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声大师-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大夏天,咱们平常人都是穿汗衫短裤就好了,可是人家薛老师却不一样,人家大夏天也要穿的很精神,他上身得穿一件雪白的衬衫,衬衫外面还要套一件西装。“

    薛果捧着问道:“嗯,那下半身呢。”

    何向东与有荣焉,自豪道:“穿一个*********观众笑到喷了出来。

    “啊?”薛果傻眼了,“****像话嘛?我上身穿一西装革履,我下身穿一啊?”

    何向东在身上比划着:“这****时尚啊。”

    薛果道:“时尚管什么啊,没人这么穿的,我上半身穿这么多,下半身就穿一*****我怎么就下半身这么热啊?”

    何向东道:“热啊,都快喘不上气了。”

    薛果瞪着眼珠子骂道:“那是被勒的,就是提太高了。”

    何向东眼珠子在薛果下身瞟着。

    薛果一把把何向东推开,骂道:“看什么啊,没坏。”

    这话一出来,全场观众都被笑喷。

    何向东笑道:“哈哈,没坏就好,你这还是正当年,这要是坏了,那家庭就不好了。”

    薛果不置可否点点头。

    何向东对观众说道:“我们薛老师跟嫂子的感情那就别提了,水泼不入,针插不进,好的就跟一个人似得。”

    薛果摆摆手,客气道:“嗨。”

    何向东道:“举个列子,就拿薛果的****来说,这跟嫂子是穿的情侣内裤啊,你看看人家这感情。”

    “噫……”观众纷纷发出嘘声。

    薛果愣了半天,见着观众起哄了,这才反应过来,一把推开瑟的何向东。

    台下更是笑翻了一片。

    孙刘成也是笑个不停。

    大江瞧瞧身边的孙刘成,问道:“怎么样,这地儿听相声不错吧?”

    孙刘成点点头:“是不错,比电视上的有意思多了。”

    大江得意洋洋道:“那当然,也不看哥哥是什么人,肯定不能让你白花钱。”

    孙刘成翻了个白眼,说道:“是,这相声是不错,咱下次还可以来听,不过那新闻你可得抓紧给我。”

    大江笑道:“新闻没问题,不就是要一个典型草根明星代表吗?我马上就能给你消息。”

    孙刘成豁然转头,眼睛发亮:“真的啊?”

    “那当然。”大江应了一声,竖起了两根手指。

    孙刘成知道这是对方要收两千块的消息费,真他妈黑啊,以前收消息从来没收这么高价过的,估计这次是自己要升职急需,这孙子要宰人了。

    “好。”孙刘成咬着牙应了下来。

    大江笑了:“老规矩,明天把钱给我就行。”

    孙刘成道:“好,那你什么时候给消息?”

    大江道:“咱们都合作这么多次了,我信得过你,现在就可以把消息给你。”

    孙刘成做出倾听状。

    大江指指台上正在说相声的俩人,眼神深邃,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啊?”孙刘成一愣,“怎么说?”

    大江说道:“现在相声还有几个人听啊,你什么时候看见哪家说相声的门前排着这么长的队伍了?还有黄牛倒票,你再看看这里面,多热闹啊。”

    孙刘成作为媒体人,他的想法自然跟旁人是有点不一样的,这里的相声这么火,说明观众是认可的,说明这是经过市场检验的。

    尤其是在现在曲艺没落,相声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这家相声园子还能做到如此,那就太难得了,这就是很好的卖点了。

    可是,仅仅如此,还是有点不够啊,人物还是不够丰满,达不到典型的要求啊。

    大江也是个人精,瞧了一眼孙刘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这向文社已经开办八年了,一直在坚持说传统相声,复兴传统曲艺。在最初,向文社之有三个人,俩老一少,一少就是台上的这位何向东。”

    “唉,他们这一路走的可是相当不容易啊,在最初,向文社根本没有观众来听相声,经常台下的观众比台上的演员都要多。为了继续说相声,为了运营向文社,何向东最惨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每天骑着二手自行车,从三环往大兴跑。”

    “还有那二老,范文泉和张文海,两位老先生的退休养老钱都往里面砸了不少进去。唉,艰难困苦啊,好不容易向文社有点起色了,观众也多起来了,原来向文社却又要被拆迁了。搬来这里重新开始,又苦熬了四年才有了今天,唉……”

    听到这里,孙刘成眼睛无比澄亮。(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爆京城

    《坚守传统艺术八年,向文社终守得云开》

    京城晚报发行地区主要是北京城及周边各县,这份报纸也是发行量过百万的大报,在北京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京城晚报5月6号的头版头条就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篇幅整整涵盖了一个版面。

    他们记录了向文社从创业到现在的经,从当初的筚路蓝缕到现在的人气火爆,还着重描述了何向东为了传统相声,最初连饭都吃不饱,还在勉力经营向文社,就为相声事业发展的事迹。

