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贵身边的五个人全部都低下头,包括刚刚对吴帆徽发狠的王宝福。
吴宝贵倒是没有低下头,但神色显得愈发的茫然。
“帆徽兄弟,我们也是真的没有办法,要是能够想到办法,谁做这样的事情。”
吴宝贵不再说钱粮的事情,但一直都念叨没有办法这个理由,好像对面的吴帆徽就是官府的人。
吴帆徽的三言两语,就将对面的六个汉子击垮,形成如今的局面,这可以算是忽悠,但更多的是抓住了对方的弱点。
“宝贵哥,我也实话实说,你总说没有办法才做这些事情,到时候官府的人会听你说没有办法,退一步说,村里的耆老和里正,知道你家里以前的遭遇,就算想着帮助你们,可你们惹了众怒,他们也没有办法。”
此刻的吴帆徽,好像是一名智者,一步步引领吴宝贵等人走进他设计好的逻辑思维之中,拔不出来,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完全掌握主动。
吴宝贵等人毕竟年轻,走出最远的地方,不超过马鞍山村方圆二十里地,他们没有什么见识,做事情也不老练狠毒,很容易被忽悠,吴帆徽不需要耗费太多心机,就让对方缴械投降。
吴宝贵一屁股坐在地上,低着头不知道想些什么。
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吴宝贵抬头看着吴帆徽,看到吴帆徽平静且深邃的眼神,他的身体蛮颤抖了一下,竟然带着乞求的眼神开口了。
“帆徽兄弟,你一定有办法,帮帮我们,要不然我们就跟着你干。”
吴宝贵说出来这些话,王宝福连忙走到吴帆徽的身后,三下五除二解开绳索,颇为用力的将绳索甩的远远的。
吴帆徽眼角的余晖扫了王宝福一眼,此人很灵活,好好培养,应该有出息。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之中,吴帆徽终于开口。
“办法是有的,但天机不可泄露,我现在不能够说,要是说了,我们都活不过三天时间,我需要回家去好好想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清楚,都筹划好。”
吴帆徽的这些话,让吴宝贵更加的诚惶诚恐。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啊。”
“绑票的事情不能够干了,这是断子绝孙的勾当,幸好你们没有杀人,要不然你们活不到现在,至于说你们接下来干什么,我也不能够说,你们要自己想办法,熬过半年时间,半年之后你们可以来找我,要是你们中间有人熬不过半年的时间,那我也没有办法。”
吴宝贵等人连连点头,居然深信这些话。
吴帆徽自己都觉得这些话的水平太差,纯粹就是忽悠人,可偏偏人家相信。
短暂的沉默之后,吴宝贵对王宝福开口。
“赶快拿吃的来,帆徽兄弟好久都没有吃东西了。”
黄灿灿的麦饼出现在眼前,一共有三块。
吴帆徽相信自己能够轻易将三块小米饼吃下去,但他不能够这样做。
拿起其中一块麦饼,吴帆徽开口说话了。
“你们也不容易,不能够继续做绑票的勾当,肯定有一段时间难熬,多留一些粮食在身边,吃饱很难说,总不至于饿死。”
吃完一块麦饼,吴宝贵亲自将吴帆徽送到距离村口两里地的山拗口。
一路上吴宝贵非常的小心,不停的说明家中发生的事情,解释落草为寇的原因,生怕吴帆徽听不明白。
吴帆徽一直没有开口,他边走边观察周围的情形,沿路看到的情景,让他没有了开口说话的心情,或许这个时候,他才开始感受穿越的悲催。
第三章 现状()
(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点击,求读者大大的支持。)
吴帆徽欲哭无泪,他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原始社会。
就算是几百年之后最穷的村庄,也要比眼前的马鞍山村富裕。
