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声大师-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一下。

    然后丁锦洋走到一旁,说道:“好,那接下来我们的摆知仪式就正式开始了,让我们把何向东的徒弟们请出来。”

    观众掌声起,好多观众都觉得挺新鲜的,这还是他们第一次看见拜师呢,以前在古装电视里面倒是老能看到。可是这都是二十一世纪了,现实生活中哪有拜师啊,这回可算是开了眼了。

    丁锦洋话音落下,何向东的徒弟们就都出来了,陈军打头,后面跟着一群人,这些人都是一身西装笔挺,没人穿大褂。

    见着徒弟们出来了,观众们当时就兴奋起来了,台下的记者媒体也一个劲儿地猛拍。

    徒弟们在何向东跟前成一排站好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笑意,何向东也微笑着点点头,方文岐更是老怀大慰,感慨不已,老年人最喜欢的就是儿孙绕膝了。

    方文岐这辈子也没有个后人,现在能有这么多徒孙,他也就不枉此生了,也不会就这样断了香火了。人死如灯灭,有后人在,至少清明时节还有人去瞧瞧他不是,总不会人一死就谁都不记得了。

    丁锦洋对这些徒弟们说道:“来,徒弟们全都转过来,给观众们看看。”

    一排人转身过来,年轻人居多,最年长的老三今年也没到三十岁,至于最小的还是个没桌子高的小屁孩呢。

    丁锦洋朗声道:“徒弟们,向咱们相声艺人的衣食父母们鞠躬致敬。”

    一群人一躬到地,观众轰然叫好。

    钱国生目光迷离,思绪早就不知道飘到什么地方去了。

    等到他们起身之后,丁锦洋道:“徒弟们手上拿着的就是门生贴,投此门生贴于何向东先生门下,待得师父收下门生贴后,你们便是何式门生。”

    陈军先出列,双手举着门生贴,朝前递过去,自己弯腰鞠躬,大声喊道:“小子陈军愿拜在何向东先生门下,求先生收我为徒,小子必定认真跟随先生学演相声艺术,不辱师门名望。来日但有所得,必不敢忘先生教诲之恩。”

    老二也鞠躬:“小子夏明星愿拜在何向东先生门下,求先生收我为徒,小子必定跟随先生学演相声艺术,不辱师门名望。来日但有所得,必不敢忘先生教诲之恩。”

    老三鞠躬:“小子郑大玉愿拜在何向东先生门下……”

    老四:“小子邱云顺愿摆在何向东先生门下……”

    老五:“小子汪果敢……”

    “小子陈博……”

    “小子高刚龙……”

    “小子李龙……”

    “小子李虎……”

    “小子薛言臣……”

    这一次拜师的徒弟足有十个,最小的就是薛果的儿子薛言臣了,薛果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以后会不会说相声,但先把师父给拜了吧,这对未来都是个保证。何向东的儿子也拜薛果为师了,小何是薛式一门的开山大弟子。

    这一连十人执门生贴郑重拜师的样子,让全场观众都肃穆了起来,他们都在见证这一刻。

    何向东站起身来,一一收下门生贴,收下陈军门生贴,他道:“陈军,你入门最早,是我何向东的开山大弟子,也是本门的大师兄,望你以后勤加学艺,将相声艺术发扬光大,替师门争光。”

    “谢师父。”陈军又是一躬到底。

    何向东走到老二身边,收下门生贴:“夏明星,你在清华就读之时便跟随我学艺,诚心诚力,现在为师正式收你入门,望你日后勤勉学艺,不可有一日懈怠。”

    “是,师父。”老二也一躬到底。

    何向东一张张门生贴收下,一个一个徒弟劝勉过去。

    门生贴上面写着的话是跟着老传统写的“师道大矣哉,入门受业投一技所能,乃系温饱养家之策,历代相传,礼节隆重。今有xxx情愿拜于何向东门下,受业学演相声,三年期满,谢师效力两年。课艺期间,收入归师,吃穿由师供给。自后虽分师徒,谊同父子。对于师门,当知恭敬。身受训诲,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空口无凭,谨具此字,以昭郑重。”

