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领地的四面战争中,投入兵力最大的,就是北面和西面。两面都是七万步兵加一万骑兵。但北面所带的辎重是西面的五倍。是北面的敌人比西面更加强大,还是因为北面的统帅是田润?
怀有这个疑问的,不是一两个人。当然也不是全军。要准确,就应该说是很多人。在这很多存有疑问的人里面,能够有胆子问出来的,却只有一人。这个人,就是张飞。
张飞绝不是莽夫。从一开始就不是。张飞家里有钱,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有钱,就能读书,就能喝酒吃肉,就能结交朋友。有钱,让张飞具备了增长知识、增长阅历的必要条件。像穷人家的刘备,也爱结交朋友。一吃饭,就得朋友掏钱。时间一长,朋友就得吹掉。
张飞有胆子问田润,实在是因为二人很亲近的缘故。只要是不方便对王越说的私话,田润就跟张飞说。包括处理顾嫂面首干政的问题等等。
瞅了个机会,张飞果然就问了。张飞说:“姐能不能给我透个底,咱这次北上究竟打谁呀?”田润那个时候心情正好,就反问道:“翼德觉得北方有什么呢?”张飞道:“乌桓、鲜卑,还有一些小部落。都没什么油水,战力也不行。偶尔南下。也就抢抢五原、云中一带的村庄而已。”
田润又问:“五原、云**辖二十七县,今可有一座县城?”这回轮到张飞反问了:“可乌桓、鲜卑都来骚扰过,姐到底准备打谁呢?莫非是都打?”
田润道:“我回答你吧。其实我都不打。无论是乌桓还是鲜卑,我都不打。在我的印象里,北方不是乌桓和鲜卑。在我的想象中,北方有上百个部落。但是他们都已经团结在了一起。其疆域东临黄海,西抵西海,北至胪朐河,南濒白沟。幅员万里,地广兵强。人口一千余万口,老少男女皆可骑射。每个骑兵拥有三匹马甚至五匹马……”张飞打断道:“哪儿有啊,姐说胡话了吧?”
田润道:“我打了,北方就没有了。如果不打,迟早会有的。”
其实田润发动北线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五胡乱中华”。
由于三国战乱,汉民族人口剧减。三国前,公元156年全国人口有五千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全国人口降到一百四十万。公元221年人口更是降到触目惊心的九十万。四大才女之首的蔡琰身临其境,在其《悲愤诗》中描述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就在那样的危急时刻,塞北多个游牧部落趁机南下。差一点,汉民族就灭绝了。历史上,叫做五胡十六国时期。
田润知道。现在的北方是弱小的,但转眼他们就会落井下石。田润绝不允许汉民族灭绝的危机出现。因而,田润北伐,就是要提前将这样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
七万步兵当中,有一万辎重兵。马车却有三万辆。仅仅出一个雁门关,就花了三天时间。最前面的部队走出两里,并没有走多远,就地等待。直到全部出了雁门关,才一起前进。
再次前进之后,第一天,就被一支游骑盯上了。
这是一支乌桓骑兵。约有五千人。来去如风。就在田润部队的前后左右徘徊。他们看见了田润的三万辆马车。想要抢夺,却因为田润的人太多,而没有动手。他们的胆子非常之大。时常跑到距离田润军队两百步的距离。这个距离,刚好是寻常弓箭射不到的。
赵云向田润请战,请求带骑兵杀退这支游骑。田润道:“这次请战,给你记过一次。待以后拿功来抵。瞧人家李建做得多好。游骑跑到二百步。这个距离你们本来是能射的,但你们并没有射。没有射箭的好处,你应该是知道的。为将者,应该沉得住气。”
由于有游骑在旁,田润没有派遣侦骑。整支军队就像一个庞然大物,缓慢地向前移动。而那支游骑也韧劲十足,一直徘徊不走。
第三天,经过一座巨丘。全军因此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弯钩形状。钩内,是山坡。但这个山坡的坡度并不大,战马完全可以随意驰骋。
骑兵在军队中间偏前的位置。田润来到骑兵营,问赵云道:“昨天和今天,你为什么不请战了?”赵云道:“为将者,要沉住气。”田润道:“不错。但是,为将者还需要善于发现出击的时机。李建,你带五千骑到队伍的前端;我跟子龙带另外五千骑到队伍的末端。只要那支游骑进入弯月的钩内,我们就断其后路,关门打狗。”
……
游骑会不会进入弯月的钩内呢?其决定权看上去在游骑自己的手中,其实不是。游骑游而不走,是为了什么?就是想要抢劫。他们不断地游走,就是想要发现田润军队的薄弱之处。因此,只要故意****一点弱点,是完全有可能吸引敌军前来的。
当然,****的弱点要合理。不合理就会引起敌军的怀疑。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不要频繁地****不同的弱点。
田润安排骑兵抄其后路,那么,对步兵也就有了相应的安排。弱点是****在辎重兵那儿的。本来辎重兵的两旁都有步兵。突然一个命令,内侧的步兵就开始挖土打桩、安寨扎营。
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安营扎寨,本来就不应该全军一起行动。应该保持足够的兵力警戒那支游骑。弯勾的内侧,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在挖土打桩。而是一段一段有间隔地在挖土。没有挖土的士兵依然保持警戒。只不过辎重马车旁边一段距离的士兵正好处于挖土的间隔上。
