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声大师-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再找几个唱武生来,扮上灵官、天兵天将什么的,然后再找出一个演员扮成吊死鬼。

    一切准备就绪了,鼓师一打鼓,天兵天将就拿着家伙开始追杀吊死鬼。吊死鬼要在前台后台,楼上楼下,包括观众席都要跑一个遍才行。

    意思也很明显,这就是要用这种形式来驱赶和震慑园子里面的脏东西,好让园子开张之后他们不来捣乱。

    吊死鬼把园子里面跑遍了之后,等跑到后门的时候,把门打开,把这吊死鬼往门外一推,再把门一关。

    然后弄一只白颜色的大公鸡,把鸡头拧下来,拎着鸡从上到下把园子里面用鸡血撒一遍,从此园子里面大吉大利。

    这叫破台。

    当然了,忙活破台的这几个演员,园子老板是要给人红包的,不能让人白忙活一场。

    尤其是扮演吊死鬼的这个演员,这得额外多给一份红包,因为没人愿意干这个,嫌这个晦气。

    有时候艺人是因为没法子了,才接的这个活儿。包括马三立先生,他在晚年时候的回忆录里写过,他就说他在年轻时候干过破台吊死鬼这活儿,那时候急需钱呐,不然也不干这个了。

    他说他刚被人推出后门,就刚刚出去的一刹那,他就感觉一股子寒风吹在了自己身上,明明穿的很厚实的他,都忍不住打起了寒颤。

    回到家之后,高烧不退,大病一场。

    或许在医学上能给出合理解释,但是这种事情包括这种传说都有很多,所以是没人愿意应这种差事的。

    至于在当代,这种老封建也是没人搞了,新园子就新园子呗,装修的还更好呢,毕竟是已经经历过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了。

    听书轩其实也不是个新园子,大栅栏这边有很多老园子,包括向文社的分社,德庆楼,这就是一家老园子,还有就在对面的三庆园,两家脸对脸的。

    三庆园是以前三庆班的演出地点,这可有年头,三庆班是四大徽班之一,当年乾隆爷过寿,四大徽班进京贺寿,这就待在了北京演出了,不走了,后来也由此产生了京剧这个剧种。

    所以三庆园可以说是京剧的祖地了。

    只是现在京剧行业比相声更不景气,更没人听,一个九流小明星都比一个京剧大腕的知名度要高了。

    想当年京剧那可是真正的主流艺术啊,在旧社会时期,艺界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北京学艺、天津成名、上海挣钱。

    最挣钱的地方是上海,那年间上海有个电影女明星叫胡蝶,这是国内一线女明星,也是挣得最多的。

    她拍一个戏,大概花个两三个月时间,能挣一千块大洋,其他明星可能能挣个几百吧。

    这就不少了,对老百姓来说,一千块钱都能买两套好房子了。

    也是同一时代,京剧有一位大角儿叫余叔岩,余派的创始人,人家去上海唱戏,也是俩仨月时间,人家挣七千五,能比吗?

    那年间,京剧是真辉煌,是真正的主流艺术,现在就不行咯。

    听书轩开张的第一天,也来了不少人,媒体朋友们也都来了,观众也来了好几百人,把座儿挤得满满当当的,这都是冲着何向东来的。

    何向东现在已经是传统艺术行当最红的一个艺人了,以他现在的走红程度离一线明星也不远了,接下去就是积累了,人气也是要靠慢慢积累的。

    当然了,也有人在积累的途中掉下去的,这都有,也很正常,不过就何向东目前的态势来说,他后劲还是相当足的。

    以前老书场说书都是按照一年来算的,一般是老板找好四个说书先生,一人说一个季度,基本上是这样,然后你们四个人约定好,谁先来谁后来,包括说什么书,这都得提前定好了,省的撞车。

    然后第一个先生开书之后,这一个季度就都是这一个面孔了,没别人了,他会一直说下去的。

    成本大套的一套书就能说好几个月,当然他也有可能选两个中篇,这都是随人家自己决定。

    当然现在就不行了,这书场得靠何向东来拉人气,一个季度一个季度来,单有何向东那一个季度有人来听,其他时候都没有,这不完蛋了嘛。

    再说何向东可忙了,让他连续一个季度每天都盯在这里,他可没这个时间,所以他现在定下来的就是一周来这里说两次书,其他时间其他人盯着。

    园子里面常驻的演员就有杜岳峰,还有评书门几个很优秀的评书艺人,西河门的也来了几个,都是说书的,也就不在乎什么门户之见了。

    晚上,何向东先上去开场说书,今天一晚上三位先生说书,何向东开坑《济公传》,杜岳峰开坑《西游记》,西河门的评书艺人马黑白开坑《聊斋》,这马黑白长得就有点鬼里鬼气的,适合说这种书。

