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燕已末路一样,他们的下官们自然也清楚的认识这一点。
因此,他们将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了邻近他们的韩中正的身上。
粤督胡伯安在求援信中心惊胆战的向韩中正告知,目前乱军一日数十里,沿途皆反,从者无数,最多半旬可至州府,然,丁将军未得大人号令坚决不动…
韩中正看着这份用词卑微的信,哭笑不得,但他更为这忽起的少数民族叛乱头疼,怎么办,未来的江东重臣们聚集一堂后也不禁面面相觑,同时无不痛骂伯颜那个蠢货真该千刀万剐,因为现在他们已经得到实情,这次叛乱的起因就在于那伯颜这些年居然还在异族之地行使燕早就废掉的初夜权…
第七卷 第五回 分析
一说到初夜权,年来难得齐聚一堂的诸人就无不愤慨。
原因无他。
但凡汉人谁不知道“摔头胎”一事!
燕人入主中原之后的开始些年中,欺压汉民甚重,各项苛政不说,最令人发指的就是这初夜权一事,那时在燕人统治之下,一般汉女嫁人时,都必须由当地国人过手先…
当时江山已经沉沦,汉人无力反抗。
面对这种际遇或有血性汉子一怒拔刀,但绝大多数百姓也只能忍受,不过在私下,这些百姓也有应对,那便是在妇女孕第一胎时必定使药流之,可这种事情一旦做多了被燕人知晓后,那群杂碎竟然严令各处药房开出必要之药。
到最终,汉人无可奈何,只能选择,用生育第一胎后立即摔死的方法,去保证家族血脉的传承。
如此往事可谓血泪斑斑,对汉人来说更是耻辱至极,虽然随着时间流逝,燕的统治者们逐渐有了真正的统治觉悟,取消了这种恶习,可是但凡汉人怎么会忘?
不想,伯颜竟在粤西一带依旧这般胡作非为。
孙正川怒道:“大人,由他们去死,我等怎么能去镇压这些好汉!”
孙正川在江东名望或者已渐渐不如后起的沈庆之,可是在江东军内的地位却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他发话,如冯适之都跟着点头,更别谈冯适之之下的各位幕僚,以及一众年轻将领,包括跟随沈庆之的历中原霍卫青等。
韩中正也相当气愤,并万分同情这些白壮苗土以及一众叛了的汉人们,只是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计划。
可这个时候,沈庆之却在那里发呆。
因为,继上次罗斯和燕军一战之后,这件事也是他曾经的过往中没有发生过的,接二连三的意外出现在大燕最后一个冬天来临之前,作为沈庆之对此又怎么能不有些反应不过来呢,他甚至担心,这种种意外会不会给韩中正的大业带来什么不好的变数。
比如河东一旦为燕军压迫太甚,干脆反了,那么江东不唿应则是错失良机将来必定为人唾弃,可江东唿应吧,首义之名岂不为河东占有?沈庆之发自内心的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河东的二世祖实在太废。
要说信,他除了信韩中正之外,只信自己,就连对孙正川,他虽然相当的佩服敬重,但作为曾经在孙正川麾下作战的他,并不是非常欣赏孙正川相对保守的一些大局布置的。
霍卫青轻轻捅了他一下,沉思中的沈庆之这才发现,室内人人正看着自己。
他茫然的问:“怎么了?”
韩中正冷声道:“你在想什么?本公问你,你对各族叛乱之事有何想法。”
这样啊…沈庆之看向孙正川,孙正川对他扬了扬头:“庆之,你说说看。”
沈庆之先问道:“孙大人您怎么看?”
