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她妹妹早已去世多年,如今十三娘也要出嫁离开崔府了,他也没那么多可顾忌的。母亲虽是崔家女子,但毕竟离开崔家多年,如今年纪也大了。
就算以后和崔家不再往来,也无所谓。
崔善福笑着出来,郑善果也起身。
两人面上都带着笑,可郑善果知道,两个表兄弟却再回不到几十年前少年之时了。那个时候,两姑表兄弟关系极好,一起玩耍一起读书,一起打猎,关系好到不能再好。
后来,郑善果母亲还把女儿嫁给了崔善福,表兄弟俩个更是亲上加亲。
“莺莺,你回房间去吧,我跟你舅舅要好好聊聊。”
十三娘点头,行礼后告退。
郑善果和崔善福各自坐下。
郑善果选了个比较放松的姿势坐下,慢慢的喝着茶汤。
气氛有些尴尬,崔善福在一边坐着,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曾经无话不谈的两个表兄弟,如今坐一起,却连个开场白都找不到了。
“如十三娘这个年纪的时候,那时我们过的无拘无束的。”郑善果说道。
“还记得有一年,我们去洛阳打猎,遇到了拦路的劫匪,记得吗?”
“十三个山贼。”
“嗯,十三个山贼,而我们当时只有我们俩,和各自带的两个随从。六对十三,那些山贼很凶悍,还记得他们当时喊的那打劫的话吗?”
“记得啊,那个独眼的山贼头子突然从路边草里跳出来,大喊着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想从此过,交上买路财!”
“哈哈哈!”
“那些家伙,当时把我的马都给惊了。”
说到那些年少往事,崔善福的眼中也带着怀念。“当时那家伙话还没说完呢,我就已经摘下了弓。后面的一群山贼小喽罗刚跑出来,我已经张弓搭箭,一箭把那个独眼山贼头仅剩的一只眼睛也给射瞎了。”
“那时的你身体还很不错,也没有现在的这个大肚子,尤其箭术最好。”郑善果道。
“哎,转眼已经老了,我现在骑马都喘,弓也不如以前射的好了。”
“嗯,几十年过去了,好多事情都变了。我还记得,你刚和八妹成婚时,那时你们夫妻相爱的样子,我也还记得,十三娘刚出世时,你那么宠她的样子。”
崔善福有些尴尬。
郑善果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神色凌厉。
“八妹早逝,那是她命薄,我不怪你,可十三娘命苦,打小无娘,你又续弦,续了弦之后却只顾新欢却忘记了旧情,连十三娘也忘记了。这么些年了,十三娘就这样苦过来了。如今她要嫁人了,可你们没级她选个门当户对的夫君,却卖婚。你们不单卖婚,还要贪八妹留给十三娘的嫁妆。崔善福,你好意思,你还要脸吗?”
说到激动之处,郑善果一掌拍在了几案上。
拍了桌子,这已经非常不客气了。
崔善福的脸色也非常难看。
“这是我的家务事。”他铁青着脸回答。
郑善果怒目相对,“这可不是你的家务事,你是三娘父亲,你确实有权给她择婿。但是,八妹的嫁妆,你没资格侵吞。你若是敢吞,我绝不答应。我不单是十三娘的舅舅,我还是大理卿,于公于私,你都别想昧下八妹给十三娘的嫁妆,你若不信,可以试试,我会亲自把你关进牢狱,到时你跟王氏生的那堆儿女,看谁敢嫁看谁敢娶!”
“你!”
“我说的出,做的到!”既然都撕破了脸,郑善果也不再留情面。有些人,你给他留情面,他还以为你怕他。
崔善福脸色变幻,但最终还是无法说出什么狠话。
真到了那一步,郑善果只要下狠心,确实是能把他整得很惨,甚至把他崔家整的破家都有可能。
“好,很好,十三娘不就是想要郑氏的嫁妆吗,好,我给。当年郑氏嫁入我崔家,带来的嫁妆都是有数的。一家酒楼、一家粮店,一家绸缎庄,还有五百亩地的庄子,另外还有金银首饰、绸缎绢帛,以及一些奴婢仆人等,都是有数的。我会一样不少的都交给十三娘,她可以一文不少的都带去张家。”
“这下你总算满意了吧?”
