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声大师-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中年人笑着对侯三爷说:“老侯啊,这人你找来的啊?这两人团里面可多了不少闲言碎语啊?”

    侯三爷笑笑:“那这事得归你黄主任管啊。”

    黄主任摇摇头,笑笑道:“我可管不了,你找来这人要是没有什么真本事,我可不能让他入团啊,以后演出估计也没有他了,这你老侯可别怪我不给面子啊。”

    侯三爷看着台上潇洒自如的何向东,嘴角露出自信的笑意:“你就看着吧,这小子会给你一个大惊喜的。”

    黄主任道:“哈哈,你老侯的眼光我还是信的。”

    侯三爷笑眯眯看着台上,何向东和薛果的对活儿他是看过的,知道这两人的杂学唱使得很不错,所以他才这么淡定。

    只要何向东把真本事展露出来,那他就不是徇私,而是为团里面招揽人才,何向东也只要把对活儿时候的那份水平拿出来就足够了。

    只不过连他都不知道,何向东已经把杂学唱里面很多东西都给改了,这下子就让很多东西就变得不可控制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七章 失传了的竹板书

    晚会节目不跟园子里面一样,每段节目都是有时间限制的,留给何向东说相声的时间也就是十分钟。时间过半和最后两分钟的时候,台下会有人举牌子示意一下台上演员控制时间。

    还好不是春晚,你稍微超出个一两分钟问题也不大。春晚的时候,台下每隔一分钟会有人举一下牌子提醒台上的演员的,你时间超出了或者少了都是问题。

    因为他在最后12点有主持人倒计时的一个环节的,你前面的节目每个超个三五十秒的,到后面可能就要拿掉一整个节目,人家也是排练了好几个月的,就这样被拿掉了,多冤啊。你前面要是每个节目少个半分钟一分钟的,累积到后面来照样会出现问题的。

    07年春晚不是有个黑色三分钟吗?就是语言类的节目都超时了,后来临时决定拿掉一个节目,放到12点后了,但是到最后倒计时结果还空出来三分钟,只能靠着主持人把这三分钟撑下来了,结果他们准备不足,全都是抢词撞词了。

    所以晚会上面歌曲舞蹈的时间把握上面是非常好的,最难把控的就是语言类节目,说快一点说慢半分影响很大的。

    何向东倒是没有因为时间打乱自己的节奏,这场晚会是给铁路职工做的慰问演出,台下做的全都是铁路职工还有他们家属,所以为了迅速拉近和他们的距离,他的垫话儿也带上了跟铁路有关的事情。

    他道:“刚刚也做完自我介绍了,大家都知道我们叫啥了,但你们可能不清楚我们是做什么的。”

    薛果也捧着说道:“您给介绍介绍。”

    何向东道:“我们呀,就是说相声的。”

    薛果道:“相声演员。”

    何向东又道:“今儿我们也来给我们铁路职工表演了,这要说起来啊,相声跟铁路还真有关系。”

    “啊?这还能有关系啊?”薛果吃了一惊。

    台下观众都来精神了,纷纷看着台上的何向东,相声他们听了不少,但跟铁路有关系这还是头一次听说啊。

    何向东一本正经说道:“那可不,我问问你,咱们中国第一条铁路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薛果侧着身子看着何向东,说道:“这你可难不住我,我为了这次来演出,我特地做过功课的,这第一条铁路就在北京的宣武门外面修的,当时只有一公里,是一个叫杜兰德的英国商人修建的,这时间啊,就是1865年。”

    “好……”台下观众都在给薛果鼓掌叫好。

    薛果冲着台下观众笑。

    何向东在笑了一下:“你看观众多捧你啊。”

    薛果笑道:“你少废话,赶紧说这铁路跟相声有什么关系。”

    何向东也没藏着掖着,就信誓旦旦说道:“1865年就是在同治四年,咱们相声这门艺术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来的。”

    薛果傻眼了:“啊?时间上一样啊?”

