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声大师-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津说相声的确实很多,藏龙卧虎,高手如云。96年天津台开始录制传统相声集锦的时候,还遭到不少毛头小子嘲笑,八十年代评出来的相声十大笑星没一个是天津,相声高手都汇聚在北京,结果你们还把这种录制节目放在天津,这不是闹着玩嘛。

    真正录制开始之后,那帮人毛头小子却傻了眼了,相声窝子的名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一大群前辈高人手挽着手就从犄角旮旯出来了了,这可都是从旧社会时期就开始说相声高手啊,那水平是没得说的,节目播出之后,也震惊了业内。

    97年的时候,何向东还去参加了第二期的录制,也在录制上认识了不少前辈,还得到了马三爷的指点,获益匪浅。

    一别多年过去了,何向东决定再回天津,这一次是去做商演的。原因有很多,何向东自然也有不在天津成名,就不算立腕儿的老封建心态。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京津一带是相声的起源地和兴盛地,这里相声基础最好,爱听相声的人很多,而且北京和天津离的也不远,上高速不到两小时就能到了,很方便,若是这次在天津能打出名气来,那对向文社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在何向东内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一直没向外人透露过。他从艺二十年了,到现在,他始终认为他最辉煌的时候是他九岁在天津连城曲艺俱乐部说相声的时候。

    虽然现在挣得更多,观众也更多,但何向东最难忘的还是在那时。离开天津之后,相声也到了一个低谷期,何向东经历过绝望,也燃起过希望,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了。

    向文社也有了今天的成绩,已经陷入低谷的相声也有了复苏的迹象,虽然很多事情都还没有达到何向东心里的要求,但他还是想回一趟天津,向曾经的自己做一个交代,也算是给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交一份答卷。

    天津商演已经在筹备了,这一次的演出方还是环天传媒,双方合作挺好的,只要是他们能做的商演,何向东就不打算换别人了。

    现在乔宇已经带着他的团队到天津去做筹备工作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

    “师父,云季和谢全两位老师,今天请假,说晚上不来演出了。”老二进了门,跟何向东说了这件事情。

    “嗯。”何向东微微颔首,他心里清楚,八成这两人是又接了什么走穴演出了,所以不来了。

    何向东给他们开的工资是还不错的,一人是一百块钱一场,如果一天都在园子里的话,能演两场,一天就有二百块钱,一个月演下来也有六千了,何向东已经很厚待他们了。

    但是这工资是比不上他们去走穴演出的,只不过园子里面的演出是稳定收入,只要演就会有的,而走穴是不常有的。

    何向东眉头皱着,又想起了那晚上田佳妮跟他念叨过的事情,心头没由来的一阵烦闹。

    老二看看何向东又问:“师父,那咱们晚上演出怎么安排?”

    何向东想了想说道:“让陈博上去说一段儿,你范师爷今儿来了吧,让你范师爷带他一段。你去把陈博给我叫来,我给他说说活儿。”

    老二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高刚龙看着陈博兴高采烈往何向东房间走的样子,他心头郁闷不已,陈博是跟他一起来的,现在人家都能上场说相声了,而他却还是连上场唱小段儿的资格都没有。

    高刚龙低着头,双手紧紧抓着快板。心头委屈的不行了,他在向文社这段日子过的也不好,倒不是不给他吃穿,也没有谁欺负他,就是他学东西太慢了。

    别人半天就能会的东西,他学好几天都没个头脑。何向东让他跟小五一起打快板,小五嫌他笨,不肯带他;让他跟小四一起唱太平歌词,小四也嫌他笨,唱的都不在板眼上。

    被这两个孩子这样嘲笑,高刚龙差点没羞臊死。他现在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干这一行,自己完全学不来啊,就连刚来的小龙和小虎都学的比他快。

    高刚龙抓着快板砸了一下自己的头,面容苦涩。

第六百三十六章 艺福班苟启福

    天津民间也开了好几家相声小剧场,毕竟是相声窝子,这里相声事业的发展可不比北京差多少。

    艺福班是天津城里比较有名气的民间相声团体,这家相声班子是00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了。

    这家班子也得到了天津许多相声前辈的支持,很多有实力前辈都加入进来了,这些人都是懂相声的人,也知道怎么样说相声才会被观众喜欢。

    所以短短几年时间,艺福班倒是真有了点模样,也非常受观众的欢迎,倒是也还能赚点小钱,说相声的这帮人至少能靠着说相声吃饱饭。

    可别以为这是句玩笑话,现在是真的没几个人听相声了,民间说相声的都是有兼职的,全职说相声他得饿死,去年的向文社也只是做到让大家吃饱饭仅此而已,跟现在的艺福班是一样的,所以艺福班能有这份成绩就已经很不错了。

    艺福班的班主叫苟启福,是一个年近四十的相声演员,艺福班就是他和一批老前辈们一起创立的,现在他在天津的相声界里面还是挺有几分名气的。

    艺福班的演出地点是在当地的一家茶楼里面,相声本就是一门茶馆里的艺术,这也算是回归本源了。

    苟启福今天在后台办公室里面招待客人,毕竟接近四十岁了,苟启福面容也透露出些许沧桑的味道,有一种成熟的男人的魅力,头发梳成大背头,只是发际线比较高,可能再过几年就能瞧见地中海的奇景了。

    坐在苟启福对面的是跟他年龄相仿的男人,只是这人长得油头粉面的,看起来圆滑了许多,这人叫周国庆,是天津芳兰剧场的经理。

    苟启福给周国庆沏着茶,周国庆肥肥的脸上满是笑容,对苟启福说道:“哎,姐夫,那向文社来天津商演的事情你知道吧?”