    本来还有师父赐艺名的,何向东也没赐,因为他自己都没有艺名,以前相声还有辈分排名,“德寿宝文明”,但是到何向东这一辈就是明字辈的了,再往下就没有了,何向东干脆也就不弄了。

    但何向东还是给他徒弟里面的一个人起了艺名了,何向东收下高刚龙的门生贴后,他道:“高刚龙,你虽天赋不佳,但你的勤勉师父是看在眼里的,认真学艺,日后必有所得,现在师父赐你艺名‘高有成’,愿你有所成就。”

    高刚龙的名字确实太拗口了,这种名字是红不了的,何向东也趁着这个机会给他改了。

    其他徒弟们听到艺名,全都露出了艳羡的神情,他们可都没有艺名啊。

    高刚龙更是眼泪都出来了,他一直以为自己笨,又没眼力见儿,肯定不受师父待见,可是谁知道师父居然如此关爱自己,还给自己起了艺名。

    高刚龙眼泪都止不住了,这小伙子特别敏感,内心很柔软。

    何向东拍拍高刚龙的肩膀,说了声继续努力。

    高刚龙用力点头。

    现在都是新社会了,程序都简化了,以前旧社会入门的时候还要拜门户拜辈分,同辈人先入门为师兄,后入门为师弟,入门之后师弟要拜师兄的。

    当年相声泰斗张寿臣先生收徒于世德先生的时候,就有拜过,除了师父,他还要拜本门师兄。那时候小蘑菇先生已经收了苏文茂先生为徒了,于世德先生和小蘑菇是同辈人,苏文茂先生比于世德先生入门早,但是辈分小,这样问题就来了,这怎么拜?

    后来还是张寿臣先生发话了,说让他们叔侄互拜,于世德先生先拜苏文茂,这是拜门户,人家入门早。然后苏文茂先生拜于世德,这是拜辈分。

    由此可见,以前的规矩多重啊。

    现在就没有了。

    丁锦洋怕何向东挨骂,他是没有设计跪拜程序在里面的,鞠三个躬就好了,现在相声界拜师也都是这么拜的。

    先鞠躬,鞠躬完了之后,师徒互赠礼物,然后徒弟代表发言,师父再勉励徒弟一下,程序就走完了,摆知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的节目也可以继续了。

    可谁知丁锦洋还没开口,何向东便恭敬转身对着方文岐,大声喊道:“众弟子,跪拜师爷。”

    话音落下,一众弟子应声而跪。

    何向东在最前跪倒在方文岐面前。

    全场皆是一惊,记者拼命拍照。

    三楼房间,钱国生也应声而跪。

    陶秘书被吓得跳了起来。

    “一拜师爷恩德,传习相声艺术。”

    众人皆拜。

    “二拜师爷香火,传我等出身门户。”

    众人再拜。

    “三拜师爷艺德,教我等何为艺人坚守。”

    众人最后一拜。

    起身之时,钱国生早已泪洒满面。

第六百八十六章 传承

    方文岐也是老泪纵横,赶紧起身扶起了何向东。现场观礼的许多人总觉得鼻子酸的厉害。

    记者们也在红着眼眶拍着照,他们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幕,这一刻,没有人在乎下跪是不是太封建了这种事情了,所有人都为台上那个清瘦而又倔强的老人感到心酸和心疼。

