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一'见唐刘肃《大唐新语》文章类。
'二'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九:“张子寿首创清谈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
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感遇
一'一'
'二' '三'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四' '五'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 页面 24…
'一'这首诗是作者《感遇》十二首的第一首,全诗以兰、桂为比,寄托以美德自励,不求人知
的意思。
'二'“兰”,指兰草或泽兰,属菊科。这种兰的叶部也有香气。一本作“兰蕊”,则是指属于
兰科的兰花,即幽兰。
'三'这两句是说春兰秋桂生机旺盛,欣欣向荣。因有兰、桂,春、秋便自然成为“佳节”。
'四'“林栖者”,山林隐士。“坐”,因。这两句说不料隐逸之士慕兰、桂的风致,竟引为同
调。
'五'“本心”,草木的根本和中心(茎干)。这里是双关语,“本心”同时又是“本志”的意
思。“美人”,指“林栖者”,也指其他“相悦”者。末两句比喻贤者行芳志洁,不是为了博取高名,
求人赏识,正如草木散发芳香本不是为了求人折取。
'一'
二
'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
'三' '四' '五'
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一'本篇原列第七首,歌咏丹橘,以橘喻人。从前屈原写过一篇 《橘颂》,咏叹橘树的“苏世
独立,横而不流”等等美德,用来比喻人的节操。 《古诗》又有《橘柚垂华实》篇,强调橘柚“委身
玉盘中,厉年冀见食”,用来比喻贤者要求用世。这首诗兼具两种意思。
'二'这两句一问一答,说明橘树所以常绿,因其有耐寒的本性,比喻人的坚贞品德。“伊”,
句中助词。《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三首(其二)》诗“岂不
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是“自有岁寒心”五字所本。“心”字双关,和前一首“草木有本心”的“心”
相同。
'三'这两句比喻贤者本可以举荐给朝廷任用,但不幸举荐的道路被阻塞了。“荐”,陈献。“重”
是重叠的重,指山岭。“深”指江河。
'四'这两句是说命运的好坏只因遭遇不同,那道理无法推导,好象循着一个环摸索,不能得其
究竟一样。
'五'末两句紧承“运命”二句,言丹橘的命运不如桃李,实在没有道理可说。世人只提倡种桃
李,说什么“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赵简子语,见《韩诗外传》)。其实丹橘不仅
果实可以荐嘉宾,而且四季不凋,随时都有美荫,哪点比桃李不如呢?这是为贤者不得用世表示不平。
三'一'
'二'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冥冥愁不见,耿耿
'三' '四'
徒缄忆 。紫兰秀空谿,皓露夺幽色。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
'五'
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
'一'本篇原列第十首。张九龄在朝为李林甫所忌,李荐引牛仙客知政事,以排挤九龄,得到唐
玄宗的同意。九龄因为反对这件事,触怒玄宗,被谪往荆州 (见《旧唐书·张九龄传》)。本篇作于
将去京时,借思慕汉女寄托忧国忧君的意思。李林甫对开元政治由盛变衰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鉴》
总结他的奸恶,有逢迎皇帝、杜绝言路、妒贤嫉能、诛逐贵臣等条。张九龄是有才干的宰相,正直敢
谏,自必不为李林甫所容。玄宗贬去张九龄是专任李林甫的开始,也是政治上大倒退的开始。
'二'这两句用《诗经》成语。《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说汉水上有一
位游来游去的神女,不能追求。“思”,是语气词,犹“兮”或现代语中的“啊”。
'三'这四句说要凭飞鸟寄书,飞鸟也见不着,徒然把相思闷在心里。 “冥冥”,指高空。“耿
… 页面 25…
耿”,不安。“缄忆”,默忆,即忆而不言。
'四'这四句说兰草逢秋,芬芳将歇,时间急迫,忧心深切。这里以兰自比,仿屈原以香草比君
子。“秀”,开花。“谿”,谷。“皓露”,白露,代指秋气。“何极”,无穷。
'五'这两句全用比喻,说明小人在君侧,自己老年去朝,忧思难消。 “白云”,喻小人。陆贾
《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南山”,喻君。《汉书·杨恽传》“田
彼南山”注:“张晏曰: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日暮”,喻自己年衰。
望月怀远'一'
'二' '三' '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
'五' '六'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一'“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
'二'“天涯”,犹言天边。这两句是说这时远在天涯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月。
'三'“情人”,有怀远之情的人。“遥夜”,长夜。“竟夕”,终夜。
'四'“怜”,爱惜之意,灭烛见月光满屋而觉其可爱。这句写室内望月。
'五'“披衣”,表示出户。“露滋”,表示夜深。“滋”是沾润之意。这句写室外久望。
'六'末两句言月光虽可爱却不能抓一把赠送给远人,倒不如回到卧室里寻一个美好的梦。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中描写月色云:“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为此诗“盈手”之语所本。“不
堪”,不能。“寝”,卧室。“佳期”,欢娱的约会。
孟浩然
孟浩然 (六八九——七四○),湖北襄阳 (今湖北襄阳县)人。是唐代
一位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
官职,但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诗人王昌龄
游襄阳,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疮,和他相聚甚欢。据说是因为“食鲜疾动”,
终于故乡南园,年五十二岁。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宫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用他的诗来说,“朱绂心虽
重,沧洲趣每怀” (《留别王维》),直到亲自在长安碰了钉子以后,才了
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跟当时的达官显宦如张九龄、韩朝宗都
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还常同一些隐者、道士、上
