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声大师-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举也惹怒了日本人,老爷子被当成是典型给斩首了。王弥苇到现在都还记着那一天,那是一个阴天,一个大太阳都钻不出来的阴天,路上的风很冷,是吹到人骨子里面发寒的那种冷……

    在那之后,王弥苇就浪迹江湖,那些年他便专门写揭露日本人罪行的书,自己写,写完了自己说。

    他比他师父灵活,没有和那些日本人死扛,北京说不了,他就去天津,天津说不了就去山东,山东说不了就去山西,城市说不了,就去农村,天大地大总有他能说书的地方。

    别看日本人对中国人没有人性,他可他们的舆论宣传却是非要说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老百姓听不懂那么多大道理,可是他们却愿意听书,王弥苇那么多年辗转江湖,给无数人说过书,也用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方式,给他们揭露了日本人的真实嘴脸,打击了日本人的舆论宣传。

    王弥苇也因为他的做法,被许多有识之士称为是爱国艺人,受到了不少赞扬。

    当然那时候相声界的张寿臣小蘑菇师徒也说过不少,那年间的确是有很大一批爱国艺人存在的。

    包括军队里面也有相声文艺兵鼓舞士气,快板艺术的成熟跟这些人就有脱不开的关系,这些艺人的确是为国家为抗日做出过很大贡献的。

    在建国之后,国家也特别希望王弥苇能站出来做曲艺界的领导,只可惜被他拒绝了,老爷子挥挥衣袖,潇洒不已,继续遁入了茫茫江湖……

第六百二十九章 恨谁不死

    一番话说的曲艺前辈们心中感慨万千,这里面有些人就经历过那个可怕的年代,就算那时候他们年纪还小,但也是真真切切看到过自己师门长辈的惨况的。

    怎一个惨字了得啊。

    台上何向东说:“建国之后,传统相声不让说了,都要让说新相声。可是绝大多数相声艺人都是幼儿失学,大字不认识一个,再说都是好些五十多岁的人了,他们哪里能来的了这个啊,又没别的手艺,不说相声能怎么办,直接饿死啊?”

    张文海也道:“是啊,作艺都不容易。”

    何向东道:“没办法啊,老艺人都五十多岁了,学起来很困难,但是人家也得吃饭啊,就只能说一些擦边球的相声。”

    张文海帮着观众问了一声:“这擦边球相声是……”

    何向东道:“就是那时候不让说的呗,就是一些老的包袱一些传统段子,那时候园子门口都有人盯梢的呢,检查组的人一来,盯梢的人立马就进来了,喊了一声‘翅子入了,团点别的”。这是我们行话,我们管这个叫调侃儿,意思就是来检查的人了,赶紧换点别的说。”

    “这就得马上换了,马上换个包袱,或者跟观众聊点闲天儿,得赶紧把检查组的人糊弄过去。有时候正说到话头上,没辙啊,强行换话头换不了啊,那就只能压着嗓子,很小声说了。”

    张文海也道:“不容易啊。”

    何向东摇摇头:“是啊,人家检查组还批评呢,你们可不能说的这么小声昂。”

    后一句,他还用上了山西的倒口。

    张文海也捧了一句:“嗬,这检查组还是山西的。”

    观众又是一乐,但笑声里面都带着一丝沉重。

    后台曲艺界的腕儿们脸色复杂,确实,那个时代很多艺人都无所适从,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艺人,他们从小就学的东西,也说了大半辈子的东西,突然就不让说了,都要说新的弄新的,他们哪里会啊。

    有些新的要求跟他们脑子里面固有的概念是格格不入的,他们根本适应不来,完全不知道该要怎么办了。

    就拿相声来说好了,传统段子不让说了,要说反应新中国的,歌颂新时代的,或者讽刺现实的,他们哪里会啊,提前他们都是自己攒好的段子,上了台就说了,观众叫好就好了。

    现在光观众叫好不管用了,得上面领导批了才行,这群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鬼知道上面领导要看什么东西啊,他们哪里懂啊。

    所以后来老侯爷牵头请了老舍等文豪来帮助相声改革,筚路蓝缕,很艰难才摸索出来一条道路。

    其中艰辛难为外人道也,方文岐也是那时候才与相声界背道而驰的,一个人去搜集整理传统相声了,在当时那种大环境下,他这种异类又岂能讨得了好啊。

    不过那时候虽然辛苦,但是大家的精神头都是高的,因为那时候的艺人都变成了人民艺术家了,再也不是当初那种被人看不起的下九流了,地位不一样了。所以尽管方文岐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可他从来没有怨恨过国家,他对国家还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台上何向东再道:“再后来就到了文化动乱的时候了,那时候所有的传统的艺术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十年时间不让人演出,无数艺人遭受迫害,死走逃亡伤,多少前辈高人毁于此啊,多少曲艺种类差点绝种,这种伤害我们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来。”

    张文海点点头,没有捧着说什么。

    全场观众也是默然无声,那些捣乱的人也早就离开了,如果他们还在,听到这些话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感想。