黄土沟壑之中的马鞍山村,能够看见的房屋只有寥寥的几栋,全部都是黄土夯实的土墙,泥土构建的房屋不是很大,略显古朴,上面盖着少许的瓦片,加上厚厚的茅草,遮风挡雨,这几栋仅有的房屋属于村里的耆老和里正。
其余的全部都是依山挖出来的窑洞。
窑洞看不见窗户,要么是挖出了一个四方或者圆形的洞,要么就是破烂的木门,有的甚至就是树枝绑成的栅栏,挡在窑洞前面,权当是门,现在是夏季,无非就是雨水飘进窑洞,要是到了冬天,刺骨的寒冷怎么抵御。
马鞍山村距离县城只有十里地,算是条件不错的村落。
条件不错的马鞍山村都是如此破败,其他偏远的村落是什么样子,吴帆徽想象不出来。
穷到了这个份上,难怪陕西是大明王朝最为贫苦的地方,被誉为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
吴帆徽胸中有着一股怒气,他都想着要造反了。
看到的现实,对吴帆徽的打击是巨大的,他脑海中很多的想法,都被现实的残酷无情扑灭,穿越到这样的地方,第一件事情就是活下去,其余想法暂时都是奢侈的。
文人墨客距离这里异常遥远,风花雪月在此地无法立足。
凭着记忆,吴帆徽回到了家里,村南山边的两眼窑洞。
路上也遇见几个人,吴帆徽点头微笑,不过对方麻木的表情,让他自觉无趣。
两眼窑洞都有挖的四四方方的“窗户”,这让吴帆徽若有所思。
进入窑洞,昏暗的光线让人一时间看不清楚里面的情形。
“孩子他爹,帆徽回来了。”
“哥哥,你到什么地方去了,爹娘找了你好久。”
一个身材有些佝偻的男人站起身来,随手抓起了一根木棍,冲过来了。
“孽子,你还知道回来。”
木棒高高的举起,却没有落下。
男人熟悉的脸庞出现在吴帆徽的面前,男人身后女人脸上的泪痕还没有干,女人的身后有两个小姑娘,怯生生的样子。
“爹,娘,我到山上去转了转,耽误了一些时间。”
吴帆徽能够感受到浓烈的关心,可是想要他对突然出现的爹娘产生浓厚的亲情,这有些困难,穿越之前的他,算起来年纪要超过再生的父母,好在他穿越的这具身体,已经十三岁,在庄户人家的眼里,就是成年人,不善于表达情感可以理解。
农家子弟没有那么多的矫情,每日里就是做事情吃饭睡觉,其余事情不用想也不用做。
对于吴帆徽来说,做事情是主要的,吃饭是次要的,半大小子吃死老娘,他在家中不可能放开肚量吃饭,要是那样父母和妹妹就不用吃了。
“你、你怎么敢到山上去,不知道吴宝贵他们就在山上吗,要是被他们抓住了。”
“孩子他爹,帆徽已经回来了,这些晦气的话就不要说了。”
窑洞里面平静下来,吴帆徽借口累了,躺在了炕上。
记忆不断的冒出来,其中还是有一些比较奇特的地方。
奇特之一,父亲吴庆超有过读书的经历,曾经在县里的吴氏学堂读书半年左右时间,算是村里读书人,吴帆徽的名字就是当年吴氏学堂的先生给起的,奇特之二,父亲虽然在吴氏学堂念过书,在村里却没有很高的地位,这一点很奇怪,不符合常理,奇特之三,能够进入学堂读书的人,身份是不一般的,寻常农户人家,家中子女不可能进入学堂,吴庆超能够进入学堂读书,要么家境不错,要么就是身份不一般,可现如今的吴庆超,俨然就是庄稼汉。
吴庆超从未提及这些事情,吴帆徽自然不知道缘由。
母亲王和翠也是本村人,寻常农户人家的女儿,吴帆徽曾经听到过传闻,那就是王和翠小的时候并未生活在马鞍山村,这非常奇怪。
“哥哥,吃饭了。”
稍显稚嫩的声音让吴帆徽暂时放下满脑子的疑问,迅速起身。
他还没有来得及想到两个妹妹。
大妹吴明丽,十一岁,小妹吴明芳,八岁,两个妹妹的名字都是父亲取的。
记忆之中对于两个妹妹的印象很是模糊,这让吴帆徽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个家中,男尊女卑,作为长子的他,不需要关注两个妹妹,两个妹妹则要无条件尊重他这个哥哥,而有过读书人经历的父亲吴庆超,怕也是这样的认识。
两眼窑洞的分配也可以看出来,父亲母亲和两个妹妹一眼窑洞,吴帆徽单独一眼窑洞,尽管单独的这一眼窑洞很小。
