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头疼啊!

    陆承启心中无力地哀叹了一声,对徐崇光点了点头,认可了他的表现,然后问道:“诸卿可有治理黄河良策?”

    历史教科书上不会写,正史上北宋一代,单单是黄河泛滥的次数,就多达67次!大顺对应的正是历史上的北宋年间,黄河泛滥的次数也绝不会少了。教科书上没说,陆承启自然也不会留意如何治理黄河,所以到现在,觉得一筹莫展。要是有水泥等神器,陆承启自然会说以水泥筑起大坝,同时在上游多种植树木,控制水土。但现在水泥也没有,种树的效果又太缓慢,如何是好?

    殿中的大臣,都是话说的漂亮,做起事来就一塌糊涂之辈,他们要是想得出如何治理黄河,那就奇了怪了。诸臣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陆承启早就知道是这样的局面,心中叹了一声,点名户部尚书林镇中,问道:“林卿,敢问国库尚有多少能调用的钱银?”

    之间户部尚书林镇中出列,端着朝笏,恭恭敬敬地说道:“回陛下,国库尚余钱银四千二百多万贯。”

    陆承启闻言愣了一下,他未曾想到,国库还有这么多钱。也难怪,什么钱最好贪污?那便是公款了,只要有名目,随便往上面一报,几乎都能获得公款钱银。不少没有关系的贪官,用这个法子捞了不少钱。

    奈何陆承启整顿记账方式以来,规定申请公款,须得户部官员去审核过,并在监察司的随时监督之下使用。在最大限度上,杜绝了挪用公款的案件,让那些有心没胆的贪官,不敢再对国库有一丝一毫的念想了。

    在这种情况下,国库开支虽然比以往都要大,却还是尚有余额。税收多了,用钱起来也不用捉襟见肘了,前户部尚书徐崇光,见林镇中过得如此潇洒,时常长吁短叹,说生不逢时。颇有一种羡慕嫉妒恨的意味在里面。

    陆承启听闻还有这么多余钱,眼前更是一亮,心道:“天助我也!”

    当即便说道:“既然尚有这么多余钱,便拨出五百万贯来,治理黄河。朕以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修筑堤坝。奈何黄河水流湍急,修筑堤坝,困难重重。诸卿,谁能替朕分忧?”

    听得此言,文武百官都把目光投向了新任的工部尚书李诫,谁叫工部的职责,不仅掌管农事,还兼管水利呢!

    李诫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知道到了自己表态的时候了。其实他也没有好的办法,可现在都赶鸭子上架了,还容得他多想?

    若是连李诫都搞不定,其余的百官,还有谁能指望?陆承启此刻也等着李诫的表态,想必这个建筑奇才,会有什么办法吧?

    李诫硬着头皮出列道:“启禀陛下,臣忝为工部尚书,此事义不容辞。可臣尚未有稳妥的方案,还望陛下见谅!”

    陆承启听得李诫肯接这个任务,表明了他还是有点底气的。说没有稳妥的方案,其实也就是有了方案罢?没曾想到,陆承启这一次想的偏差了。李诫作为一个老实人,是有那句说那句的。说没有办法,还真的就没有办法!

    一时间忘了眼前这人不是一般的人,陆承启笑了笑说道:“朕给你两日时间思考,如何治理黄河。两日后,朕需要见到你的奏疏……不,要当面跟朕说明!”

    李诫暗自咬了咬牙,说道:“臣定竭尽全力!”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钦天监早就上过奏疏,说明年雨雪天气居多,尤以黄河一带为重。雨水一多,黄河定当再度决堤泛滥,朕的子民,又要受苦了!”

    听得陆承启如此悲天悯人,诸臣一齐说道:“陛下爱民如子,实乃大顺之福,百姓之福!”

    一时的感慨,却被一通马屁拍得连半点韵味都没有了。此刻又是在朝堂之上,不得随意责骂,陆承启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摆了摆手,说道:“若无要事,便退朝罢!”

