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声大师- 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间相声界也是如此,虽说做赌的对象是何向东的向文社,可向文社代表的就是民间相声啊。

    何向东和高秉生对赌的是相声的未来,主流相声界和民间相声谁才是相声的未来,倘若向文社一败涂地了,那民间相声也一败涂地了,那他们也完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啊。

    于是,民间相声界也咬着牙开动了。

    当然了,作为当事人的何向东和高秉生则是成为了相声界的众矢之的,这些天,他们不知道挨了多少骂了。

    甚至有许多老前辈说他们是相声界的毒瘤,是相声界的罪人,说是这样会毁了相声界的,这种混账东西就该赶紧赶出相声界。

    总而言之,最近的相声界真的很热闹啊,跟前两年一样热闹。

    但是跟前两年不一样的是这回挨炮轰的可就不只是何向东一个人了,高秉生也给他承担了不少压力。

    他们俩算是难兄难弟了。

    外界骂街归骂街,但是该有的改变一点都没少,赌约都已经被媒体传出去了,社会各界都知道了。他们已经骑虎难下了,没办法了。

    对向文社来说,有利有弊,好处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他们的发展不会受到主流相声界的强力干扰,像前两年的那种情况,何向东真的不想再经历了,尽管他无所畏惧。

    弊端也很明显,主流相声界毕竟是庞然大物,为什么称他们是主流相声界呢,因为他们占据的是主流啊。

    别看现在向文社很红,知名度很高,但是在人家面前真的还只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

    体制内的相声都发展多少年了,他们真的是根深蒂固,相声界出名一点的相声前辈全都是主流相声界的人士。

    另外他们还有职称,在官面上也是有职位的,而且他们掌握的资源也很恐怖啊。别看他们都是做慰问演出的,可这个群体太大了,资源很可怕。

    包括媒体资源,从数量上来说,主流相声界能掌握的媒体资源是绝对碾压向文社的。只是因为他们僧多粥少,所以不够用,向文社是一个小庙,他们拥有的这些资源就太够了。

    这是差别。

    主流相声界就是一头沉睡着的狮子,如果没有强烈的刺激,它可能就会这样一直睡过去,直到彻底把自己给睡死了。

    但是一旦有了强烈的刺激,这头沉睡的狮子苏醒了,等这头狮子站起来了,开始咬人了,那将会非常可怕。

    向文社演员加学员,所有人加在一起,人数过刚刚过百。可主流相声界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个文工团?有些甚至县里面都有文工团,有些国有大厂都有文工队。

    这数量真的是太庞大了。

    他们拥有的资源也太多了,铁路、公路、交通、部队、大厂、政府,反正国家机关多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资源。

    这只巨大的机器一旦开动起来,那真是要上天了。

    而且你还别愁没有把舵的人,相声界只要是有名有姓的前辈大腕,全都是主流相声界的人,虽说有退休的,但他们曾经是啊,就像范文泉,别看他现在是在向文社,但他曾经也是体制内的演员啊。

    这个赌约一下来,就算很多体制内很看好的向文社的老前辈,他们都不好太帮着何向东了,就连侯三爷都是如此,毕竟人言可畏啊。

    高秉生的格局太大了,也玩的太大了。

    这真是个奇人啊。

    相声大赛比试结束之后,何向东马上就带着他的团队去南京准备商演了,何向东是个聪明人,他太明白这里面的门道了。

    赌约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冲则生,退则死。他的压力也很大啊。

    他现在可不是孤家寡人了,他家大业大的,向文社上下上百口人都指着他呢。

    他若是败了,败的不仅仅是向文社,败的也不仅仅是民间相声,败的还有他的理想,败的还有他坚持多年的信念,败的还是他师父方文岐几十年的坚持。

    他输不起,他必须赢。

    高秉生挖了一个大坑,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大坑,可所有人都不得不往里面跳。

    ……

    一路飞机,飞向南京。

    商演的准备工作早就已经办好了,演员过去只要准备演出就好了,南京站的门票也都已经卖完了,一切就绪,只待演出了。

    到了南京之后,向文社一行人在演出方的安排下住进了酒店,当天晚上何向东出门置办了点礼物,再配上从北京带的特产,这样就差不多了。

    他明天要去拜访两个人。

    南京城里有他的两个熟人,一个相声前辈张永爷,还有一个是当年在西安茶馆里面比试过单口相声名家傅盛。

第八百三十一章 拜访

    以前在江湖行当里面是有拜相的说法的,从前卖艺的艺人都是走南闯北的,是跑江湖的。

    当然也有很多艺人就是扎根在某一地儿演出,他就不走了,在这里成家立业,开科收徒,传承香火。

    跑江湖的艺人到了一个地方演出的时候,按照江湖规矩,他是需要去拜会当地同行的,这叫拜相。

    大概的意思就是“诸位同行行个方便,小弟要来贵宝地演出了”。

    在当地的同行也不一定非得是本地人,只要是来的比跑江湖的那位兄弟早就行,就可以接受拜相,这叫行客拜坐客。

    这是跑江湖的艺人的规矩。

    当地的艺人也同样有规矩,一般正常情况下,他们是不会拒绝人家来演出的,不止不会拒绝,他们还得告诉跑江湖的艺人当地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习惯,好让跑江湖的艺人能多赚点钱。

