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幺女难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幺女难为-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回上虞老家操办,只能将一干事宜托给族中孤老子弟,阮熹要应考秋闱,只有阮熏跟着京城几个族亲预备南下。

    尽管如此,需要筹备的礼器金银,宴客名单,往来人情,还是要叫老太太煞费了一些心思。

    上虞老家的阮老太爷陵园占地数十亩,内有朝臣名仕的题词数十首,墓西道旁立下的一座马碑也因年久失修要叫工匠重新修葺,这座碑是老太爷一生荣耀的归宿,文官到此下桥,武官到此下马,老太太更是上心,早就预备好了京城里上等的工匠师傅,重金聘请他们南下,一定要求收拾的妥妥当当。

    杨氏也来请示过几次,有时要说上一个下午的话,从绍兴知府协助在陵园内重修三门、碑楼、祠堂等,到正日往来的陈设、百耍、乐人,事无巨细,都要妥帖备下。

    老太太很放心她做事,只吩咐下去再给族里添几十亩祭田,顺道也拨银子下去修一下族里的节孝祠和县里的文庙,务必办得风光体面。

    杨氏暗暗咬牙,如今阮府财政吃紧,自己丈夫生财无道,也无职权,逢年过节官场里的打点,亲戚间的往来是一样都不能少。老太太只知道嘴皮子一碰,她就一下子要拿出这么多银子来,心里自是不痛快,自己也不是三头六臂的,只能想办法尽力去凑,却不敢泼婆婆的冷水,最后只好回去恨恨地又减了一众小妾通房的份例。

    凝香正抱了一摞书进屋来,清沅唤住她:“这又是哪里来的书?”

    她回:“姑娘忘了,几日前您使人问三姑娘要的,咱们朝阳馆收拾出来的书您早就翻了个遍的。”

    其实她并不特别爱读书,只不过打发时间罢了,何况她也想借着求书探探清雯的底。

    上辈子清雯最后是嫁给了自己的姐夫,华阳伯世子做妾,和阮家都闹翻了,阮家当即就和她断绝关系,对外不承认有这个女儿,她不知清霜清雯两人闹到何等田地,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斗一辈子。

    清沅看着凝香整理着把书一本本放到书架上,她拾起一本并无书名的,翻开看,有些疑惑,翻了几页才看出来,这不是阮老太爷的诗文集么,瞧着也不是外头刊印的,她一头雾水,这阮清雯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凝香收拾好,看见自家主子拿着书在一边捧着,若有所思的,凑头一看,她是识得几个字的,看得出来这是本诗文集,笑说:“姑娘怎么如今也爱看起诗集来了?”

    清沅搁下书,“你也管得忒多了些。我且来问你,你忘忧姐姐昨儿个刚回来,有没有什么不舒坦的。”

    “姑娘别担心,忘忧姐姐不计较这些,说是干了半个月粗活连手臂里都有些力气了呢,以后帮姑娘收拾起家什来能更妥帖……我们昨日还去大厨房切了一块卤肉来,好吃一顿去去晦气,凑了二十文的份子,还是姐妹们都在一处的开心……”

    凝香说起话来就没完。

    忘忧正好也进屋来,清沅说:“不是叫你歇两日么,怎得这么快就又过来了。”

    忘忧道:“我是个闲不住的,赶着来看看姑娘。”

    她有什么好看的?清沅见她的样子就觉得她有话要说。

    凝香收到了清沅的眼神,立刻掩了槅扇出去。

    “姑娘,我这些日子在大厨房烧火,发现了一桩奇怪的事,也不知当讲不当讲,想想还是都一股脑儿说了吧……那个大房里新抬的惠姨娘,奇怪得很,日日的补品参汤竟都是叫大厨房做的。”

    清沅的眼皮动了动。

    “……东跨院里头几个姨娘的屋子离大厨房也是够远的,我打听了一耳朵,说是老太太还亲自拨了灶上的人给惠姨娘补身子的……”恐怕老太太也知道杨氏的手段,怕她又要动手弄死一个庶子。

    “……这怎得还要舍近求远?”