“我的意思嘛,借机将丁恒东部调回来,同时暗中和对方联系,买个人情,这样比较稳妥。”
孙大人果然是个纯粹的武将,若不是镇川当年那么相助,想必国事更为艰难,作为活过一次且见识越发增长的沈庆之微微摇头:“这太保守了。”
“那你说。”孙正川洗耳恭听并无任何不满。
这点上,他也如过去那样,对优秀的部下或者晚辈从无嫉才之想,胸怀永如深谷大川一般,令人心折。
沈庆之知道他的为人,也没和他客气什么就立即道:“末将以为与其撤军不如加入。”
一言既出堂上诸人无不震惊,但碍于说话的是沈庆之,暂时还没有人发声,沈庆之看着他们的神态,补充了一句:“不过在做出这种建议之前,末将想和大人确定一点,河东局势到底如何,张卫国部现在可有反抗之力,或者说他们能支撑多久。”
韩中正不解的问:“你到底什么意思?”
“燕庭越发不行了,而我江东日渐强大,恰恰此时西南大乱,末将想,何不借此机会干脆扯旗算了,如此能提早发动全部力量岂不更好,并且,如此还有一点好处。”
“什么好处。”孙正川问,沈庆之道:“假如河东被逼的不得不反,并在我们之前,那么这场对燕的复兴首义之名就为他们所有,我江东百般卧薪尝胆,难道是为他人嫁衣的吗?”
“正是。”目前还位卑言轻的霍二忍不住乱入,大叫一声道:“大人说的正是。”
历中原赶紧拉他坐下。
但连韩中正也有意动神色,沈庆之接着分析道:“如果大人发出首义之声,必定能得这些族裔的归附,我等也能提早发动全部力量,明白敌我,不过现在做又有些不得不考虑的事情,比如末将刚刚询问的,假如河东撑不了多久的话,我们匆忙发动可能会令,大人您的长女置于危险之中,其二。”
沈庆之看向了冯适之:“我们接管江东的人手是否足够。”
其三,他看向了孙正川:“一旦举旗,大人当攻金陵,可此时老皇犹在,慕容德尔朱平等是不是会如我们以为的那样…”
沉吟了下后,沈庆之提出了第四点考虑,他道:“我们此时举旗就要面临尔朱大石,甚至大燕全部军马的攻击,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
说着他对韩中正道:“大人,末将不认为我等举旗后张卫国等必跟随,他也不至于加入对我们的进攻,但未必不会作壁上观,需知道最近大燕正将诸多人马聚集在江北一带,要用兵也顺手,旦夕可至江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等该如何应对。”
他说完之后,室内一片沉默,过了半响,韩中正问:“还有吗?”
沈庆之本要摇头,忽然想起一事,忙道:“其五,一旦我军和燕军主力对上,末将自信有孙大人和末将在,燕军必败,可是河西借机吞噬淮左怎么办,他吃下去后,我辈除非和他们翻脸,不然怎么好要同一旗帜下的友军吐出地盘。”
他几乎一口气说出五点,就考虑包含了一切变化可能,所谓帅才当有战略眼光,所谓战略眼光就是局势眼光,能对局势有准确的判断后再行操纵,并借局势帮助自己的军马完成更多军马才能达到的目标任务,能做到这样的人,就是名将,而以目前来看,沈庆之已经是当之无愧远超韩中正手下任何一人,包括孙正川!因为,只要解决这五点,现在举旗也没有任何问题。
对此,冯适之忍不住大声喝彩。
韩中正也笑了起来,拍拍他的肩膀,道:“一事不烦二主,要不,你将这五点一一解决一下如何?”