    如果实在不方便,或者不想让跑江湖的艺人过来卖艺,当地艺人还得凑出盘缠钱来,把人家给送走。

    这就是规矩。

    当然也有那种不讲规矩的,跑江湖的艺人直接大大咧咧就来了,找一地儿就卖艺了。

    当地艺人脾气好一点的,不跟他一般见识的也就算了;真有那脾气不好的,就会直接上去捣乱了。

    这都是老年间的江湖的规矩了,到现在就差不多没有了,毕竟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江湖了。

    当然了,这种规矩也不是说就绝对没有了,在现代社会其实也发生了一些变种。

    比如何向东要做商演,主办方是北京的环天传媒,但是他们每到一地演出,都会找当地的商演方进行协作,毕竟当地商演方更熟悉当地情况,包场地,包酒店,跑审批都会方便很多。

    这也就类似于江湖规矩的行客拜坐客了。

    老年间的江湖规矩还有很多,比如演出义务戏。艺人们都是有门有户的,都有传承,这种师承关系就跟普通人家里的亲戚关系是一样的。

    比如有艺人跑到一地儿去演出,钱包被人偷了,兜里一分钱都没有,在外面露宿一宿,结果还被淋雨感冒了,生了大病。

    在这种陌生地方举目无亲的,他能找谁帮忙去啊?这时候同门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他可以找到当地的同行了,报上自己的师承门户,如果正好有同一师门的人存在,这就好办了,这就是见着亲人了啊。

    师门的人就会帮助你,管你吃,管你住,给你治病,还会义务演出几场,把挣来的钱给你,好让你能有盘缠离开,这叫义务戏。

    所以别老认为传统师承关系就是老封建,就是落后文化,这里面学问大着呢,这里面的人情味浓着呢。

    何向东走南闯北也多年了,早年间跟着师父就跑遍全国了。在那些年里,他们不只是演出,更多的是和其他艺人的交流,还有就是搜集和整理传统相声。

    何向东相声技艺最快增长的时候,就是在这些年里面。在这些年里,何向东和方文岐也的确拜访了无数老艺人了,有开心的经历,也有不开心的,不过反正都过去了。

    现在何向东出来跑商演,如果知道当地有关系还不错的艺人,他是一定会去拜访的。

    如果没有就算了,他也不想再去搞拜相那一套了,现在江湖规矩都没有了,他再去拜相,人家给他二百块钱,让他走人,那他走是不走啊?

    所以就算了。

    当年在天津的商演的时候,他还搞过拜相,天津毕竟是曲艺之乡,相声窝子,不搞拜相说不过去。可惜啊,也还是有太多人不给面子,不过也有所得,现在向文社里的蔡生意和苏生德两兄弟不就是那个时候弄来的么。

    在南京站,何向东真正有交情的也就是两位艺人,一个是相声前辈张永爷,还有就是他的好朋友,傅盛。

    何向东和张永爷的交情得追溯到97年了,那是在天津录制传统相声段子集锦的时候了,那时候的何向东还是一文不值,向文社也还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但是张永爷很赏识何向东,还给他提了很多宝贵意见,还传了他一段失传的单口相声《张双喜捉妖》。

    两人的交情是从这儿起的。

    后来在牡丹奖比赛上,何向东还跟张永爷的徒弟们比了一场,人家真不愧是名家子弟啊,就连何向东这种高手都得是临场改了段子才险胜了人家。

    至于何向东和傅盛是在西安茶馆里认识的,那是王弥苇老爷子选传人,让何向东跟傅盛比一场。

    傅盛说的是《九头案》,何向东说的是《张双喜捉妖》。

    何向东卯足了力气才堪堪和他打成平手,也是在这次比试后,何向东认识了王弥苇,也接受了净街王的传承。

    后来也是在牡丹奖的评选上,何向东和傅盛再度对上了,这时候的何向东的功夫已经不是傅盛能比的了,何向东可谓是大胜一场。

    说起来慢慢的都是回忆啊。

    第二日清早,何向东先拿着东西去拜访张永爷,陪同一起的还有薛果,还有他的几个徒弟。

    张永爷早就退休在家了,现在没事就是溜溜鸟,打打太极,写写毛笔字,跟普通退休老人没什么大区别。

    再有那闲工夫也会去指导指导后生晚辈,江南旗的相声艺术可不是盖的,北侯南张,这是和老侯爷相提并论的艺人啊。

    电话是早就通过的,张永爷也知道何向东来拜访他,也就在家等他。好多年没瞧见这小子了,张永爷再见他的时候,也是唏嘘感慨。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毛头小子竟然能有现在的成就啊,或许说,他早有预料,但他也没想到何向东会有如此成就。