    诸臣不敢再度阻拦,因为此刻已然日上三竿,不仅小皇帝,自己衙门里面的事情,都多得很!

    恭送陆承启转入殿后,百官便一一散去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风水“大师”() 
回到垂拱殿,陆承启心中已经有些按捺不住,想去看一下倾注了太多心血的驰道了。连御史台一向不干预民间之事的御使官,都注意到了驰道,说明这样跨时代的铁路,总算是以自己的独特的身价,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正当想微服出宫巡查一番的时候,一名内侍匆匆走进了垂拱殿,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皇家大学送来一份奏疏,说直呈给陛下。”

    陆承启一愣,今日是想什么来什么的?怎么一想到驰道一事,便有皇家大学的奏疏?

    先前早就下过圣旨,只要是监察司,军器监,皇家大学和皇家军校的奏疏,一律可以不经过内阁,直呈给他。这些部门的待遇,都赶得上军情了。足以看得出,陆承启对这些部门的重视。

    没办法,一个是陆承启的眼睛耳朵,一个是陆承启的想要御敌的武器,一个则是民族的未来,还有一个是国泰民安的保证。哪一个,都肩负着陆承启的野望,哪一个,都是陆承启的宝贝,怎能不回护一下?

    接过那封奏疏,陆承启摊开一看,仅仅看得前面十余字,陆承启便高兴得差点跳将起来。原来这封奏疏,是以官职最大的唐勋的名义写就的,目的就是告诉陆承启,驰道修好了!

    在没有重型机器的古代,仅仅靠着人工挖掘和安装,在这个时空里面,人类史上第一条驰道,竣工了!长达三十余里,连接长安城郊外到长安城城北的驰道,沿途设有月台四个,分别有军器监站,皇家大学站,皇家军校站和长安城北站。

    唐勋的奏疏里面,虽然没有一个高兴的字样,但一手龙飞凤舞的毛笔字,足以看得出此刻写奏疏的他。是如何的兴奋。

    陆承启也很是高兴,毕竟是自己一力主导的项目,虽然花费甚多,但终究还是成功了。不是吗?

    末了,唐勋让陆承启选择,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启动驰道。古人笃信风水,认为凡事都要讲究好日子。即便是到了后世,无论结婚、新屋进宅、给娃取名字等等。稍稍传统的地区,都还保留着请先生帮忙看一下日子,看一下八字啥的。

    而在古代,皇室御用的八字先生,就是钦天监了。钦天监,名义上是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其实大多为掌握帝皇之术的风水先生担任其监正。如正史上鼎鼎大名的袁天罡,李淳风等,都是这类人。

    玄学一术。自商周以来,便是国学中的国学。易经一书,其奥妙之处,以后世那么科学的办法,都不能证明这本书是胡说八道的。足以见咱老祖宗的智慧,已经涵括了宇宙万物。

    有如此重要之事,陆承启也要按照规矩来。下了口谕,叫内侍请钦天监监正陈荀觐见,为驰道竣工剪彩一事,算一算日子。

    陈荀乃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颇有点仙风道骨的意味。未担任钦天监监正之前,乃是一名武当山的道士。先皇听闻其人玄学精通,乃是陈抟弟子,欣喜之下。征辟为钦天监监正。其实一开始没有陈荀啥事的,要征辟的是陈抟。皆因民间传说,陈抟为长生不老的得道真人,哪个皇帝不想长生不死?

    奈何民间传说始终都是民间传说,陈抟其人,早已逝去。只留下十余本著作。和一堆不知真假的弟子。陈荀只是其中一个,还算是有点本事的。

    听得小皇帝召见,此人眼珠子一转,便跟着内侍进了垂拱殿。说起来,自陆承启登基以来,陈荀也只是见了陆承启寥寥几面而已。莫说兜售他心中所学了,就是想要卖弄一番风水知识,也没处下手啊!

    世上做什么买卖最难?便是没有市场的买卖。别说现在灵魂来自后世的陆承启不信风水,就是先前那个糊涂皇帝,也不会信这个东西啊!