    何向东对他坚定说道:“渊源极深啊。”

    “噫……”台下观众开始起哄,反正何向东说相声就没不被起哄过,在晚会上面也不例外。

    侯三爷看的也是津津有味的,这两人在台上表演的可比台下对活儿的时候要好多了。

    黄主任也一旁也笑,笑完了说道:“这人说的挺有意思的啊。”

    侯三爷笑笑:“慢慢看,都没入正活儿呢。”

    黄主任也有了兴趣了。

    台上薛果推了何向东一把:“您别胡说八道了,这台下坐着都是懂行的人,您这要是丢了人可就难看了啊。”

    何向东还反驳道:“我这怎么丢人了,这相声跟铁路……”

    “哎呀,行了行了……”薛果赶紧打断了何向东的话,说道:“您呀,还是赶紧说相声吧,说相声你还能多糊弄一会儿。”

    何向东笑了一下:“那好吧,就说相声,不说铁路了,等会儿都在这么多专家面前露怯了,这就尴尬了。”

    薛果点头应道:“对,赶紧说相声吧。”

    何向东这就准备入活儿了,他道:“相声大伙儿都知道,也都爱听,都知道这里面有四门功课,说学逗唱。”

    “对。”

    何向东道:“其中里面这个学,它包涵最广,你学个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省人说话,各行买卖吆喝啊,这都有。”

    “没错。”

    何向东继续道:“但是要说这里面最难的要数学唱,学个唱歌啊,学个唱戏啊,学个唱大鼓,唱时令小曲啊,这都得会。”

    薛果道:“那您给我们来两句听听。”

    何向东把袖子翻了个龙抬头,笑眯眯道:“我给大伙学几个啊,这首先给大伙儿学唱个竹板书,这快板大伙儿都熟悉啊,王高李三派,但是这竹板书大伙儿可能就没怎么听说过了。”

    “您介绍介绍。”

    何向东道:“这竹板书跟快板不是一回事,以前艺人们拿着七块板,带着板儿说书,唱三国啊,唱水浒啊,但是现在基本上没人再唱竹板书了,都快失传了,我给大伙儿来两句啊。”

    “好……”台下反响很热烈,都紧紧盯着台上的何向东不放,一听有失传的东西听,大家都来劲儿了。

    侯三爷本来是靠着座位看着的,何向东这话一出,他噌一下就坐直了,当时就蒙住了,不是说好的是学唱高王两派的快板吗,怎么变竹板书了?这谁给改的啊?

    黄主任还在那里称赞说道:“嚯,这小伙子还会失传的东西,了不得啊。”

    侯三爷有苦难言,只能是尴尬一笑,心中只能是期盼何向东是真会啊,你这要是只会皮毛,露了怯了,那就丢人了。

    台下倒是也做了不少看热闹的同行,一听何向东要唱竹板书,他们也懵了,纷纷低声交谈起来。

    “竹板书?这人还会这个?”

    “吹的吧。”

    “反正我是不会,好像没听有人唱过这个啊。”

    “他不会是把快板当竹板书唱了吧?”

    ……

    没人信这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会快失传了的竹板书,你要是换上一个老先生,他们还可能信上几分。

    何向东微微一笑,张嘴便唱了起来,他唱的是竹板书的起句,特别干净利落,语速飞快,嗓子清亮,鼻音押韵,配合起来观赏性极高。

    “慢打毛竹,书又归了本正,打起我的竹板儿,书归正风。适才间,唱的本是半部残书前后七国段,还有这两三段,没有把它交待清。”

    “哪里丢来,哪里找,我是哪里接着把它唱,哪里头忘了,我就把它说来你们各位接着听,奉敬在坐的众明公,因为热闹更好听。”

    一连串唱完,观众爆发热烈掌声,一嗓子出来把他们都震住了,虽然他们都没听过竹板书,但就这几句来说,是真有味。

    侯三爷也松了一口气。

    那些质疑何向东是关系户的演员也都愣住了啊,这是真会啊?

