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节目组的人也没话说了,小王这傻丫头就知道傻笑,才刚这么一会儿,她都笑倒在地上两回了。
赵导看着台上,再看看台下观众的反应,他眉头微微皱着,低声说道:“一个人的节目。”
台上,张秋生也不得不叹服道:“何老师,您真不愧是相声演员啊。”
何向东惊讶问道:“哦?您也喜欢相声啊?”
张秋生答道:“喜欢啊,我家就在北京,你们向文社太火了,票全在黄牛那儿,那票价都被炒到天上去了,我都买不起了。”
何向东宽慰道:“没事,你认识我了,这就不叫事儿了。”
张秋生乐了:“那敢情好啊。”
何向东道:“我一会儿就给你一个价廉物美的黄牛电话,你找他就行,就说是我介绍的。”
“啊?还找黄牛啊?”张秋生都要疯了。
……
这档节目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何向东一个人承包了所有的笑点,节目前半段的访谈,所有的包袱都是响在他一个人身上的。后半段的相声演出,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档节目与其说是一档访谈节目,还不如是说给何向东定制的个人秀,节目是好是坏,全在他一个人身上了。
当初在《超级娱乐赢家》上面,何向东只是一个副咖主持人,他纵有满腹才华,也发挥不出多少来,他总不能把主咖的风头都抢了吧。
但是在《万象归春》节目上,何向东不只是节目主咖,还是监制之一,他能操作的空间就大了许多了。
所以在前面的访谈里面,何向东充分展现出了自己高深的功力,不仅包袱十足,接话抓哏也是相当厉害,而且出口成章,什么古语、传说、民谚张嘴就能来。
他可也是个评书高手啊,出口成章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可不算太难。
既然张秋生曾经是个优秀的歌手,话题不免也就会聊到他曾经的那些歌上面。
张秋生苦笑一声,叹道:“行了,也别捧我了,我就是唱歌唱不下去才改行的。我喜欢唱歌,但是现在唱片太不好卖了,做唱片就是亏本,办演唱会,除了那几个大歌星之外,其他人也挣不到钱,这个行业干不了了,所以大家伙儿都转行了。”
听了张秋生的话,苏沫不免扭头看了一眼何向东。
何向东神色也很复杂,对张秋生说道:“行业没落不可怕,最怕的是连从业者都没了信心,你说你们唱片业没落,再差还能比我们相声行差吗?”
张秋生神色一滞,抬眼认真问道:“何老师,您真的觉得有希望吗?”
何向东看着他,语重心长答道:“好好干吧,歌曲行再差也比我们曲艺行强,我们都没放弃曲艺呢,你们着什么急啊。我们这档节目就是以曲艺为核心做的,我刚刚还在和人打赌说我们这节目一定能超过我们台的王牌节目呢,不是我放大话,而是我有这个信心,我不信我们的曲艺真的就没人听了。”
最后一句话,何向东说的很有力度。
“好。”全场观众鼓掌。
苏沫却是愣住了。
张秋生也有些发呆。
赵导、小王还有节目组其他工作人员全都怔怔有些出神。
何向东理了一下衣服,看了张秋生一眼,又看着现场观众,他说:“唱歌我不会,但是我会唱小曲儿,是属于我们的曲艺的小曲儿,如果大家觉得喜欢听爱听,请在我唱完之后给我一分钟的掌声。觉得不好听的,千万不要鼓掌,我想看看我们的曲艺到底还有多少人喜欢。”
第六百零二章 农民乐
“好……”全场观众热烈鼓掌。
黄秋生也愣了一下,原本对的本子里面没有这一出啊。
苏沫也愣住了。
制作组的人纷纷扭头看赵导,赵导深深看了台上的何向东一眼,点了点头,示意大家按照何向东的安排做事。
何向东叫了个工作人员上来,跟他说了两句,工作人员退下,很快一个拿着三弦的家伙上台了,这是何向东的老二徒弟。
何向东手上拿了一个八角鼓,对观众说道:“这是我的徒弟,夏明星,黄老师您躲着点啊,他专门吓唬明星。”
黄秋生一笑。
一个包袱扔出去,观众哈哈一笑,也就对老二多了几分印象了,专门吓唬明星嘛。
何向东解释道:“本来呢,我是想着等会儿在茶馆里面让这个吓唬明星的家伙弹三弦的,现在要提前了,我也就把他给上来了。另外,我手上这玩意儿叫八角鼓,再配上三弦,这种曲艺形式叫单弦,现场有没有人知道的?”