    苟启福没抬头,依旧专心沏茶,嘴上回道:“嗯,听说了,怎么,你也知道这事儿了?”

    周国庆笑道:“当然啦,他们就是选的我们剧场演出。”

    “哦。”苟启福应了一声,把茶水送到周国庆面前,说了声,“喝茶。”

    周国庆用手轻扣桌子两下,表示感谢,嘴上却很迫不及待,还带着一丝幸灾乐祸:“哎,姐夫,这北京说相声的可跑到咱们天津来踢场了,你就这样看着啊?”

    苟启福把自己桌上那杯茶水拉到身边一点,语气平淡说道:“什么踢场不踢场的,自古以来,说相声的得在天津打出名气了,才能算是立腕了,这人啊,是来天津扬名来了。”

    周国庆还在挑事儿:“我可听说他们在北京城都红的不行了,那票房门口都是人挤人的,好多人拿着钱都买不着票呢,北京的黄牛也有一大半在人家那里扎堆呢,而且我还听说了,人家在北京都已经办了四次商演了,挣了好几百万呢。”

    苟启福微微颔首,周国庆说的这些东西他都清楚。天津自古就是京畿重地,跟北京城离的很近,再说大家都是相声行的人,他怎么会不知道最近风头正盛的向文社还有何向东啊。

    现在何向东还有向文社的相声就有好些在天津广播台播放了,很多天津观众都听到人家的相声了。

    只不过向文社目前还是火在北京,在天津的影响力还是差了许多的,毕竟北京是大本营,何向东跟北京电视台、广播台都有合作,这种宣传是覆盖性持续性的。

    天津又没人帮他宣传,就是广播台偶尔会放一点何向东的相声,所以在北京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何向东,在天津就差了许多了,连京畿重地都是如此,就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出了京津一带,何向东就比路人强的有限了,毕竟这不是后世的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还是比较慢的,另外就是何向东走红的时间太短了,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年呢。

    周国庆坏笑道:“姐夫,你说我要不要在他们商演上使点手脚?”

    苟启福都要无语了,斜着眼睛看周国庆,没好气道:“我说你是不是不挑事儿就浑身不自在啊?他们向文社红了,这对相声界来说是件好事,他们能带动更多人听相声,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件好事,我们也能活的更滋润,中国那么大,他向文社一家又没法抢占所有市场。”

    周国庆竖起了大拇指,赞叹道:“姐夫你真豁达,我可听说北京说相声的那帮人可跟何向东打的不可开交啊。”

    苟启福摇摇头:“那没办法,何向东憋着弄死他们,人家也想要弄死向文社,这能不打起来吗?”

    苟启福又叹了一声:“不过啊,何向东这个人是有点独的,而且性子也硬,现在看起来还挺膨胀的。”

    周国庆疑惑道:“膨胀?怎么说?”

    苟启福道:“他来天津办商演,也没见他跟谁打过招呼,这还不膨胀啊?”

    周国庆哈哈大笑:“你还装大方,现在露馅了吧?”

    苟启福摇摇头,没有说话。

    拜访当地同行这种规矩在旧社会时期是很普遍的,那时候每个地方的人都很独,都是比较排外的,你外地人要过来做买卖,得拜会当地同行,得到他们认可了,你才能在这里做生意,不然人家轻则不理你,重则就要捣乱了。

    以前跑水走码头的人士管这种方式叫做拜码头,而江湖艺人管这种事情叫做拜相,行客拜坐客,外地同行来此拜会本地同行,当然在本地的同行不一定是本地人,但只要他来的早,你还是要拜会人家的。

    按照老规矩来说,你只要上门来拜会了,一般情况下本地艺人都是会同意的,而且还会告诉你当地的风土人情,人们的性格习惯,好叫你在卖艺的时候能多挣些钱。

    就算有什么意外情况,人家不想让你在这里卖艺,也会给你一点盘缠,让你到外地去的,这都是旧社会时期的老规矩了,到现在就淡了许多了。

    现在的拜相只是让人挑不出理儿来,不拜相也没关系,谁还能硬拦着你,不让你演出啊?