    清沅沉默了一下,吩咐道:“你这话皆给忘了,他们那头的事,我们也不用插手去管。”如今形势,大房还只在自己屋里折腾,没涉及到旁人,她不想管也管不到。

    忘忧点点头。

    清沅看了看桌上的诗集,转头就去抄佛经了,因着阮老太爷冥诞,他们这些小辈也都聊表些心意,大约都是抄些佛经供去老家祠堂。

    小丫头来传话说是表姑娘和几位姑娘都在园子里赏花,要清沅也一起去。自家花园里的花有什么好赏的,清沅颇感无奈,却也只能搁下笔由丫鬟收拾着出门去。

    杨娉婷对清沅还是淡淡的,不过这样也好,本来清沅就不指望和她一见如故。

    今日连阮熏和杨廷隽也在,杨廷隽站在几步外,不想过多掺和到姑娘们的闲磕牙中,阮熏一如既往地被清雪缠得脱不开身,她不太舍得自己的五哥远行,也很期盼着自己或许还有可能可以一起出门,却被阮熏老实不客气地泼了一盆冷水,不过他也再三保证会带许多好东西回来,清雪紧紧揪着他衣裳的小手才松开些。

    阮熏趁着无人注意把清沅拉到一旁,“此次我会路过苏州,你可有什么东西叫我捎带回家的?”他挠挠头,显得有几分不好意思。

    清沅笑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父亲母亲想必也不缺什么。”

    阮熏却正色道:“这怎么一样!就是薄薄的一张纸,也是一份心意,你父母亲总是会开心的。”

    清沅有些哭笑不得,她每个月就会写一封家信,由着信使递送不比他快些么,她不敢再拂了他心意,“既如此,就请五哥哥代我送封信吧,还有从前我自己绣的一套枕面,原先想给我母亲做生辰礼物的,后来上京后就搁下了,也请五哥哥一起捎回去吧。”

    阮熏咳了一声,眉眼飞扬,脸上还是一派正经,“我既然是做哥哥的,偶尔替你这小女儿做些递东西的差事也没什么,也当是学人家彩衣娱亲了。”

    清沅抿抿嘴,微微有些笑意:“可好好学学成语吧,我哪里敢来做你的长辈。”

第三十七章 诗文() 
回屋的时候,清沅觉得自己书桌上的纸笺仿佛有翻动的痕迹,问了几个丫头,都说不曾有外人,她觉得或许也是自己多疑,都是上辈子在永宁侯府养成的习惯,时时都不敢放下心来,揉了揉脑袋,便叫吩咐冲碗去火的草药茶来。

    曲三家的诚惶诚恐地亲自端了过来,不时用眼睛瞥着清沅,清沅看着她:“曲家嫂子若眼睛不舒服,就去唤大夫瞧瞧,您是管我屋子里吃食的,这一病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曲三家的讪讪地回:“不敢不敢。”看着清沅的样子好像不打算追究自己的帐,这才出门去。

    合欢在一旁嘀咕:“才好了伤疤呢,就又上赶着往屋里凑来着。”被忘忧狠捏了两把。

    清沅听了,悠悠地说:“今日我觉得整个人犯懒,怕是脾胃里头有些虚火,你们知道的,往年这个时候我总是爱喝上一碗莲子百合汤。”

    合欢有些愣愣的,“……是……吗……”话还没说完就又被忘忧拧了一把,忘忧是知道清沅的,总算听出点门道来,“姑娘想用新鲜的,还是库里囤的也可?”

    “我瞧着咱们府后花园池子里的莲蓬就很不错,又肥又大的,想来不过费些功夫罢了,左右曲家嫂子事情也清闲。”

    忘忧立刻懂了,对不熟练的人来说,用双手把新鲜的莲子剥出来去壳去芯,那是得费一番功夫的,况且还是每日要新鲜的,这下曲三家的可有的忙了,这活儿也不算重,只耗时间,看那曲三家的还有空传话或上赶着往屋里凑。

    忘忧喜道:“奴婢省的,明日就吩咐小厨房,若是有必要,请回春堂的老大夫瞧一眼也无妨。”

