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价格都快赶上供销社的了,如果别人不买怎么办?”王坤道,东西卖得价格越高他当然越高兴,但是如果因为价格过高而卖不动那就得不偿失了。
“要不这样你看好不好,反正我是小孩子,到时有人来问的话就由我来报价,如果对方嫌高,您再出面给降点,这样大家都有台阶下。”王小明道,他知道这个时候的买卖人可不像十几年之后,买卖双方都极少还价,如果嫌贵,别人就不会买,而不会跟你讨价还价。这都是因为供销社这些国营商场从来都是统一价,老百姓都习惯了。
“那好吧。”
大年初二的三塘镇显得比较萧瑟,寒风四起,走在路上风好像刀子一样刮得皮肤生痛生痛的。但是三塘镇上的人还是不少,有不少小孩在街上欢快的跑着玩着,有的还在放鞭炮。
王坤和王小明对三塘镇都很熟悉,他们知道平常那些个体户都在哪里摆摊。王坤带着王小明去了三塘镇中学,找到在学校里过年的王进,向他借一张课桌。
可是没想到王进竟然成了第一个客户,他一看到王坤手里的手表和收音机就非常喜欢。这年头这些东西可是稀罕物,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再说,他和李燕两人都是国家正式的老师,收入在当地来说还算不错的,所以他很干脆的挑了一百五十六元买了一台收音机和一两块手表,他自己和老婆各一块。本来王燕也想要一块,但是她此时的手腕还太细,根本戴不稳。
“三毛,你说我们的价格是不是有点高了?”王坤扛个一张课桌出了三塘镇中学之后对王小明说道。
“爸,您没听王进老师说吗?我们这样的价格比供销社的还要便宜呢?而且款式新颖,比供销社里的那些好看得多。我还想是不是我们再加点价呢?”王小明一本正经的道。
“那可不行了,我们已经赚得够多的了,不能再加价了。”王坤连忙摇头道。
事实证明这批电子表和收音机确实还有升值的空间,王坤父子刚把课桌摆好,东西刚一放上去,就有人过来问价格,此时王坤也从王进那里得到了信心,他就没王小明在路上说的那一套丢在脑后了,王小明只能在那里干看着。
有了第一次,王坤就慢慢的适应了这个新的角色,按当下最流行的说法,他现在也成了个体户了。可是他这个个体户没当多久马上就不成了,为什么?因为东西卖得太火爆,他已经没东西可卖了。
王坤没有想到价格这么高的东西竟然有人抢着买,一开始还想像着是否会有人讨价还价,可是到了这里,当人们知道他们卖的是收音机和电子表时,完全就是抢着付钱,生怕付钱付慢了,东西被别人买走了一样。
王坤和王小明一个负责拿货,一个负责收钱,两人忙得不亦东乎。本来两人在来的路上还商量了,如果今天卖了东西中午就在镇上吃点东西,而现在却没必要了,因为东西卖得太快,他们完全有时间回去吃午饭。
“爸,我们是不是下午再拿一批货过来?”王小明问道。
“还是明天再来吧,等我们回去再来已经较晚了,现在天黑得早,那时镇上没人时,我们的东西就卖不动了。再说了,刚才不是有很多人跟我们说好,明天一早就会来买吗?”王坤说道,他实在不敢相信,光五十收音机就把全部的本钱收回来还赚了一百,这还不包括王小明的那台录音机和一些磁带。
王坤现在需要回去好好享受一下这种赚钱的乐趣,他现在希望陈淑珍能马上回来和他分享。可是按照往年,陈淑珍一般要晚上才会回来。
可是当王坤带着王小明到家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陈淑珍已经回来了,正在准备做午饭。当她看到他们的时候也很意外,这才多长时间?