    然而让他们傻眼的东西,还在后面。(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八章 全都是失传曲种

    唱了一个起句,浅尝辄止,何向东面前立着一个话筒,他冲着话筒对观众说道:“这就是竹板书,我就唱一两句给大伙儿尝尝,下次有机会我给您诸位唱一个整段儿啊。”

    “好……”观众都很兴奋鼓掌,也有人喊着让何向东现在就唱一段儿的,场面非常热烈,观众朋友们也都很兴奋。

    何向东天生就有这么一股子亲和力,观众见他一点都不见外,所以他每场演出台底下都热闹极了,观众情绪都很兴奋,观众一兴奋,这包袱就容易响了,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所以何向东真正是祖师爷赏饭吃的人物,正如方文岐当初说的那样,这孩子天生下来就是干这一行的,就是祖师爷的私生子。

    就拿今天这场晚会来说,这么多节目过去了,观众还是头一次这么激动兴奋,也就是何向东的相声能达到这个效果。

    侯三爷也脑袋冲后看了一眼兴奋的观众,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继续回过头看何向东的相声了。

    何向东对观众笑笑:“时间有限,浅尝辄止就好了,下次有机会来石家庄,我再给大家来段整的。”

    捧哏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薛果立马就把话头接过来,掰正了,重新弄回到相声上面:“对,竹板书可以下次再唱,那你今天得给我们唱点别的。”

    何向东也立刻就答应下来:“这没问题啊,唱完竹板书,我再给大伙儿唱点大鼓听一听。”

    薛果捧道:“大鼓好啊。”

    何向东道:“哎,这大鼓有西河大鼓,有东北大鼓,有梅花大鼓,各种都有,要说好听啊,还要数京韵大鼓。”

    薛果道:“这是鼓中之王啊。”

    何向东继续说道:“这京韵大鼓有刘白张三派,后来还有我们骆玉笙先生创立的骆派,这几种想必大家也听过,我今天要给你们学唱的是京韵大鼓里面的一个小分支,叫做滑稽大鼓,这也是失传了的。”

    “哗……”台下响起哗然声,又来一个失传的了。尤其是那些同行都傻眼了,你一个小年轻哪里学的那么多失传了曲种啊,真的假的?

    侯三爷又一次皱起了眉头,他到现在也明白过来了,何向东肯定是把本子给改了,也顾不上责备了,他现在只希望何向东不要演砸了。

    旁边那黄主任倒是看的挺开心的,还在说:“这小伙子不错啊,他要是真会这么多失传的曲种,那我指定要把他留下来啊。”

    侯三爷没有答话。

    滑稽大鼓是清末的一个京韵大鼓名家张允芳所创立的,其实他的京韵大鼓也唱的极好,但还是比不上刘宝全白云鹏,所以就另辟蹊径,独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唱腔虽然还是京韵的唱腔,但曲目还有表演方式却变了。

    滑稽大鼓的表演出语滑稽,动作发噱,神情甚是可笑,使人见而捧腹。每次演出的时候,观众都是看先欣赏表演,再琢磨唱词,每每都能惹来哄堂大笑的效果,所以被称之为滑稽大鼓。

    滑稽大鼓是京韵大鼓里面很小很小的一个分支,张允芳也只有四个传人,艺名都很滑稽,老倭瓜,大茄子,架冬瓜,山药蛋。

    就这四个传人,这四个人都还有人没有传人的,他们的传人也没有办法继续往下传,所以这门艺术马上就要失传了。

    张文海就是架冬瓜的传人,他会滑稽大鼓,也教过何向东,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是何向东也会几段儿。

    何向东在台上说道:“这唱滑稽大鼓啊,它的乐器是用三弦和四胡的,还有用板也很有意思,有时候成心的没板有时候用坠板,特别好玩,我就清唱两句给大伙儿尝尝啊。”

