侵者的屠刀之下。汉武帝却无心北顾,只能暂时忍下这口气。
等到国内整肃完毕后,汉武帝又开始了对匈奴的报复性打击,由于中部地区的匈奴人龟缩在大漠以北,所以汉军对此无可奈何。汉武帝只好决定暂时不再把匈奴单于统辖的中部地区作为打击对象,而把战略目标转向了河西地区。
河西地区即今甘肃省境内的大部分地方,因在黄河南北河道的西部而得名。汉武帝时期,河西地区由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分别领辖。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三次下令对匈奴用兵,进行远距离的追歼和迎降,用兵的重点仍在西部。
这一年,霍去病被汉武帝擢升为骠骑将军。他在乍暖还寒的春季,奉汉武帝的命令,带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塞。
霍去病一路所向披靡,横穿匈奴臣属的五个小王国如入无人之境,转战六天,越过焉支山(祁连山一峰,在今甘肃境内),又前进了一千余里,斩杀匈奴的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的王子、相国和都尉,捕获斩杀匈奴共八千九百余人。霍去病还把休屠王用来祭祀上天的金人神像也夺了过来。陇西匈奴受到了沉重打击。
汉武帝闻讯大喜,下诏加封霍去病食邑两千两百户,并在云阳甘泉山下修祠,来放置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以夸耀汉朝所取得的赫赫战功。
转眼夏季又来到了,汉武帝再次下令对匈奴汗国发动攻击。他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合骑侯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从北地(甘肃省宁县)出塞,卫尉张骞与郎中令李广从右北平(河北省平泉县)出塞,与霍去病所部遥相呼应。两军领诏,分道向北挺进。
李广和张骞从东路进兵主要是追歼进入代郡和雁门两郡抢掠之后撤退的匈奴左贤王的部队。汉武帝调给他们一万四千人。李广带领四千骑兵作为开路先锋,张骞率领其余的人马作为后援。李广率领四千骑兵向北搜索前进。张骞在后面慢行,两者之间相距数百里路程。李广的冒进,使他的处境十分危险。
左贤王得知李广仅仅领四千人马冒进,就集合了手下全部的人马共四万人埋伏在李广前进的路上。李广只顾挥师猛进,一头撞入了左贤王的包围圈。
四万匈奴骑兵将四千多人的汉军团团包围,李广部下军心震恐,面对十倍于己的匈奴军队,束手无策。
李广心中虽有些紧张,但脸上不露声色。他叫来自己的小儿子李敢,让他带上几十个人先去探探匈奴的虚实。
李敢挑选了一批精壮的士兵,他们装束停当,发起一小股旋风,如同猛虎下山,杀开一条血路,冲破匈奴的防线,突出了匈奴的包围圈。李敢提剑一挥,手下人又一起往回杀,再次冲破了匈奴的包围,回到汉军阵中。李敢喘着粗气对他父亲李广说:“别看匈奴人多,但并没有多大战斗力,我们用不着担心。”
听了这话,李广稍稍地放下了心,手下的汉兵们也都壮起胆子准备战斗。李广把汉军们布置成一个圆形阵式,每个人都面朝外而立,这样就可以抵御四面八方来的敌兵。匈奴兵一看无处下手,也不敢靠近,就在远处用弓箭进攻,万箭齐发,密如骤雨。汉军尽管使用了挡箭牌,但也死伤过半。李广令手下还击,双方箭矢互飞,匈奴也有大量伤亡,但不幸的是汉军的箭矢即将告罄。
李广见形势紧急,下令手下持箭上弦,全力拉满,但不要发射。然后,李广令手下人拿来他特制的称为“大黄”的连弩弓,专门瞄准匈奴将领,射杀数人。匈奴兵见势不妙,纷纷后退。他们在周围围成圈子,既不敢冲过来,也不甘心离开,一心想用长时间的围困使得汉军不战自溃,然后便可以乘势掩杀,夺取最后的胜利。
李广令手下士兵弓箭不离手,分批休息,与匈奴人僵持。
这时候,天渐黄昏,气温急剧下降,汉兵们个个惊恐,面容失色。只有李广镇定自若,言谈举止与平日无异。他的镇定起到了安稳军心的作用。李广马上又巡视阵地,调整部署,部下也苦苦支撑,这样与匈奴整整对峙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匈奴兵又发动了凶猛的攻击,力图致李广部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