郑善果听到崔善福的话差点骂出声,当年八妹带去的嫁妆确实是这些,但这些年,这些产业早已经生利出息翻了好几倍了。那些产业都是八妹带去的人在经营,跟崔家半点关系都没有,只是崔善福帮十三娘代管产业的契书等。
现在崔善福居然无耻到这程度。
郑善果极力的压住怒火,他控制住了自己。
那部份崔家无理,但却也一时难以争说分明,就算打起官司来,都不一定就能赢。
郑善果也想为十三娘留一线,真彻底翻脸,以后十三娘主是有家难回了,忤逆不孝的名声也是不好听的。
“记住说话算话,告辞!”郑善果起身,甩袖而走。
“不送!”崔善福咬牙切齿的冷哼。
推荐:《大明1629》,《带着成都回三国》,《山寨大唐日常》(未完待续。)
第121章 不见不散
(390张月票了,再来十张,又能加更了!)
张家的新窖打的很快,十五间窑洞已经挖出形状了,开始进入了内部的修整,等修整形状后就要刮灰刷浆了,照工程进度,年底前绝对能够完工。
张超闲的没事,也一连几天都蹲在工地上,对工程队指手划脚,不时的加一些修改意见,弄的施工队也是团团转。
特别是张超要求在新窑院里也打上井,并且还要装井车和筒车,要建水塔。要建独立的厨房、厕所、浴室,还要建一套自来水,又要建下水道,厕所后面还得挖一个大的蓄粪池。
各个住房里还得修暖炕,甚至主厅还要装地炕。
总之,负责的窖匠头听了张超那么多的要求,眉头皱了一次又一次。可张超每次都是那句话,“不怕花钱,就照他要求去做,也别想着省钱,尽善尽美。”
窖匠头不止一次在心里骂张超是个败家子,有两个钱就乱花。
但既然东家发话,那窖匠也没有为张超省钱的道理。反正他们是论天收钱的,多点工程,还能多做些天,多赚点工钱。
张超则是本着要尽量舒适的态度要求的,以后这里可是自己的家,当然得尽量舒适。
“赵师傅,屋里地面全铺上地砖,要一水青砖,磨砖接缝。院里头,也要铺上砖,不需要磨,但得铺平。还得多栽些树,枣树梨树石榴树,再弄两葡萄架子。院子外面,隔墙十步,栽一排核桃树,再栽点莘树。屋后栽些桑树,前面坡上栽点柳树。”
窖匠越听是越惊,这是打窖还是建宫殿啊。
“院子外前面二十步,还要再盖个牌坊,院门也要加盖个门楼,得弄的高大一些。”老爹现在是封爵的贵族了,虽然老爹这个县男是虚封三百户食邑,并不是真封,可宁民县开国男,这个爵位却是真正的世袭贵族爵位啊。
院前路上的牌坊盖好后,上面就写上宁民县开国男爵七个大字。院门的门楼上则写张府两个大字。
既然是贵族了,就得有贵族的气派,得有范儿。
而且过惯了现代文明生活,在这时代确实受罪了些,没条件时是没办法,可有了条件,不说电话电话wifi网络,起码这个厕所浴室得有吧,自来水也得有吧,二十四小时的热水也应当有。
张超也不喜欢整天院里到处灰扑扑的,铺点地砖刷下墙,没毛病。
