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成王败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成王败寇-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认为不错的人,而且在第一考场高中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

    吴帆徽当然不知道这些,他毕竟是第一次参加乡试,不过第一考场第一号考棚,还是让他明白了一点什么。

    终于轮到吴帆徽了。

    穿衣服的时候,他就有所准备,没有穿的太多,哪怕是冻一下问题也不是太大,反正进入到考棚之后,就可以添加衣服了。

    递过去考号,吴帆徽散开了携带的行李,主要就是一些米面之类的,还有部分的熟食。

    第一考场有三个检查点,搜查的任务是军士完成的,巡视则是巡淖官,巡淖官一般不会动手检查,都是看着军士仔细检查,若是有检查不到位的地方,巡淖官还会训斥。

    吴帆徽打开行李的时候,巡淖官正好走过来,或许是看见吴帆徽过于的年轻,故而拿起了其考号看了看,这一看,让巡淖官瞪大了眼睛,走到了吴帆徽的面前。

    军士还在检查行李,吴帆徽的行李很整齐,一目了然,他是专门做过准备的,加之陈明惠等人也提醒过,所以检查的速度是很快的。

    军士很快检查完行李,走过来准备搜身,巡淖官挥挥手。

    “这个我来检查。”

    巡淖官没有要求吴帆徽脱下衣服,因为他看出来了,吴帆徽穿的不厚,身上根本藏不下什么东西。

    吴帆徽侧举双臂之后,巡淖官只是在腰部和腿部几个地方摸了一下,示意检查完毕。

    这样的检查也过于的简单了,吴帆徽看了看巡淖官,立刻上前去收拾行李,此刻他可不会傻乎乎的还站着,明显就是巡淖官看到了他的考号,发现他年轻,所以亲自检查的,巡淖官也是读书人,可不会那么粗鲁的检查。

    上次来参加院试,吴帆徽也是在第一考场,只是没有编在第一号考棚,他已经熟悉里面的考棚,所以简单询问守候在进口的吏员之后,朝着第一号的考棚走去。

    天已经微微亮,考场里面的灯笼依旧亮着,还是能够看清楚周围的,吴帆徽眼见一些考生已经进入到考棚,跟随的考官迅速锁上了考棚的门。

    第一号考棚在第一排的第一个,很好找,吴帆徽进入考棚,还没有来得及坐下,身后就出现了考官,面无表情的将门关上了。

    吴帆徽已经不在乎了,进入考棚,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拾东西,接下来他要在这个考棚里面十天的时间,吃喝拉撒睡全部都在这里,不能够走出去,除非他不想考试了。

    忙碌着将东西收拾好,看着摆在木板上面的纸笔墨砚,吴帆徽微微的摇头,要说这大明王朝,好多的规定都乱套了,不过这科举考试还是很严格的,凭着本事考,越是士大夫的家族,对家族之中的子弟要求越是严格,必须要认真学习,若是学业不行,那是要受到训斥甚至是排斥的,还没有哪个士大夫家族,首先想到的就是走关系,让本族的子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这方面倒是比几百年之后强一些。

    至于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几百年之后一样是存在的,农村的学生与大城市的学生,各方面都无法比较,或许农村学生付出十倍的努力,大城市的学生付出一半努力就可以了。

    将两块木板架好,吴帆徽坐下,看着四周依旧是雪白的墙壁,看着脚下尚未点燃的木炭火盆,他只能够提醒自身,接下来需要集中精力,准备考试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吴帆徽想到了陈明惠和叶开儇,两人都是在第二考场,看样子以前的成绩也是很不错的,不知道这两人是不是准备好了,也不知道此次乡试结束之后,两人是不是能够高中。

    从内心的想法来说,吴帆徽希望陈明惠能够高中,那样他就算是真正有了读书人的朋友,而且两人经过这一个多月的交流,不少方面的看法,都有着相通之处,将来在官场上,也是能够互相扶持和提携的。

第一百二十三章 乡试(2)() 
辰时,贡院里面的锣声响起。

    这预示着正式的考试开始了。

    巡淖官开始宣读考场的纪律,宣读的速度不是很快。

    巡淖官训读完毕之后,锣声再次响起,开始分发试卷。

    乡试的试卷,都是连夜誊印出来的,不需要考生费心的去抄录,誊印的试卷上面,仅仅是考题,答卷则是一同发下来的另外的纸张,考生不能够在誊印考题的试卷上面答题,需要在另外的纸张上面做题。

    吴帆徽是第一个拿到考题的,分发试卷的顺利,就是从第一号考棚开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啄;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贼。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已。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

