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声大师-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向东指了指张文海,介绍道:“这位是我们的老先生,叫张文海,以前曲艺团学员班开班第一科的学生。”

    “没错。”

    何向东又说了一句:“后来因为调戏女同学被开除了。”

    张文海不乐意了,道:“别老提那茬。”

    观众也在笑,又几位老观众更是露出会心的笑意,每次上台何向东都用这个梗来调侃张文海,他们都听了好多次了。

    何向东笑了笑,继续往后面介绍,反正演员才四个,他向范文泉那边伸伸手,介绍道:“这也是我们向文社的文字辈的老先生,也是我的师叔,叫范文泉。”

    范文泉向前两步,落落大方地给观众鞠了个躬,观众鼓掌,他起身再回到原地。

    何向东继续道:“这位范先生是我的师叔,他的艺术造诣非常高,可不只是相声,其他大鼓啊,曲艺啊,都非常好。”

    张文海点头道:“是啊。”

    何向东道:“这都是人家平时就积累的,日常就接触艺术的东西,不单是曲艺啊,人家还爱看电影呢。”

    张文海问道:“都喜欢看什么电影啊。”

    何向东道:“就那种外国的,两三个人演的,剧情很简单啊,演员穿着很节约,平时我师叔都躲起来看的,我让看他都不让。”

    张文海同仇敌忾道:“这么不是玩意儿啊。”

    观众放声大笑,连范文泉也是苦笑不跌。

    何向东坏笑着朝张文海看了一眼,这老头是够坏的啊,居然这么接话。

    他也没有多话,笑了笑继续介绍郭庆,手一指道:“这位年轻的相声演员叫郭庆,瘦高瘦高的,这是我的师哥,也是旁边那位爱看电影,热爱艺术的范先生的徒弟。”

    观众都绷不住笑了,哪门子艺术啊。

    何向东见现场反响不错,又继续道:“要不怎么说我郭师哥是范先生的徒弟呢,他也爱看电影,这都有传承的,而且青出于蓝,他还去拍电视剧了。”

    张文海接着下茬问:“什么电视剧啊。”

    何向东对观众说道:“有的观众可能看过啊,血战松云岭中第二十集,有一个狗腿子汉奸就是他演的,演完之后都不敢出门了。”

    “怎么呢?”

    何向东道:“怕挨揍啊,天生一副狗腿子样。”

    “哈哈……”

    “噫……”

    观众又是笑又是起哄。

    见反响很好,何向东决定加把火再翻一次,他道:“本来都轮不到郭庆去演的,人家导演都找了俩演员了,一个要三百,一个要二百。后来他给人家导演送了两千块钱,才轮到他的。”

    这是临时砸挂的包袱,张文海依然接的很漂亮:“嗬,他这是上杆子当汉奸去啊。”

    郭庆是哭笑不得,又说这事儿了。

    薛果也在台下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是第一次看何向东和张文海搭档,从刚刚的这一热场下来,这两人搭档是真默契啊,效果也出奇的好,后面观众都快笑疯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章 门柳儿

    何向东拢了拢袖子,也在那里咧嘴笑,待观众声音稍微小了一点,他才道:“我们这次大西厢的相声专场,是要恢复最传统的相声大会的演出方式。”

    “诶,对了。”

    何向东道:“在以前旧社会的时候,相声园子里面啊,茶馆茶社里面啊,一群说相声的要演出相声大会,开场第一个节目,就是所有演员上台给大伙儿来一个开场小唱,我们行话叫门柳儿。”

    张文海捧道:“没错,是叫门柳儿。”

    何向东继续道:“现在是没有人再演出门柳儿了,我们向文社应该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唱门柳儿的相声团体,第一家恢复了最传统的相声演出方式,您诸位算是来着了。”

    观众们也来了兴致都在鼓掌。

    何向东也笑,指指观众,对身边的张文海说道:“很多相声演员都说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不被观众喜欢了,你看看这里,我们这还没唱了,观众的掌声就响起来了。”