    “师父,有您一封请帖。”外面进来一个小年轻。

    苟启福接过打开一看,乐了。

第六百三十七章 蔡生意

    何向东从酒店出来的时候,眉头锁的很是厉害,他遵照老礼儿给天津同行们都下了帖子,也在当地的一家大酒楼里面,摆了十几桌了,可是却应者寥寥啊。

    那些人不是推脱自己有事情,无法赴宴,就是随便派出两个徒弟过来吃顿饭就得了,天津民间相声班子也就两家来人了,一家是艺福班,一家是天笑堂。

    艺福班是班主亲自来的,何向东和艺福班的班主苟启福也畅聊了一番,何向东对这人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苟启福也跟他说了许多天津的风土人情,还有做演出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和当地政府打交道的方式。

    这才是正常艺人的交往,何向东也对苟启福表示了感谢,还邀请了他到时候一定出席向文社在天津的商演,苟启福也满口答应了。

    天笑堂是全军出动的,这班子跟当初向文社初建时期是一样的,就四个演员,两老两少,两个老前辈退休之后闲不住,就跟小年轻一起办班子说相声了。

    马家,常家也来人了,少马爷有事没能来,不过他说了会去看向文社商演的,马三爷则去年就去世了,患了病,没能治好。

    常家是常四爷亲自出席的,见着了何向东常四爷不免大加夸赞了一番,何向东还是九岁的时候他就见过,还一起同台演出过。

    后来在牡丹奖评选上,常四爷还帮何向东说过话,再后来何向东遁入民间之后,常四爷也以为这小子要完了,谁知道这小子现在居然红成了这个样子,还真是世事难料。

    总而言之,拜相有好有坏吧,有不少同行很警惕何向东,生怕他会在天津驻扎不走了,到时候就会把他们的相声市场都抢走了,让他们没饭吃。

    也有那些看的明白的人,就像常四爷还特地问何向东要不要把向文社的分社开到天津来,这里观众基础好,相声演员也多,比较适合开分社。

    这就是差距了,小门小户总担心自己手上这点客源会被大鳄剥夺干净,其实市场是需要做大的,与其老是担心这里碗里的这三瓜俩枣,还不如齐心协力把盘子做大呢,生意可以小,但志向得大嘛。

    何向东这边也把范文泉请来了,范文泉是作为何向东的师门长辈出席的,而且田佳妮和乔宇夫妇也都来了,向文社行政团队和环天传媒老板们也都来了,这阵容算是豪华了。

    酒席结束之后,范文泉还有环天传媒那些人都回去休息了,何向东和田佳妮走了出来,他们身边还有一个新朋友,这人叫蔡生意,是天笑堂的演员,吃完饭他就跟着何向东出来了。

    这人倒是蛮有意思的,他非常喜欢何向东的相声,天津广播电台只要播何向东的相声,他就肯定会听,而且前些日子他还特地跑到北京的四方茶馆里去听了向文社一场相声,用后世的话说这蔡生意是何向东的小迷弟。

    天笑堂拢共也就四个演员,两老两少,这回倾巢而动了。两位老爷子喝多了一点,蔡生意的搭档送他们回去了,蔡生意在陪着何向东和田佳妮。

    蔡生意瘦瘦高高的,脸上的肉却很多,笑起来很有亲和力,他对何向东道:“何老师,您看现在也不算晚,不如我带你们去看看天津的夜景吧?”

    何向东和田佳妮对视一眼,又看着蔡生意说道:“好啊,我们确实有个地方想去。”

    蔡生意疑惑道:“哦?哪儿啊?”

    何向东笑道:“一家酒楼。”

    蔡生意脱口就是一句:“啊?您没吃饱啊?”

    何向东大笑道:“哈哈,走,带你去吃下一顿去。”

    ……

    歌江楼是一座有十层楼的豪华酒楼,装饰豪华,跟八年前何向东看见的一模一样。

    站在歌江楼前,看着酒店豪华大门,何向东眯着眼睛,目光萧瑟悠远,脑海中闪过了无数的画面。

    田佳妮看着自己丈夫的模样,心中发疼,悄悄靠近了两步,把自己的脑袋依偎在何向东身上。

    蔡生意看着这两口子突然在大街上秀起恩爱来了,他是一肚子不解啊,不是说去吃夜宵吗?怎么都愣在门口了?

    但是看着这两人好像非常感慨的样子,他就明智地闭上了嘴巴,就静静看着他们。

    这一刻,何向东的内心是很感慨的,以前的连城曲艺俱乐部的地址就在现在的歌江楼的大门附近,已经过去二十年了,何向东还是能很清楚记得当年那个小小俱乐部里面的每一寸环境。

    物是人非啊,何向东从上台开始就成角儿了,俱乐部里面大大小小几十口子人都是指着他这个孩子吃饭的,那时候的时光是真的很难忘,也很开心,生活无忧无虑的,何向东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在这里了。

    第二次再过来的时候已经是96年了,连城曲艺俱乐部已经变成酒楼了,而那时的何向东已经不再是角儿了,他已经落魄到只能勉力维持温饱的地步了。

    仿佛曾经所有的荣光都随着连城曲艺俱乐部被拆迁而都被掩埋了,八年过去了,在这八年时间里,何向东再没来过这里一步,他总觉着自己没脸来,毕竟混的还不如他九岁时候的模样。

    现在他又站在了这里,这一次他挺直了腰杆,他觉得他已经能向当初的自己做个交代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