    这是礼记。大学里面的文章,可谓是每个读书人都要牢记的。

    这样的考题,表面看很容易,可以洋洋洒洒的写出一大篇的议论,古代不知道有多少的圣贤对此做出了专门的论述,可是你要认真的思索下去,就绝不是那么简单了。

    乡试第一场四书五经的考试,是最为关键的,文章也是最为重要的,这种愈是天下读书人都知道的道理,真正动笔写文章愈是困难,因为你不可能有自身的想法,道理是摆在明前的,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而且读书人之间,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可能有什么争议,那么你写出来的文章,怎么可能出彩,让考官看到的文章,不过是古人观点的再现。

    所以说这样的考题是最难的。

    而面对这样的考题,想要出彩也是容易的,那就是你有着丰富的积累,有着充足的准备,能够提出来不一般的观点,而且有着自身的认识。

    说着是容易的,真正做到这一点何其难,要知道这些考生,根本就没有什么从政的经验,每天几乎就是闷头读书,两耳不闻,一心只读圣贤书,却要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出不一般的论述,这的确是为难考生了。

    吴帆徽看完考题,脸上露出舒心的微笑,他又一次赌赢了,可以料定,此番乡试的主考官,就是都察院监察御史王相。

    王相奏折的内容,他全部背下来了,不过乡试的文章之中,绝不能够有丝毫的体现,否则这会惹出天大的麻烦,再说吴帆徽要是那么愚蠢,也不至于成为小三元了。

    王相奏折的内容,不过是借鉴,而且通过奏折的内容,吴帆徽也做了专门的准备,不管是从为人还是从政的角度出发,几百年之后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历史的兴衰,绝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但是从中借鉴一些东西,还是能够做到的。

    吴帆徽没有急于动笔,第一场考试三天的时间,供思考的时间很多,乡试的文章,讲究的是一气呵成,写一部分停下来思考,接着再写另外的一部分,那是不成立的,而且字数上面有严格的要求,一千到一千五百字,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乡试遇见这样的考题,应该说很多的考生第一感觉是高兴的,认为这篇八股文不难写,甚至有人可能是非常得意的,急于开始动笔,因为满脑子都是圣贤的教诲,但真正有认识有身后底蕴的考生,马上会感觉到困难,越是简单的题目,后面蕴涵的学识越多。

    穿越的吴帆徽,不仅仅是几百年之后重点大学的大学毕业生,而且身为在特殊部门工作的公务员,且喜爱历史,接触的这些方面的东西就更多了。

    如何将这些认识融合起来,写进这篇至关重要的八股文之中去,是吴帆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时间是足够的,当下需要做的,就是归纳融合诸多的认识,让其能够有效的结合起来,真正融入到文章之中。

    穿越两年多时间了,吴帆徽当然知道有什么禁忌,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够说,什么内容能够写进文章里面,什么内容不能够展现出来。

    足足一天时间的思索,吴帆徽没有动笔,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就连巡淖官,都好几次注意吴帆徽了,想必是认为这个年轻的第一考场第一号考棚里面的小三元,为什么整整一天的时间过去,都没有动笔。

    翌日一大早,醒来的吴帆徽,神清气爽,他终于开始动笔了。

    这篇八股文应该避免哪些方面的禁忌,重点应该说一些什么事宜,吴帆徽脑子里已经酝酿成熟,动起笔来就顺畅很多了。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副对联,就是吴帆徽整篇八股文的核心,涵盖了整体的思想,既要求官吏要爱护百姓,也强调了地方官吏之重要,可谓是面面俱到。

    文章之中,吴帆徽巧妙的对如何为官提出了要求,他不会说的太过于明显,毕竟他从未做官,也就是十五岁的年纪,要是在文章之中教导他人如何做官,岂不是惊世骇俗,至于说那副对联,倒是好解释,毕竟对联通俗易懂,虽说没有太多的文采,可说的都是大实话,若是注意地方上的事物,倒也是能够想出来的。

    文章写完之后,吴帆徽仔细看了好几遍,他自己都感觉到,这是穿越以来写的最好的一篇八股文了,若是这篇文章还不能够引发考官的注意,那真的有些冤枉了。

    接下来的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吴帆徽的表现就从容很多了。

    第二场考试是一篇判词,第三场考试的策论,与第一场的内容差不多,也是有关地方民生以及个人修养方面的,这些东西写起来就轻松一些了。

    其实不仅仅是吴帆徽,考场里面其他的考生,此刻感觉到的同样是轻松,若是认为自己第一场考试的文章写的很不错的,情绪大都是高昂的,面对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也是能够轻松应对的。

    唯一让吴帆徽恼火的就是自己煮饭,贡院倒是准备了木炭和火盆,可需要做饭的时候,还要自己生火,其实考生到贡院来参加考试,很多都是带着麦饼来的,干枯的麦饼可以存放不短的时间,吃的时候,在火上烤一下就行了,吴帆徽的要求高一些,还带来了小米,总是吃麦饼有些顶不住。