    张文海也道:“这都是观众捧场啊。”

    何向东开始夸观众了:“我就说整个北京城会听相声的人就都坐这儿呢。”

    “好……”见着夸自己了,观众掌声比之前热烈多了,叫好声连连。

    何向东笑笑,观众气氛都起来了,他趁热打铁道:“我们唱的是大西厢,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快失传的曲目,然后我们也加了一些别的曲牌进去,这是第一次演出。今儿我们也把乐队请来了,都是最好的曲艺乐队,好,咱们话不多说,这就开唱,来第一个曲牌,十不闲。”

    何向东朝乐队那边看了一眼,见他们都准备好了,他把折扇拿在手上横放,右手一指便唱:“一轮明月照西厢。”

    乐队配上十不闲的曲调。

    “二八佳人莺莺红娘。”

    “三请张生来赴宴。”

    “四顾无人跳花墙。”

    ……

    从何向东一张嘴,现场观众就全都被吸引住了,一是何向东的嗓音条件好,无敌宝嗓,唱出来的味道简直是绝了,还有就是配乐,有配乐和没有配乐效果相差很大。

    更重要的还是这个曲目好,十不闲来配上大西厢,从一唱到十,朗朗上口,而且韵味十足。

    台下的薛果是专业的相声演员,他小时候就在曲艺团学员班里面学相声,长大就进了专业团了,虽然相声门柳儿中的一些曲目他也学过一些,但是真正演出到真是没有。

    这也是他第一次现场看演出唱门柳儿,以前在电视上见过侯宝林这些大师唱的一些小段儿,但真正的现场的这是第一次。

    他看的很认真,不得不说,确实非常好听,连他的这个干了这么多年专业的相声演员听了都不由得怦然心动,更不要说这些观众了。

    几乎是在一瞬间,他便断定了这个门柳儿大西厢一定会很火。

    “久有恩爱实难割舍吧,您呐。”

    台上其余三人都在喊:“怎么样?”

    何向东唱:“十里亭哭坏了莺莺就叹坏了小红娘啊。”

    一顿,配乐也停了,何向东对观众道:“刚才这个曲牌,是叫十不闲,接下来是发四喜,来。”

    发四喜的锣鼓镲配乐响了起来。

    待到板眼合适的时候,何向东张嘴唱道:“姐在房中绣香袋,绣出西厢各色人儿来,这一边绣的是崔小姐,那一边绣的是张秀才。”

    其余几人都在跟着板眼,喊:“豆豆起豆起豆呛。”

    所有观众都很享受地听着,有些老观众以前在园子里面听相声的时候就听过何向东唱发四喜,曲牌一样,词不一样。大西厢的词没有原本福禄寿喜那么喜庆,但是其叙述爱情故事起来非常的雍容和委婉,品起来意味深长。

    “倘若功名难得中,要见姑娘万不能哪!”

    “豆豆起豆起豆呛。”

    大西厢他们整理出几个曲牌来了,接下去要唱的就是传统的那一版了,何向东对乐师说道:“来,莲花落,十里亭。”

    莲花落曲牌响起,莲花落是旧时候乞丐唱的,在曲艺界,老艺人都称之为穷门手艺,奉郑元和为祖师爷。所用的乐器是节子板,就是快板所用的两块板中的那个小的五块板,还用钹鼓一起配乐。再后来和十不闲合流之后,也引用了十不闲的乐器。

    “郑氏夫人怒气冲,开言有语叫小红,昨夜晚你同小姐把花园进,一宗一宗,一件件,对我说明。小丫环闻听说断无有此理,夫人说我不打你你不应承。在墙上摘下马挽手,打人的家法拿在手中,皮鞭一落你的命倾,害怕的丫环忙跪倒,口尊夫人高抬贵手容我禀。”

