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声大师-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老师和我说,广播是宣传评书艺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但茶馆书场才是评书艺术的归处。相声也是一样,现在电视上的相声不是我想说的相声,我改变不了这个现状,我只能回到我的小园子里去。”

    侯三爷还是愤怒:“在文工团说的相声就不能听了吗?”

    何向东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待的位置,我从小就在民间学艺卖艺,野惯了,我是真的不习惯体制内的生活。我习惯了我自己觉得好的段子就直接往舞台上搬,而不是要去找领导申请审批,甚至于连要说一个长篇单口,都会有那么多阻碍,我真的不习惯这些。”

    侯三爷默然了。

    半晌后,他才沉声道:“可是你要知道,现在的相声界就是如此,如果你没有掀翻一切的能力,你就只能去适应这些,不管你愿不愿意。现在所有的渠道都是被这些固有的规则掌握着,你不去适应这些,你这辈子都出不了头。”

    说着,侯三爷也渐渐激动起来了:“你在民间说相声,好,你是说痛快了,可是你能红吗?你说电视不好,说文工团不好,可是没有这些渠道,你能红吗?单靠你在小园子说的那两句相声,你这辈子都红不了。”

    “你不是说想尽自己全部力量把现在日暮西山的相声重新带火吗?你这样怎么救相声?你没有名气没有地位,你怎么来做这些事,你在小园子里能说给几个观众听?只有电视才是最好的渠道,可是你现在却把这个渠道给放弃了,你到底想干什么?”

    默了默,何向东解释道:“我并没有放弃电视,电视是最好的宣传平台,最好的宣传渠道,可现在电视上相声真的不是我要说,也许有一天我能做主了,我能在电视台说我要说的相声了,那我肯定会去的。”

    侯三爷眸子里面露出了失望之色:“你觉得就你现在这样,你会有做主的那一天吗?”

    何向东眼中迷茫却又坚定:“不知道,说的直白一点,我就是单纯想好好说相声罢了,说我喜欢说的相声,说观众喜欢听的相声,就足够了。相声艺人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观众,未来能不能红,我不清楚。未来我有没有话语权,我也不清楚,但我只想给观众好好说相声,多培养出来一些真正的相声人才,就算我一辈子都红不了,那我也认了。”

    侯三爷闭上了眼,神色复杂。

    ……

    半日谈的节目终究是播出了,何向东在文工团的辞职申请也批下来了,何向东再一次变成了一个非常纯粹的民间闲散艺人。

    一年的体制内的经让何向东就像活在梦里一样,那个美好却又难受的梦。他从这里面获得了很多,可是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最终他还是退出来了,不谈得失。

    何向东唯一歉疚的就是侯三爷了,自己终究是辜负了他的厚望了,难为他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

    何向东去办离团手续的时候,也瞧见了团里面那些相声演员的幸灾乐祸的样子了了。

    曾经的何向东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简直就像是一座高山压在了他们头上,不说看到出头之路,他们连气都喘不过来。

    所有人都绝望了,认为只要有何向东在,他们这些人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了,永远都会被他的光芒掩盖,可是今天这座大山却自己主动离开了。

    文工团才是升龙台,小园子只是臭水沟,就算何向东是条真龙,在臭水沟里面他也飞不起了,这人这辈子完了。

    他们这些人简直都开心地要飞起来咬人了。

    何向东从团里办公室出来,是黄主任送的他,黄主任目光也很复杂,深深地看着何向东说道:“以后……常回来看看吧。”

    “谢谢。”何向东应了一声,走了出来。

    何向东转过身就瞧见了石先生了,何向东神色复杂地笑着,打招唿:“石老师。”

    石先生也早就从侯三爷那边知道事情原委了,对何向东的看法,他和侯三爷很一致,既惊叹于这个孩子的才华,又佩服他对艺术的执着和认识,但也叹息他这宁折不弯的倔性子。

    很复杂,复杂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八章 离开

    石先生微微颔首:“要走了?“

    “嗯。”何向东点头。

    石先生脸上笑着,鼻头唿出的气却是沉了几分:“在小园子里面也是一样的,好好作艺,好好说相声就是了。”

    “嗯”何向东又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会儿,问道:“侯师叔他……”

    石先生道:“老侯他今天有事儿,没来单位。”

    “哦。”何向东应了一声,说道:“那我先走了。”

    “好,有空常回来看看。”石先生言道。

    何向东转身往外面走去,石先生看着何向东的背影久久不语,眉头紧锁。

    这一路他还遇到了王姐还有演小品的刘老师,还有京剧队的那些人,这些都是何向东曾经有旧交的,知道何向东要离开文工团,这些人都来送上一送了。

    何向东一个个谢过去,好好客套了一番,他们也就都回去了。何向东和他们的关系差不多也就是到这个程度了,在他离开的时候这些人还能好言相送就算不错了。

    要知道他可不是荣升,也不是下海发展,现在有好多人都是认为何向东是因为在电视台上胡说八道得罪人了,才被赶走的。

    何向东平时也不常来文工团,所以他对这边也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是在今天他离去的时候,他却感觉到了这里的人是真多,基本每个办公室都有人出来围观,各个拐角过道都有人在看他。

