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祸-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花招是王锋的得意计策,专门用于对付内部人。

多数参与施工的人都不知道真相,即使他们看得出来是两套壳体,也以为是新式结构呢。

王锋知道这项工程不可能永远不让那些自以为有权知道一切的人物光临。

自己当军委副秘书长时还可以兼任国防科工委主任,马上就要当秘书长了,兼职必然得放弃。

继任的主任肯定要过问,必须抢在那之前让潜艇完工出海,只留下一个空壳。

那时只要几个关键的人守口如瓶,知道内幕的水兵随艇出海,别的人就谁也弄不清怎么回事。

当初设想这个“金蝉脱壳”之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西方的情报机关,现在的意义则要深远多了。

他喜欢设计和实施计谋,也许这是天性。

儿童时他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间谍。

文化革命中,无论当红卫兵领袖,还是参与暗杀江青的阴谋,或是做为父亲的特使游说高级将领,他在政治方面的天才都得到了最肥沃的土壤,催放了早熟之花。

那时他的理想已经是当国家元首了。

与多数军队高干子弟一样,他未成年就进了军队。

不同的是,他没有把军队当成暂时栖身的避风港,而从一开始就认定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把军队视做政治生涯的起点。

他不赶时髦去搞作战﹑侦察﹑军事研究等,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尖端武器。

他认定未来战争是政治家使用高科技武器进行的,而不是靠士兵的刺刀见红。

他为自己设计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完美地实现。

现在,就快到迈出最后一步的时候了。

他对潜艇每一部位都仔细审视。

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和生产总指挥紧张地跟在他身后。

他经常来这里进行这种视察。

有多少实际意义他很清楚。

尽管他在军事工程学院学过导弹,尽管他对全世界的武器装备如数家珍,可在具体的设计﹑制造和施工问题上,他那点知识对身后这几个老总来说连小拇指都算不上。

他并不想指教他们,他只要他们紧张,要所有的工作人员经常看见中将的军衔在这里亮相。

他什么都不用说,沉默而专心的审视,再加上几个尖刻的问题,就足以使这些老总身上出汗,使他们像拉车的马一样,不时被眼前无声晃动的鞭影所提醒。

其实,当他长久站在刚刚安装完毕的螺旋桨前,他的眼睛看着闪亮的黄铜,脑子里出现的却是黄河在中原大地上旋出的扇面。

他很满意这次黄河救灾的部署。

过去每次抢险,军队都是从一开始就在最前线。

险过了,没有成灾,人们马上也就忘了。

固有的弊病,问题和矛盾依然如故,越过越舒坦。

军队的自我牺牲抢了弊病的险,换来了无能者的安全和错误路线继续为所欲为地害国害民。

而这次,他先用种种借口拖延军队出动,使形形色色的问题大暴露,同时又不露丝毫破绽,把军队不能及时出动的原因引到地方不配合,中央不创造条件等客观问题上。

他看不起有些将领不堪目睹“国家受灾”的婆婆心肠。

损失几万个亿算什么,如果不让这场大水冲掉错误路线及其代表人物,别说几万个亿,亡党亡国也就在眼前了。

而且,他信奉一个古老的教导──“等人快死的时候再救人”。

这次军队出动得最晚,得到的民众感激却最深,新闻媒介的赞誉最高,受灾地区的拥戴最坚决,不就是这个古老真理的体现吗。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救灾,完成了只有几个军方最高领导掌握的行动──重新部署军队。

受灾地区如此广大,需要的人力如此之多,情况又如此混乱,恰逢其时地给大规模调兵找到了最好的合法外衣。

现在,已经人不知鬼不晓地完成了包围北京﹑控制中原,面向南方的兵力部署。

同时以救灾借口调动和囤积了大批物资。

可以说,最后一步的一切都已就绪,只差往外迈了。

通过最后一道岗,进入真正的潜艇内部。

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装修内部。

王锋对密封条装配质量进行了一番挑剔,命令全部重装。

他拨动锁定转轮,很灵活,一个手指就可以带动。

他翻来复去地拨,似乎专心之致,眼前出现的却是一片旋转的子弹。

那个人必须死。

虽然王锋自己和“六四”没有任何关系,但他深知“六四”是军队不容触动的一个禁区,说它是原则也好,“六四”以后的建军和治军思想全部以它为核心,本质上却更不如说是一个疮疤,坚硬的痂壳一揭开就会让许多最敏感的神经暴露无疑。