    唱大西厢,唱的不只是味道,也是这个传世的爱情故事。何向东掌正,他是舞台的主角,一直在唱没有停歇。

    相声的各门功课他都掌握地非常好,但其中最出色的非柳活儿莫属,他的唱功已经不弱于任何人了。这本来就是非常好的曲子,再配上他的唱功,对于观众来说,真可谓是无上的艺术享受。也让那些甚少接触传统曲艺的观众,好好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传统艺术的魅力。

    “不该借宿普救寺内绝不该在禅堂两相逢。这也是前世前因安排定,说话之时谯楼起了更。”

    “接下去是湖广调,来。”

    “一更一点,月影儿东升,张君瑞在房中跺脚又捶胸,细思量心中怨恨老诰命,改变了前言不哟咳哟,叫我们兄妹相称……”

    “张君瑞披衣唤醒了小琴童,你把那琴剑书箱安排定,打点行囊不哟咳哟,快奔十里长亭。”

    “云苏调,来。”

    “小琴童拉过能行马,张君瑞上了马走龙,君瑞马上高拱手,得中回来再相逢……”

    “小琴童接马拴在了万年松,莺莺提壶红娘把盏,满满斟上酒六盅。玉腕高擎递过去,有语开言尊声相公。”

    “叠断桥,来。”

    “逢山莫把马乘,遇水莫把船撑,早早下店,慢慢再行,路遇伴,加小心,要你一路身保重。”

    “边关调,来。”

    “去为功名,你去为功名,抛奴在家中,独伴小红,但愿你,早去早成名,高跳龙门身得中……”

    “照花台,来。”

    “梆子佛,来。”

    “唐山乐亭,来。”

    ……

    观众听得很惊喜,一个个从未听过的曲牌名从何向东嘴里说出来,一段段动听的曲子从何向东嘴里唱出来,简直太惊喜了,真的不要太好听啊。

    台下老观众有带着照相机来的,就直接打开对着何向东拍照录像,何向东倒也不甚在意,任由着他们拍照录像。

    薛果此时也是震惊无比,倒不是被大西厢这个曲目给震惊了,而是被何向东会的曲牌给震住了,怎么会这么多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让播的

    门柳儿唱完结束,全体演员朝观众鞠躬下台,乐队也收工了,有事的都先走了,田佳妮和柏强没走,柏强到观众席上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听相声了。

    田佳妮去门口卖票了,她说现在抽不出人来,万一临时又来观众都没法卖票了,她准备盯一会儿。何向东劝她好好听相声就是,可她非要去忙活,劝都不劝不住。

    何向东也只能又是欣慰又是心疼地长叹一口气。

    正式演出四个节目,郭庆和范文泉先上,两人来一个对的。何向东和张文海后上,也是一个对的。第三个节目是郭庆的,唱一段快板。第四个节目是个群的,何向东,张文海和郭庆三个人来个《找五子》,最后返几次场就结束了。

    这一场虽说是《大西厢》的专场演出,但其实最贴切主题的还是门柳儿,后面的节目都是有点搭边,何向东虽然也写了关于西厢的一个本子,但也是在写包袱的时候用了西厢的人和事,不完全是在说西厢的故事。

    艺术就是这样,自由自在的是最好弄的,一旦命了题就会特别难。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在春晚里面,有些节目编排的很好的,结果非强行去煽情去呼吁,一下子就把好好的一个节目给弄拧了,看得人尴尬症都犯了。

    郭庆和范文泉在前面表演,何向东和张文海在后台休息,前面的门柳儿已经把场子完全热起来了,现在后面的活儿都好表演了,从剧场传来阵阵笑声欢呼声就能说明这一点了。

    万事开头难啊,一场相声大会,开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热场,开头要是瘟了,观众不喜欢了,后面节目就难弄了。所以开头一定要放一对实力不错的演员,表演风格一定是比较热闹的,特别受观众喜欢的那种。