    多好的老人啊,多爱相声的老人啊,能在临死前看见下一辈儿都成长起来了,看见自己的香火传下去了,想来老人也是欣慰的。

    下面观众掌声叫好声不曾停歇过,一万多人的场子,声势极大。

    何向东领着徒弟们跪拜了师爷,但轮到他自己时候,他就没有要求徒弟们跪了,鞠了三个躬,他便收下了这十个徒弟。

    再接下来就是师徒互赠礼物的环节,徒弟们一个送了师父一只小戒指,也不是特别值钱的东西,就是留个念想,何向东当年送张阔如的还是一张白吃证呢。

    师父送的就是一人一套醒木、折扇还有手绢,这是以后说相声要用的,这是以后吃饭的家伙。

    师爷方文岐送的就是一人一身大褂,方文岐把大褂送给他们,徒弟们也就在现场把外面的西装外套脱掉,直接就把大褂换上去了。

    方文岐起身走到大徒孙陈军面前,帮着陈军把大褂最上面的扣子系好,嘴里说道:“穿了这身大褂啊,以后就是说相声的了,只要还在干这一行,那不管到哪儿也要好好说相声。好好学艺,好好做人,我们这一枝儿没出过几个大角儿,以后就要瞧你们了。”

    陈军用力点头,认真承诺道:“师爷我记住了,我以后一定好好说相声,把我们这一门发扬光大。”

    方文岐老怀大慰点点头,这些徒孙的水平他心里都有数,其中最好的还要是要数陈军,这孩子很有台缘儿,观众很喜欢他,观众喜欢才是硬道理。

    现在的陈军不过才二十出头,但他已经是向文社的小角儿了,就现在而言,陈军是下一辈里面最出色的,方文岐非常看好他。

    看着自己徒弟一个个换上大褂精神奕奕的样子,何向东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意,奋斗这么多年了,为的是什么呢,不就是为了相声嘛。

    当年相声行业不景气,自己便一头扎进了向文社,就是为了能好好说相声,也走一走民间的路子,好让相声回到他原有的发展模式上来,好让相声重新振兴起来。

    现在向文社大红大紫,商演也是一场接着一场,相声复兴就在眼前了,自己这些徒弟也都成长起来了,也能上场了,等到他们能独当一面的时候,想必那时相声行业也该复兴了吧。

    何向东感慨笑笑,神色欣慰,不枉费自己打拼这么多年啊。

    徒弟们全都换好了衣服,一个个全是青色大褂,在观众的掌声中集体向他们衣食父母们鞠上一躬。

    这一刻。

    这一躬。

    让全场观众全场同行的内心都感到震撼,让他们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了两个字“传承”。

    是的,传承。

    这是相声艺术的传承。

    这是相声辈分的传承。

    这也是艺人坚守的传承。

    打上方文岐还有何向东烙印的一路传承下来的属于艺人的坚守。

    ……

    摆知仪式结束,演员们纷纷回到了后台,第二个节目就要上了,按照惯例来说,第二个节目就要上角儿了。

    这一场也的确是角儿比较多,经典的群口相声《扒马褂》,两个角儿何向东和方文岐,还带了一个小辈儿老二。

    三人上场了。

    台下观众当时便掀起了无与伦比的热烈叫好声。

    他们终于见着方文岐说相声了,他们都是冲着方文岐来的,方老前面也就是在开场抖了几个小包袱,现在终于能见到他说大段儿了。

    这一场老二是腻缝,何向东是捧哏,方文岐是逗哏,扒马褂跟别的群口相声不太一样,它的腻缝是站在对口相声中逗哏的位置上的,捧哏还是在桌子里面,逗哏跑到桌子另外一侧了。

    这是这里面的区别。

    老二也在刚给的青色大褂外面套上了一件马褂,看起来很滑稽,老二的台风非常稳重,上了台之后,他不慌不忙地调整话筒。

    何向东就在桌子里面斜着身子看着老二。

    方文岐清瘦的身子站在何向东身边显得非常瘦弱,但老爷子往台上一站,气场就有了。

    老前辈都说看一个人会不会说相声,都不需要看他表演,只要看他在舞台上站着的样子就知道了。

    无疑,方文岐是有真本事的,他往台上不咸不淡一站,就让人看着感觉那么舒服,就这么赏心悦目,不需要听,单单看着,观众就觉得心里舒坦了。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啊,没有几十年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到如此的。