    这几个全都是大坑啊。

    济公、西游、还有聊斋,这些在影视作品里面都很常见,人们也耳熟能详,但评书是经过二次创作的,这是不一样的。

    都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听书就得听新鲜的,没人愿意听第二遍的。

    所以这里面说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晚上正式开场,台下坐了不少观众,二百来人,书场里面也都坐满了。

    何向东是一周来两次,杜岳峰是一周来五次,马黑白是全来,这就跟连续剧似得,得经常更新才行,不然人家容易忘了上次听得情节。

    听戏听大轴,听书听扣子,你扣子给人家下了,把人家心里挠得痒痒的,这得在一定时间补上才行,不然等过了劲儿了,人家都把扣子忘了,那就没治了。以何向东的腕儿和能力,他都得一周来两次才行。

    “啪。”

    正式开书,醒木惊天,挖坑不休。

第七百二十一章 春晚邀请函

    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北京是北方城市,它的秋天比南方来的更早一些。

    曲艺界、娱乐圈、文化界都是一如往常,没有什么新鲜事情发生,大家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他原本的节奏在进行着,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

    向文社一切如常,何向东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了,今年向文社的票价又提了一下,不多,就五块钱,原先是二十五一张,现在是三十一张,但前来看相声的观众还是络绎不绝,生意很好。

    北京城里新开的十来家民间相声社团已经有三家关门歇业了,如同昙花一现,虽然现在向文社大红大紫,可相声毕竟还是处在低谷期,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其他园子还在咬牙坚持着,日子过的很困难,只有一家生生不息相声社团做到了收支平衡,让园子顺利维持了下去。

    也亏的是有向文社的荫蔽,在向文社之前,北京城里可没几家相声社,开一家死一家,完全发展不起来。

    现在向文社爆红之后,观众更加关注相声了,他们虽然现在日子过的艰难,可毕竟还是维持下去了,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谁能一步登天?

    何向东这等惊才绝艳之人不也苦熬了八年嘛,他们这才刚开始,后面的日子还长着呢。

    还有何向东的好朋友高俊生,就是非要把麻花当做自己话剧社的招牌的家伙,他们现在也是主攻喜剧,把话剧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弄成了舞台剧,在北京城里也打出名气了。

    高俊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何向东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而高俊生也的确展现出来何向东所预料的那般能力了。

    任何社团,任何人物,想要成功,都得需要积累,没人能一步登天,偶尔有一步登天的,到最后都会发现那就是昙花一现。

    何向东相信高俊生要不了几年就能把他的话剧社做到全国一流,还有高俊生旗下的台柱子小沈,这人何向东见过好多次了,他的演出也看了很多回了。

    事实上,何向东和高俊生经常会去对方园子里串门,都是老熟人了。因为看的多了,所以何向东敢断定只要给够小沈机会,这人必是大角儿,而以高俊生的能力,他完全给的起小沈这样的机会。

    所以他们社团的一飞冲天,不远了。

    何向东也很希望其他相声社团能尽快发展起来,他更希望相声界可以群芳争艳,而不是只有向文社一枝独秀。

    只是想要做到群芳争艳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啊……

    到了深秋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引起了文艺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那就是春晚。

    春晚是文艺界最大的盛宴,只要是干这一行的,就没有不想着上春晚的,这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最好的舞台,最好的渠道,多少人在这上面一夜而红。

    虽然也陨落了不少,昙花一现,但是也有好多坚挺了下来,一直红了很多年,最典型的就是东北的赵大叔了。

    有无数人挤破了头想加入这场盛宴,当年何向东就冲击过春晚,还一路杀进了第五审,可惜最后因为相声太过传统,被打掉了。

    那时候的何向东心态还有点浮躁,现在的他已经好多了,上不上春晚对他来说,没有那么重要,能上最好,不能上也不要紧,得之我幸失之吾命,反正哪儿都能说相声,再说他现在的资源就不少了,对春晚没那么上心。

    他是不上心了,可是春晚的筹备组却再为何向东争论不休。春晚必有语言类节目,语言类节目必有相声。

    哪怕是被骂的狗血淋头的16年春晚,都还放了一个相声节目上去,虽说是在后半夜,但至少是有的。

    所以该选什么相声节目上去,这就是个问题了,以前都是曲协或者文工团推荐上来的,他们来进行审查。

    然后就是冲击春晚了,春晚基本上是五次审查,也是五道鬼门关,步步凶险,步步惊心。

    除了冲击春晚的这帮人之外,筹备组还会主动邀请一些人,这些邀请的人的节目也是要经过好几次审查的,只不过不会一审查不过就立马打掉,还是会给他们修改的机会的,所以这些人就没有那么凶险了。

    何向东是在去年爆红的,爆红之后当时就有好多人想让何向东上春晚,也有好多报纸杂志在推动这件事情,春晚筹备组也是有认真考虑过何向东的。

    但是去年的何向东算是惹了相声界众怒了,相声界反对声音太大了,蔡国强刘卫东等人也跟筹备组那边表达意见了,所以筹备组暂时也压下了这件事情,允许何向东走程序冲击春晚,但他们不发邀请函了。