不错,低层知识军官里不少人讲什么“民主意识”,但那不过是脚趾头的“意识”,仅仅是“讲”。

让脚趾头立正它不敢稍息,这就是军队。

根本问题在于: 否定“六四”平暴,军队就将染上一个永恒的污点,一大批珍重荣誉胜过生命的高级将领就将被判为历史罪人。

为了免于这耻辱,他们宁愿再杀十倍,百倍的人,何况一个人。

然而,王锋没跟他们提起。

该谁死谁就死,死就是了,怎么死的就让它成为永恒的秘密。

一个人的死是最简单的,既不是兵变,也不是政治斗争,只是一个弄不清谜底的偶然。

权力自然而然地更迭,谁也说不出什么,谁也找不到借口。

国内也好,国际也好,只能接受现实。

至于怀疑和猜测,让它们见鬼去吧,反正拿不上桌面。

他没拿准事成后该怎么处理沉迪。

眼下,他通过复杂的渠道安排沉迪做了总书记的保安负责人,为的是保证杀手安全逃离现场,不管现场在何时何地。

除了八百万美元的索价,杀手的附加条件是必须保证他活着。

只要他死在中国境内,沉迪和他谈话的录像就会向世界公布。

这当然是防止灭口,同时也是逼迫“雇主”尽最大努力提供保护的手法。

王锋相信沉迪能做到这一点。

而一俟杀手安全出境,隐患就只剩一个沉迪。

他知道沉迪不能算一个无限忠诚的部下。

他甚至掌握那小子在为他筹措秘密经费倒卖导弹时至少贪污过一百万美元的证据。

然而毕竟从小就在一起,当了几十年自己的小兄弟。

一想到这,他心里就软软地不愿意把“隐患”一类的问题想下去。

他看了气密监视台的试验。

指示板上,纵横排列的光点全是绿色,给人一种安全宽心的感觉。

纯粹而美丽的绿色使他感到舒适,甚至陶醉。

丁大海把水密门打开一点,立刻在指示板相应位置上出现一个令人心惊的红点,一闪一闪,像血﹑像火。

现在一切顺利,但值得担心之处毕竟很多。

医生已经委婉地表示,主席的生命已无太久。

老人近来已经瘫痪,许多内脏功能得靠外力维持。

这次西山接见靠的是一个专用沙发,藏住那些通入他体内的仪器和管路,并用化妆给衰老得几乎透明的皮肤盖上健康颜色,免得暴露的血管和骨骼给人留下骷髅的印象。

对每组被接见的人都用“感冒”做借口,只给几分钟,其余的由王锋继续。

即使这样,每一次几分钟都使主席大损,使那些藏在周围房间的抢救班子盯着监测信号焦虑万分。

发生过两次需要中途抢救的情况,都被王锋巧妙地遮掩过去。

即使对主席最心腹的爱将,也不能让他们知道主席身体的真相。

主席的威力是和主席的生命力共存并且成正比的。

王锋把这一点视为关键。

虽然他自信自己的能力,却十分清楚自己在军队的根底毕竟还浅,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培植起能够控制全军的羽翼,只能靠主席的生命给自己争取时间。

当然,他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权宜之计。

时代不同了,现在既没有古代的“忠”,也没有过去的“信仰”。

主席的权威是靠长年经营起来的盘根错节的制约,是纯个人的,他无法继承。

主席迟早要死,一旦失去了主席那个核心,制约也就没了,各路诸侯就将只受“野心”和“利益”支配。

他虽然马上就是军委秘书长,名义上是军队最有实权的人,却除了一个区区军委警卫团,调动一兵一卒都得通过各兵种和各军区那些诸侯。

他们不听你的呢 有什么办法对付他们 如果没有任何办法,他们凭什么听你的呢 暂时,在共同利益面前,军队会团结一致。

“六四”

以后,军队地位不断提高。

随着参政意识加深,越来越厌烦充当“驯服工具”的角色。

新一代军队领导人大都在“文化革命”期间参予过军管,尝过权力的滋味,又学到了管理政权的技巧。

那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验,使他们总是盼望再次发挥。

面对当前社会危机状况,他们早就认为军队该挺身而出了。

所以在主席“打招呼”的过程中,他们全都表达了盼望已久的心情,并对主席指定王锋为全权代表的决定表示服从。

但是,王锋对表面的笑容和巴结全不相信。

多年来,他对“林彪事件”的反复研究和思考提醒他处处居安思危。

当时的陆海空三军首脑全部是林的铁杆,关键时刻却不能为林放一枪一炮。

使林空握有五百万大军,孤零零地摔死在蒙古沙漠上,今天,他既没有林彪的权威,又没有林彪的体系,为了不落得林彪的下场,他就更不能指望别人。

他环视潜艇指挥舱。

所有的精密仪器都兴奋地闪亮。

至少,他心爱的这个杰作是属于他的。

他已经逐渐形成一个明确的想法: 这艘潜艇不能交出去。

在他现在这种地位上,他会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让这艘潜艇无人知晓地消失在大洋深处。

他也会设计一个巧妙的程序,让这艘潜艇只受自己一个人指挥。

至于做什么,他不知道,但总会是手里的一张牌吧。

只要一年就够了。

他相信一年内他就能控制局面。

如果一切顺利,这艘潜艇就会正常地交到海军去服役。

但愿一切顺利。

他看了看始终用立正姿势站在一旁的丁大海。

要保证潜艇服从自己指挥,关键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艇长。

这个艇长不但要有极高的专业水平和实战经验,还必须不被任何部门所掌握。

不管是总政治部,还是海军﹑还是舰队司令,都不能对他下命令,甚至连花名册上都没有他。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绝对忠诚。