    老二说话了,语速不紧不慢:“刚才呢,是我们这些徒弟们的拜师仪式,我们今天就正式拜师入门了。”

    何向东看着他,点点头:“嗯,没错。”

    老二接着道:“上了台呢,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夏明星,是我师父何向东的二弟子。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呢,就是我的师父何向东。而站在最旁边的呢,就是我的师爷,叫……嗯……哎……叫什么来着?”

    老二扭头问何向东。

    何向东一摊手,很无奈道:“你问我,我问谁去啊?”

    “哈哈哈……”

    方文岐推了何向东一把,骂道:“我叫什么,你不知道啊?”

    何向东转过身子,很委屈道:“我哪儿知道去啊,我尽叫师父了,哪知道您名字啊,不然您自己跟观众介绍介绍。”

    方文岐指指何向东,恨铁不成钢道:“你呀你,连师父叫什么都不知道。我叫……哎,我叫什么来着?”

    何向东吓一跳:“啊?你自个儿也给忘了啊?”

    老二顺势来了一句:“师爷这是老糊涂了。”

    何向东喝骂道:“去,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知道也不能说出来啊。”

    方文岐急了:“不是,你这意思我还是老糊涂呗?”

    何向东很理直气壮道:“我知道,但我不说啊。”

    方文岐被噎的够呛,道:“嗬,孙子,你还真讲理。”

    一连串包袱抖下来,台下观众乐的大笑。

    后台,陈军已经把大褂换下来挂好了,他今儿就这一场,说完就没了,等会返场谢幕的时候他还要上去。

    但是还有好几个小时呢,先把衣服取下来挂上,可不能把说相声这身衣裳给弄皱了。

    老三这时候也过来了。

    陈军瞧了他一眼,说道:“老三,你怎么还没把衣服换下来啊,你乱走乱动的,等会儿把衣服都给弄皱了。”

    老三沉着个脸,神情不愉。

    陈军觉着奇怪,问道:“你怎么了?怎么臭着个脸啊,谁惹你了啊?”

    老三抿抿嘴,带着怨气说道:“我就是替你不值。”

    陈军疑惑道:“替我,我怎么了?”

    老三指着台上位置,说道:“你看看这场扒马褂,师父师爷两个角儿捧老二一个人,凭什么呀,你才是咱们这一辈里面最好的,凭什么捧他啊?他不就是个大学生吗?读过大学就有这待遇啊?”

    陈军也停下了手里的活儿,皱眉问老三:“你什么意思?”

    老三愤懑道:“没什么意思,就觉得不公平,师父太偏心老二了,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咱们这么努力他都瞧不见,什么事情都给老二做。”

    陈军脸迅速沉了下来,一脚就踹了过去,老三结结实实挨了一脚,愣在当场。

    陈军板着脸骂道:“你要死啊?师父是你能在背后瞎嘀咕的吗?这场演出是什么,师爷的告别演出,师爷拿命给我们这些小辈机会,你他妈争竞什么?还不公平,你有能耐去师父面前说去啊。”

    “师父还不够关照你的啊,你看看你一个月挣多少,差不多小一万了吧,你现在还在学艺期间,照理儿你没有钱拿的,师父还肯给你这么多,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再胡说八道小心我抽你。”

    陈军余怒未消,蹬着眼睛继续骂道:“还替我鸣不平,我需要你来替我鸣不平吗?我有说过不公平吗?师父是更喜欢老二,可给咱们的资源一点没少,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我陈军就是一个连初中都没读完的农村孩子,是师父教我的本事,给我成名的机会,我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师父给的,没有师父我指不定在哪个工地搬砖头呢,我需要你给我鸣不平啊?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