    “您给唱唱。”

    何向东道:“唱两句啊,这滑稽大鼓流传下来的曲目很少,这里面有为老前辈艺名叫老倭瓜,他唱的《醒世金铎》挺有意思的,我给大家唱两句。”

    观众开始鼓掌。

    何向东便开始演唱了,滑稽大鼓的唱要配合使相儿,这样才有意思,何向东本来就是一个把幽默细胞融入到骨子里面的人物,他这一使相儿,配合上唱腔里面几个坠板,笑料就出来了。

    “中华一统大民国,实行三民主义这南北了全都共和呀哎呀,依旧团圆民主把江山坐,温良恭俭可性情温和,总统又和万民齐欢乐,怒只怒奸诈不过他们日本国。”

    “我这哀了有哀呀,前清皇族性情弱,怕只怕那阳奉阴违信口开河,喜怒忧思悲恐惊了把那欲图就全都搁了,我这没事就把大鼓说,鞠躬时又把帽脱。”

    “好。”薛果带头大叫了一声好。

    这几句词在现在唱是没有什么问题了,还是比较弘扬正能量的,充分反映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台下观众也都非常热情鼓掌,不说别的,单是能听见是失传了的曲种就不枉此行了。

    那些说何向东是关系户的人也说不出话来了,谁家关系户这么猛啊,这么多失传了的曲种他都从哪儿学的啊?

    薛果也在台上称赞他:“您这滑稽大鼓唱的是真好啊。”

    何向东也笑着道:“那是啊,我也有艺名。”

    “哦?您叫什么?”

    何向东道:“我叫大西瓜。”

    薛果使坏:“这是按长相来起艺名的啊?”

    何向东怒骂:“去。”

    相声界艺彦有说,“说为君,唱为臣”,“千斤话白四两唱”。侯宝林先生也说:“表演学唱类的节目要先学会说,说清楚了再唱,唱不要乱唱,不要滥唱,我们是表演相声,不是卖唱的。”

    就算是《杂学唱》这种以唱为主的节目,它都不是一口气唱下来的,相声毕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就算是唱,也一定是要说清楚了再唱。

    每个曲种的来历,门派,特点什么了,说清楚再唱,不能是乱唱。说要说的清,批讲书文戏理;学要学的像,酷似真声。

    相声里面要有趣味性,但是学唱节目里面趣味性不能体现在唱里面,要唱就一定要唱的好了,唱的像了。唱有正唱和歪唱之分,但就算是歪唱其实也是好好的唱,他逗笑观众的不是唱功,有些是唱词,有些是动作。

    唱完了大鼓,何向东继续说道:“大鼓唱完了,接下来给大伙儿来唱一点戏曲听听。”

    薛果也道:“唱什么戏呢?”

    何向东道:“戏曲有很多种,京剧、评剧、越剧、河北梆子、河南豫剧、黄梅戏很多,我给大家唱唱评戏吧,怎么样?”

    薛果捧道:“评戏好啊,评戏好听。”

    何向东道:“说到这个评戏啊,就不能不说它的前身莲花落,评剧是从莲花落上面引申出来的独立剧种,评剧唱的人有不少,但是莲花落却是快要失传了。”

    薛果来了一句:“你要会唱莲花落,你给我们唱唱也行啊。”

    台下观众也再那里大喊:“唱一个。”

    何向东抬手压了压,道:“就唱两句啊,莲花落唱腔其实跟评剧很接近的。”

    一顿,他便开唱,跟评剧唱腔很像,但更俏皮一些:“我说男儿汉志气高啊,寻了一个老婆亚赛孙二娘,站着比我高喂,坐着比我长,脚也比我大,力气比我强,打之骂之,立下家法诶,舍生忘死我要立下家法。”

    “好,再来一个。”尽管是大场合,观众们都激动疯了,大声喊着叫着,何向东的这个《杂学唱》相当成功。

    那黄主任也激动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