田润****的是一个不明显的弱点。行不行,田润不知道。田润也没有细想。田润打的主意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你中计的一方,只一次,就够了。
而现在这支游骑,已经跟了三天了。耐心已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因而,他们没有能够抵御住田润故意展示的****,很快就进了月钩。田润、赵云、李建迅速断其后路。步兵也相应移动,填补了骑兵的空隙。
五千游骑被八万人包围了。而且这八万人里,还有一万是强骑兵。其结果不言而喻。没有经过多少厮杀,就结束了战斗。
……
四千多人都投降了。田润叫士兵真正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同时让士兵找了土质松软的地方,挖了几个巨大的深坑,准备埋尸。
田润没有虐待俘虏。俘虏吃的晚饭,跟田润的士兵相同。而且同样没有限制分量。也许这些人平时都没吃这么好过,人人的脸上都露出喜色。
晚饭后,田润把重要将领都叫进了帅帐。然后带了十名俘虏进来。田润问:“你们十人,请给我一个不杀你们的理由。”一名俘虏说:“我愿投降。”另一名俘虏说:“这儿的饭太好吃了,我要在这儿当兵。”其余八说的跟这两人大同小异。十人说完后,田润说:“带出去杀了。”
以前的田润可从来没有这样杀过战俘,这让王越、张飞等人都觉得非常奇怪。听了田润的命令,都看了田润一眼。想从田润的脸上看出点什么名堂。比如,是不是生气了等等。可惜,田润平静如水,什么表情都没有。
又带了十个人进来,田润还是问相同的问题,他们的回答也跟前面的十人差不多,然后又被带出去杀了。
当杀到一百人之后,王越说道:“这……杀这么多人,会不会有干天和?”田润答道:“不会。上天对我说,杀他们,就是积德。”弄和王越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田润没有下令说把所有俘虏全杀掉,而是十个、十个地杀。这样做,当然给后面的俘虏带去了很大的恐惧。不过,他们转眼就会真正的死亡,恐惧或不恐惧,都是一样。
田润当然不是杀给后面的俘虏看的,而是杀给自己的将领看的。现在而今眼目下,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北方的游牧民族会五胡乱中华。因而田润只能展示自己的决心。我田润,就是要杀。
杀到三千多人的时候,有一个俘虏说自己是汉人。这让田润沉吟了一下。田润没想杀汉人。但如何证明这个的汉人身份呢?田润略一盘算,就知道是很困难的。因此,同样杀了。
即将杀完的时候,有一名俘虏说自己的床上功夫好。田润留下了。这让王越非常吃惊。杀完俘虏,田润就问亲兵,谁是结过婚的。结果十四人都结过婚,就新招的两人没有。田润就传了十四名结过婚的亲兵,命令把那个所谓床上功夫好的俘虏囗囗至死,立即执行。
第二卷 第152章 冒认亲戚
第152章 冒认亲戚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呢。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什么?一看到“长江”、“黄河”四个字,人们联想的又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术上,不存在一致的标准答案。但是在民间、在网络上却有。
“楼猪,我对你的景仰,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怎么样?耳熟能详吧?“长江”,最直接的联想就是“滔滔不绝”;“黄河”,则是“泛滥”。
黄河,这条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黄河有没有一项是“第一”的?还真有!不过,就不怎么光彩了。黄河,因为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流。
如果一定要把黄河比喻为母亲,那么这位母亲在生育了中华民族之后,就没有好好地养育。她的奶水严重不足。中游的百姓拿去灌溉庄稼之后,流到下游就成了废水,还经常出现断流。流着流着就没有了。大浪淘沙,又垫高了河床。河床一高,她就冲进百姓的房舍。这样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远古就有。到我们讲述的三国时代,已经非常严重。说到濮阳的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下金堤。金堤是干什么的?就是防止黄河泛滥的。
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使用一百艘船只两次过长江,在前后时间间隔不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判断其需要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假如上个月过长江用了五天,这个月必然也是五天左右,出入不会超过一天。而过黄河就不是了。上一个时间浪淘汹涌,舟辑难度;下一个时间说不定骑着马就可以趟过黄河。因而就在三国这个时代,长江有水师,而黄河却没有。
