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应该没什么难度,孔有德区区一介武夫,这上面动点手脚,做做假张,瞒天过海,谅他一个粗鄙武夫也看不出来,而宋统殷也能得到好处,和乐而不为呢。
然而,先是却狠狠地打了他们一个大耳刮子,他们来到平度城之后,宋统殷虽然和颜悦色的接待了他们,但这件事情一提起来,断然拒绝。
并且他还表示,连他自家的七百多亩黑田,也给分出去了,清查田亩的命令必须执行,无论是谁都不能逃避。
而且他一再重申,一旦发现抗拒清查,通过作假的方式隐匿田地的,到时候不光田地没有了,而且还会被送去劳改。
这个词是孔有德跟他说的,也就是通过劳动的方式,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罪行,然后悔悟,堂堂正正的做人,时间根据情节而定,少则三年,多则终身。
听到这些事情,还有宋统殷以身作则,他们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天策军的强硬他们可是听说了的,而且其强大的战力,也不是他们能够招惹的,还是小心为妙。
不过解释了清查田亩的事情,以及告诫他们不要抗拒之后,宋统殷又提到了一个新问题,现在莱州府百废待兴,正是需要能人的时候。
如果他们家族之中有人愿意做官,都可以来找他,经过一定的审核之后,打到条件者均可录用,从六房书吏到司狱,经历,知事,甚至知县,知州,同知,推官全部都可以。
这么一说,来拜会宋统殷的人便打起了心思,虽然这些官员都需要朝廷任命,但现在的局面,这莱州府已经是天策军的天下了,基本上孔有德认可就能上任。
于是乎,就有不少人打起了主意,基本上他们都是莱州府的大户,能跟宋统殷有些交情的,起码是读书人或者家里有读书人,对于做官这件事情,都是他们的追求。
想在大明朝做官,哪怕只是个区区正八品的县丞,经历,都是需要功名的,也就是起码得是个举人出身,否则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大明三年一次科举,进士和举人加起来才多少啊,想要跨境这个行列,可不是那么轻松的。
虽然主薄,司狱这些低等官职,也能通过吏员拔擢除授,但都需要关系打点的,而且基本上没有继续上进的可能,读书人一般也不稀罕。
而现在宋统殷的说的很直白,只要你能力够强,得到孔有德的认可,知县知州都直接给,用不着再去考科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对于这样的好事,要说他们不动心是假的。
第528章 大农场计划()
虽然也担心此举可能会招致朝廷的不满,但看看眼前这位宋知府,之前不也是山西巡抚么,他都不担心这些,那么自己还担心个什么啊。
于是回到家之后,都开始和家人商议此事,谈妥之后,就有人来到平度,拜访宋统殷,谋个一官半职。
而宋统殷得到孔有德的授意,也打算于七月十日,也就是半个月后,在平度搞一次选拔,至于操作规则,就和乡试差不多,集中考试,进行官员选拔,通过之后直接安排官职。
关于此次选拔,很快就被发送到各个州县和集镇,不光是莱州府,登州府也发,就是让更多的人得知这个消息。
很快,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登莱,虽然很多人表示不相信,但那些从平度回来的人却保证这都是真的,而且是听信任知府亲口说的,不会骗他们,于是他们也就相信了此时。
虽然知道了,但不是每个人都觉得此事可行,他们毕竟还担心朝廷会不会打过来,虽然天策军这么强大,但
但孔有德丝毫不担心,莱州府一府之地,七八十万的人口,加上登州府的人口,接近两百万了,就算按照千分之一比例来算,读书人也得有个一千多人。
就算逃跑了一部分,他们里面只有有两三成的人来,那也有三四百人啊,弥补暂时的人才缺口那肯定是足够了。
不过,孔有德还是预留了一些位置,给政事堂的学生们,这些毕竟算是自己的嫡系。
光头哥怎么从廖仲恺,汪兆铭,胡汉民,林森,谢特,孙科等一众大佬中杀出,最后登上权利顶峰的,孔有德可是明白的,主要就是陆军军官学校,光头哥身为校长,培养了一大批嫡系子弟,而后他们进入军中掌握权利,他的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孔有德也在考虑,将政事堂改组,然后成立类似的组织,以求根基扎的更加牢固。
而宋统殷办起这事来相当的顺手,官场二十多年的历练,虽然没有主持过科举,但他毕竟也是经历过的人,再加上为政的经验,办好这件事情并不复杂。
而且这一次的官员选拔,孔有德全权交给了他,所以没有各方面的掣肘,办起来得心应手。
以前在山西的时候,做任何一个决策,都需要考虑到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在明朝,山西的晋党随不如东林党强大,但至少也比浙党,楚党强得多。
基本上随便一个富商大户,背后都站着一个朝廷大院,有些时候宋统殷准备下达政令的时候,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就会有人上门摆放,然后仿佛不经意间摆出后台关系,一看不是自己惹得起的,新的政策也就不了了之了。
即使是多方掣肘,他最终还是将山西的乱局给渐渐平息了,要不是陕西的流寇东进,他也不至于被罢免。