    何向东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小演员,不过今天他倒是体验了一把作为大明星的风采了,假如忽视掉这些奇怪的眼神的话。

    这年头是有不少人离开体制下海的,所以在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初期都有“下海热”之说,包括在文工团话剧团里面的演员歌手,都有不少下海挣钱去的。

    但是传统曲艺类的很少,甚至说根本没有,因为现在曲艺实在是太没落了,说的难听一点,这帮从业者得靠着国家工资才能够煳口,下海卖艺,那就是**裸的找死啊。

    要是人家已经有名气的曲艺腕儿下海卖艺,还能够吃饱饭,也凭借自己的名气去各地跑穴演出去,混的好的话,那小日子还是过得挺滋润的。

    但是像何向东这种半点名气没有的相声演员,离开体制那简直就是作死中的作死啊,根本不可能有人请他去跑穴演出,要有也是顶多给个一百来块钱就打发掉的那种。

    单靠民间小园子里面说相声,能吃饱就已经是大幸了。至于上电视,就何向东在半日谈说的那些离经叛道的话,他要是还能上电视那就有鬼了。

    而且他还离开了文工团,侯三爷这些人想帮他都不好帮了,用团里的资源来扶持外人,谁敢担这个骂名啊。

    文工团所有人看何向东的眼神就跟看神经病似得,所有人都以为这人疯了,虽然他们闹不清楚何向东到底是怎么想的,但这并不妨碍这些人得出何向东这辈子完了的判断。

    大多数人都是在看热闹,幸灾乐祸的就是相声同行了,所谓同行是冤家,说的就是这个了。

    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相声演员,老一辈的反正这一辈子差不多就这样了,也没什么好争的,但年轻人却不一样,他们还想着成名立腕呢,所以这帮人和何向东的矛盾是相当大的。

    现在曲艺不景气,相声也不景气,资源就那么一点,还被何向东给占了许多,这些人都恨得不行了,可是因为有侯三爷在上面压着,他们都不敢说什么。

    现在可好了,这些人都要高兴得飞起来了。

    尤其是和何向东有旧怨的黄高柏和李远功,这两人上次在西线演出的时候,在何向东说单口相声的时候给他下过绊子,拦着观众不让进,想让何向东死在台上。

    后来被何向东给教训了一顿了,这两人因为事情败露,害怕侯三爷收拾他们,所以这段时间都非常老实,但是何向东现在要走人了,这两人又蹦出来了。

    黄高柏阴阳怪气道:“远功啊,要说这人和人还真是不能比啊,像咱们这样没什么本事的人就老老实实在文工团呆着就是了,人家真龙就得出去遨游世界了。”

    李远功也笑着道:“是呀,人家是腾飞九霄的真龙,咱们是比不上的啊。人家在电视台上都表现出来那样的远见卓识了,我们呀,是望不了人家的项背了。”

    黄高柏讥笑道:“何止是你啊,相声界所有人恐怕都比不得人家吧。”

    这两人说话一点都没躲着避着,他们就是说给何向东听的。

    何向东停下了脚步,慢慢扭过头,不咸不淡地看着两人,眼神平和中却有一股子慑人的气势。

    李远功和黄高柏两人心中一凛,但随即就反应过来了,何向东都要离开了文工团了,他们根本不用憷他。

    “东子,我们来送你了。”薛果和丁锦洋,还有郭云冲和包打听几人过来了,这是何向东在文工团里面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

    何向东似笑非笑地看了李远功和黄高柏一眼,也没有对他们多做理会,就把目光投向了来送他的那几个人,露出了笑容,笑道:“那有欢送仪式吗?”

    “有啊。”丁锦洋喜滋滋道:“咱一会儿就去歌厅找小妹妹去。”

    薛果大笑道:“那也得先找到卖门票的地儿才行啊。”

    何向东也是仰头大笑,昔日的嬉笑怒骂在分别之时都显得尤为珍贵:“走吧,去外面吃饭去,我请客。”

    郭云冲道:“行啊,这孙子难得大方一回。”

    薛果也道:“可得好好宰他一回啊。”

    包打听瞬时就接上去道:“好啊,我知道附近有一家饭馆味道挺好的,更关键是这地儿不便宜啊。”

    “行嘞,就这家了。”众人起哄。

    何向东脸色都变了,他可是个穷鬼啊。

    见到此景,众人更是大笑。

    “能算我一个吗?”