    清沅笑看她,若是曲三家的推脱,就请老大夫说上一嘴,需用这清热去火的汤来,便是杨氏也挑不出话头来。

    这一招,清沅倒要感谢贺梓归从前那些妾室们。

    合欢看看清沅,又看看忘忧,虽然不太懂,还是跟着傻笑起来。

    ******

    万寿堂里,田氏正和老太太说话。

    “……单吃人参,又会助了虚火,往常总是合着黄连,煨些汤吃,夜里睡着,才得合眼。要是不吃,就只好是眼睁睁的一夜醒到天亮。”

    “如今事忙,老太太可得仔细些身子,待这一阵子过去了,请个大夫好好调理调理才是,是药三分毒,侄媳听说,那些耄耋高寿的老人家,都是在那些日常用的膳食饭菜里头做功夫的……”

    丫头来报几个姑娘来请安,田氏扶老太太坐起身子,塞了一个水墨绫面大引枕在她背后。几个清字辈姑娘这次来是送老太爷冥诞时供奉的佛经的,清霜见着老太太脸色不佳,第一个上前去要给她捏肩膀捶腿。

    “你这猴儿,快别闹腾我了。”老太太拍了她一下。

    清霜拉着老太太撒娇,“才几日没见,老太太怎么都瘦了一圈,可是那些丫头伺候的不周到?孙女往后日日来您跟前伺候吧,端茶递水也是好的,老太太可不许赶我……”

    老太太听了,面上果然露出一丝笑意,田氏也在一旁奉承:“二姑娘可真是贴心,这片孝心实在难得……”

    清霜也不太想搭理这位舅母,只继续跟老太太耳语着说笑,低声细气的,一片娇憨之态,把老太太逗得一阵开怀,直接忘记了底下还有三个孙女儿在等着请安。

    杨家姐弟和魏氏前后脚都来了,清霜看着人都差不多都到齐了,才向老太太提起,要把佛经呈上来。老太太笑骂她:“卖什么关子,快拿来我看看,免得供到祠堂里你祖父嫌弃你这丫头不上心。”

    清霜扭着老太太的衣袖,“哪能呀,先瞧妹妹们的吧,若是把我的都比下去了,我可是不拿出来的……”

    老太太无奈摇头,清雯,清沅,清雪便次第叫丫头捧上了佛经,清雯的字秀气可人,略有些小家子气,却胜在数量可观,足足抄了一摞子。

    清沅的字有骨有形,老太太却觉得太过刚硬有些戾气,却胜在用心显著,全篇竟挑不出一个墨迹来。

    清雪年纪尚小,墨宝本来就是上不得台面的,老太太皱了皱眉,这样的东西自然是不能供到祖宗灵前的,不过也还是夸奖了她一番。

    “好了,泼猴儿,还不快拿出来。”老太太对着凑在自己身前的清霜说。

    清霜笑着示意丫头们拿上来几册本子,老太太翻开第一页,脸色却瞬间变青。

    清霜犹不觉得,正得意洋洋地看着堂下的清雯清沅,嘴里还说着:“老太太,孙女想着既是老太爷的冥诞,便抄录誊写了老太爷生前的墨宝,要说文采才华,真是……”

    “啪!”地一声,连书册和红木托盘都一把被老太太甩在地上,端托盘的小丫头吓得立刻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清霜终于看清了老太太的怒容,这是她第一次看见祖母发这么大的脾气,一时吓得愣在当场。

    屋里气氛凝结,大家都不敢开口说一句话。

    魏氏侧眼看了看地上展开的册子,立刻明了,当先第一篇便是《谏元宵赋烟火诗疏》,此篇作于先帝显祖隆嘉二年,显祖皇帝刚刚夺了天下,为了彰显天下太平,宣扬自己的功绩,决定借庆元宵机会大放花灯,并令翰林院名流献《上元烟火诗》,阮老太爷正是新科进士,他又素来体谅民生艰难,当时百废待兴,国家根本没有财力,他当即上疏,一针见血地戳破皇上意图,意指粉饰太平,劳民伤财。

