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诗选-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页面 39…

      '五'“扬子”,渡口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 

      '六'这两句是说湘潭有多远我并不知道,我的梦却经越风波致那里去了。“湘潭”,即今湖南 

省湘潭县。 

      '七'这四句写妻子美好的幻想:丈夫乘骏马与自己相会,如绿浦上的鸳鸯,锦屏中的翡翠,永 

相谐好,不再分离。“浮云”,汉文帝骏马名 (见《西京杂记》卷二)。“兰渚”,取曹植《应沼》 

 “朝发鸾台,夕宿兰渚”意,言行程迅速。“翡翠”,鸟名。左思《吴都赋》:“翡翠列巢以重行。” 

此处取其双栖之意。 

      '八'“那作”,奈作。此句说奈何作了商人的妻。 

                                       度破讷沙 

                                          一'一' 

                                                                                   '二'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 

      '一'本题共二首,这是第一首,写沙漠中只见风沙不见寸草的荒凉情景。“破讷沙”,沙漠名。 

 《新唐书·地理志七》:“夏州(故址在今陕西省横山县西)北渡乌水,……经步拙泉故城,八十人 

里渡乌那水,经胡洛盐池、纥伏干泉,四十八里度库结沙,一曰普纳沙,……”“普纳沙”即“破讷 

沙”。 

      '二'这两句应前两句:不能说塞北没有春到,但由于只见风沙,不见青草,就是春天到来,风 

沙依旧,一切都没有变化,又从哪里看到春天呢?这里所写古代塞北的景象,和经过劳动人民大力改 

造的今日塞北,自是迥然不同。“总有”,犹纵有,虽有。 

                                             '一' 
                                          二 

                                          '二'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三' 
    。 

      '一'这是第二首,写出战的军队平明归营时的情景。 

       (二〕“䴙鹈(音劈梯)”,泉名,在唐代丰州西受降城(今年蒙古启治区杭锦后旗乌加河北 

岸)北三百里。据说丰州有九十丸泉,䴙鹈泉是其中最大者。唐宪宗元和初回鹃曾以骑兵进犯,与振 

武节度使驻兵在此地区交战。 

      '三'这句写拂晓时,铁甲反映着寒光,特别耀眼,仿佛沙漠上的寒光都从甲胄上发出来。 

                                      塞下曲'一' 

                                         '二'                      '三'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射天 
   '四' 
山 。 

      '一'这首诗以前代安边名将为比,抒发了将士的豪情壮志。 

      '二'这两句说为保卫国家,宁愿战死疆场,不一定要活着回到关内。 “伏波”,指马援。他曾 

被封为伏波将军。“裹尸还”,《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语:“方令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 

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定远”,即班超。 

他曾被封为定远侯。“生入关”,《后汉书·班超传》说,班超左边地,年老思归,曾上书给皇帝说: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三'这句说要全歼敌人,莫使逃归。“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 页面 40…

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骰,……晋人与姜戎要之骰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 (返)者。”“海窟”, 

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 (沙漠)地方。 

      '四'“一箭射天山”,据《旧唐书·薛仁贵传》,薛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立了许多边功。他为 

铁勒道总管时,九姓突厥十余万人来挑战,仁贵在天山连发三矢,射杀三人,其余部下都下马请降, 

军中歌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这里“一箭”是概称,意思说应该留下一支军队 

防守边疆。 

… 页面 41…

                                        刘采春 

                                                        '一' 
     刘采春,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 。一作越州人。伶工周季 
                                         '二' 
崇之妻,善歌唱,极为元稹所赏识  。 

      '一'范摅《云溪友议》卷下《艳阳词》。 

      '二'元稹《赠刘采春》一律,有“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之句,参见《啰唝曲》 

注'一'。 

                                        啰唝曲 

                                         一'一' 

                                              '二'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  ,经岁又经年。 

      '一'《啰唝曲》,元稹《赠刘采春》:“选词能唱《望夫歌》。”自注:“即啰唝之曲也。” 