    再见何向东的时候,张永爷也很高兴,跟他絮絮叨叨说了很多话。何向东跟高秉生对赌的事情,他也知道了。

    张永爷也半晌都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说了一句话:“相声艺人的根是在观众身上,手艺人得凭能耐吃饭。”

    何向东郑重点头,表示受教。

第八百三十二章 饭局

    在张永爷家拜访了一上午,也聊了不少东西,相声艺术之类的就已经没什么好聊的了,何向东的相声艺术已经大成了,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现在又是开宗立派的,已经是妥妥的一代名家的范儿了。

    他跟张永爷聊的更多的是两人的相声理念,还有就是对相声未来的看法。现在的相声界还是处在一个很迷茫的阶段,前路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这种迷茫就跟当初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一样的,也跟当初的国企改革是一样的,都说市场经济好,可是谁敢迈出那一步啊?谁敢说不要体制,完全走市场啊?

    相声是起源于民间的,也是兴盛于民间的,但是相声归于体制内太久了,虽说现在何向东在民间闯出了偌大的名气,但是还是没有几个人敢直接就去闯民间的。

    毕竟好几十年过去了,民间相声的未来谁也说不好,但是体制内的相声,他们是能看得见未来的。体制内胜在稳定,不管未来如何,总归是有相声一条活路的,也总归是会给说相声的一碗饭吃的,哪怕是苟延残喘。

    真的到了民间,万一遇上点什么事,要是完了,可就是真的完了,相声也就真的完了。

    所以相声界很多前辈都踟蹰不前,包括侯三爷,侯三爷非常看好何向东和向文社,他也帮了他们许多,但同时他也在努力搞他自己的文工团,看到有优秀的苗子他也是带到文工团里去培养,也没让人家立马就去向文社,他心里也同样没底。

    包括相声界现任当家人高本河,他在支持民间相声发展的时候,同样也在大力支持体制内相声的发展,还在支持相声多样化发展。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这才是大多数相声前辈的想法。

    至于高秉生,这是个狠人啊。现在的向文社已经有猛兽的雏形了,倘若向文社能蛇吞象,彻底吞下主流相声界,那么民间相声的路子就不会错了,相声的未来也肯定不会错了。

    同样的道理,主流相声界若是能吞下向文社这头猛兽,那就证明主流相声界已经重新焕发出活力了,相声也就重活了。

    所以不管谁胜谁负,赢的都是相声。

    何向东跟张永爷聊了很多,何向东是坚定的民间相声主义者,张永爷则是跟大多数相声前辈一样,认为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不管是民间还是体制,只要是好好说相声的,他就会支持。

    张永爷还跟何向东说,等他南京站商演开演的时候,他也一定会去到场捧场,何向东自然也是高兴之极。

    他们还在一起吃了午饭,张永爷今天兴头很高,还跟何向东的徒弟们聊了很多相声的东西,这都是宝贵的财富啊,何向东赶紧催促几个臭小子认真记下。

    拜访一直到了下午,何向东一行人才离去。

    晚上是跟傅盛一起吃饭,老朋友见面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也没有多么多礼数,何向东也没带别人,就他自己拎着点东西就去了。

    吃饭的地方在秦淮河边上的一家酒楼,这算是河景餐厅了,到了之后,何向东直接上了二楼的包间。

    房间里面除了傅盛之外还坐着一男一女还有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孩子。

    见到何向东过来,他们全都站了起来,傅盛更是哈哈大笑:“向东,这儿,你提前打个电话嘛,我好下去接你。”

    何向东也很随意,翻个白眼道:“得了吧,你事后诸葛亮啊,我上来了,你才跟我说这一套?”

    “哈哈哈……”傅盛大笑。

    何向东把手中的东西往前一送,对傅盛说道:“来,这都是给你带的。”

    傅盛赶紧接过来,嘴里还问了一句:“哟,这都什么呀?”

    何向东道:“南京特产,盐水鸭。”

    “哈?”傅盛一脸懵逼。

    房间内另外三个人全都笑出声来,那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更是乐不可支,哈哈大笑。

    何向东也笑道:“好了,不逗你了,这是北京特产,来自北京全聚德的南京盐水鸭。”

    “哈?”傅盛又是一脸懵逼。

    房间内更是笑声一片。

    何向东也大笑,挥了挥手道:“行了,拿着吧,都是北京特产,没有南京盐水鸭什么事儿。”

    傅盛摸了摸鼻子,也笑了:“好嘛,您这是跑到我这儿抖包袱来了。”

    何向东笑道:“那你也没给我量活儿啊。”

    傅盛也道:“我觉得我刚才表现不错啊,你没看他们这些观众都被我逗笑了嘛。”

    何向东一挥手:“去你的吧。”

    傅盛笑道:“这就是底了是吧。”

    何向东摇头一笑,对傅盛道:“哎,你还没给我介绍呢。”

    傅盛赶紧把手上的东西放在包厢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