    此刻见到机会终于到来,陈荀赶紧理清一番思路,准备在陆承启面前大谈特谈,把他的本事吹得天上有,地下无。如果不能让这个阅历不深的小皇帝对自己信的死死的,那就显不出自己的本事来!

    陈荀对自己信心满满,踏入垂拱殿之后,并没有像其他臣子一样,对陆承启毕恭毕敬,反而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只是对着陆承启淡淡地一拱手,用的是江湖上的礼仪。

    陆承启一愣,没曾想到,这个陈荀还真的把自己当根葱了。心中不喜,但表面不动声色地说道:“来人啊,给陈卿赐坐。”

    陈荀也不推迟,待得内侍搬来椅子,立时便大咧咧地坐在了上面,没有一丝其他臣子只敢坐半边椅子的觉悟。陆承启先是愕然,后来便是好笑。这样的卖相,如果出去装大师,或许真的有人信。但陆承启是啥人?来自后世的灵魂,自小生活在社会主义的红旗下面,那些个牛鬼蛇神,又岂能诓骗得了他?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陈荀活脱脱后世街边摆摊的麻衣神算,让陆承启在肚皮里面笑得乐不可支,暗想如何整治他一番,好让他知道,自己不好糊弄。

    陈荀哪里知道,仅仅一个照面,陆承启便把他这人定了义,哪怕他真的能前知八百年,后知八百载也是枉然。陆承启已经先入为主了,任他本领通天,陆承启也是不信的。

    只听陆承启示意陈荀喝茶,自己先抿了一口,说道:“陈卿,朕召你过来,只想知道一件事。”

    陈荀一听,心中大喜,暗道:“有戏!”

    口中却说道:“不知陛下想知道何事?”

    陆承启见他暗自镇定的模样甚是好笑,强忍着笑意说道:“驰道一事,想必陈卿已经听说过了。”

    陈荀虽然为一个正七品小官,可在京官之中,也还算消息灵通的。看过《大顺民报》的他,自然知道驰道的事情。听得陆承启询问,便点了点头。

    陆承启继续说道:“驰道完工在即,朕想让陈卿选定一个好日子,朕要亲自前去剪彩。”

    陈荀一愣,虽然不知道剪彩为何物,但联系上文,必定是与驰道竣工有关。小皇帝要他选日子,岂不是拿他当一般风水先生看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啊,他可是一向自诩得了陈抟老祖一半的真传入室弟子啊,怎么能这般被小皇帝看不起?(。)

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劲忽悠() 
陈荀心中虽然诽谤,可既然小皇帝问了,自然还是要回答的。作为一个钦天监,对于黄历自然要很熟悉,每日都需要研究一番,心血来潮之时,还要卜上一卦,预测一下吉凶。

    今日出门之时,陈荀也看了黄历,记得三日后,是一个诸事皆宜的好日子。也不用隐瞒,毕竟这件事在古人看来,再平常不过了。随便从钦天监找一个能卜会算的小吏,都能说的出来。隐瞒这点小事,根本没有一点意义。还不如大大方方回答,好让小皇帝有个好印象。

    陈荀理清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开口便答道:“回陛下,三日后乃是诸事皆宜的好日子,驰道竣工,自是不在话下。”

    陆承启点了点头,他想知道的事情已经问完了,此时闲来无事,就想和这个号称陈抟传人的“神棍”唠叨一番而已。

    对于陈抟略有耳闻的陆承启,曾看过陈抟的介绍,知道此人被称为“活神仙”,在一个人均寿命不超过五十岁的古代,居然能活到百多岁,养生之道放在后世也是极为了得的了。

    只是有一点,陆承启觉得陈抟做得不好的,那便是他写下的《指玄篇》,里面虽然阐述的养生之术,但也记录了使水银还丹之法。

    古人把这种水银炼丹术,又称为金丹术,是古人为追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的方术。由于硫与汞混合之后的化学性质,形体圆转流动,易于挥发,形质顽狠,至性沉滞,古人感到十分神奇,便尊为金水,反复炼制,以炼就“九转还丹”或称“九还金丹”。