    悦耳的声音传来,几人回头看去,是巧笑嫣然的吴蓓。

    ……

    几人结伴走了,连看都没看一旁的李远功和黄高柏,仿佛就把这两人当成是空气一般,完全忽视了他们。

    李远功和黄高柏好像一拳头砸在了棉花上似的,一身的力气没地方使,让他们难受得想吐血。

    侯三爷在五楼的落地窗户上看着何向东离去的背影,白色的烟雾掩盖了他的愁容。

    旁边站着的石先生问道:“前面他还问起你了,你真的不去送他一下?”

    侯三爷摇头叹道:“算了吧。”

    石先生道:“你当初可是那么看重他的啊。”

    侯三爷苦涩笑笑:“是啊,可是谁能知道这孩子这么不开窍呢,你说他要是能稍微现实一点该多好。他这样,恐怕一辈子都成不了啊,唉……”

    石先生却道:“如果他真的那么现实,你还会这样看重他吗?”

    侯三爷摇头苦笑自嘲。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九章 困不住真龙

    “赵老师,我听到一种说法是说相声四门功课里面的唱是专指的太平歌词,是这样的吗?”

    赵峰华摇头讥笑道:“不是,这是无稽之谈,唱歌难道不是唱,唱戏不是唱吗?不可能仅仅只有太平歌词才是唱啊,对不对,所以说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对的,相声四门功课里面的唱的包涵就很广,任何艺术的唱都可以归纳在这里面。”

    “原来是这样,那太平歌词是什么?”

    赵峰华答道:“太平歌词也是曲艺的一种,在旧社会时期还是比较流行的,但是后来就慢慢被淘汰了,这是一门被淘汰的艺术,也没人喜欢听了,也没人再唱了。现在就有人不知道从哪儿学来了两句就开始在电视上煳弄观众了,大伙儿可别上当啊。”

    ……

    杨琴问道:“刘老师,上次我们在录节目的时候可是听到了关于相声基本功的不同观点啊。”

    刘卫东呵呵一笑:“你是说唱太平歌词的事情?”

    杨琴点头笑道:“没错,就是这个。”

    刘卫东摇头笑道:“我说相声都这么多年了,从来没听过这个理论。以前老先生是会唱太平歌词,但人家老先生会的东西多了去了,也不只这一种啊,说太平歌词才是相声四门功课里面的唱就说不过去了。”

    杨琴也是属于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可是我听有的相声演员说是因为现在没有演员会唱太平歌词了,所以才把说法给改了。”

    刘卫东道:“你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杨琴疑惑道:“哦?”

    刘卫东解释道:“现在的确是没什么人会唱太平歌词了,但是还没人会说大秦雅音了呢,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已经被人民被史淘汰了呀,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淘汰了就说明这种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了,再拿这种已经被淘汰的艺术说事就不像话了。”

    “还有说学逗唱的唱一直以来的公认的说法就是唱歌唱戏唱曲,我们用正常人的思维理解一下就知道了,这些东西难道不是唱吗?所以呀,别去信那种煳弄人的话,更别去信那种哗众取宠的人。”

    ……

    张阔如家里的彩色电视机里面正在放的就是半日谈,这次是相声大腕儿刘卫东去做的节目。

    先是诱导何向东给出一个离经叛道的理论,然后再顺势引导相声界大腕儿来进行批判反驳,好人坏人都是他们做了,实在是高明,难怪这个节目收视率这么高了。

    上次半日谈节目的播出之后,还是产生了一些反响的,最大的就是相声界大腕儿们的反扑和镇压。

    若是何向东已经是个大腕儿了,那他倒是还能跟这些人过过招,可是他只是一个无名之辈啊,他这细胳膊细腿可受不了这个,他连说话的机会和权利都没有。现在观众都认同专家大腕儿的观点了,也都认为何向东是个哗众取宠的家伙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侯三爷要让何向东先忍着再说,因为现在的何向东只是一只蚂蚱罢了,就算他未来可能会成长为庞然大物,可是在他没有成长之前,别人一脚就能把他踩死,就像现在这样。

    所以侯三爷这回是真的对何向东挺失望的,他这么一搞,以后就甭想上电视了,那些人是不会容许何向东再在电视上继续胡说八道了。

    而电视台也不可能再邀请何向东了,因为现在的何向东完全没有让电视台宁愿冒着得罪那么多相声大腕儿也要请他的资本啊。

    侯三爷认为何向东这辈子算是完了,相声界其他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只能希望这孩子日后能想开一点,能现实一点,那可能还有希望。

    何向东的事情终究还是没有引起什么大波澜,人微言轻,终究是人微言轻啊,观众也只是当个热闹看了,最多骂了几句闲街之后,就干自己的事情去了,至于何向东,这他妈谁啊?

    但是在相声界里面,何向东的事情还是引起了一些风波的,许多大腕儿联手封杀何向东,不许他再胡说八道了,何向东要是还想上电视,这比登天还难,连登报纸,登广播都不可能了。

    而在这个年代,没有了这些渠道的艺人,可以说是绝对的死路一条,何向东完了,这人完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跟何向东有点冤仇的人现在就正在幸灾乐祸的在饭店里面大肆庆祝呢。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而对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