人、法师谈玄说道,他的隐遁生涯并不寂寞。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怀
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李白用礼赞的口吻称
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维曾把他的像绘制
在郢州刺史亭内,后来遂称之为“孟亭”。所以无论在生前、死后,孟浩然
都是享有盛名的。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第一个替他编定诗集的王士源赞美孟浩然“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很能代
表当时人对孟诗的评价。
孟浩然的诗所表现的生活面是不丰富的,他喜欢用五言诗反复描写幽寂
的景物、个人的失意和苦闷,多读便觉贫乏单调。有人称孟浩然为田园诗人,
其实他的田园诗并不多;在仅有的几首田园诗里,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感
情也是很隔膜的。一则说“乡曲无知己”,再则说“农夫安与言”,流露了
他对劳动人民的轻视和孤高自赏。
… 页面 26…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
描摹逼真,少数诗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势磅礴,格调浑成,是颇为
传诵的。总的说来,他的山水诗比不上王维的精致完整,更没有王维那样讲
究色彩和构图。
… 页面 27…
夏日南亭怀辛大 '一'
'二' '三'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四'
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一'全诗表现封建士大夫的隐逸生活,虽然闲适,但也有孤寂之感。
'二'“散发”,把头发披散开来。古人蓄发,把长发挽在头顶上。
'三'“轩”,窗。“闲敞”,安静而开敞的地方。
'四'“知音’,通晓音律。据《吕氏春秋·本味》: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
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絃,不复演奏,以为世无知音。后世又称知己为知音。此处指辛大,亦即下句中的“故人”。
夜归鹿门山歌'一'
'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三'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四'
。
'一'孟诗中七言很少,歌行尤非所长。这一首对景物不如刻划,清疏简淡,是孟诗一贯的特色。
“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孟浩然曾在此隐居。
'二'“渔梁”,指鱼梁洲。《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三'“开烟树”,树林本来被暮烟笼蔽,在月光照射下又清楚了。“庞公”,即庞德公,东汉
隐士。《后汉书·逸民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
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四'“岩扉”,山崖上屋舍的门。“幽人”,隐者。作者自指,亦可兼指其他隐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
'二' '三'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四' '五'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张九龄为相,孟浩然曾西游长安,希望得到引荐。用这
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表示了作者从政的热情。诗题一作《临洞庭湖》。
'二'这两句写八月洞庭湖秋水上涨,与岸齐平。天空反照如涵泳在水里,水天上下混而为一。
“虚”、“太清”,均指天空。
'三'这两句写洞庭湖及云梦泽的气势水势。云梦大泽水气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古代“云”、“梦”本是二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便
併称云梦泽。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
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上四句写洞庭湖水波浩荡,声势动人。
'四'上句自叹欲渡洞庭而无舟楫,暗喻想作官无人引荐;下句便直率地表明这样平居闲处,有
负当前“圣明”之世。
'五'末两句用古意进一步发挥想出仕的意思。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
织网。”这里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
与诸子登岘山'一'
… 页面 28…
'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
'三' '四'
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一'“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省襄阳县南,是襄阳的名胜。晋羊祜登岘山时有过江山依
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在这首诗里再度发挥了这个古老的主题。
'二'前四句暗寓羊祜故事。“胜迹”,指岘山的堕泪碑等。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
时,常去山上饮酒赋诗,曾对同游者慨叹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
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
不流泪,杜预因名为 ‘堕泪碑’”。
'三'“鱼梁”,见《夜归鹿门歌》注'二'。“梦泽”,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三'。
'四'“羊公碑”,即“堕泪碑”。此处“泪沾襟”一则应“堕泪碑”的故实;其次,孟浩然本
有仕进的愿望,却以隐沦终了,自伤不能如羊祜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因而落泪。
过故人庄
'一' '二'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
'三' '四'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一'“鸡黍”,泛指待客的饭菜。
'二'树木多傍村庄种植,村边树木稠密,连接成一片,故称“合”。
'三'这两句说对着打谷场和菜园子摆开酒菜,饮酒时所谈的都是桑麻生长的情况。陶潜 《归田
园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筵”,一作“轩”。
'四'末两句说又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