鸦雀无声,观众一脸懵逼。
连张秋生都吓了一跳,还真是一个人都不知道啊。他唱的东西观众真的会喜欢听吗?现在曲艺已经都已经没人听了,更何况他唱的还是一个谁都没听过的东西。
苏沫、赵导这些人也觉得好尴尬,赵导都已经在想着录制结束之后怎么把观众鼓掌一分钟的视频给做进去了,到时候没人鼓掌多尴尬啊,只能靠后期制作了。
何向东微微一叹,当年单弦在北京多红啊,好了,现在北京人都不知道这玩艺儿了。
不过何向东也没有气馁,这些年他听的多了,也见得多了年轻人对外国艺术如数家珍,对本国曲艺却是一概不知。
他做的就是复兴相声复兴曲艺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对曲艺很了解,曲艺依旧很红火,那他也就不必再去瞎复兴了。
何向东站在了台前,整天吓唬明星的老二拎了条椅子坐在了一旁,戴上假指甲,弹弦试音。
苏沫和张秋生就在一旁看着,台上还有几个摄像师扛着摄像机在走动。
何向东站好了,一抖手上的八角鼓,底下小铜片碰撞发出擦擦声,他道:“接下来要唱的这个曲牌叫《农民乐》,曲目是《点四香》。”
观众全都望着何向东,现在是真的没人听曲艺了,像相声评书这样的以说为主的还稍微好一点,其他以唱为主的就真没人听了。
台下观众里面就有好些不相信何向东的,他们是真的不喜欢曲艺,平时听到就会觉得厌烦,就算这曲子是从何向东嘴里唱出来的又如何,不喜欢还是不喜欢啊。
老二在后面弹着三弦,老二的性子很稳,弹起三弦来也是稳稳当当的,节奏控制的非常好。
何向东也在敲着手上的八角鼓,待到板眼合适之时,他张嘴一亮嗓子:“桃花飞舞柳条青,好一个春香女花容。会描丹青擅画画,这佳人十九冬、手儿巧、好貌容。只可惜鸳鸯梦前世未修成啊。”
一句话出来,全场观众当时就是一惊,他们是外行人,分不清何向东唱的功力到底如何,但是他们却能直观地感觉到这个是真的好听。
现场也有好多人平时在家里也听爷爷奶奶那辈人拿着个录音机听曲艺,他们偶尔也能听到,但每次都很厌烦,可是台上何向东唱出来的却是如此悦耳,简直不比流行歌曲差啊。
说到流行歌曲,台上就有一位曾经的专业歌手。作为专业歌手的张秋生,他对曲艺戏曲还是知道一点的,这也是专业要求,需要他们涉猎广泛一点。
他也听过不少名家大师的曲艺作品,但是说实话,那都是些呜咽低沉,如泣如诉的东西,他听不进去。
可何向东的演唱风格却给了他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一个是嗓子亮,唱词非常清晰;第二个是节奏方面,节奏比一般的曲艺快了许多;第三点就是旋律韵味,旋律韵味也非常足。
张秋生几乎是在一瞬间就能判断了,这人唱的东西具有大范围推广的价值。曲艺现在是出了名的小众,也就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才会听,可是这人唱的东西就却很有普适性啊,这……
“是只有一首这样,还是他唱的所有东西都如此,若是所有都是如此,那曲艺行这次还真是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了。”张秋生暗自咋舌。
苏沫美眸泛起涟漪,她以前就认识何向东,但是交往不深,也没怎么听何向东唱过,这咋一听,简直是给了她巨大的惊喜啊。
何向东唱的曲艺,虽然节奏调整过了,但却并没有流行歌曲的那股子浮躁气,他唱的曲子就如同一泓温泉缠绕在别人身上,温暖润透,让人非常舒服,这就是传统曲艺身上凝聚的历史魅力。
全场所有人都陶醉其间了。
小王这傻丫头眼睛里面已经充满了崇拜之色了,明明何向东长得其貌不扬,可她却觉得拿着八角鼓唱着小曲的何向东帅炸了。
《点四香》是点春夏秋冬四香,这也是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的一出,曲牌子是《农民乐》。
何向东点完了春香,开始点夏香了:“桃花引来小黄蜂,好一个夏香女花容,明眸皓齿春波动。这佳人喜盈盈,桃腮粉面,臊的通红。只可惜年纪小,婚事怎么能成。”
第二番唱完,何向东一顿,观众掌声就起来了,还有一群人扯着嗓子叫好。
何向东眼睛一凝,手上一摇,再点冬香:“桃花引来小黄蜂,好一个冬香女花容。这佳人,好比那鸳鸯梦呐。只可惜那月下老,他未给栓红绳。”
“好……”观众再次叫好。
何向东最后点秋香:“秋中魁首香中王,为了秋香我费劲了心肠,虎丘山大闹云岩寺。追舟寻美最癫狂,皇家解元伴了书房,堂堂的斯文面上无光。今日里入得鸳鸯帐,我与你三笑姻缘配成双。”
唱罢,何向东深鞠一躬。
观众尤未过瘾,但是掌声却是久久不歇,还有许多人喊再唱一个的,这都是听上瘾的。
张秋生也叹服地鼓着掌,眼神中全是钦佩之色。
第六百零三章 戳活儿
何向东打小儿就开始学相声、学曲艺、学戏曲,他都学了小半辈子了,也演出了小半辈子了。
他最开始学的就是最传统的那种曲艺,老味道的东西,旧社会老先生唱的是什么,他唱出来的也就是什么。
但是现在曲艺没落是事实,观众不喜欢也是事实。既然没落了,既然观众不喜欢了,那这里面必有原因所在。
观众是不可能会错的,观众也永远不会错的,那错的就只有艺人自身了,是艺人跟不上观众口味的变化,所唱出来的东西无法满足现在观众的需求,才让观众不爱听曲艺了。
何向东很喜欢传统的老玩艺儿,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那种一成不变的迂腐人物。
他演出了这么多年了,也唱了这么多年了,他的嗓功还有技巧是无可挑剔的,在大部分场合也都能征服观众,但是他总觉得哪里欠缺了点什么,可总是也找不到那个点。
直到他收了陈军这个徒弟,他也教陈军去唱,陈军唱出来东西也是老底子的味道,但是在观众面前却吃不开,这时候何向东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他自身条件好,所以唱出来的东西观众都会很喜欢,可是整个曲艺行有几个能有何向东这样好的条件?
