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第一帝国-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途径河南,然后由南阳再次南下,进入到了湖北的地界。

    这一路上对于三十二师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先是在过黄河的时候,这可是为难死了李崇义。

    没有足够的船只可以让大军过河,加上黄河河面过宽,水流湍急,根本没办法搭建临时的桥梁。

    最终还是采用了王思锐的建议,大范围的搜集船只,无论大小都要,然后用木板将船只连接在一起,在上面铺上木板,使其平稳一些,然后就这么踩着那能吓死人的浮桥过了黄河。

    结果等他们刚刚过了黄河以后,那边原先第四军的部队就已经占领了汉口,正在想办法渡江继续占领武汉余下的两镇。

    可是部队刚刚到达襄阳,不料辎重队却在这里赶了上来,迫使三十二师不得不在这里继续停留半天的时间。

    当然,如果是因为前方有敌人也就罢了,可现在大军所过之处,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的清军。

    那些清军要么就是早早的就逃跑了,要么就是举械投降,这一次汉军的进攻,更像是匆忙的跑去收拢地盘的。

    看着胸前的那枚勋章,李崇义有些哭笑不得。

    作为一名将军,自己获得的第一枚勋章竟然不是因为战功获得的,而是一枚纪念章。

    一枚圆形的铁制勋章,上面有一些大山的痕迹,最上面印着山西二字。

    所有参与收复山西的官兵,每个人都有一枚这样的勋章。

    这对于军人来说,是肯定。

    但是在某些人眼里看来,这却是讽刺,军人获得的军功章竟然不是战功,而是纪念,说出去怕是连自己都不好意思。

    可是没办法,这枚勋章自己若是不带的话,也不好跟上级和下级交代,不管怎样,人家总算是好心的,不是么?

    与此同时,第三军留下的三个师,以及被划分到第四军的三十二师和三十九师这五个师的部队,几乎在前后差不多的时间内获得了这枚纪念勋章。

    士兵们看着这玩意儿倒是有些稀奇,于是便迫不及待的将其带在了自己的胸口,并且时时的抚摸着,似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田里站在队伍的最前端,心中有些打鼓,他不知道连长为什么要让他单独出列,连长也并没有告诉他,而是笑着将他喊了出来。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都是要挨批的节奏。

    可田里却自认为自己并没有做什么违纪的事情,就算是挨批也轮不到自己啊?

    与此同时,在三十二师里面,还有三个连也发生了同样的一幕。

    那些被喊到队伍最前面的战士同样的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长到!”一直对立而站的连长看到了正在赶往这里的师长,立即大声的喊了句,底下的士兵立刻立正准备迎接师长的到来。

    师长的身后,跟着旅长,团长,营长,反正他们这个连的直属上级主官那是全部都过来了。

    只不过,这几位主官的脸色却并不怎么好看,似乎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似的。

    李崇义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身后的卫兵手中端着一支托盘,上面用红布盖着,根本看不到里面到底放着什么东西。

    “田里?”李崇义问道。

    “报告师长,士兵田里,向您报道!”田里敬了个军礼,大声的汇报道。

    李崇义朝着田里回了个军礼,掀开了托盘上面的红布,拿起了那枚铁十字勋章,在众人面前展示了出来。

    “知道这是什么吗?”李崇义拿着铁十字勋章问道。

    下面的士兵纷纷摇头,这个勋章看起来倒是挺好看的,虽然同样是铁制的,但无论是样式,还是李崇义对待的方式,都告诉了众人,这不是一枚普通的勋章。

    “军功章,这才是真正的军功章。在收复山西的战役中,我们师一共有三名战士获得了这枚军功章,而获得它的条件也很简单,击毙五名敌人。在拿到这枚军功章的时候,我有些生气,你说山西的那些守军为什么就不抵抗呢?本来我们可以有更多的人拿到这枚军功章的,可是现在,我们没有能够拿到它。

    不过后来我也就想开了,敌人不抵抗还不好吗?至少现在你们还能站在我面前。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军人,又怎能总是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呢?所以,我想告诉你们,我们是汉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遇到那些不抵抗,甚至是投降的敌人,我们要好好的对待他们。可若是遇到那些拼死抵抗的敌人,那我们就用他们的人头来换取我们的军功章。”说到这里,李崇义看向了田里,鼓励道:“你很好,没有给我们三十二师丢人,是第一批,也是我们是唯一获得三个军功章里面的一个。”

    说完,李崇义将手中的那枚军功章亲自带到了田里的胸前,与那枚纪念章并排而立。

    随后又从托盘中拿下了那四两银子,一并交给了田里。

    “现在你有十天的假期,可以选择现在就休息,也可以选择回到驻地以后在休息,想清楚之后,可以直接向你的连长申请。”李崇义缓缓的开口道,不过他也知道这枚军功章将会给部队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于是继续说道:

    “我知道你们都想得到它,但我不希望它是用那些平民,或者不抵抗,甚至是投降敌人的人头换来的,我们三十二师没有孬种,军功章,我们只在战场中获得。”(未完待续。)

249:来自荆州的反抗

    距离授勋仪式过去已经整整一周的时间了,授勋,并没有影响到部队的士气,反而是激起了战士们的积极性。

    尽管在占领荆门的时候,那里的守军依旧用了最快的速度逃跑。

    这让一心想要杀敌立功的战士们有些郁闷不已,可他们的信心却并没有被打击到。

    敌人的不战而降,反而让三十二师的战士们愈战愈勇,就算不能够拿到那枚象征着战功的铁十字勋章,拿不到十天的假期,拿不到那四两银子的奖金又能如何?

    如果他们的速度够快,那么在带上这枚纪念章之后的不久,在自己的胸前再增加一枚象征着湖北的纪念章也还不错。

    荆州,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荆州,可以说是国内历史文明仅次于河南的第二个地区,两者虽然不是同一级别,但历史意义却是非常的重要。

    在这里,诞生了楚文化,战国时期,楚国在此定都四百余年。

    三国时期,这里又是群雄逐鹿之地,其境内富庶的土地,更是让其他诸侯垂怜不已。

    而地理位置方面,荆州又位于湖北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贯穿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

    可以说,只要占领了这里,那么汉军便可沿江向西或是向东进军。

    只要占领了这里,汉军自此便可以横扫华夏南部地区,自此,再也没有任何一道天堑可以阻挡汉军的脚步。

    当然,随着历史的推进,时代的发展。

    平汉铁路的规划,铁路的南端位于武汉汉口,加上地理位置比武汉稍微偏僻一些,所以,现如今的荆州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其地理位置上的优越也被武汉所超越。

    不过作为历史的宠儿,荆州地区的百姓,似乎也遗传了楚人的性格。

    荆州知府听闻有数万汉军朝着荆州扑来,早就已经收拾细软,携带家眷,在数百亲兵的保护之下卷款而逃。

    而荆州虽然在历史上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可是在如今这个年代,却并不怎么重要。

    所以,马三如也就没有派人来盯着荆州知府一家子。

    不过荆州知府倒是跑的干脆,可留下来的荆州百姓却不干了。特别是那些守城的士兵,他们也知道,一旦汉军占领了荆州,那么他们的好日子也就算是到头了。

    可是抵抗的话,手里又没有武器装备,且知府大人都跑了,留下他们这些小人物又有什么作用?

    不过,不管是什么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不怕死的人出现的。

    而上面的人的确是跑了,因为他们都不是荆州本地人,钱赚够了,福也享受了,现在让他们去面临危险?这可能吗?

    抵达荆州的时候,三十二师依旧沿用了老一套的战术。

    面对这紧闭城门的荆州,三十二师派出了一个班的士兵前去喊话,结果出乎意料的,城墙上竟然有守军回话了。

    也不知道是自以为有能力打败汉军还是怎么着的?对方竟然扬言死守不降。

    于是,三十二师师长李崇义大手一挥,直接派出了一个团的部队围攻荆州,其余部队绕过荆州,到上游和下游寻找渡江的船只,后方只留下了一个团作为预备队。

    当田里随着部队一同进攻荆州的时候,城墙上却忽然间出现了几十道身影,这些守军人手一支弓箭,在距离几十步的距离上便是一阵乱射。

    很显然,这些守军并不是正规部队,也很缺乏训练。箭矢射出来的准头,效果是要多差有多差,更有甚者,甚至连护城河都没有穿过。

    城墙上的守军可谓是洋相百出,但却也给城下的三十二师将士们提了个醒。

    这里,并不是他们之前所遇到的那些城池,在这里,他们将会有机会拿到日思夜想的战功。

    当然了,也没有人想要死在这里。

    经过了山西之战,又占领了数座湖北城池,三十二师虽然没有经历过什么像样的大战,但是整支部队的气势却正在发生着蜕变。

    起先的时候,即便是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也会有些担心。

    但是现在,所有人好似突然间发现了,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好像一点也不担心,甚至,看着那落在自己面前的弓箭,还能很淡定的鄙视一下城墙上的守军。

    田里在距离城墙大约七八十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迅速的卧倒在地,将一颗子弹推入枪膛,三点一线,枪口死死的瞄准了一座刚刚还有人影出现的垛口。

    荆州的确是一座重地,这一点从它的城池上便能够看出。比起其他地方的城池,荆州的城墙要更高一些。

    根据直觉,田里觉得这里要比荆门城墙高至少两米左右,一些防御设施布局也更加合理,若是冷兵器时代,他们这一个团的兵力还真就未必能够顺利的拿下这座城池。

    当然了,这是现代战争,以往攻城所需的云梯什么的,现在根本就不需要。因为士兵压根就不需要去攻上城墙。

    他们只需要炸开城门,然后涌进去,杀光那里的敌人就行了。

    机枪,可以很好的掩护他们的进攻,让城墙上的守军不敢轻易的冒头,迫击炮,可以将那些敌军密集的地方来个精确的轰炸,这种火力,在古代是绝无仅有的。

    ‘啪……’