    可惜何向东完全没有这个兴趣,那段时间他都在忙商演呢,后来天津商演结束之后,方文岐又病危了,他又匆匆赶回了上海。

    现在零五年了,何向东的名气更上一层楼了,外界对于何向东的呼声也更大了,节目筹备组不得不重新把何向东拉回视线。

    年初,钱国生对相声界的大动作,着实吓住了一帮人,蔡国强等人都被一撸到底了,最反对何向东的那几个人已经出局了。

    所以筹备组现在在考虑要不要给何向东发邀请函,春晚收视率年年降低,他们肩上的担子也很重,他们也想把节目做好,邀请能提高收视率的明星来。

    可是春晚毕竟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它的政治功能是超过娱乐功能的,他们想邀请何向东,可是又怕邀请何向东。

    主要是何向东长期在民间惯了,野性难驯,包括他现在做节目,嘴上都是没有把门的,后期都得把他的好多段子给剪了才能播放。

    这事儿在电视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大家都知道,春晚可是面向十三亿人的直播,对何向东的能力他们已经不怀疑了,主要是怕这个家伙到时候在直播上现场抓哏,随口砸挂,万一说出点什么不该说的,那他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今天的这场筹备会议,专门是给何向东开的。

第七百二十二章 先来试试

    央视大楼,春晚筹备组。

    筹备组组长的台里的副台长,尚云,尚台长。这个尚台长何向东当年也见过,何向东冲击春晚的那一年,尚云还不是台长,还只是一个台里的主任,现在也升迁了,还负责了春晚的筹备工作。

    这一次春晚的导演叫黄斌,黄导,巧的是何向东冲击春晚的那年,黄斌也是春晚导演,今年还是他。

    黄斌是春晚的老导演,已经连续导了好几年的春晚了,经验很丰富,今年还是他。

    尚台拿起茶杯啜饮了一口,缓缓说道:“其他准备工作都定的差不多了,邀请函的名额也都定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差何向东的了,你们诸位都是什么意见啊,都说说吧。”

    黄斌看看面前坐着几人,他是导演,虽说经常接春晚这种政治任务,但是对他来说,他还是很有艺术追求的,在当年何向东还是一文不值的时候,他就力挺何向东的节目上春晚,可惜最后还是给否了。

    现在何向东已经爆红了,名气也有,号召力也有,实力也有,黄斌再为何向东说话也就有底气多了。

    当年何向东就是因为相声太传统了的问题被否决的,现在就不用慌,何向东已经用他的传统相声把他的向文社带的大红大紫了,已经证明了观众对他说的传统相声是认可的。

    再说了,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家对传统艺术的扶持力度很大,现在春晚上必须要拿出一定的比例留给传统艺术。不然的话,或许春晚连一个传统曲艺节目都留不下来了。

    所以政策这一关,何向东也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何向东会不会乱来了。

    按理说,一般人不管在台下如何肆无忌惮,到了台上尤其是春晚的舞台上,他肯定是会慎着一点的。

    但是何向东确实让他们放心不下,何向东去年跟蔡国强他们打过多少次嘴仗了,开战多少次了,还有在京城台录节目也是嘴上没把门的。

    所以何向东留给他们的印象就是野性难驯,他们很想用这匹野马,但是又怕这匹野马尥蹶子,给他们惹麻烦。

    黄导看看众人,说道:“我的意见你们反正是都知道的,去年我就提议给何向东发邀请函,你们没肯啊。今年都这样了,反正我还是建议邀请何向东。”

    筹备组有一位副组长叫高精深,也是央视的人,这人中年男人模样,微微发福,面容敦厚,声音也很厚实,说话总是不紧不慢。

    “何向东要来肯定是说相声的嘛,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对他的相声艺术水平,我是外行人,我是不了解的,但是我们春晚是做给全国十几亿还有海外侨胞们看的,艺术这种事情,咱们说了不算,得他们喜欢才行。”

    “何向东呢,能力方面是适合咱们这个舞台的,因为他已经证明了他的相声是为大众喜欢和接受的,所以他的能力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呢,同样是因为我们节目是面相十几亿人的,而且还是直播,所以一点点的小问题在十几亿人面前都会变成大问题,我们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黄导面色一凝,得,说了半天还是不想让何向东上场呗。

    果然如黄导预料的那样,高精深接着便道:“所以嘛,我觉得给何向东发邀请函,还是要慎重一点,何向东身上的毛病咱们也都清楚,他也的确有不适合咱们舞台的地方。我想用这个人,可是也怕用这个人。”

    “所以。”高精深环顾众人一眼,说道:“我不同意今年就用何向东,再等两年吧,等这人身上的那股子不受控制的野性下去了再说吧。”

    黄导开始给何向东说话了:“你们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