    其实话说过来,对一场相声的评价,观众和专业的同行是有区别的,同行更多的是看你的技巧,平铺垫稳,三翻四抖,起承转合,你可能相声里面一个响包袱都没有,同行还是会觉得你很厉害。

    观众则不然,观众喜欢热闹,喜欢笑,就喜欢台上胡说八道瞎胡闹的那种,你一个包袱都没有,观众说不定会砸场子。当然了,除非你的水平已经达到了马三爷那种,聊天即是相声的境界,那就另当别论了。

    郭庆和范文泉第一段相声说完,两人下台了,何向东和张文海上场,说第二段,这是他为这次大西厢的专场写的本子。

    刚一出场,观众就爆发了热烈的掌声,从这里就看出区别来了,前面郭庆那一对出场掌声就绝对没这么热烈,这些观众的掌声基本上全是冲着何向东来的。

    向文社这个小草台班子力捧何向东,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点成效了。

    两人冲着观众一个鞠躬,还是何向东逗哏,张文海在桌子里面给他量活,张文海斜斜地站着看着何向东,何向东笑眯眯地看着台下观众。

    观众也有还在喊的:“再唱一个。”

    何向东大笑:“哈哈哈,再唱要加钱了啊。”

    台下薛果使坏,带头起哄道:“退票。”

    这话一出,其他观众也来劲了,全体高喊退票。

    何向东和张文海齐齐看了薛果一眼,也是摇头一笑,也没在意,这都是很正常的小事,他们在民间小剧场说相声,观众三天两头喊退票,太正常不过了。

    “好,好,好……”何向东随意搭着茬安抚着观众,等观众的声音降下去了,他才特别横道:“想退票,你们这是异想天开啊,我们园子的服务宗旨就是不退票,刚刚是谁在喊退票的?”

    张文海接着下茬问道:“你要干嘛?”

    “干嘛?”何向东一撸袖子,道:“来人,关门,把后台郭庆牵出来。”

    观众都被逗笑了。

    “这怎么说话的呢,这狗啊。”

    何向东反问道:“那该怎么说啊?”

    张文海道:“应该把那绳子去了,再把郭庆放出来。”

    何向东瞪大了眼看着张文海,手指着他道:“嚯……还是你坏啊。”

    张文海也是仰头一笑,这是个蔫坏蔫坏的老头子。

    相声就是这样不说不逗不热闹。

    顿了顿,何向东准备正式开始说相声了,他对观众说道:“今儿这一场是大西厢的专场演出,西厢记大伙儿都知道,说的是张生,崔莺莺,还有红娘三个人的爱情故事。”

    “怎么又是仨人啊?”张文海不满说道。

    何向东道:“我看这故事老有这小红娘这可不就是三人的爱情故事嘛。”

    张文海纠正道:“那也是得是两人,仨人不像话。”

    何向东将就道:“行吧,行吧,两人就两人。”

    张文海道:“这才对。”

    何向东笑了笑,也没有再反驳,继续开始说大西厢的话题:“西厢记呢,在民间流传甚广,二人转有唱过。”

    “对,有。”

    “越剧里面也有这一目,全名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越剧四大经典曲目之一。”

    “有,越剧里面有。”

    何向东道:“昆曲里面也有这个剧目,咱们有一个北方昆曲剧院里面就经常唱这个。还有京剧里面也有,是我们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荀先生编演的,非常好的剧目。这样,我一样给大伙儿来几句尝尝啊。”

    张文海捧道:“好,你给大伙儿唱唱。”

    观众也很热情鼓掌,何向东清了清嗓子,就每样给择了几句唱给了观众听,他各种曲种都很擅长,唱出来也是味道十足,观众的反响极好。

    唱罢之后,何向东笑了笑道:“前面唱的都是能唱的,西厢在民间一些小曲不太好在大庭广众之下唱,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