    就算台下只有一两个观众,他们都还是献上了最精彩的演出。一直艰苦奋斗三年多,向文社的生意好不容易好转起来,可是又遇上了拆迁,一起又都从头开始了。

    到了四方茶馆之后,何向东他们再度艰苦奋斗,传承传统艺术,继往开来,四年有余,他们的坚守终于有了回报,向文社在民间走红。

    京城晚报翔实地报道了向文社奋斗和崛起过程,没有夸大,也不需要夸大,向文社的经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这就是几个相声艺人为了传统相声艺术而奋斗的故事,为了艺术甘愿食不果腹,甘愿衣不蔽,这是纯粹的艺人,纯粹追求艺术的艺人。

    这份报道一出,当时就引起了轰动,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和何向东这般的纯粹了,也正因如此,这份情感才显得弥足珍贵。

    孙刘成也因为这次的成功的报道而顺利当上了副主编。

    新闻圈向来都增热度扎堆的习惯。自从京城晚报报道向文事件引起热议之后,北京其他报社媒体纷纷前来扎堆报道。

    一时间何向东和向文社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北京各大报社媒体之后,连电视台都来进行了多次采访。

    何向东成了草根文化的代表,也成了坚守传统艺术的艺人典范。在当前的草根文化大热的大背景之下,何向东受到了各大媒体的追捧。

    在各大媒体的轮番轰炸之下,一时间,何向东火爆京城。

    ……

    侯家。

    侯三爷和石先生对面而坐,哥俩好久没聚了,现在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一会儿晚饭也是在侯家吃的。

    聊过了好一会儿之后,两人的话题不免又转到相声目前现状和下一代传人身上。

    侯三爷深深叹了一口气:“咱俩今年春晚带的那些人都没起来的。”

    闻言,石先生也是一声苦笑:“这事儿怪不得你,现在整个曲艺市场都萎缩了,相声也一样,是一年不如一年,都没人听了,这些孩子是想有作为,可是大环境如此,谁也没辙啊。”

    侯三爷也是摇头无奈苦笑。

    石先生摇摇头,目光深远,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侯三爷幽幽说道:“相声是不是真的要完了。”

    听了这话,石先生失了神的身子勐地一颤。

    其实现在相声界所有人都有这个担忧,只是平时不会有人把这种担忧挂在嘴上罢了,甚至会故意使自己不去想这件事。

    可是现在侯三爷突然说出这样的话,还是给了石先生心里上一击,让他不得不正视自己内心的担忧。

    “不知道。”石先生摇摇头,给了这样一个回复。

    侯三爷露出落寞的苦笑,他和石先生可以说是相声界的大腕,他们俩是站在相声界金字塔尖上的人物,可是就连他们都对相声的未来不看好,就更不要说下面的那些演员和小一辈的孩子们了。

    好半晌之后,石先生揉了揉脸,眼睛泛着红色:“我不信相声会这样就完了,我不信就没观众再听相声了,我也不信咱们相声有一天会进博物馆。”

    侯三爷缓缓闭上眼睛,勐地睁开之后,又充满了斗志:“我也不信,只要咱们好好干,我就不信说不了观众爱听的相声来。”

    石先生重重点头,却又有些颓然,他道:“话虽如此,只是啊,现在人心浮躁,小辈们就没有踏踏实实学艺作艺的,都是削尖了脑袋往电视圈跑,唉。”

    侯三爷无奈道:“现在相声不景气,这些人都是在给自己找出路呢,就算是还在说相声的,也都是想尽办法上电视,想让他在文工团多演几场,人家还都不乐意。”

    石先生道:“都知道上电视能火,谁还愿意老老实实在外面跑演出啊。现在人又不是傻子,谁还愿意有上电视的机会不要,宁愿埋头说相声啊。”

    这话一出来,石先生和侯三爷两人同时愣住了,这样的傻子还真有,这傻子还跟他们俩的关系非同一般。

    这一刻,石先生和侯三爷两人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了何向东那倔强不屈的身影。

    侯三爷长长一声叹息,何向东是他见过的最惊才绝艳的年轻人,只是这个年轻人太倔强了,跟他师父一样倔强。

    “果儿也去向文社了吧?”侯三爷问道。

    “嗯,去了。”石先生应道。

    侯三爷点点头:“嗯,果儿还能坚持说相声,真好。这俩人是天生的搭子,将来说不好能成气候。”

    石先生苦笑一声,他是不信侯三爷的话的,现在天天上电视的相声演员都成不了气候,这两人在民间小剧场瞎混的,一点资源没有,能成什么气候啊。

    侯三爷摇摇头:“好几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小子性子还有没有这么倔了。”

    石先生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侯三爷也在无奈笑着。

    ……

    “侯老师,侯老师……”丁锦洋急匆匆跑了进来。

    侯三爷眉头一皱:“干什么,毛毛躁躁的。”

    丁锦洋手上拿着一叠报纸,喊道:“不好了,不好了,何向东出大事了,向文社大发了。”

    几年没见,丁锦洋这风风火火,毛毛糙糙的性子还是没改。

    侯三爷和石先生两人脸色当时就变了,他们虽然和何向东联系变少了,但是对何向东和向文社的关心却是一点没少。

    侯三爷抓住丁锦洋就问:“不着急,说清楚了,何向东到底怎么了?”