室内顿时哄堂大笑,之前凝重愤怒的气氛一扫而空。
沈庆之大窘,如何能让自己去做决定,孙正川鼓励他道:“庆之,你能想到必定也有办法,大人发话了你就大胆说一说,就算说错,难道他舍得打你?他就是舍得,打了你他回去后也不好过。”
说着,孙正川回顾左右,满脸坏笑的问:“我说的对吧。”潜台词自然是说韩中正敢欺负沈庆之,韩诗琪必定不会放过他的,室内顿时又响起一片笑声。
笑声中, 沙盘被亲兵们抬了上来,放在了场中的桌上。
一群人都来到了沙盘边,上面已经插好了本军各路驻军旗帜,以及实际可控地盘,冯适之亲自动手,根据情报描好了粤西的局势,做完这些后他将手中的一面划旗交给沈庆之道:“庆之,来吧。”
“是。”
沈庆之指着目前局势重复了一下自己的考虑后,对在场各位道:“末将以为整个局势中最关键的一部还是尔朱大石,一旦击败尔朱大石,燕庭对河东的包围就将被瓦解,所以,我以为面对那五点问题,可以这么去做。”
一, 紧急派人告知张卫国
二, 联络“叛军”,表明立场,并联络慕容铎请其相助。
三, 丁恒东部威压闽粤,稷山旧部威压苏浙
四, 调集直训部队联合孙正川部直取淮左,在和张卫国约定之期公然举旗。
五, 破尔朱大石之际丁恒东联合“叛军”部北上,吞下淮左。
他说的道理很实在,因为一旦破灭尔朱大石,驻军鞍山,那样江东就必定归心,河西也不敢妄动,至于河东,只要他们撑得住,江东赢了,他们也就安全了。
不过尔朱大石会不防备江东吗,一旦江东有何风吹草动,燕军提前和河东达成协议,随即一起南下,那局势岂不威矣?面对这个问题,沈庆之笑道:“若无慕容铎相助,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但有慕容铎相助,燕军难以过江。”
韩中正颔首后问:“慕容铎处,你有几分把握?”
沈庆之一笑:“十分。”
冯适之诧异的道:“当真?”沈庆之点头,其他人他不敢保证,但慕容铎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万分确定,作为知道对方未来的沈庆之,一向信任慕容铎,而慕容铎对他也可谓真心实意,。
严格来说,慕容铎就是他新生之后唯一的一个朋友。而沈庆之过去的朋友,如霍卫青历中原等,已经演化为了一种长官和亲信下级的关系。
见沈庆之这么肯定,冯适之不好再说什么,韩中正问道:“慕容铎处你确实有把握的话也必须你亲自去才行,可是你麾下的些军马怎么说?”
对这一点,沈庆之回的干脆:“有孙大人在。”
韩中正一愣之后,哑然失笑:“我煳涂了,正川和你又不分家。”
堂上…
江东上下就此定议,决定在下月初十,便举起义旗通告全国推翻燕统!同时决定,由丁云忠前往反燕联军处密议,由沈庆之前往慕容铎处坐镇,由,冯适之次子冯子峰悄悄前往襄阳镇密会张卫国。
时,韩中正五十三岁,孙正川三十八岁,沈庆之十九岁。
时,距离下月初十,还有二十余日。
议后,孙正川暂未归营,直接进入沈庆之军中,在霍卫青历中原高至阳等人协助下开始整顿定名为红旗军的沈庆之部,做征战的最后准备。
韩中正和冯适之负责统带闽粤各处汉家,发动他们全部的能力做最大支援。
至十月下旬时,冯子峰扮作小厮北上,沈庆之入慕容铎军中,丁云忠也已前往叛军营地,这个时候,胡伯安还在用一封一封的求援信向韩中正哀求援助。
而襄阳附近已经杀气腾腾。
因为慕容艺居然亲临军中。
慕容艺来此的目的很简单。
其一,吸取慕容中德的教训,手中必须有兵才行,刚刚好,忠诚于老皇的禁军被罗斯打的落花流水十不存一,他得以借机完全掌握整个燕庭中枢。
其二,对河东进行一次强力压制,一定要使得燕京周遭再无可威胁到他统治的力量。
作为一个刚刚干翻自己兄长,得到扶桑支持又得到罗斯谅解,再无北方之忧的实力派皇储,他有信心完成这次计划。
在扶桑的全力协助下,目前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河东一带数量达到十三万,号称三十万的部队,其中国营兵六万,为其新建禁军部队,外围为河东杂牌汉军。
