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声大师-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哥满口答应了下来:“放心吧,有我呢。”

    何向东在台上继续说道:“介绍您,主要是您腕儿大,我只是一个无名小辈。”

    薛果有些受宠若惊,道:“哎哟,这么客气啊。”

    何向东道:“那是啊,这还有谁不认识您的啊,我们著名的青年相声演员啊。“

    薛果赶紧摇摇手道:“不敢当不敢当。”

    何向东对观众说道:“咱们河北的朋友可能不认识我这位搭档啊,但要是说在北京城,甭管你是干嘛的,甭管你多大年纪了,你要是不认识他,你就没吃过猪肉。”

    “这叫什么话。”

    ……

    两人的相声就这样说下去了,《学叫卖》是一个老段子,学各行各业的叫卖声,对演员的嗓子技巧要求非常高,能学叫卖的很多,但真正能学好能学味道来的很少。而一嗓子出来就能让观众惊艳的,那就更少了。

    王子晨听得双目异彩涟涟啊,何向东学叫卖的嗓子太绝了,尤其是学买菜的的那一句。

    香菜、辣青椒、勾葱、嫩芹菜、扁豆、茄子、黄瓜、架冬瓜、卖大海茄、卖萝卜、胡萝卜、扁萝卜、嫩嘞芽的香椿嘞、蒜儿来嘞、好韭菜。

    单单这一声出来,王子晨当时便决定了一定要把这一小句给剪进去,太具有震撼性了。晚会看了大半场了,他还是头一次这么震撼,连带着看何向东的眼神都带着浓浓的欣赏之色。

    看这样子,何向东上一趟电视应该是问题不大了,看来这年头还是用实力说话的,什么关系没跑就得一机会了。

    接下来就看采访能不能上了,单靠节目露脸那两分钟,观众根本不知道你叫什么啊,采访的后期制作可是会把名字打出来的,那就值钱了。

    一场相声说完,何向东和薛果两人对着观众一个深鞠躬,便退场了。

    刚出下场门,二号机就在那里等着了,摄影师把摄像机扛在肩膀上对着何向东和薛果两个人,记者拿着话筒就迎上来了。

    问的还是千篇一律的开场:“你们对今天这场相声还满意吗?”

    何向东看了看摄像机,笑着道:“还行吧,就是挺累的。”

    记者问:“你们刚才说的相声是叫……”

    何向东答道:“学叫卖,一个传统的相声。”

    基本上都是何向东在跟记者答话,薛果只是微微笑着,在旁边站着,这个人很老实,不会去抢着说话出风头的。

    记者又问:“刚才您学的那几声叫卖把我们都给惊住了,您的嗓子是真好啊,能再给我们来一回吗?”

    何向东笑了笑,说道:“这都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不止我能来,薛果也可以,他来的好,他小时候卖过菜。”

    薛果也笑道:“您别胡说。”

    沈月琪就在旁边看着,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记者。采访相声演员的时候都是采访逗哏的居多,捧哏的随便问一句就过去了。

    毕竟逗哏的在舞台上表演的会多一些,受到的采访和关注自然也会多一些,所以逗哏成名立腕的都多,捧哏的几乎没有。

    遇到有良心的逗哏演员,会在采访时或者各种活动里面多提一提自己的捧哏,让人家也多曝光曝光多露露脸。没良心的逗哏演员就完全不管了,甚至还会抢捧哏演员的机会。

    不过幸好何向东很有良心。(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一章 十三香

    话筒递到了嘴边,薛果还推辞道:“叫卖菜我可来不了。”

    何向东帮着他打圆场:“那你来个别的。”

    其实薛果不是不会喊卖菜的那几样,关键是他的嗓子没有何向东那么高那么亮,这要是喊出来一对比,就肯定是露了怯了,这不好。何向东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帮着圆了过去。

    薛果稍一思索,说道:“要不我来个十三香吧?”

    记者疑惑道:“十三香?不是炒菜的吗?”

    沈月琪在旁边也看的皱起了眉头,很是疑惑。

    何向东帮着解释了一下,并且捧了一把:“他要唱的以前走街串巷卖十三香的买卖人唱的小曲儿,现在是没人唱了,也差不多快失传了。”

    一听是快失传的东西,沈月琪眼前当时就是一亮,做电视节目就一定要有话题性,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像快失传的这种东西是特别好的话题。

    记者也赶紧说了一句:“那您给我们唱两句吧。”

    “好,那我就来两句打包小唱啊。”薛果稍微清了一下嗓子,薛果在平时在舞台不怎么唱,他一点都不抢逗哏的风头,自己的本事都是藏着掖着的呢,其实他唱的特别好。

    “包了一包又一包,三国不和把兵交。

    曹操他把中原占,西蜀刘备把兵招。

    东吴的孙权占地利,三国鼎立就动了枪刀。

    诸葛亮他把东风借,赤壁大战把战船烧。

    曹孟德大败途径华容道,捉曹放曹就在这一遭。”

    唱罢,薛果听了下来,笑了一下,道:“唱两句就差不多。”