范掳《云溪友议》卷下《艳阳词》条云:“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当代才子所作。……采春一唱是 

曲(按即指《啰唝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刘采春只是《啰唝曲》的歌唱者,不一定就 

是创作者。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啰唝犹来啰。”“来啰”有盼望远行的人回来之意。 

 《全唐诗》本题共六首,这篇原列第一首。 

      '二'“儿”。女子自称。 

                                            '一' 
                                         二 

                              '二'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一'本篇原列第三首。 

      '二'“金钗当卜钱”,商人经常外出,妻子在家想念,占问归期,就把金钗抛掷在地上,代替 

金钱卦。参看于鹄《江南曲》注'四'。 

                                         三'一' 

                              '二'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一'本篇原列第四首,说女子和他的夫婿离别后,起初只知道他住在桐庐,忽又接到他从更远 

的广州寄来的信。说明游子的行踪飘忽不定。 

      '二'“桐庐”,今浙江省桐庐县。 

… 页面 42…

                                        张籍 

     张籍 (约七六八——约八三○),字文昌,租居苏州,后移居和州(今 
                '一' 
安徽省和县)  。贞元十四年(七九八)进士,历宫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 
郎,终于国子司业。有《张司业集》。 
     张籍早年生活贫苦,后来的官职也很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代宗 
李豫、德宗李适统治时期,内忧外息,相逼而来。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 
民疾苦的诗人,所作乐府歌行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揭发了统治阶级的剥削 
罪恶,显示了劳动人民的灾难和苦闷。他一面拟作古乐府,一面创作新乐府, 
有用古题古义的,如《妾薄命》、《采莲曲》等;有用古题喻今义的,如《董 
逃行》、《筑城词》、《贾客乐》等:有即事名篇自创新词的,如《促促词》、 
 《永嘉行》、《野老歌》、《山头鹿》等。这些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的优 
良传统,又勇于暴露现实,给予元、白新乐府运动以极其有力的推动。当时 
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就说:“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 
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他的乐府诗另一特色是有意 
识地向民间歌谣学习,如《白鼍吟》、《云童行》、《江村行》等,不但包 
含丰富的农村生活的体验,有时简直象是民间口头诗歌的拟作。他的表现手 
法是篇幅不长而韵脚屡换,给人以活泼圆转的印象;同时,用自己口吻发表 
的议论少,往往让诗中人物来自白,或只摆一摆事实便宴然而止。除乐府歌 
行而外,他的五古也不乏感深意远之作;近体不事雕琢,轻快近白居易。 

      '一'关于张籍籍贯的考订,详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 

                                     野老歌'一' 

                                                                                 '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 
                                        '三'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四' 
    。 

      '一'题一作 《山农词》。篇末用商人的奢侈生活和山农的贫苦对比。可参看作者另一首诗《贾 

客乐》结语:“农夫税乡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 

      '二'这句说农作物送进官家的仓库积压太多,时间久了,腐烂变成灰土。参看白居易 《重赋》 

诗:“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三'这两句是说一年的收成被剥削光了以后,农民家中只有农具靠着墙壁放着,因而不得不登 

山采橡实为食。“橡实”,杜甫《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橡树的果实,其状似栗, 

贫苦人采作食物以充饥。 

      '四'“西江”,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 

客”,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和“珠百斛”相扣。又珠江流域实包括西江、北江、东江流经之处 

而言。广东亦多采珠商人,此所谓“西江贾客”,亦可泛指两广贩卖珠宝的客人。 

                                     筑城词'一' 

                             '二'                     '三' 
筑城处,千人万人齐把杵  。重重土坚试行锥 ,军吏执鞭催作迟。来时 
             '四' 
一年深碛里  ,尽着短衣渴无水。力尽不得休杵声,杵声未尽人皆死。家家 
                                  '五' 
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  。 