王锋从来不相信什么“天意”一类的东西,然而他有时确实对“巧合”的奇妙感到惊讶。

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潜艇艇长可以说永远不会有。

一个能指挥战略导弹核潜艇的艇长是被黄金堆出来的,怎么会不在花名册上 可这个丁大海就是一个。

他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潜艇学院毕业。

十年艇长生涯中,档案的评价永远是三个“A”。

他是海军潜艇部队最好的艇长之一,仅当了两年常规潜艇艇长就上了核潜艇,后来又当上导弹核潜艇的艇长。

他这样的艇长全国仅有十几名。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品格鉴定一向优良的丁大海,四年前在美国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研究生院进修时,竟为一个美国女人把同班的美国军官打得颅骨开裂,被美国法庭判了两年徒刑。

当然,中国军队更不会容纳这种人,等他服完刑回国,海军已经把这个当年的骄子遗忘了。

年轻有为的新艇长英才辈出。

他默默地回他出生的渔村去打渔。

是王锋把他找回来,让他当上代表用户的监造人。

那时只是想利用他对核潜艇的使用经验,也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搜罗人才。

但自从王锋产生了自己掌握这艘潜艇的想法,每当想到“艇长”这个词时,脑子里就会出现丁大海那张永无笑容的脸。

他肯定是忠诚的,王锋想。

但如果命令他向他的渔村发射核弹,他会不会执行呢

March 26; 1998

北京中南海紫光阁1号会议室把自身命运交到别人手里,与其说是解决危机的办法,不如说办法本身就是危机。

娃娃脸的女服务员第三次掀开石戈的茶杯盖,见仍是没动一口,索性换上一杯新茶,随后端上一盘香喷喷的擦脸巾。

石戈接了一块擦掉额上汗珠。

她像得了奖赏,忙把空调制冷量加大一些。文人小说下载

开会前她因为石戈忘记关门“呲儿”了他一句,那声调很像外面公共汽车上的女售票员。

这个矮墩墩的光头来得最早。

只他一个人,那么普通,丝毫没有掌握权力者的威严,也不像后到的那些头头脑脑,前呼后拥一大帮。

所以她把他当成了一个生怕迟到的跟班,第一次能进这里的土老帽。

假如他风度翩翩,机智幽默,显得平易近人,也许她会把他当成自己人,可他对人视而不见,一副若有所思沉默寡言的穷酸相。

放跑了冷气,温度达不到标准是她的失职,她当然不会对他客气。

可是很快发现不像那么回事,陆续到的头头都跟他很熟,连最后入场的总书记和总理也跟他握手。

女服务员知道大头头里肯定没有“石戈”这个名字,在对话中只能听出他领导一个什么“十六号机关”。

那是个什么机构,她猜不透,但开会中他一发言每个人都竖耳朵,这一点她能看出。

她为自己刚才那句“呲儿”害怕极了。

虽然他当时连声道歉,可老资格的同事都说大人物整人从来不露声色。

石戈经常来这里,即使来得再多,也很难被服务人员记住。

除了模样普通,这回又换了个光头,还有他实际上不能算是一个“官儿”。

本质上,他跟坐在后排的那些跟班的一样。

他只是一个专家,专门负责处理紧急状态,制定和实施应急方案。

所谓紧急状态,就是“危机”

的好听一点的别称。

不过这些年,紧急状态已经不是一种特殊状态,也难以归到某类分工里,几乎所有工作全被紧急状态牵着鼻子走。

他的职权范围因此不断扩大。

领导的工作班子也从一个小组发展成现在三百多号人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所”。

工作范围从应急扩展到预测,包括事先估计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储备相应方案。

研究所对外只按门牌号称做“十六号机关”。

他以这个神秘身份参加过多次处理危机的指挥,有时权力可以相当于副总理。

然而对外几乎从无他的声名。

每次危机过后,他就回到研究所。

在中国式的等级序列里,只定为不带“长”

的“副部级”。

黄河流域大面积暴雨天气近日已转为晴好。

洪水减退。

救灾组织都已投入全力运转。

加上几十万军队的力量,黄河大堤决口处已全部堵死,灾情停止蔓延。

大水虽然还淹没着广大地区,随着疏导﹑下渗和蒸发,正在不断消退。

政府的当务之急已从抗洪转到安置灾民和重建灾区之上。

今天的会议由三个国家级智囊机构拿出各自的方案,互相评价,供最高领导选择。

除了十六号机关,还有中央政策研究中心和农村发展委员会。

这两个机构的级别﹑资历和规模远超出十六号机关,到会人数也多,但发言最多的是石戈。

对损失程度的估计,三个机构基本认同。

遭这次黄泛破坏的城市﹑企业﹑油田﹑水库﹑铁路,居民生活等,以当前的通货膨胀率计算,至少损失十二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8%。

对水灾将产生的连锁影响,彼此看法却有很大区别。

那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