    媒体朋友们也放下了手中的相机和录音笔,默然了。

    后台曲艺界大腕们纷纷叹气。

    何向东轻叹一口气,到了这里,他也不想再使什么包袱了,就是说道:“再到八十年代,曲艺相声开始复兴,演员们纷纷回到了舞台上开始演出,相声借助现代媒体好好红火了一把。”

    “可惜啊,那时候也涌入了大批转业进来的演员,他们根本没学过相声,也不会说相声。这些人里面有些是真心想学相声,也有就想混口饭吃的,也有那种想走捷径的。”

    “电视是个好东西啊,一场晚会就可以让一个演员一夜而红,他所付出的代价只是想办法去登上这个晚会,然后花钱找几个好的编剧给他攒个好本子就行了。就这么简单,既然这么简单就能红,那还有谁会去认认真真学相声,认认真真说相声啊。”

    “可惜可悲也可叹,相声大腕他真的不一定会说相声,你们见过他说过几次相声啊,拿着一段勉强能见得人的相声,他能说到死。人人都想往电视台挤,人人都想一夜而红,人人都想不劳而获,这不是一个正常的作艺环境,也不是一个好的作艺氛围。你们别以为传统艺术很保守沉闷,实话告诉你们,这行人浮躁的很。”

    后台一众相声前辈脸色都不好看,何向东说的就是事实,他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只不过何向东把事实这么**裸揭露出来,他们还是觉得有些尴尬和难堪。

    何向东道:“行业浮躁,从业者心态浮躁,再加上某些转业过来的所谓相声大腕兴风作浪。恶因种下,恶果终于来了,九十年代,相声由盛转衰,民间说相声的全都活不下去了,体制内的相声演员也生存艰难,社会上已经没有几个人还听相声了。”

    观众纷纷点头,他们之前也不听相声,现在也就只听向文社一家,别人的相声他们还真听不下去。

    张文海道:“不只是那时候,现在也一样,也没几个人听相声。”

    何向东接着话头说:“是啊,这也怪不得旁人,只能怪我们自己,因为没有几个相声演员真的会说相声,滥竽充数的人太多了,这个作艺环境太糟糕了,没人愿意下死力气去学,也没人愿意好好说相声。”

    张文海点点头。

    何向东道:“我们是民间小艺人,我和张先生,还有我们后台的范文泉先生在96年的时候在丰台区找了家小剧场,创办了向文社,我们要让相声重新回归到剧场里面,现在北京城也有好多家相声小剧场,但这个概念还有这件事情是我们先开始做的。”

    张文海点头:“没错,我们发起人。”

    观众鼓掌。

    何向东看着观众,说道:“我们之所以这么做也很简单,就是想把相声回归到他本来的面目上,该是怎样的,就是怎么样。我们就是单单纯纯想说相声给您诸位听,您喜欢听什么,我们就说什么,就是这么简单,您要听的开心了,给我们仨瓜俩枣,我们好拿去买饭吃,这就是相声本身,也是最好的作艺环境。”

    张文海捧着说:“您诸位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您赏饭。”

    “好。”观众大声叫好。

    后台曲艺界的前辈们也纷纷默然了。

    何向东长叹一声:“相声没有那么大功能,给不了你车,也给你了你房,也别给相声加上那么多负累了。这就是一说一乐的事儿,您诸位花俩钱在这里听的高高兴兴的,好好放松一下,忘却了工作的压力,忘记了生活的烦恼。笑完了回家去,见着孩子也能有个笑脸,看见父母也能笑着问上一声,第二天再高高兴兴上班去。这就是我何向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了。”

    “好。”观众叫好声都要响破云霄了。

    何向东还觉得没解气,犹自道:“别老让相声非要有教育意义,非得有讽刺意义。什么是好相声,什么是坏相声,你们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啊?这得观众说了算才行的,观众认可的就是好的,人家观众说非得接受教育不可了吗?就是借着观众的名头瞎胡闹,你们。”

    “好……”观众再次大声叫好。

    张文海连话都插不上了,只管大笑几声。

    这里何向东没有用一个包袱,可还是观众的反应却还是好的出奇,这是能耐。

    何向东怒气冲冲,有些话憋在心里好久了:“现在还有不少我们行内的大腕儿在批评传统相声,说传统相声不好,说我们要抛弃所有的传统。我们宁愿要不完整的新,也不要完整的旧。什么狗屁啊,法律不管我早弄死他了。”

    观众更是兴奋的要跳起来了,鼓掌声一阵接着一阵。

    那些没走的媒体也在快速记录着,他们知道就何向东这脾气,今晚上肯定要开炮,否则就是怪事了。

    何向东接着道:“传统相声还不好,还没人听了。现场坐着的这些观众怎么说,我们向文社每天挤都挤不下的观众怎么说?你们嘴里说的那种所谓的新相声,还有谁去听啊?”

    张文海问道:“那他们为什么这么讨厌传统相声呢?”