“是不是东西没卖出去?”陈淑珍安慰的问道。
“妈,你怎么尽说这种话呢?告诉你吧,我们拿了五台收音机和二十只电子表,全部卖光了。电子表你知道我们卖多少一块吗?十八!收音机你知道卖多少吗?一百二!”王小明得意洋洋的说道。
“啊,真的?”陈淑珍惊得手里的菜刀都没拿稳,掉在了地上。
“到房间再说。”王坤不想把这事闹得满村皆知,拉着陈淑珍进了房间。
王小明悄悄推开门一看,父母正在那里眉开眼笑的数着钱呢……
PS:求票,求票,紧急求票!!!OVER!
看到请投票,看到请投票!!!OVER!!
第十八章 巨利
二十块电子表就是三百六,五台收音机一共卖了六百。四分之一的产品就把一部收回来了,而且还翻了一番还不止。虽然王坤带了五百块去,但他实际用来进货的钱只有四百三十多块,扣除王坤在路上的开支,他至少赚了一倍。而且还有六倍的纯利润正等着他去拿。
一九八四年大年初三的那一天,王坤没有再带王小明一起去镇上摆摊。而是和陈淑珍一起去了。现在王坤已经没有了昨天的尴尬,现在对他来说,赚钱已经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至于面子,他丝毫也不觉得在镇上摆摊就丢了面子。
他现在已经完全沉浸于这种快乐之中,王坤甚至在盘算,这次一共能卖多少钱,这些钱自己又该如何去使用这笔钱。可是王坤除了能想到把这和钱的一部分再次投入到村里的铸管厂之外,就只能暂时存起来。
这年头,钱不露白的观念还在深深的影响着很多中国人,他们宁愿马钱存在家里,床底下,墙缝里,也不会存到银行。
得益于三塘镇有个小火车站,所以这里的人比其他地方的更加容易走出去一些。虽然很少有人会知道广州能带给他们致富的产品,但是很多人还是可以走出去,或到外面贩点商品回来,或是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出去,也总能换回几个活钱。
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天王坤所带去的电子表和收音机一如继往的卖的非常火,但是由于今天的货比昨天多了一倍,到下午快天黑的时候才全部卖完。
“王坤,今天我们卖了多少钱?”在回来的路上,陈淑珍再次问道。
“你都问我十几遍了,难道你不烦吗?四十只表七百二,十台收音机一告一,一共一千九百二十元,足够我产用好几年的。”王坤用手摸了摸内裤里的口袋,那里装着今天所有的收入。
虽然王坤对陈淑珍的提问不厌其烦,但其实他自己到现在都还觉得这一切不那么真实。只是现在因为这批货如果全部卖掉,家里将会多出三千多元的收入,这在八四年正月的农村是一笔不可想象的财富。
“我这不是高兴嘛。”陈淑珍笑道。
“高兴也得等回家后再高兴,要是被别人知道我们有这么多钱,那还得了?”王坤对钱还是非常的谨慎,这也适合他当会计的性格,这次如果不是王小明,王坤绝对不可能去广州,也不可能敢一次买四百多元的东西回来,要知道这就差不多是他教书两年的所有工资,更不可能一下子让这笔钱差不多升值了近十倍,现在加上本钱,王坤所上的钱差不多有四千元,如果能把明天最后那点货再全部卖掉的话。
“那我不问了就是,王坤,你说三毛为什么就懂得这么多啊,难道这真的是遗传?”陈淑珍转移了话题,而这其实也是一直困惑她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了,三毛表现得太过与众不同,和他年龄的与众不同,和其他孩子之间的与众不同,和自己,哪怕是这里氖自己知道的人的与众不同。
“这我一开始也不知道,但是至少现在我已经有肯定一点,三毛是个天才。他可能从一岁的时候就能识字,在三塘学校能看得懂书,要不然他殃在能写得出小说?要不然,他能懂得了这么多。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啊,”王坤说道,他这两天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除了用天才来解释,他实在找不到其他的答案。