    “好。”何向东带头喊了一声好。

    采访的那几个人都有些意犹未尽的,沈月琪也竖了竖大拇指,记者也说道:“唱的真好听。”

    何向东帮着解释了一下:“他刚刚唱的这个叫打包小段儿,就是在打包十三香的时候,买卖人嘴里唱的。还有正本的大套,也有随口小唱,随口小唱就是买卖人走街串巷的时候,边走边唱的那种,这里面有很多番。”

    听到这话,沈月琪稍微想了一下,她知道王子晨想把节目录得完整一点,到时候再从里面挑选出来精华的心思,而眼前这个十三香的确不错,好听又很新鲜,也没什么人唱过。

    “好,您都给我们唱唱吧,全本的,还有随口小唱,都来唱上几句吧。”沈月琪发话了。

    薛果微微有些错愕:“全唱?这要很久诶,你们拢共才播二十分钟,那里还有时间啊?”

    沈月琪解释道:“不会全部都播的,你们这里唱完了,我们倒是挑一小段儿剪出来就好了。”

    薛果还是有些迟疑。

    何向东说道:“全来肯定是不行了,大套的,打包的还有随口的,这些加在一起,一个小时都唱不完。这样,果儿你每一番都来个两句尝尝就得了。”

    沈月琪想了想,说道:“这样也行。”

    薛果问道:“东子,要不你来唱吧。”

    何向东赶紧道:“别,你别客气,十三香我可不会,你赶紧唱吧,人家还等着呢。”

    “好吧。”薛果笑了一下,他知道这是何向特意把机会让给自己,他哪有不会唱的啊。

    沈月琪看的也是极为羡慕。

    这年头没有别的宣传渠道,不像后世还有网络微博,各种自媒体,花十几万,就有专门团队来帮你炒作。现在就只有电视,想红只能上电视,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了。

    虽说还有报纸和广播,但这两样已经是没落了,真的没有造星能力了。也正因如此,这些演员都是打破了头抢着上电视的,僧多粥少啊。

    单从昨晚上那么多演员来走动关系就可见一斑了,可是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这两个相声演员还互相推辞着,这可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啊。

    薛果也不再推辞了,稍微一清嗓子,就唱了起来,也不多唱,每一番儿挑了两句唱了一下就结束了。

    再聊了两句,他们也就走了,后一场的演员也演完退场了,那人倒是也机灵,没急着走,就一直在下场门那里等着呢,等着何向东和薛果一离开,他才若无其事地慢慢走了过来。

    这也是一个人精啊。

    走的路上,薛果的嘴还没消停:“东子,这次还是要感谢你啊。”

    何向东反倒是笑了:“什么叫感谢我啊。”

    薛果道:“人家电视台来采访都是优先采访逗哏的,我是感谢你肯主动把机会让给了我,其实你一个人采访完也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何向东无所谓地笑了笑,道:“你别跟我客气,咱俩谁跟谁啊,再说相声舞台都是三分逗七分捧,你本来就是应该多露露脸的啊。”

    薛果笑道:“等会演出完了,我请你去吃宵夜去。”

    何向东问道:“那吃完之后呢?”

    薛果不假思索道:“回来睡觉啊,不然你还想干嘛啊?”

    何向东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道:“听说这里有什么歌厅啊,舞厅啊,什么的,好像挺好玩的。”

    薛果像是发现新大陆似得,惊奇地盯着何向东,眼睛瞪得很大:“你还有这爱好啊?”

    何向东一本正经道:“我这主要是为你考虑,万一你在歌厅给我领回来一嫂子呢,这不是好事吗?”

    薛果没好气说道:“好什么呀,你才在歌厅领嫂子呢,诶,呸,不对。”

    “哈哈哈……”何向东仰着头大笑。

    两人就这样说说笑笑往后台走了过去,到了后台,两人就把大褂脱下来挂在一旁了,等会还有一场演出,这衣服不能弄皱了。

    还不等两人喝完一口水,侯三爷还有黄主任两人就急匆匆找来了,黄主任见着何向东就问:“小何,你会唱京戏吗?”

    何向东端着茶杯还愣了一下,自己会唱京剧不是大家都知道吗,干嘛还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虽然疑惑,但他还是答道:“会唱啊,您不是知道吗?”

    “嗨,瞧我给问糊涂了。”黄主任拍了一下脑袋。

    侯三爷赶紧补充着问道:“老黄的意思是问你能不能换上戏服就去登台演出,不是咱们随口唱的这种。”(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铡美案

    何向东还有些没有闹明白,他疑惑问道:“上台我是能上,可是这,这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啊?”

    黄主任跟他解释道:“出了个小意外,今晚本来是安排了一个京剧节目的,都是排的好好的,结果顾喜飞皮肤好像受不了新进的那批脂粉,突然就过敏了,浑身都是疹子啊,都刺挠地站不住了,这根本没法子上台表演啊。”

    何向东又问道:“来的京剧队伍里面就没人能顶上去吗?”

    黄主任摇摇头,无奈道:“哪里有人啊,咱们团里就这么一支京剧队伍,都跟过来了,谁想到能出这事啊,这临时让我上哪儿找人去啊?”