……
这个时代,长江,其胜过黄河的养育功能已经被人们发现和利用。百姓已经向长江两岸聚集,并沿着一些大的支流延伸。由于中华民族最先是“黄河”生的,由北往南,长江南面支流的利用远不如北面。而在长江北面的支流中,利用得最广的,就是汉江。汉江流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荆襄之地。
一条长江,把祖国分成了南北。自此,江北就有了豪爽,江南便添了含蓄。江北遍野皆称健壮,江南处处都是温柔。汉江流域本属于江北,而在三国这个时期。它就相当于后世的江南。
蔡琰生长在长江以北的渺袤平原。猛然间,就来到荆襄这样的烟淼水乡。感受着江南一般的烟雨,体味着截然不同的黄昏。她发现这里的平民百姓就喜欢唱歌,歌在花丛,歌在水边,歌在低矮的书舍,歌在忙乱的厨房。街道上,明明朗朗地走着仕女,穿戴红红绿绿,五彩缤纷。蓝花花的头巾,竹丝丝的斗笠,红蝴蝶又绿蝴蝶的发结,还有那羞红那笑魇那情魅,无时无刻都在羞答答地绽放,无时无刻都在悠悠地飘着奇香。蔡琰醉了,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这江南一般的梦境。
……
听说找到南下荆州的道路之后。蔡琰带着丫环及亲兵,另外还带了一个百人队,携带充足的物资,踏上了南下的山路。
道路的起点还是在弘农。我国早就发明了指南针,但又多次失传。在三国时期。也是失传了的。后来,是马钧又重新发明了一次。可惜,我们的故事进程中,这时候马钧还没有发明指南针。田润需要的神臂弓的数量太大了,马钧还没有忙得过来。田润自己北上大漠,当然是需要指南针的。但因为田润是穿越者,并没有认为指南针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田润就带了一块磁石上路。当田润自己需要辩明方向的时候,就拿一根针,在磁石上摩擦几下,然后悬吊起来,就做成了简易的指南针。
蔡琰这边是没有指南针的。在山路绕来绕去。山民知道方向,蔡琰就不知道了。三百里秦岭山脉,走了一个月。最后到达了一个叫做毛堂的小地方。
有人烟了,就可以问路了。再往后,越走山势越缓,道路越是好走,行程就快了一些。十几天之后,到达邓县。就算是完全彻底地出了山了。
蔡琰遣回了百人队。并让百人队捎带了个命令,在南下的道路中,选择一段险要的地段建立关口。关口要建成双关。即,两道关墙,两道关闸,守关将士居住的房舍夹在两关的中间。这样的双关,对于两个方向都能实现有效的防守。
……
蔡瑁,在演义中,被描写为卖主求荣的反面人物。首先称蔡瑁无才。出阵单挑,被黄盖以铁鞭击中护心镜而败走。后刘表复与孙坚接战,谋士蒯良劝刘表稳守,蔡瑁却执意迎战。结果又为孙坚将领程普所败。其后说蔡瑁无德。刘表有二子,因次子刘琮娶蔡氏侄女为妻,故蔡瑁厚爱刘琮,并与刘表外甥张允同为党羽,打压长子刘琦,最后让刘琮继位。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演义为蔡瑁构陷的两大罪状都与卖主求荣没有关系。卖主求荣,只能与蔡瑁投降曹操的事情相联系。而对于降曹一事,众所周知,东吴在是占是降曾经有过争议。如果降曹就是卖主求荣的话,东吴主降一派岂不都是卖主求荣了?
蔡瑁如果无才,为何周瑜会设下反间计,使曹操杀掉蔡瑁?演义中说,当周瑜看到蔡瑁的水寨时,曾经大惊失色,赞叹此寨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回答,是蔡瑁、张允。周瑜便想,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由此可知,蔡瑁并非无才,并不仅仅因为“其姊为刘表后妻”。所以才“以亲见任”。
汉末,蔡氏诸家最为鼎盛的就是蔡瑁家族。蔡瑁的父亲蔡讽,其妹嫁与东汉太尉张温;讽之长女为黄承彦之妻;小女为刘表后妻,皆蔡瑁之妹。这就是一个姑姑两个妹妹了。还有一个蔡瓒,字茂珪,担任郿相;蔡琰,字文珪,担任巴郡太守。这两人都是蔡瑁的堂兄。蔡瑁自己,则被刘表任命为南郡竟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
不过,蔡瑁也并非是什么完人。我们只能说,蔡瑁就是一个正常人。蔡瑁的性格。骄豪自喜。也就说他有时仗势欺人,贪图虚荣。这样的毛病,很多人都有。他是一个小人,但他并不是十罪不赦的坏人。
今日,蔡瑁无事。正盘算着找点什么事情乐乐,忽家人来报,有客到访。名贴上写的是蔡琰。蔡瑁看了名贴,想到的自然不是蔡昭姬,而是自己的堂兄、担任巴郡太守的蔡文珪。既是堂兄,正厅接待就有些见外了。于是蔡瑁吩咐下人,将来客带到偏厅叙话。蔡瑁则转入内房,换了身体面的衣服出来相见。
……
蔡琰是绝世美女。长得美不是蔡琰的错,但既然知道自己长得美,又出来招摇,就是蔡琰的错了。这并不是太平盛世,而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北边,随时随地都会有强人出没。见到男人就杀,见到妇女就抢。这也是蔡琰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