    最后一场的考试结束,收拾东西的时候,吴帆徽仔细看了自己呆了十天时间的考棚,棉被已经折叠的很规矩,考棚里面也没有什么垃圾留下,唯一不舒服的是隐隐有一股排泄物的味道,这无法避免,吃喝拉撒睡都在考棚里面,不能够离开,考场里面专门服务的人,每天仅仅会来收拾一次东西,所以留下味道,也是在所难免。

    锣声响起,已经是九月十四日的酉时。

    考棚的门终于再次打开,吴帆徽走出了考棚,伸了伸腰。

    考场里面还是很安静,尽管所有的考生都走出了考棚,但没有谁开口说话,更不会大声的喧哗,考场里面的纪律是很严肃的,只要考生还在考场里面,不管是开始考试的时候,还是考试结束的时候,都必须要保持安静。

    所有的考生都是很疲倦的,走出考棚,他们也只是相互之间抱拳问候,此刻大家都是一样,完成了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接下来就该好好轻松一下,等候发榜的时间了。

    考生开始排队,各自手里都提着带进贡院的东西,有些考生手里拿着的东西很少,明显是扔掉了一些东西,防止考棚会有专人打扫的。

    吴帆徽是一号考棚,自然在队伍的最前面,在巡淖官的带领之下,朝着考场外面走去,经过了长长的甬道,吴帆徽看见了贡院的大门,也看见了无数的考生,正从大门走出贡院。

    贡院的外面,已经有很多人等候,甚至比考生的人数还要多。

    吴帆徽走出贡院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搜索,王宝福就挤上前了。

    “少爷,太白酒楼的酒宴已经备好了。。。”

    “好的,等等看,文辂兄和昌宏兄也应该要出来了,一并到酒楼去吧。”

第一百二十四章 标准() 
考生考完了,都去放松甚至放纵去了,王相等人的苦日子才开始,当然这对于赋有使命感的诸多内帘官和同考官来说,还是能够承受的,毕竟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将决定所有考生的前途,桂榜的考生庆贺之后,需要准备来年四月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副榜的考生也能够庆贺一番,或者选择到国子监去读书,或者回家之后准备三年之后的再一次乡试,而绝大部分的考生,则是黯然的收拾行囊,准备离开西安府城了。

    这样的情形,王相是熟悉的,毕竟他也是两榜进士,也经历过这一幕幕。

    内帘官和同考官,依旧不会离开贡院,阅卷也是在贡院完成,所有经过誊抄的试卷,都已经摆放好,只是第三场策论考试的文章,还要等到两天之后,才能够誊抄完毕,不过那不重要了,关键是第一场四书五经考试的文章。

    夜以继日的审阅试卷的时刻开始了,王相确定的工作时间,非常的严酷,每天早上卯时开始阅卷,吃饭的时间分别为一刻钟,尽量少喝水,免得总是入厕耽误时间,阅卷持续到戌时,若是有必要,还有可能延长阅卷的时间。

    阅卷在贡院的厢房进行,王相占据了一间屋子,副主考占据了一间屋子,其余四个同考官则在一间屋子里面,厢房的外面,是全副武装的军士,阅卷期间,贡院的大门依旧锁闭,包括巡淖官在内的考官,全部都不准离开。

    内帘官和同考官,最为辛苦的是主考官。

    乡试的重要性不多说,主考官为了能够真正挑选出来有学识的考生,必须尽量多的看试卷,这就不仅仅包括同考官挑选出来的试卷和文章,还包括被淘汰的试卷和文章,防止因为同考官过于的疲劳,没有看到某些好的文章。

    当然作为主考官,是要提出阅卷标准的,这个标准在阅卷之间商议过,众人都统一了意见,所以说阅卷的速度还是有些快的,有些一扫而过,就可以放到一边去。

    主考官更是能够在一天之内看很多的试卷和文章,誊录官的字迹非常清楚,誊抄下来的文章没有墨渍,看上去很清爽,这也让阅卷之人能够轻松看完整篇的文章。

    九月十五日,卯时。

    王相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他已经将酒宴上面发生的不快全部忘记。

    被抽调到贡院内院的军士,开始将所有誊抄好的试卷,送到厢房,放置在同考官的面前,这些军士都是不识字的,他们运送的试卷,也是被密封好的一个个圆筒。

    同考官用桌上的竹片,划开圆筒表面封口的地方,铺开试卷,就可以开始阅卷了。

    每个同考官单独一张桌子,前面摆放一个个尚未撕开的圆筒,左边放着挑选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