这不叫败家,这只是追求美好生活而已。张超又不偷又不抢的,难道还不准他有钱了过好点日子。一点追求都没,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院里打了水井,以后就不用再费力的跑村口去挑水。尤其是遇下雨落雪,可方便的多。不过张超觉得自己有钱,干脆直接就上自来水,打一架井车,建一个储水池,然后再立一个筒车,立一个水塔,再用竹筒铺上水道,全家就有了自来水了。
本来张超是还打算在院里建一个游泳池的,反正院子这么大,跟个小学校场似的,挖个游泳池也弄的下。私家游泳池,带游泳池的院子,这以前可是豪宅标配啊。
可是这个设计方案当初一提出来,就被老爹无情的拒绝了。
“在院子当中挖池子洗澡,像个什么话。而且冬天了也洗不了,夏天直接去坡下洗澡沟里洗就是了。”
总之,老爹那里通不过。
最后张超只得把这个大游泳池改下了点,变成了一个储水池。井车从井里提水出来,先把水储在这池子里,然后筒车再把水送上水塔,这样一个接力,自来水系统就有了。因为是家庭使用,因此井车和筒车都不需要太大,设计的是可以直接两个人就能推动的使用。
也可以套了骡马拉动。
反正一家人也用不了多少水,每天早上车上一会水,就够把水塔储满了,这样全天都能轻松方便的使用自来水了。
因为是抽的井水,因此甚至连消毒都是不需要的。反正饮用的水,也会特别要求烧开。
对于这座新宅子,张超可是倾注许多心血的。
“大门口还要再请石匠雕一对石狮子!”
张家现在也是勋贵人家了,虽然是最低的勋贵,可也是勋贵了,门前列戟还没资格,但门前立石狮子却完全有资格了。
老匠头建议,在张家的门楼下,还应当在两侧摆两个石墩,石墩上各竖一个石鼓。这两个石鼓位置更靠近门楼,寓意是和门楼上的门档是一起的。
张府两字在上,下面还可以加两字,勋功。这就表示张家是勋功立家的贵族,勋功两字所在位置就是门档,石鼓就相当于户对,隐意为门当户对。勋爵官位越高,则石鼓石狮子越大。
这种格调张超喜欢,低调的张扬啊。
本来张超还想要把室内用石灰刷上大白,但这里人都是用黄泥浆刷墙,白色明显在大家眼里不适合刷墙,再一个石灰也没那么好弄,张超便也罢了。
“三郎,有你的信。”
栓子走来,从怀里掏出一封信。
一看到那熟悉的信笺,张超就知道这信是十三娘来的。
“明日午后,老地方,不见不散!”
看着那行漂亮的字,张超不由的轻笑。十三娘居然也学会了他的不见不散,还机智的写上了老地方。
从长安回来,已经好些天了。
张超也不知道郑善果把事情办的怎么样了,但这事也不好去催,郑善果也没信来。
现在十三娘来信相约,张超觉得估计是事情有了变化,就是不知道是坏是好。
美人相约,想想还是让人十分激动的。
“栓子,叫浴室那边烧石头,我要蒸桑拿沐浴更衣!”
“三郎,你是要去长安吗?”