现在虽然只管一个府,但宋统殷感觉前所未有的畅快,孔有德充分的信任他,而且放权,可以说他就时这莱州府的土皇帝,只要不违背孔有德的大体思想,基本想怎么治理就怎么治理,不要太爽快。
而且政事堂出来给他打下手的小伙子们,又都是非常机灵听话的,虽然经验不足,但都很听指挥,做起事来也很认真,所以这件事情办的很顺利。
预计到了七月十日,这场官员选拔考试,也可以说是简化版的科举考试,就能顺利进行了。
而土改工作他也没有落下,首先便是以身作则,将自家的那些黑田主动拿出来,然后参与到分配工作当中。有了他带头这样做,原本还有些抵触心理的大户,基本也都效仿了。否则的话,天策军可不会轻易绕过他们。
既然不能抵抗,那就默默承受吧。
而且毕竟下个月的官员选拔,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万一到时候选上了,却因为土改方面的情况给刷下来,那可就不划算了。
基本上还是延续之前的做法,先将隐匿的田地全部清查出来,这一步秦致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将这些田地分发下去。
还是按照老规矩,如果家中有人在天策军中服役,那么家中没人都将获得五亩田地,不过这种情况不多,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没有自己的土地,孔有德做法很简单,按照一家的人口计算,比如一家有五口人,如果家里的田地不到十五亩,那就补齐至十五亩,也就是人均三亩。
然如果有十五亩的话,那就不再分发了,这年头家里还能有这么多土地的,绝对不是什么穷苦百姓。
也不用担心他们隐藏自己的田地,在第一轮清查过程中,不光是那些大户的土地被清查,普通百姓的田地也是要登记造册的,每家每户有多少田地都有账目,不担心他们弄虚作假。
对于土改,普通百姓的热情是很高的,他们已经过多了苦日子,现在终于到了翻身的时候,都在热烈的企盼着工作队的到来,让切切实实的拿到自己的那份土地。
差不多六月底的时候,莱州府的土改工作,基本上已经宣告完成了。
根据汇总的信息,这一次一共清查出来足足六百八十五万亩土地,让孔有德相当的意外,要知道当初在登州府,一共也才清查出来四百万亩出头而已,而这莱州府,居然能够搞出接近七百万亩。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莱州府的耕地面积更多,虽然莱州府的面积不如登州府大,但登州府的山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牙山山脉,很多地方都是不适宜耕种的,而莱州府的平原地带则要多上很多,耕地面积自然更大。
其次就是莱州府的大户,逃跑了不少,不像登州府,三月份白云龙他们从登州出发之后,直奔栖霞,莱阳直插即墨,堵住了他们逃跑的路子。
当从李九成打下平度和高密的时候,莱州府的大户被杀掉一批,又逃跑一批,在加上一部分躲进了莱州城,所以少了很多,虽然有一部分因为青州的白莲教而退回来,但总数还不到登州府的六成。
至于人不在莱州,他们自然也没办法拿着田契地契来核对,这些田地自然是予以没收,然后进行分发,光这一部分的土地加起来,差不多就有接近三百万亩。
土地多自然是好事,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土地根本分配不完。
截至目前,按照一人三亩地的标准,而且还有些百姓有少量土地,一共才分出去不到三百万亩,差不多还有四百万亩的土地空余,就算是想分出去,那也没人啊。
而且这个问题也在登州府存在,不过闲置的土地没这么多,毕竟登州府的人口更多,清查出来的田地少一些,多余出来的田地也才一百多万亩。
所以,当宋统殷带着这个问题来找孔有德的时候,他也犯难了,因为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之前登州府也有,但时间也没有太久,那个时候心思都集中在战事上面。
三月底消灭吴安邦的两万人马,四月初才初步控制整个登州府,然后才开始的土改,土改工作还没完成的时候,战事又重新开始了。
先是剿灭莱州府境内的响马贼,响马贼数量庞大,而且分散的较为隐蔽,光剿灭他们,都用掉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而后去招远迎战范景文,击败范景文后又到莱州城外,炮击莱州城逼迫范景文谈判,等事情基本稳定下来,东南的倭寇和海盗又必须去解决。
他有屁颠屁颠的回登州,乘船到威海卫,数日的激战下来,总算是把倭寇和海盗清缴干净了,随后几天又是战后重建,以及倭寇首级和俘虏的巡游,办好之后又去威海卫,查看威海卫军港的建设工作,战船的修复工作,以及水泥窑的扩建工作。
然后又得知宋统殷的存在,急匆匆的赶到即墨,招揽他,至于登州府的那些多余的土地,他也没有想起来。
孔有德打算先看看宋统殷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宋前辈,对于这个情况,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宋统殷捋了捋胡须,说道“这些土地的数量这么大,肯定不能就这么闲置,所以必须要有人耕种,不然就太过浪费了!”