他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如此啊。
所以从文工团退出之后的四年多时间里面,何向东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些问题,通过他自身的满腹能耐,再加上这么多年的亲身实践,他终于成功改进了传统曲艺的演唱方式。
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传统曲艺味道的大前提下,何向东把吐字清晰嗓子清亮摆在了首位,其二就是节奏方面,何向东一改传统曲艺那股子冗沉拖拉的节奏,在不影响板眼的情况下,把节奏加快了。
最后在某些的细节的处理上,他把曲艺变成更加有韵味一点,更加悦耳动听,也更加能被观众所接受和喜欢。
在当初,江一生第一次在向文社听见何向东唱大鼓的时候,他就觉得有点奇怪,说是大鼓味道不对,但是又分不清楚是哪里不对,所以他还鼓动观众闹了一回事。
原因也是出在这里。
许多曲艺行人士都说现代人太浮躁了,听不进去曲艺了,说是只要观众是真的沉下心来,认真听曲艺,那还是会喜欢的。
这种理论,大谬也。
艺人怎么可以去要求观众如何,你只有去适应观众,而不能让观众适应你。观众浮躁了,你就得去适应浮躁的观众,你凭什么要求观众沉下心来去听你的东西啊。
曲艺行从业者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都是指望着观众如何如何,却不去想着自己做出改变,你说死不死?
还有许多艺人在呼吁观众要多看传统曲艺,说是再不珍惜,这些传统的老玩艺儿就要都没了。
没有这种话的,也没有这个道理的。
艺术和艺人从来都是要为观众服务的,你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来满足观众,哪有能指望观众主动关心传统艺术的道理。
难道你唱的跟狗屎一样,也要指望观众为了保护传统而捏着鼻子花钱听你那破玩意儿吗?
这叫道德绑架。
曲艺行包括相声行嚷着要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口号喊了很多年了,但是成绩却是一点不见。
这里面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之一必然有上述所说的东西。
复兴一门传统艺术,所需要的助力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艺人自身的,要是艺人自身不给力,那就真的徒呼奈何了。
……
何向东唱罢之后,又和张秋生畅聊起来。经过这事儿之后,张秋生整个人明显开朗了许多,状态也更加放松了,段子手的本色也显露了出来,很逗。
何向东自然就不必说了,和张秋生频繁逗闷子,笑果不断。
现场观众有好些人笑得肚子都疼了。
张秋生也在谈话中展示了一下他作为歌手的能耐,何向东也露了几手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交相辉映,煞是精彩,这也给这档节目增添了观看深度。
现场观众的反馈非常良好。
赵导看的都有些激动起来了,他在电视圈打拼了很多年了,有着常人没有的敏锐感。
这一期节目录了一半了,他就已经对收视率相当看好了,这节目比起现在的娱乐节目确实要好上许多,全程都有许多逗乐的地方,但是又不是单纯的在搞笑逗乐。
它还包含了许多曲艺和歌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何向东展露出来的那些东西,既有曲艺的历史沉淀味道,又有广泛的普适性,还有非常好观赏性。
真的是太棒了,说不得这档节目要收视口碑双丰收啊。
赵导很开心,他心中也隐隐有期待,或许在半年内超越半日谈真的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啊。
……
前半段录制完成,后半段的茶馆相声要开始了,舞台就在旁边,《万象归春》是把一号演播大厅分成了两半,一半是家庭式的采访场所,还有一半就是老式茶馆了,用来说相声的。
家庭版的那半边,大灯已经熄灭了。茶馆灯亮,演员还有摄制组都移动了过去。
大屏幕上出现了茶馆的画面,一块老式木匾上写着“万象归春”四个大字,这是茶馆的名字。
左上角放着的是柜台,相声表演的桌子放在正中间,旁边还有四张八仙桌摆放着,桌子上也坐着穿着老式打扮的人,这些人也是演员。
灯光一亮,郭庆就出现在柜台旁边,他穿着金丝纹绣大褂,头上戴着一顶小帽子,完全是一副茶馆掌柜的打扮。
郭庆迈步而出,脸上全是笑容,热情洋溢对现场观众说道:“诸位诸位,本人郭庆,是我们万象归春茶馆的掌柜,今天是我们茶馆开业的第一天。诸位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