“嗯,去长安。”
“可现在都已经午后了,现在去长安,今天可就赶不回来了。”栓子好心提醒。
“怕啥,多带点钱,咱们青龙寺包夜,上香去。”
长安城里的寺庙道观很多,有些大的名寺,甚至一寺就占据一坊之地。因为是在京师长安,这些寺观往往都是香火旺盛,隋朝时尊佛,唐朝崇道,道士和尚日子都过的不错。
长安城里地皮房产多,郊外寺田又多,不愁吃不愁喝的,他们也搞餐饮娱乐甚至发展金融业务。
比如寺里会为那些来烧香上佛的信众提供斋饭,也提供清修的僧房院子。当然,他们还卖香烛,也抽签解签,而且还会放贷抵押。
唐朝眼下还没有当铺,最接近的业务就是寺院的质库。质库就是抵押贷款,也可以说是当铺前身了。另外寺庙也会放贷出借,总之,寺庙都是相当强大的经济体,参考下后世的少林就知道了。
在北宋初,当时山西的北汉连战连败,经济更是全面崩溃,全靠着五台山的和尚们的钱过日子。
五台山那些寺庙居然掌握了北汉的经济命脉,想想就知道寺观的力量。
一般有钱人,都不会去住客栈,而是直接住那些大寺观里。这些寺观里不用担心黑店,而且环境幽雅,招待的还好,好吃好喝好住的,有空还能跟和尚们谈谈经论论禅,甚至可以诗词唱喝下下棋,那些僧人特别是一些高僧,可都是这年代少有的知识分子。
住寺院还有一个好处,不会受到衙门或者地痞游侠儿们的骚扰。特别是那些大寺庙,一般人可是不敢过去撒野的。
张超上次就在青龙寺捐了不少钱,住了几天后,跟寺里不少和尚也挺熟的,特别是跟搞前台接待的那些知客僧们都熟。
因此张超也不用担心已经是午后了,更不用担心黄昏长安就关城门了。
骑着长孙无忌送的枣红战马,张超带着栓子往长安赶。
一路上,张超觉得寺庙的那些和尚都是地主啊,日子过的可比绝大多数人好,甚至许多地主都比不上他们。
平时那些信男善女,特别是那些京城里的贵妇们可没少捐香油钱啊,各家寺庙的田产多的吓人。
就如今年的中原之战,因为少林寺派了武僧助阵,李渊一高兴,就给少林寺赏了不少黄金,还赐了一百顷地做为寺产。一百顷地,那可是整整一万亩。而李世民随后又赐了四千亩。。。
各大寺庙还拥有许多的奴仆,虽然换了个名字叫净人,但本质还是寺庙的奴婢。还有不少主动投附在寺庙下的自耕农,在隋乱时把地主动献给了寺庙做了寺产,然后他们做为寺庙的佃户,种的还是自己原来的地,但却不再向朝廷交税而是向寺庙交租,交的租却少多了。
各大寺拥有很多的土地、净人、佃户,他们也拥有许多粮食储备。这些粮食也就成为他们放贷的重要资本,特别是遇到灾年的时候。
张超觉得自己应当多向这些秃大师们学习,人家才是经营有道啊。一边占尽天下名山以及那些大都名城的黄金地段,开山立寺,广收善男信女们的香火钱,然后又在各地占有大量的田产,有着许多的奴仆佃户替他们耕种,他们只需要坐坐禅讲讲经,就能坐享其成,每年还能做些抵押、放贷的业务,甚至还能把寺庙当成豪华度假休闲酒店来经营。
秃大师们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啊。
骑马来到青龙寺门口,早有相熟的知客僧人看到了张超这个散财童子,立马笑嘻嘻的迎了上来。
“师父,还是上次那个院子,不知可还有空?”
“有。”知客僧犹如弥勒佛一样的笑容。
“我想借用一段时间清修,不知可否?”
知客僧只是微笑着。
张超也笑道,“我欲向寺里捐献一万香油钱。”
“多谢张施主。”
“不知可否借上次那僧院一用?”
“当然可以,施主想清修多久就清修多久,绝不会有人打扰,我寺还会为你提供每天两餐素食。”
张超点头,早知如此,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也能使佛发笑。(未完待续。)
第122章 三朵金花
(第二更!)
第二天午后时分,阳光黯淡下来。
张超昨晚在青龙寺里又住了一晚,跟知客僧人下棋闲聊之际,张超还成功的做成了一单生意。他向青龙寺推销了自家的豆制产品,尤其是素鸡。
素鸡是豆制食品,但却以素仿萦,口感与味道跟肉难以分辨,风味独特。其主料是以豆腐皮千张卷成圆棍形,捆紧煮熟,切片过油,加调料炒制而成。甚至还能将共做成鸡形、鸭形、鱼、虾等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