    田里轻轻的扣下了手中的扳机,一颗6。5毫米的子弹,犹如一只撒开了缰绳的野马一般,毫无征兆的一头撞向了那座垛口后面的敌军士兵脑袋上。

    在这个距离上,要比他们射击训练的距离还要更近一些,而敌人的身影,也要比训练所用的靶子更大一些。

    加上田里已经是杀了六名敌人的老兵了,对于如何杀敌,自己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

    而根据之前的经验,田里如同往常一样扣下了扳机。

    果不其然,那名刚刚露出半个身子,打算趁机射箭的守军士兵刚刚将身子全部露出来,子弹便紧随而至。

    而那名敌军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便只觉得脑袋猛地一疼,后脑勺似乎被什么给撞破了一般,紧接着便失去了意识。

    而手中的弓箭也失去了控制,犹如自由落体一般,轻轻的砸在了那名守军士兵的身体上。

    城墙上的守军,犹如一群乌合之众,守城方式毫无章法可循,也不讲究什么策略战术,就是通过垛口射箭,阻止敌人靠近城墙。

    而这样老旧的战术,在新时代,新军队面前,必定将会不堪一击。

    加上人数方面本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尽管荆州城内有守军,但三十二师士兵却感觉到了这场战斗打的很是轻松。

    战斗的激烈程度,甚至还不及之前在山西剿匪的程度。

    又是几声枪响,两根吊着吊桥的绳子应声而断,那是部队里的神枪手的杰作。

    荆州城外有护城河,想要游过护城河?还是别想了。

    护城河里可不仅仅只有水,在水的下方,不知道埋着多少根巨刺呢,一旦有人跳入护城河,想要活着上来的几率绝对不超过百分之一。

    如果护城河真的就那么简单的话,古人为什么要用沙袋去将护城河填满?而不是直接游过去爬上吊桥砍断绳子呢?

    士兵是否经过严格的训练,训练的方法是不是有效的,在这一时刻全然展现了出来。

    负责进攻的三二一团,尽管是以多打少,尽管能够跨过护城河的地方也仅有城门口的那座吊桥。

    可是三千多人围着四座城门,平均每座城门前各一个营的兵力。

    若是从上方观察的话,便会发现进攻的这三千多人丝毫没有任何的慌乱,士兵们职责严明,各干各的事情,相互配合之间也是越来越默契,基本上很少出现失误什么的。

    吊桥刚刚落下十秒钟不到,一个班的士兵便携带着炸药包猛的冲向了城门洞内,只要到了那里,敌军的箭矢便无法对他们产生威胁。

    而城墙上的那些守军,更是连下面的汉军到底到了哪里都不清楚,根本就没有机会探头去观察敌情。

    其实想想也是,防守的命令,本就是几个荆州本地人下达的,甚至响应他们的也没有多少人,平均每座城门只有不足一百人参与防守。

    而进攻的汉军则是他们的六倍之多,且又职责分明,但凡是有人敢冒头的,便会立即引来一阵射击,即使运气好的,没有被子弹击中,可他们手中的箭矢也没有机会射出去。

    而看着城墙上那几十具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尸体,其中差不多有五分之一都是一枪命中的脑袋,更有甚者直接被击穿了脖子。

    而他们呢?到现在为止,好像还没有一支箭射中敌人的。

    此时,城墙上的守军也有些害怕了,不少人只能蹲在垛口的后方,浑身蜷缩在一起,身体止不住的颤颤发抖。

    倒不是他们没有抵抗的勇气,如果真的没有勇气的话,他们也就不会来到城墙上去作战。

    而是因为汉军的强大,将他们那仅有的信心给打的一丝不剩。

    当一个人知道了你的努力不会有任何结果,反而会丢掉性命的时候,会是怎样?

    ‘轰……’

    一声剧烈的爆炸忽然传来,城门应声而倒,就连城墙上,也被留下了无数的弹坑。若不是汉军此时的炸药包威力较小,恐怕这座已经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的城门楼此刻就已经从历史中消散一空了。

    ps:感谢大军2016的打赏支持!顺便求下推荐票,俺的推荐票一直就是个硬伤,诸位能给俺点信心不?额,现在周推荐是227,如果明天凌晨之前能够达到三百的话,那俺就下周一来个三更,咋样?很划算吧?(未完待续。)

250:荆州城破

    轰的一声巨响,荆州北门被三个炸药包直接炸开,躲在后面准备顶着城门不被敌人撞开的守军,也直接被这三个炸药包给带走了生命。

    现代战争,就是这么的残酷,他能够毁灭一切,也包括在华夏历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