从这一点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大明,与几百年之后不一样。
从这里更是感受到疑问,寻常的农户人家,哪里会有如此的讲究,这些礼仪尊卑,只有士大夫家族才严格强调和遵守的。
窑洞外面的石桌上面,摆放着一锅小米粥,一股清香的味道传开来,走在吴帆徽身后的吴明丽和吴明芳,咽下了口水。
米脂小米,朝廷四大贡品小米之一,名气非常大,在本地老百姓的眼里,米脂小米是活命的根本,没有丝毫奇特的地方,在京城和南方,米脂小米则是达官贵人青睐的粮食。
米脂小米,谷雨季节种植,秋末收获。
现如今是六月,酷暑季节,米脂很多地方都遭遇大旱,马鞍山村也不例外,田地里面的米脂小米半死不活,遭遇重灾,眼看着秋收是有很大问题了。
米脂县青黄不接达到了顶峰,老百姓谷糠树叶都吃不上,更不要说小米粥了。
这个时候家中出现小米粥,让吴帆徽再次感受到父母浓烈的关心。
石桌上摆着五个粗陶黑色碗,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种粗陶黑色碗,几百年之后大都用来蒸扣肉,一点不值钱。
王和翠首先拿去了大的粗陶黑色碗,盛了稠稠的一碗小米粥,递给了吴帆徽,接着盛一碗给吴庆超,此时锅里的小米粥,剩下的大都是汤水,看不见多少小米了。
还没有等到王和翠再次盛粥,吴帆徽就端起面前的大碗,用筷子将稠稠的小米粥拨到两个小碗里面,这是两个妹妹的小碗。
“娘,我吃不了那么多,让大妹和小妹多吃一些。”
说着话,吴帆徽很自然的站起身,接过王和翠手中的木瓢,给碗里盛了一些汤水。
吴帆徽没有给母亲碗里拨一些小米粥,他知道这样做母亲肯定不同意的。
吴庆超和王和翠很安静,甚至可以说是很吃惊,他们看着吴帆徽,动作都有些凝固了,一直到吴帆徽开始低头喝粥。
吴庆超也端起面前的大碗,将碗里的粥拨给了王和翠与两个女儿,一直到自己的碗里看不见多少的小米。
如此一来,汤水基本就是吴庆超和吴帆徽两人喝下,稠稠的小米则留给了王和翠、吴明丽和吴明芳。
小米粥的确很香,很可口,穿越的吴帆徽,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纯天然的米粥,几百年之后到处泛滥的有毒食品,让吃饭都成为了令人担心的事情。
快速喝完了小米粥,吴帆徽起身离开,回到窑洞去,他还需要时间思索,适应这个穿越的时代,适应如此艰苦的环境。更是要想今后该怎么办。
要是一觉醒来,能够穿越回去该多好,毕竟有着公务员的身份。
吃完饭,吴庆超慢慢走到了窑洞前面,没有进去,一直在外面徘徊,天色已经暗下来,马鞍山村陷入到沉寂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这里的习惯,早睡可以适当缓解饥饿,少消耗粮食,这么多年过去,吴庆超早就习惯了。
吴帆徽的巨大变化,让吴庆超吃惊,自己的儿子怎么可能不熟悉,打小就懦弱,畏畏缩缩,木讷,没有表现出来丝毫的能力,让一心想着翻身的吴庆超恨铁不成钢,时常哀叹,认为是老天的不公和对他的惩戒,可是消失不过一天多时间,回家的吴帆徽,气质完全变了,说话也表现出来沉稳自信,让他这个老爹都叹为观止。
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吴庆超很想问清楚。
吴庆超是见过一些世面的,认识远比马鞍山村的农户强,无奈生活在这个封闭的小山村,他见过的人都是老实木讷的,吴帆徽在这里长大,耳闻目睹之下,不可能有什么气质,村子附近的沟壑,吴庆超都去过,除开满眼的贫瘠,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吴帆徽回到家中,对他和王和翠的态度,表现的有些冷漠,没有了以往那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觉,但对两个妹妹的关心,却是浓烈的展现出来,虽然没有一句话语。