    由于道士炼丹非常神秘,一般都会到人迹罕至、有神仙来往的名山胜,否则便是“邪气得进,药不成也”。于是乎,古代帝王将信将疑,待得这些所谓的炼丹术士再忽悠多两句,他们便往往信了个十足十。信了之后,便会服用这些所谓的“九转金丹”,导致慢性汞中毒,自己吃药吃死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迷信炼丹的皇帝,前期英明神武,后面畏惧死亡之后,开始出现性格改变,慢慢地情绪极易激动、喜怒无常、烦躁、孤僻、猜疑等,冤杀有功之臣等等,荒诞行径不一而足。最为著名的便是正牌历史上的明嘉靖帝了。

    陆承启对于炼丹之术,其实没有什么抗拒的。毕竟这是化学的鼻祖,若没有这些炼丹术士孜孜不倦地追求,人类化学历史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只是他们炼制的东西太坑爹了,金属都敢吃,古人的脑洞也是不小啊!

    至于所谓的面相大师,风水大师,比之炼丹术士的神秘,也不遑多让。这三种玄术,学得“精通”了,一般都会卖货帝王家,成为帝王座上宾,受到最为崇敬的待遇。

    陈荀恐怕也是存了这样的心思,仗着自己有点本事,便幻想如陈抟一样,转眼间荣华富贵便由皇帝赏赐到手。那时候便是一飞冲天,贵不可言了。奈何陈抟乃是真正的世外高人,他陈荀不过是一个仍被红尘缠身的世俗之人而已。孰高孰低,从思想境界一览无遗。

    陆承启见他“业务精通”,也来了兴致,突然问道:“不知道陈卿师传陈抟仙人,可学得几分真传?”

    陈荀面不改色心不跳,睁着眼睛说瞎话道:“吾师之道,吾已得其衣钵。至于‘胎息诀’、‘指玄篇’、‘易龙图’、‘先天方圆图’、‘无极图’、‘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太极阴阳说’,皆得真传。”

    陈荀说得自己好像另一个陈抟那样子,陆承启心中暗觉好笑。就算是陈抟本人出现在他面前,最多就是尊敬罢了,崇拜有一点点,毕竟在医疗条件这么差的古代活了一百多岁,也算是人瑞了。但要说听信陈抟胡扯,除非是陆承启把脑袋撞坏了才有可能。

    古代面相之学,风水堪舆学,玄学等,都出自《易经》,不过是对《易经》的不同解释罢了。这些古人的智慧,自然有其玄妙之处,可自小生长在信奉科学之道的社会主义红旗下面的陆承启,又岂会对这种东西沉迷?或许听信一二,但全盘接受,那是不可能的。

    基于此,陆承启又问道:“那想必卜卦一术,陈卿也是极为擅长的了?”

    听到小皇帝问自己这么“专业”的问题,陈荀心中暗道:“难道小皇帝真的突然对玄学产生了兴致不成?”也难怪陈荀不信,一般来说,像陆承启这般的年纪,还想着怎么建立不朽帝业,哪里想得到百年之事了?一般来说,只有等到皇帝中年之后,身体渐衰,才萌发要长生的念头的。以至于幸福来得太快太突然,陈荀一下子不能接受。

    愣了一下,颇有急智的陈荀立即说道:“回陛下,吾师《先天图》,便是出自《易》之象数。不知陛下欲卜何事?”

    古人对于占卜,还是有一定的规矩的。即为心不诚不卜;不义之事不卜;不疑之事不卜。其实所谓的面相、堪舆、占卜等,都出自《易》经,也称为《周易》。先秦诸子,无不参详周文王推演出来的《周易》,诸子百家之中,便有一道的方向,偏向了方术士,其后的风水、命理、奇门遁甲、梅花易、面相、占卜等等都不过是方术士的分支罢了。于是约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