可是如果让王坤知道,王小明其实只是借助他前世的经验和见闻,以及在网络上看的小说才轻而易举的完成了他的这部小说,不知道王坤还会不会认为王小明是天才。
“三毛当然是天才。”陈淑珍自豪的说道,从王小明写的第一部小说开始,陈淑珍就没有怀疑过他是天才。只是她没有想到,天才不是就学习好吗?怎么赚钱也这么厉害。
“在三毛没有考上大学之前,我们都不同能他是天才,否则要是他连大学都考不上,到时多没面子。”王坤以他一惯的小心谨慎再次叮嘱道。
“我知道,你什么事都喜欢在家里先做好,像你当这个会计似的,宁愿在家里每天晚上看书看到十二点,也不愿意当着别人的面看书,按你的说法,这叫藏拙吧。”陈淑珍道,不管是做什么事情,王坤在没有把握之前都不喜欢到处张扬,而宁愿事成之后别人用那种崇拜的目光看向自己。
回到家里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一到家,陈淑珍马上准备做饭。王梅今年已经九岁,她已经会做饭,如果她和王坤再不回来,三个孩子就要用中午的剩菜再应付一顿了,中午的时候他们已经用早上的剩菜应付了一顿了。
“小明呢?”陈淑珍看到堂屋里只有王大明和王梅,而没有看到王小明的影子,现在王小明在她心目中是越来越重要,在别人面前,陈淑珍一般不会再轻易的叫他三毛,而是叫大名。
“他在房间里摆弄那台机器呢。”王大明说道,他和二妹都在烤火,唯有三毛在家里闲不住,白天趴在被窝里写了一天的东西,而到了傍晚又把大年三十爸爸从广州带回来的东西拿出来摆弄。
陈淑珍把菜放进锅里,然后就到孩子们的房间里去看王小明,刚一推开房门,只听见房间里传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白发已经……”
正是那首在此时非常流行的“烛光里的妈妈”。
“成了,成了。”接着她又听到王小明在兴奋的大声喊道。
“小明,这声音从哪里来的,很好听。”陈淑珍走进去问道,她看到王小明正坐在一台长方形的机器观前,陶醉的听着里面传出的声音。
“妈,这叫收录机,是爸从广州给我买回来的,歌声就是里面磁带里的声音。”王小明笑道,今天他可是费了好大的功夫才让这机器放出声音来。
这收录机是王坤大年三十从广州给王小明带回来,刚来回就家里就宰猪,王小明也顾不上去试用。而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春节的喜悦气氛里,王小明也特别忙。而昨天他陪着父亲去了三塘镇卖电子表和收音机,直到今天他才有时间。
白天的时候王小明继续写着他的忠侠恩仇第三部,而到了傍晚,他就记起这个收录机来了。本来王小明以为这机器很好弄,拿出来插上电源就可以了。
可是当王小明去找插座的时候他才想起,自己家里根本就没有插座。在农村一没电视机二没收音机,要插座干什么?就算偶尔接个临时的灯光,需要插座的话,也一般直接从灯光那里取电。在这个时候的电灯头是有一种带了开关和一个插孔,可是这种灯头王小明家里却没有,所以王小明只得直接拉线,从电灯的开关那里取电。
当王小明的姐姐哥哥听到房间里传来的歌声时,马上也不管在火炉旁是不是温暖如春,一溜烟就跑进了房间,对他们来说,从机器里传出来的歌曲绝对有着非常大的好奇。
“三毛,这是什么东西?”二姐王梅好奇的问道,她想伸手去摸,但是里面传出的歌声让她不敢把手摸实了。
“这是收录机,我们学校有一台。”王大明终究是上了初中的,三塘镇中学有一台收音机用来让初一的学生学音标,就王进的的那种地方“特色”英语不误人子弟才怪。
那时的收录机只有放和录两种功能,到后面几年,收录机上又自带了收音机的功能。但到了那个时候,收音机的价格也开始便宜了。
“这是你爸买给小明的,你们不要乱动。”陈淑珍一拍王梅的小手,这东西听说可贵了,哪能随便去摸?