“老夫想到了两个解决的办法,其一便是从山东其他各府,或者是大明其他的地方,吸引百姓前来定居,然后将这些土地分发下去,但问题是,现在流民大多集中在山西陕西,还有就是河南,想要招募到上百万的人口,恐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倒是可以做,不过没有个一两年的时间,恐怕是是没办法完成的!
至于第二个办法,那就是将这个一人三亩的标准线提高,但现在提高标准的话,恐怕又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做!”
孔有德也叹了叹气“是啊,当初没有思虑周全,一人三亩,根本就分不完,但现在标准已经定下,若是现在更改,怕是没那么快完成啊!”
突然,孔有德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兴奋地说道“宋前辈,咱们何不建立大农场呢?”
“大农场?”宋统殷有些疑惑道。
“是啊,就像盐场船厂那样的,招募百姓为我们种地,然后支付工钱,而且可以集中起来,比如建立上万亩或者更大的农场,招募一部分百姓专职种地,收获的粮食直接入库!这样一来,岂不是更好?”
这个想法提出来后,宋统殷也是眼前一亮,这个办法看起来非常可行啊,而且也有现成的模板,那就是皇庄。
现在京城的那位,就有不少皇庄,至少也有个三五百万亩,这些都是皇帝内库的进项来源之一,不过管理模式有些落后,基本上还是租种给佃户,然后收租。
算起来和普通大户租给佃户土地差不多,只不过田地的主人是皇帝罢了,而且不用交税,但租子一般都很高,五成起步。
不过孔有德并不觉得皇庄的管理办法好,他的想法,是类似后世国营农场的管理办法。
也就是说,这些农庄都算天策军的资产,但可以招募一些雇工,前来耕种,这些雇工只是来干活的,产出的粮食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只负责耕种土地拿工钱就好了。
宋统殷点点头道“恩,这个办法很好,集中起来耕种,直接把粮食入库,这么多土地,恐怕收获不少粮食!”
于是,两人又紧接着讨论了相关的实施细则,最后拟定出一个纲要,然后打算找一些百姓进行问询,进行最后的完善,然后就可以付诸实施了。
三天之后,经过对一些农户的问询,找出其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存在的漏洞,整个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关于大农场的建设计划,也开始实施了。
基本办法,就是和盐场,船厂,矿山差不多,招募百姓来劳作,然后发工钱,只不过这大农场里面的工作,就是种地而已。
按照初步的计划,先就在平度州附近建立四个试点农场,每个农场五万亩,招募一千雇农进行劳作,平均下来也就是一人五十亩的样子。
虽然看起来很多的样子,但是集中劳作的效率,远远比自耕自田要简单地说,至少不会存在一些地界的纠纷,水源的纠纷,可以专心致志的干活,减少无意义的劳动,并不算很多。
除了一千雇农之外,每个还安排十个监工,负责检验监督他们的劳作情况,还有两个管事负责日常的管理,同时从天策军中抽调两人,担任农场的正副场长,负责整个农场的统筹工作。
这些雇农的一日三餐都由农场负责,不需要他们单独开伙,工钱方面并不是很多,一个月也就三百文,差不多就是半两银子的样子,但孔有德还专门添加了一个年终奖,以起到激励作用。
年底的时候,根据农场的产量多少,决定年终奖的奖励档次。
第529章 刘老爷之死()
以稻谷为例,这个年头的亩产量在两百十五斤到三百斤之间,如果一个农场五万亩田地,能打到亩产二百五十斤的标准,一共能够收获一千二百五十万斤粮食,则每个雇农都能获得二两银子的奖励。
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二百万斤,则增加一两银子的奖励,依次类推,就看各个农场的管理情况了。至于监工和场长的报酬,另有一套算法。
当然,这个数额并不是固定的,会根据一些可客观因素进行调整,比如各个农场所处的地理环境,所种植农作物的种类,还有一年中总的天气状况,这点尤为重要。
现在大明正在经历小冰河期,气候可谓是相当的不稳定,像西北的流寇,主要就是天气末年到崇祯二年连续三年的大旱,使得农作物的产量锐减,甚至部分区域颗粒无收。
即使是这样,他们需要缴纳的赋税却一点也没有减少,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选择揭竿而起,反抗朝廷。
山东的情况稍微好一些,虽然年降雨量也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还是要好过西北的,虽然也有少量流民的存在,但也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