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军的中层校官是原来的编制。指的是这个时代的编制。再换句话解释一下,就是说,中层校官没有什么权力。而关羽这边则不同,这边是田润的编制,中层校官是有权的。
关羽休息去了。下面的中层校官就开始力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大部分事情,都是关羽没有吩咐过的。这让范阳的中层校官大开了眼界。不由自主地,就生出了向往之心。
……
午后,田豫军又开始了进攻。但是,这一次不同了。城墙上面的总指挥虽然还是关羽,但是却多了很多名副指挥。城墙上面的士兵,依然是关羽的田军和范阳士兵的联军,但士兵们都有了装备,盔甲鲜明,刀光凛冽。更多了几十杆大旗迎风招展,愈发显得兵强马壮。
远远地,田豫也发现了异常。立即下达了命令,让士兵们缓缓逼近,小心攻城。于是,田豫的士兵们还是按照上午的攻城步骤,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进到一百五十步,田豫的士兵举起了盾牌。但城上却没有放箭。进到一百步,田豫的士兵开始构筑一个个堡垒,以便掩护自己的弓箭手与城上对射。这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
在上午的攻城战中,已经知道,守城一方的弓箭不多。但田豫治军严谨。下令小心,士兵们就不敢大意。照样将一块块盾牌树了起来。
城上的守军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放箭了,并且目标就是射往盾牌。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个时候铁器并不多。铁器主要用于锻制刀枪去了。铁盾牌通常只有个别高级将领其及亲兵才会配制。一般士兵的盾牌,则是木制的。就相当于大铁锅的锅盖一样。
范阳城上,一支支弓箭,上面绑了布条,布条在浸油之后被点燃了。然后射了出来,插于田豫士兵的木盾之上。很快,田豫士兵构筑的盾阵就被瓦解了。
范阳城上旌旗大增,看上去好像是来了援军。但也很可能是范阳城守军布置出来的假象。经过这么一攻,田豫见到敌军突然弓箭增多,又指挥明断,两三下便毁去了自己的盾阵,便知道范阳是真的来了援军,而并不是假装的。于是,田豫又再次鸣金收兵了。
……
这个时候,按照一般的攻防情况,关羽是完全有可能出城追击田豫的。但是关羽没有。因为关羽的任务,并不是一般的攻城掠地。如今关羽已经擒住了刘虞。下一步究竟应该怎么办,还得听田润的指示。
关羽自己猜想,田润多半会出兵,然后把自己打跑。那刘虞则让田润救走。当然,不能就这么救走。在刘虞被救走之前,一定要先把他打个半死。使得田润救走刘虞之后,没几天,刘虞就死了。这样,田润就顺利地代理幽州了。
对于田豫这支军队,到底是狠狠的打,还是应付了事,前面关羽说了不算,主动权都在田豫的手里。而今,关羽的实力有了。看上去田豫的士兵也就是一万人左右。而关羽城内已经装备的士兵也有一万人。没有装备的还有接近三千人。这还没有包括百姓。
守城,关羽一点都不担心了。出城野战,关羽并没怕过谁,而只是认为没有那个必要。关羽这会儿琢磨的是,晚上能不能去劫田豫的营寨。
第二卷 第195章 黑夜劫杀
第195章 黑夜劫杀
入夜,月黑风不高。由于没有风。再加上属于初春,草木不够旺盛,而不能适用火攻。田豫这边,跟平常的将领一样。假如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将旗杆吹断,自然就会一拍脑袋,说道,哇塞,有风,今夜敌军必来劫营。而现在并没有那样的大风,于是,那句话也就不存在了。
但田豫的确是名将,而不是一般的庸才。军营还是军营。军营的四周,是用栅栏围上的。开了前门后门和侧门。在前门这边,树了个雕斗,供士兵了望远处。营内安排了巡逻,制止士兵喧哗。以上诸事,只要是一名认真负责的将领,都能做到。
田豫还多做了一些安排。田豫在军营之外,还有士兵。而且四方八面都有。外面的士兵人数不多。就相当于看守庄稼地的农民一样,随便搭个篷。就住下了。整个布置,就有点像张衡的浑天仪一样。无论敌军从哪个方向来劫营,田豫总能事先知道。
如今,靠近范阳方向的士兵来报,范阳的关英乘夜出城,即将前来劫营。发现时相距四里。
发现的时候,范阳城关英的人马相距四里。士兵跑来报告,同样要跑四里。也就是说,范阳城关英的人马最多只相距三里。自己这边集合人马需要一定的时间。等人马集合完毕,关英的人马就应该只相距一里了。自己的人马再迎上前去,双方碰面,就在营外半里之地了。
田豫立即下令,紧急集合。并命令士兵,只拿兵器,不穿盔甲。田豫的士兵不像田兰的士兵那样经过了队列训练,他们的动作并不慢,但因为无序,所以才会花去较多的时间。其中,花时间最多的,便是穿戴盔甲。
这个时代的盔甲穿戴是非常麻烦的。那可不是一般的衣服,套上身体,扣上扣子就能完事。盔甲上面有很多绳子,需要一一系牢。其中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绳子是自己够不着的,需要由别人来帮自己系。想想,在紧急的情况下,由谁来帮忙系带子?张三?不行,张三还想让你去帮他系呢。