慕容艺将自己的主力布置在襄阳北的平原上,十日可至城下,其余部队散于襄阳以西和东面,再南则是条大江。
这般布置下,襄阳几成绝地。
和占据上风的慕容艺相比,在和罗斯之战前还能威压各方的襄阳方面,现在却仅仅只有不足五万的兵马,且人心惶惶。
当然,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失却了最精锐的三万部队的张卫国,再无发压制过去存在的一些隐患,在面临死局前他的一些兄弟也逐渐暴露了自己的面目,不过从西北归来的郭逵汝还依旧如过去那样的忠诚。
可他一个人的忠诚又有何用,更何况,慕容艺居然直接找上了他。慕容艺派来的信使告知张卫国,因上次败给罗斯一事,需彻底清查国朝内奸,要严厉惩处导致朝廷军马打败亏损的祸害,希望他交出郭逵汝接受朝廷监察部门的调查。
并告知,因为河西苗南局势不稳,朝廷决定远征平叛,因此要征调河东军马随行,并将襄阳设为江北大营,而他们,将在十一月,进驻襄阳。
这其实就是交人交兵的最后通牒。
私下,慕容艺允偌张卫国,可让他安然退位,保证他的家族和国朝富贵与共,和这个条件一起提出的则是,调河东名将张镇远为禁军副统领。
好吧,交人交兵后是遣子为质。
这简直就是把张卫国向死路上逼啊,偏偏张卫国因为上次精锐丧去后心灰意冷,居然动摇,这些日子里郭逵汝真是又急又累,重伤才愈不久,身体其实还未恢复的他若不是一股信念撑着,恐怕…他不知道张卫国这是怎么了,他难道就看不透慕容艺的狠辣吗,一旦将襄阳拱手让出,再失却兵权,到那时候哪怕一队杂兵都能将其拿下!
更可气的是,张镇远这小儿,这些日子里不顾军政,竟只顾着频频于北方派来的燕庭说客联络。
河东上层这般心气不一。
整个襄阳的内情都已全部为燕军知晓,眼看对方就要嚣张来攻,不过就在安熙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的下午,郭逵汝终于见到了江东使者冯子峰。
第七卷 第六回 丧
“韩大人要在下月初十举兵反燕?”
噼头就听到这个绝密消息的郭逵汝闻言狂喜,因为这道消息对于焦头烂额的他来说简直就是阵及时雨,只是消息确凿吗?
冯子峰告知道:“我家大人将派沈庆之将军率部攻击尔朱大石,孙正川将军北渡襄阳救援河东,已和西南义军议定的丁恒东将军部也会在沈将军破尔朱大石之际攻取淮左全境,如此东南半壁以及南荆州就将为我汉军所有。”
郭逵汝想了想;问:“你们江东现在三路大军有多少人马?”
“回大人;我江东沈将军部现有已有兵力十三万,孙将军部有兵三万,丁将军和义军合计兵马六万有余,这还没算上一旦举事必定跟随的各地燕汉军营。”
郭逵汝登时目定口呆,其他的兵马数额他还能接受,但沈庆之部居然十三万之多?冯子峰道:“是的,郭大人该知道沈大人之前掌管过数万稷山军,并曾以此破尔朱大石两次吧。”
“对。”
“将军南下时,安排了陈镇川坐镇姑苏,并将旧部散入民间组建乡勇,以百人为一卫,遍布苏南各处,如今已藏兵近十万,只待将军一声令下即刻当时成军涌入淮左。”
“…这般大手笔,我等居然一无所闻。”郭逵汝终于相信;他激动的站了起来,看着冯子峰道。
冯子峰自豪的一笑,作为冯适之的助手,他比谁也清楚如今江东的雄厚实力,而此次来他既然要给河东信心,当然也要给足,于是他继续道:“这并不奇怪,因为如今江东的国人官吏等都已对韩大人效忠,唯一一个赫连玉树,又能如何。”
“他在鞍山。”
“是的,不过大人以为,他甘愿去鞍山吗?那是因为他在江东无法立足。”
“慕容铎的水军呢,我听闻你们家的沈将军和他是过命的交情。”
“不瞒大人,沈将军已在慕容铎军中,想必慕容铎大人不日就要…”
两人正在说话,郭逵汝的府外忽然响起一阵喧哗,就听到门外传来一连串的叫骂,以及撞击声,有人在喊:“少公这是干嘛?”
“我来看看,你们家老爷到底在忙什么。”
郭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