吴帆徽究竟遭遇到了什么事情。
思索了一刻钟的时间,吴庆超终于忍不住了,他走到窑洞的前面,侧耳仔细听了里面的动静,窑洞里面传出轻微的鼾声。
吴庆超无奈的摇头,转身离开,尽管他有些不甘心。
第四章 耆老和里正()
(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求读者大大的支持。)
天亮了,吴帆徽几乎一夜未眠,父亲吴庆超昨夜在窑洞前面转悠,他是知道的,鼾声也是装出来的,尚未完全适应现状的他,不想与父亲有着太多的交集。
拥有穿越者身份,拥有渊博的知识,熟知历史,更是拥有洞察人心、善于分析局势的金手指,却毫无作用,在这种穷得掉渣的小山村,这些本事没有施展的地方。
吴帆徽一再劝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慢慢的适应,或许今后会出现一些机会的,按照历史的发展,陕西马上就要大乱,所谓乱世出英豪,凭着他吴帆徽的本事,在乱世之中谋得一席之地,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天启七年三月,陕西西安府所属的澄城县发生民变,县城被攻破,知县张斗耀被杀,尽管这次民变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农民起义的序幕已经拉开,作为农民起义大爆发的延安府,很快就要闻名整个大明王朝。
明末这个时代,想要出人头地,只有两条道路,其一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其二就是造反。
难道真的如同吴宝贵一样,落草为寇,接着逐渐壮大自身力量。
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官府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让底层百姓被彻底驯服,就算是到县城去,也要有身份证明,也就是村里耆老和里正开出来的路引,至于说到外地去,更是需要有县衙开出来的路引,否则就会被当作罪犯抓起来。
农民暴动、县城被攻破,知县被杀,这么大的事情,崇祯元年春夏之交才传到相聚不是特别远的马鞍山村,而且还是传闻,只能够私下里议论,不敢公开说。
有功名的读书人是有特权的,他们不仅在本地受到尊重,出门游历也是很方便的,官府开出的路引会特别注明,若是拥有举人的身份,可直接到各地设置的官驿,享受公家的接待。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用这种办法,将老百姓和农户牢牢的圈在了狭小的空间内,而为皇室服务的官吏和读书人,则能够得到皇家的恩赐,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行动自由。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吴帆徽暂时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来改变他目前可怜至极的处境。
农家子弟是不能够睡懒觉的,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是要早起的,村子只有那么大,每家每户毫无隐私可言,芝麻大的小事情,都会引发扎堆的议论。
要是年满十三岁、虚岁十四岁的吴帆徽睡懒觉了,很快就会被贯上不肖子孙的名声。
窑洞外面传来零乱的脚步声,吴帆徽微微皱眉,看样子他消失一天多的时间,已经成为村子里的新闻人物,家家户户大概都在议论了。
门被直接推开的时候,吴帆徽已经穿戴整齐。
进来的有三个人,父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