    因此他非但不愿献诗,还作了此篇《谏元宵赋烟火诗疏》。

    在疏中,他指出“烟火花灯诸诗多鄙”,还进言皇帝“愿端耳目之好,采刍荛之言”,“惟陛下深思力行之”云云。

    虽说是忠言逆耳,可先帝不是今上,杀伐决断了一辈子的,立刻怒气冲天,指其妄言,命人在大廷之上,当众杖责阮老太爷五十棍,并贬去边地,不许任何人求情。

    虽说后来老太爷回京赴任,步步高升,那也是如今的皇上即位,天晟年间的事了。

    这篇《谏元宵赋烟火诗疏》其实文采斐然,用词精巧,也是后来今上夸赞过的,所以才被人们又记起来,碍于先帝颜面,众人却还是不太提及的。

    对于阮老太太来说,敬慕丈夫一生,唯一不愿人提及的就是丈夫当年被廷杖于禁中一事,谁能想到今日却被亲孙女打了脸。

    魏氏冷汗涟涟,这些陈年旧事小辈固然不知,可这也确然是老太太的逆鳞了,若此刻是别的孙女站在这里,恐怕老太太是不止如此的。

第三十八章 陷害() 
清霜也吓得腿软,低声唤道:“老太太……”

    “不知所谓!”老太太怒喝,一双眼冷冷地刺过去,清霜立刻跪在了地上。

    “祖先灵前,由得你这般放肆么!想要供什么便供什么!你当祠堂是闹着玩的!”

    “我……”清霜很委屈,就算是这样,不能好好同她说么,何必动这么大气。

    田氏上前劝慰老太太,老太太根本不理她,对清霜呵斥,“你还有脸哭!我们阮家没你这样的女儿,整日上蹿下跳,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弟妹,只想着些什么心思!你就连好好抄两册佛经都不会么!”

    众人都不敢出声,也都看出来老太太应该只是借题发挥,清霜不友爱弟妹也不是从今日开始的。

    清霜兀自低泣,却不敢辩驳。

    “回去把《女则》《女诫》各抄一百遍,不抄完不许出门!”

    杨氏闻声而来,得知今天清霜触怒了老太太,她自己都不敢相信,一进屋她便问:“今儿这是怎么了……”

    还没说完,阮老太太身边的妈妈就朝她摇摇头,杨氏一看屋里光景也知道老太太气得不轻,当下闭了嘴不敢说话。她身边王禄家的要去捡地上的书册,被老太太喝断:“不许捡!这等东西,也配供到祖宗祠堂里去么!养不教母之过,你拿回去!好好看看,你教出来的好女儿……”

    杨氏面色尴尬,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却也只能亲自去捡,看了那《谏元宵赋烟火诗疏》一眼,顿时脸色铁青,瞪着一旁跪着的女儿,恨不得立时去抽她两下。

    清霜见母亲都不为自己说话,哭得更大声了。

    杨氏怒喝:“不许哭!你还有脸了……”

    “老太太!”田氏在旁叫了一声,众人去看,只见老太太脸色蜡黄,歪在罗汉床上,仿佛随时要昏厥过去。魏氏和几个婆子立刻凑过去,乱成一片,又是端茶水又是拍背顺气的。杨氏一把扯过清霜,说道:“看把你祖母气得!”

    老太太有气无力地瞪着她们母女,动了动嘴唇,挥挥手,“出……去吧……”

    旁边的富嬷嬷也对杨氏说:“大夫人先带着二姑娘回去吧,等改日再来就是……”

    杨氏也没法再说什么,立刻拉了清霜出门。临出门前,清霜含着眼泪转头狠狠地剜了清沅一眼,充满怨恨。

    回朝阳馆,清沅第一件事就是打发丫头们去找那册清雯那里拿过来的阮老太爷诗文集,无奈找了半天,几个丫头都回复她找不到了。

    这件事其实并不难猜,清霜时时盯着她房里她是知道的,估计以为她要拿阮老太爷的诗文集去老太太面上出风头,便抢先了一步,杨氏教养她从不以书画诗词,她素来对这些诗文没什么想法,自己是断不可能想到这上头去的。

    也不知那众人眼里小心温顺的三姑娘清雯是怎么顺利安排的,在她房里倒像是出入无人之境了,随便就能借她来用。

    不过,清沅冷眼看着,觉得这三姑娘到底年轻,太冒失了,清霜虽不聪慧,杨氏到底在内宅混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