    何向东声音中有掩饰不住的愤怒和悲凉:“不是讨厌,而是他们根本不会,也不愿意去学,所以就千方百计去排斥。传统相声是多少相声前辈的智慧啊,中国语言里面所有能逗人乐的东西全都被他们总结出来了,这是多么宝贵的东西啊。”

    “你说扔就扔,你干嘛不去死啊?我不排斥新相声,但是新相声也是一定要汲取足够传统相声的营养才能做出来的,不然写出来的东西还有谁听啊?”

    “传统相声大段儿小段儿,太平歌词段子加在一起足有上千段,经过我们这行人的不懈努力,终于保留下不到二百段了,多可悲啊。我师父方文岐这一生颠沛流离,就是在搜集这些东西,那些人说扔就扔,他不舍得啊。”

    “老爷子拼了命才保留了一部分下来,我们向文社从创社到现在八年多了,我们演出的传统相声,包括成本大套的大段儿,还有返场小段儿,还有太平歌词,加在一起已经超过六百段儿了。”

    “好……”

    “好……”

    观众已经沸腾了。

    媒体朋友们也停下了继续,真心实意鼓着掌。

    后台曲艺前辈们长叹一声,也鼓起了掌,为方文岐、为向文社、为何向东、为所有为相声事业而奋斗的人。

    何向东道:“我们很爱相声,所以我们怕它完了。当初向文社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这些人连饭钱都挣不出来,我骑着个自行车每天三环边上和大兴两头跑,最惨的时候三天没饭吃。我们张先生连养老钱都在往里面砸,为的是什么,就是怕相声完了啊。”

    “这么多年的奋斗,向文社终于好起来了,相声也慢慢开始复苏了,也有观众开始听相声了,喜欢相声了,这是一件多么好事情啊。可是呢,还是有那么些人在报纸媒体上大骂我们,还在背地里搞很多阴招,我们刚刚演出开场的时候都还有人在捣乱,他们到底想干嘛,是恨我们不死,还是恨相声不死啊?”

    ……

第六百三十章 猪队友

    商演一直演到了凌晨才结束,观众的热情一点都没消退,何向东和张文海攒底的相声更是成为经典,是一段可以反复听的相声,多少辛酸泪,都付笑谈中。

    演出结束之后,媒体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报道了,这次报道的口径相当一致,全都是在谈论何向东攒底的相声的事情,而且全都是大肆赞扬。没办法,到场的记者也全都被何向东给感染了,没到场的也搞不出什么新花样来。

    但是他们没太敢在相声本质上做什么文章,因为现在要求的宣传口径,包括主流的价值观都是要求相声要有教育或者讽刺意义的,单纯追求搞笑可不行。

    所以说何向东目前的观点还是很离经叛道的,也是不被主流所认可的,但是他却被观众认可了,这对何向东来说足够了。

    开场捣乱的事情也被媒体报道出来了,再加上何向东在最后攒底的节目上泣血痛指,这一次舆论的力量全都目标一致了,所有人都站在了何向东一边。

    何向东就仅仅只是一个爱相声的相声艺人而已,他就是想让相声好好传承下去罢了,为了这个目标,他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搞向文社,张文海宁愿不要养老也要加入进来。

    这份精神多感人啊,他们为了相声付出了多少啊。现在好不容易有点成绩了,就有那么多人跳出来打压,什么人啊,那些跳出来的人他们为相声做出了什么啊,就敢这样横加指责?

    见不得别人好是不是?

    要是单纯骂战,还可以说是对相声艺术的理念不同,但是你跑到人家商演上捣乱又算是怎么回事啊?

    这一次,刘卫东还有蔡国强瞬间便被舆论碾压了。

    还有相声界的前辈们都坐不住了,电话都打到蔡国强还有刘卫东家里了,向文社的商演对现在的相声界意义深远啊,你们就算对他再有意见也不能在人家商演上捣乱吧,这也太没品了吧。

    不仅是相声界,北京的曲艺界也是如此,就连曲协开会的时候都谈到了这件事情,蔡国强和刘卫东瞬间便成了众矢之的了。

    他们冤呐。

    蔡国强都已经说停止一切行动了,暂时别动向文社了,刘卫东也是这个意思,可是千算万算,谁知道赵峰华他们根本不听啊,还跑到别人商演上去捣乱。

    蔡国强还有刘卫东这回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没办法,这个锅他们是背定了。有同行在剧场里面还见到赵峰华还有严小华了,前段时间他们打得那么狠,现在又跑去人家商演上,你说你是去捧场的,谁他妈信啊?

    而且赵峰华的师父就是刘卫东,刘卫东刚前几天还在报纸上骂何向东呢,蔡国强也是一样,你敢说让赵峰华去何向东商演上捣乱这事儿不是你们两个人指使的?你说不是,谁信啊,就这两个家伙敢有这种胆子?

    现在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是蔡国强和刘卫东指使的,可曲艺界又不是法院,人家不讲证据啊,心里认为是你,那肯定就是你了,没跑了。

    蔡国强还有刘卫东都快哭了,这段时间可没少挨骂。别看人家蔡国强位高权重的,前辈们骂他他还是得受着。一来年纪辈分在这儿,人家是长辈;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