“妈,没事,摸又摸不坏,再说,以后我们三兄妹还得靠这个来学英语呢?”王小明道。
“好,能用学习上就好,也不枉你爸给你买个这么值钱的东西回来。”陈淑珍道。
“哥,二姐,我来教你们用,这个东西用起来很简单的。”王小明把收录机一停,按个按键的告诉他们是些什么功能,其实这个东西也很简单,一个前进,一个后退,一个播放,一个录音,再加一个弹出磁带的按键,非常的简单。
“妈,锅里的菜好像糊了吧?”陈淑珍正看得入神,很简单,她也一下子就学会了,正好亲手试验一把时,突然听到王小明的声音。
“唉啊,坏了!”
第一十九章 处理
初四的时候还是王坤跟陈淑珍一起去三塘镇,但是今天早上陈淑珍却没有像昨天一样,她早上炒了好几个菜,中午自己不能回来,孩子们吃要再热一下菜就行了。如果晚上回来的晚,他们也不用做菜,而做饭的话,九岁的王梅早就会了。
陈淑珍没想到今天的这番准备还是做对了,一直到天快黑了,最后一批的二十只电子表和五台收音机也还只卖出一点,电子表只卖了五块,而收音机则根本是一台没卖。
“今天这是怎么啦?你看今天太阳还出来了,暖洋洋的,可是却只卖了五块表。”陈淑珍有点泄气的说道,眼看天都快黑了,可是她还不想回去。
“你以为买电子表跟收音机就像买煤油一样?这不是每家每户都必须的江西,家里宽裕的,这两天都买了,手头紧的,他也只能望洋兴叹。我看还是把东西收了,回去算了。”虽然王坤没有学过经济学,但他分析的还确实很有道理,第一天是买个新奇,昨天能买的就基本上全部买完了。
“今天我们带了手电筒,再等一会。”陈淑珍道。
“还等什么?要买早就会来买了,谁会等天黑来买这些东西?”王坤喝道,他已经在收拾东西,今天课桌就不寄在这附近的人家里了,直接送还给了王进。
陈淑珍一直到家里都是唉声叹气的,连做饭的心思都没有。
“妈,你这是怎么啦?”王小明很快就注意到了妈妈的不开心。
“小明啊,今天生意一点都不好,卖了一天才卖出五块表。”陈淑珍叹道。
“我以为是什么事呢,这很正常啊,我们镇又不大,该买的也都买了,这几天肯定不会再像前两天那样,我想,如果等开学之后肯定会好一些。”王小明安慰道,三塘镇的市场只有这么大,一下子拥入六十多只电子表,十几台收音机,市场马上就饱和了,这也提醒王小明,想做大生意,在三墉镇恐怕有点难度。
“咦,小明,你说的还跟你爸一样。”陈淑珍眼睛一亮的说道,自己的这个儿子确实是个天才,他家门也没出,竟然能分析得条条是道。
“妈,以后早点回来,买这些东西的人不会等到天快黑的时候才会来买,你想想,这两天在下午之后是不是买的人就少了?”王小明心痛母亲,要知道摆摊虽然赚钱,但是站在街上要一天的时间,没有火炉,又不能随意走动,那份刺骨的凉意他是知道的,前天自己去的时候,脚就冻得没有了知觉。
“是啊,昨天我们在下午才买了三块表,收音机全部是上午买完的。可是明天我们就不去了,你爸要到村里开会,而且明天也不一定能卖得出去,所以你爸说要停下来。”陈淑珍道。
“这些货怎么能收在手里呢?”王小明急道,做生意最怕的就是囤货在手上,特别是这种小买卖更是如此,像电子的产品虽然更新换代没有前世的电脑那么快,但是像电子表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东西,把外壳换个模具还是很简单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