    何向东皱皱眉道:“这演员都不齐了,这节目应该是拿下了才对啊,这还有临时找人救场的啊?”

    黄主任也叹了一口气,说道:“还不是这次电视台给闹得,人家都说全程拍摄了,京剧节目就这一个,到时候肯定会报道一下的,这时候谁肯放弃演出啊,唉……”

    侯三爷抿抿嘴,皱着眉头问何向东:“东子,你到底能不能上?”

    何向东答道:“可以是可以,但是您也看到了,我现在身材都变成这样了,武生我肯定是来不了的,旦角儿也不行了,没哪个青衣有我这么胖的。”

    侯三爷宽慰他道:“放心吧,今儿就演一出《铡美案》,你演包公,没有什么大动作的。”

    黄主任也道:“小何,你要是会这出戏,就救救场子,我到时候肯定给你记上一功。”

    何向东稍微寻思了一下,觉得自己应该是没什么问题,这出戏他学过,也真正登台唱过,应该是能应付下来的,他道:“唱黑头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现在唱的是那个版本的啊。”

    黄主任把目光看向侯三爷,这种太过专业的问题他是答不出来的。

    侯三爷说道:“现在舞台唱的铡美案基本上都是北京京剧团改的那一版,这版的你会唱吗?”

    《铡美案》这出戏是选段自《秦香莲》,秦香莲和陈世美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也被很多曲种改编演绎过,还有电视电影,特别多。

    《铡美案》只是其中一出戏,这一出只演包公审案铡陈世美,所以叫做《铡美案》,也有名字叫《明公断》的。

    这出戏最原始的本子是由荀慧生先生送给张君秋先生的,荀慧生是当年的四大名旦之一,而张君秋先生则是四小名旦之一。

    这出戏是见证了两位大师的友谊的,也见证了荀慧生先生提携晚辈的情谊

    在最原始的本子的基础之上,后来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还有裘盛戎,这四位大师在50年代的时候,在京剧团里面排演了完整的《秦香莲》,当时便轰动了海内外,成为了经典之作。

    这一版的秦香莲是改编过的,是京剧团的新版,后来再在舞台上演出《秦香莲》基本上都是跟着的都是这一个版本的,毕竟是经典嘛。

    黄主任也把期待的目光看向何向东,他要是说会,那就可以直接化妆换衣服上台了,要是来不了的话,那这个节目就只能拿掉了,后续还要安抚京剧演员的情绪,多了许多麻烦事。

    幸好,何向东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艺人,什么都能来,他点了点头道:“这版我会,我能来。”

    黄主任大松一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演出结束我一定给你请功。”

    侯三爷却对黄主任说道:“请功先不急,东子这回可是救场的,又一点没有排练过,万一到时候有一点什么演出事故的话……”

    黄主任立马拍着胸脯道:“保证不会追究到小何身上,不管有没有问题,只要这孩子能主动去救场,那他就是一件功劳。”

    “好,算你老黄够意思。”侯三爷露出了笑意。

    三人谈完了就到第二后台去了,这里有两个后台,小一点的给何向东这些相声演员,还有歌曲演员这些人准备的。

    还有一个大一点就给舞蹈演员还有京剧演员们准备了,因为他们的东西比较多,上台还需要化妆,换上各式各样的服装,所以他们每次出去演出都是大箱子小箱子带着很多的,特别麻烦。

    而相声简单太多了,只要人去了就好了,有没有大褂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有没有桌子也是照样说,甚至没有折扇醒木和手绢都不是特别要紧。

    只是后来为了规范演出,给观众更好的享受,才弄得越来越规范,越来越讲究,东西和规矩也慢慢多起来了。

    相声最初形成的时候,艺人们都是撂地演出的,穿的衣服就是平常的衣服,往大街上一站唱两句,圆好了沾子就开始说了,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在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相声就被称为**这边称为是文艺界的轻骑兵,很适合做文艺慰问和文艺宣传,就因为简单,只需要人到了就可以演出了。

    何向东到了第二后台,黄主任过去对京剧队里面的人说了,何向东就是他找来的救场的人。

    京剧团里面的人对何向东也不熟,严格说起来,这还是何向东在团里面参加的第二次演出,说相声的可能都没几个认识他,更不要说是唱戏的了。

    “不会吧,这人也太年轻了吧,这能来的了包公吗?”有人质疑何向东的岁数。

    “黄主任,您帮我想想办法吧,您也不能弄一个半大孩子来吧。”

    黄主任脸色当时就沉下来,自己累死累活的帮他们找人救场,结果把人找来了,这群人还是这个态度,他沉声喝道:“什么帮你们想办法,我这不是帮你们把人找来了啊,你们还想怎么样?”

    “不是,黄主任,这人也太小了吧,我们……我们这是要上台的,再说……再说,他是唱京戏的吗?”

    听了这话,何向东答道:“我是说相声的。”

    “啊?”

    “不是吧。”

    京剧队没人相信何向东的实力,关键还是何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