田豫下令不穿盔甲。省掉了这个环节。所牺牲的,就是盔甲对于士兵身体的保护能力。所得到的,就是时间。牺牲保护能力换取时间,到底划不划算,得取决于所争取到的时间的具体用途。倘若用途很重要,那才是值得的。
田豫准备会拿这点时间来做什么呢?田豫的打算是,让士兵能够走得更远一点。在军营外面半里之地与关英的人马拼杀,其效果远远不如一里之地。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关羽这边士兵的警惕程度将会随着接近敌方军营而相应的增加。刚刚出发的时候,士兵们是不怎么紧张的。等到他们即将接近田豫的军营了,人人都会提高警惕。
一里与半里,距离上的差距非常微弱,但实战的效果却大不一样。相距一里地的时候,关英所带的士兵可以说是完全松懈的。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劫营,换句话说,就是去偷袭别人。人们往往都是这样,当自己去偷袭别人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事情就是自己有可能被别人反偷袭;自己去暗处别人的时候,往往没留意自己正在被别人反暗算。
于是,在距离田豫军营一里左右的地方,关羽的人马突然遭受了猛烈的打击。
……
我打不打得过你?这个可说不一定。得看看双方的性别、年龄、体格以及搏斗技巧。然后才能得出个相对准确的判定。但如果你不还手,站那儿让我打呢?这就好判断了吧。
所谓突袭,最要紧的就是出乎意料之外。你不知道我要打你,而你反应过来,得需要一小段时间。就在那一小段时间之内,我已经打了你。战场之上,就不仅仅是打你,而是杀你。在你不知情的前提下,你还把我当作朋友,我背后就给你一刀。你就嗝屁了。
关羽所带的联军,来自田军部分的单兵战力比田豫军略强,来自范阳城的部分略弱。总体来看,大致相当。人数方面,由于涿县赶过来的士兵都是坐的马车,基本上没怎么劳累,因此就全部出动了。范阳八千士兵,出动了五千。另有三千伤者,没有出动。因此,关羽这边,就是一比一的比例。
这可不是买一送一的假玩意。买一辆汽车,送什么呢?一支牙膏。这儿的一比一,就不仅数量一样多,性质也是一样的。五千田军加五千范阳兵,最后得出了战斗力跟田豫的军队相当的一万名士兵。
田豫这边,同样是出动的一万名士兵。两千多士兵留在营内。这两千多士兵里,有些是辎重兵,有些是伤兵。说到这里,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田润的辎重兵大多数是可以参战的。
辎重兵通常是技术活。这年头。技术活在民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不愿意说出来。结果是越不重视,人才就越少。人才少了,就产生了辎重兵不能参战的现象了。而田润这边则不同,有一技之长的人是很吃香的。这一吃香,人就多了。凡有一技之长者,无不愿意表现出来。因此,人一多,辎重兵就能参战了。
还是不懂?这么说吧。假设有两名辎重兵,同样都会点医术。其中一人身体壮实,能够上阵杀敌;而另一人不能。那么军队会录用谁呢?当然是前者。这就是人多之后,辎重兵就能够上阵杀敌的道理。
此时,关羽和田豫的士兵,单兵战力相当,士兵总人数相当。但是,关羽这边却因为距离田豫的军营还有一里之遥,而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对于关羽的士兵来说,此时就是赶路。
……
田豫的士兵突然就杀了出来。为什么说是突然?难道关羽的士兵没有听到田豫士兵的脚步声?的确是这样,关羽的士兵没有听到。
难道说田豫士兵的脚步声就那样小?我不相信。其实,这里存在有意和无意的差别。田豫的士兵知道即将在这个地方遇上关羽的军队,自然便会有意放轻脚步。而关羽这边,因为距离田豫的军营还远,就没有放轻脚步。在关羽士兵自己的脚步声掩盖之下。田豫士兵的脚步声就微不足道了。再加上关羽的士兵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去听,因而就没有听到了。
战斗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关羽的士兵等于就是不还手,站着让田豫的士兵砍。这哪里还存在什么战斗力的问题,纯粹就是引颈受戮。《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中风林说:“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如今天兵没到,而关羽的士兵却正在引颈受戮。
如果一万人站成一个圆圈引颈受戮,另外一万人自四面八方赶来屠杀,那么,最受死亡的。就是圆圈外的士兵。圆圈里面的士兵并不会死。那么,关羽的士兵是站成什么形状的呢?很显然,不会是圆圈。
关羽的士兵自城内军营集合,之后开出军营,通过街道,跨出城门。营营的大门、范阳的城门及长长的街道,很自然地,将士兵的队形约束成长线的形状。再因为关羽此行目的是劫营,路程不远,大约五里多点,为了使士兵尽可能的到达目的地,士兵呈四列前进。这下就比较明确了。每排四个人,共两千五百排。就是这样的粗长线。