… 页面 43…

      '一'“词”,一作“曲”。 

      '二'“杵”,春土的工具。 

      '三'这句是说看城土筑得坚固与否,便拿铁锥刺下去探测。 

      '四'“碛”,粗砂。这句说来此风沙地区已一年了。 

      '五'这两句说筑城而死的男人,都是一家门户的支持者。 

                                       山头鹿'一' 

                              '二'                      '三'                     '四' 
山头鹿,角芟芟,尾促促 。贫儿多租输不足 ,夫死未葬儿在狱  。旱 
                                                             '五' 
 日熬熬蒸野冈,禾黍不收无狱粮。县家唯忧少军食 ,谁能令尔无死伤。 

      '一'这首诗借山头鹿起兴,反映当时赋说繁重,农民生活艰苦。统治者为了要尽量供应那些保 

卫自己统治权的军队的食粮,就竭力向农民压榨。 

      '二'“芟芟(音删)”,作“刈”解,意即光秃秃。一本“角”上有“双”字。“促促”,短 

貌。“角芟芟,尾促促”作为“贫”的起兴。 

      '三'‘输不足”,交租交不起,无力负担。 

      '四'这句说农妇为重税所苦:丈夫因租税交不出被逼而死,儿子又因交不出租税被关到牢监里 

去了。 

      '五'“县家”,指县官。 

                                          秋思 

                                          '一'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二' 
    。 

      '一'“重”,重叠。“意万重”,极言意思之多。 

      '二'“行人临发”,捎信去的人快要出发。“开封”,打开已封好的家书。这句说明写家书的 

人心有千言万语,叮咛唯恐不至,踌躇凝想,所以一再要作补充。 

                                       征妇怨'一' 

                   '二'                      '三' 
九月匈奴杀边将  ,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 
   '四'                      '五' 
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 ,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 
         '六' 
如昼烛  。 

      '一'本篇是新题乐府,反映当时战争的残酷。“征妇”,指出征军人的妻。 

      '二'“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匈奴统治者常在秋季骚扰当时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地方, 

劫掠农产物。中央政权派兵如意防御,叫“防秋”。 

      '三'“辽水”,一名大辽水,又名句骊河。有东西二源:东源出辽宁省西乎顶山,西源出自热 

河白岔山。二源既合,乃称辽河,纵贯今辽宁省西部。 

      '四'“招魂”,古时候有招魂的迷信风俗,怕死者的魂灵迷不知返,要招唤它回来。“招魂葬”, 

因收不到战士的尸骨,只好招魂并将衣冠装进棺内埋葬,又叫“衣冠葬”。 

      '五'“依倚”,依赖。“依倚子与夫”,封建时代统治阶级压迫妇女的儒家礼教有所谓“三从”, 

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六'这两句说丈夫已死,遗腹子尚未出世。自己虽然活着,就象白天点烛,是多余的。她知道 

下一代也无希望。诗人写出了这个征妇绝望的悲愤心情。 

… 页面 44…

                                      董逃行  '一' 

                                        '二' 
洛阳城头火瞳瞳,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 
                                        '三' 
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一'“董逃行”,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董逃行五解》引崖豹《古今注》:“《董逃 

歌》,后汉游童所作也,终有董卓作乱,卒以逃亡。后人习之以为歌章,乐府奏之以为儆戒焉。”张 

籍借旧题写安禄山作乱时人民所受的痛苦及其对于太平的盼望。 

      '二'“瞳瞳(音童)”,火光盛貌。“乱兵”,指叛变作乱的兵士。 

      '三'“丁男”,成年的男子。“候消息”,探听乱兵动静。 

                                      废宅行'一' 

                   '二'                                           '三' 
胡马奔腾满阡陌  ,都人避乱唯空宅。宅边青桑垂宛宛 ,野蚕食叶还成 
                                             '四' 
茧。黄雀衔草入燕窠,啧啧啾啾白日晚  。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