    石先生一把从丁锦洋手上把报纸夺了下来。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五章 明星脸

    丁锦洋这小子一激动起来就会有点语无伦次,说话颠三倒四的,一时半会还真没把事情说清楚。

    侯三爷汗都快被这小子给急出来了。

    “哈哈哈……”看着报纸的石先生发出爽朗的笑声。

    侯三爷都愣住了,这还有一位半天没把事情说明白的家伙呢,好家伙,这儿怎么又来一位突然笑得这么厉害的了。

    “老石,你怎么了,合着何向东出事了,你笑得这么开心啊?”侯三爷皱着眉头问石先生。

    石先生从手中抽出一份报纸拍给了侯三爷,大笑道:“行了,你赶紧看看吧,你看了保准比我笑得更厉害。”

    侯三爷满心疑惑地把报纸接了过来,瞧见上面醒目的标题,他眼珠子当时就瞪大了,再看下面的报道还有照片,侯三爷也笑了。

    “哈哈哈……”

    这笑声太强烈了,可比石先生厉害多了,丁锦洋感觉自己耳朵都被震的厉害。

    石先生翻了个白眼。

    “好啊,好小子,还上报纸了,哈哈哈。”侯三爷眉飞色舞的,畅快的笑着:“呵,这小子是开窍了吗?还知道给自己找宣传渠道了,你看看这写的,火爆京城,啧啧,真敢说,不过这小子肯开窍就是个好事啊。”

    丁锦洋都愣住了。

    石先生又翻了个白眼,合着自己这位老搭档完全理会错了意思,他又抽出了一份报纸,拍在了侯三爷身上,说道:“你再看看这个。”

    “这什么?”侯三爷接过报纸,一瞧又乐了:“这抠抠缩缩的小子还知道找两家报纸来报道,又是火爆京城,宣传口径很一致嘛。”

    石先生这回是真无语了,他干脆把手上的一堆报纸都塞给了侯三爷说道:“还有这一堆,你都看看吧。”

    侯三爷接过报纸,一张张翻看过去,嘴里的笑声就没停过:“嗯,不错不错,又是一张,恩,还有一张,哈哈这小子这次下了血本啊,嗯,这还有一张,京城晚报,哟,大报纸啊,晨报也有,哈哈,诶……诶?怎么这么多啊。”

    侯三爷脸色变了。

    石先生无语望苍天:“老侯啊老侯,你说你挺机灵的一人,这会儿怎么犯煳涂了。”

    侯三爷抬头犹然难以置信问道:“你是说何向东是真的红了?红到让这么多媒体都抢着去采访他?”

    石先生戳着报纸上几个黑色大字,眼睛盯着侯三爷的眼睛看,沉声说道:“火爆京城。”

    侯三爷低头看字,瞳孔微微一缩。现在相声行业已经很不景气了,大批从业者都改行干别的去了,刚刚三分钟前他还在和石先生感叹相声的落寞,结果现在他眼前居然冒出了这么多火爆京城的字样,着实把他给惊住了。

    “我和老石去东北的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什么了?”侯三爷瞪着眼睛问丁锦洋。

    丁锦洋很无辜道:“我哪儿知道啊,我也是才看到新闻。”

    侯三爷拿起一张报纸就认真地看了起来,现在相声太不景气了,说是苟延残喘也不为过,谁敢说自己火爆京城啊,上春晚的都火不了,就更别说在民间小剧场的了。

    所以一开始侯三爷只是把这些报道当做是公关文章来看的,他以为是何向东花钱请记者做的报道,谁知道居然不是这个样子的。

    侯三爷也认真起来了,把报纸的报道仔细看过去,一点不漏。

    石先生没有看报道,他眼睛一直盯着窗外看,眉头皱着,目光幽幽。

    半晌后,侯三爷放下报纸,深深一叹:“这小子还真成气候了,真是的,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石先生神色复杂,语气沉沉:“也许我们都错了,他才是对的。”

    侯三爷身子一僵,呆呆看着石先生。

    ……

    侯家这顿晚饭还是没有吃上,得到这个消息,侯三爷和石先生哪里还能坐得住啊,俩人连饭都没吃,带上丁锦洋一起就匆匆赶到了向文社大门口。

    一路上侯三爷三人心中还是有些疑惑的,所谓的火爆京城,怎么样才叫火爆京城呢,到底要来多少观众才算是火爆京城呢,界定的标准是什么呢。

    路上,三人心中想法各异,也都有不一样的幻想。

    可是真正到了现场之后,三个人全都震撼了,四方茶馆并不算大的门口挤满了人,人群一直都排到了马路上,还有一人背着包卖矿泉水的,瓜子点心也都有,这现场都热闹的不行了。

    侯三爷算是明白了,什么是火爆京城,这就是火爆京城,根本不用任何厘定的标准,观众买票都快挤破脑袋了,这难道还不是火爆京城啊。

    侯三爷和石先生迅速对视一眼,两人都发现对方眼中的难以掩饰的惊讶之色了。

    丁锦洋更是张大个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