田豫的士兵自两面夹攻,针对长线的方向,只涉及到中间的一千五百排。于是,中间一千五百排两面的士兵优先死亡。
一上来就去掉三千人,这是第一时间的结果。
……
第二时间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第二时间。说穿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看见身边的人被杀死之后的时间。就拿一排四名士兵来说,走着走着,突然冲了两个人上来,把边上的两人杀死了。然后中间的两名士兵就知道了。
另外还需要知道的事情就是,士兵杀人,可不是****打架。****打架,两群****几十个人,打很久,才死了几个。士兵不是这样。士兵是职业军人,每日操练的就是杀人的功夫。有些人说什么职业杀手。其实仅仅就杀人来讲,士兵杀人的利索劲并不输于职业杀手。士兵讲究的,就是杀死对方。而职业杀手却不是,职业杀手还需要考虑痕迹的问题。士兵可以上前一刀把别人的脑袋砍飞,职业杀手绝不能这样。砍飞了脑袋,鲜血喷溅到身上,这名职业杀手就有可能面临被追捕。
于是,我们知道了,第一时间,突然冲上来的两名敌军挥刀杀死边上的两士兵。所用的时间也就是一秒钟左右。一秒钟之后,就是第二时间。
在第二时间,中间的两名士兵知道来了敌人,首先,是一惊,然后他们会拔刀反抗。但腰间的刀,却并不是说拔就能拔出来的。尤其是在惊恐之下,手忙脚乱,就更是拔不出来了。
这就是说,第三名惊慌失措的士兵,立即就会被杀死。按下来就到了第三时间。
……
在第三时间,最后一名士兵已经拔出了刀。但同伴接连死了三人,心里就有些恐惧。握刀的手,也不由自主地的微微颤抖。然后他就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两名敌人的砍杀,十招之内,必死无疑。
回过头去,我们再看看前面的比喻。前面说的是我军四人,站成一排,敌军只来了两个人。然后在第一时间杀掉我军两人,第二时间杀掉一人,第三时间杀掉我军最后一人。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完全是这样。田豫的一万名士兵,两面夹攻,直接针对的是关羽军队中间的一千五百排士兵。一千五百排士兵共有六千人,第一时间内死掉三千人。第二时间再死掉一千五。第三时间内,最后那一千五百名士兵,平均每人要对付六到七人。不死才怪了。
那么,关羽前后还有一千排共计四千名士兵呢?这四千名士兵,因为距离的原因,只能在第三时间有所反应。田豫的士兵既然两人就能在第三时间杀掉最后一人,为何一定要用六到七人呢?而且六到七人也有点站不下吧。因此,田豫的士兵就有一部分人负责拦截前后的四千关羽士兵。这里,估且就算是不分胜败吧。
但可惜,不分胜败只能是暂时的。随着中间六千人的消灭殆尽,田豫军在前后两个方向都能够投入五千人了。五千对两千,本来就是个悬殊的比例。更何况中间六千人的惨死在两千的这一方士兵的心中投下了阴影。算计别人反而被别人所算计,那种滋味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于是乎,很快就分出了胜负。
……
这里,又要分为两个部分。关羽走在队伍的前面。主将的位置决定了前后两个位置的士兵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后面的两千关羽士兵,在被杀掉五六百人的时候,就完全没有了斗志,撒腿就跑。田豫的士兵随后稍稍追击,就终止了战斗。因而后面死亡的人数大约是七百人左右。另外一千三百人逃向了范阳。
前面因为有关羽,有主将的约束,士兵的士气高昂一些。纪律也要好一些。不是想跑就敢跑了。不能跑怎么办,那就只能死战。
并非死战就一定能胜,这就跟前面说过的哀兵不一定能胜是同样的道理。开始的时候,是五千对两千。关羽这边中计,而且伤亡惨重,士气低下。随即,由于臀后士兵的逃跑,田豫军另外五千人就压了过来,形成了重重包围之势。两千关羽士兵不再是对付五千敌军了,而是要对付一万。
血腥的战斗,惨烈的搏杀。最后,关羽凭着过人的个人武力,凭着亲兵的舍身保护,杀出重围,奔向了范阳。田豫射了一箭。箭矢射中了关羽的左臂。
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
第196章 黑山主力
当夜,田豫一万对一万。杀敌八千余人,自损不足千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取得这样重大的胜利,临机之际,实际就在于没让士兵穿盔甲。以较低的防护能力,赢取了关羽士兵的完全不设防。
天明之后,田豫军打扫战场,收获甚丰。关羽这八千多人,盔甲兵器基本上都是新的。由于关羽乘夜而出乃为了劫营,携带弓箭的不多。故弓箭缴获不多。
扒死亡士兵的盔甲,收捡兵器,给未死亡的士兵补刀,很花了一些时间。另一边,士兵们开挖了五个万人坑,用来埋尸。夜晚的战斗,总共花了不过半个时辰,而清理战场,则花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