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家现在却有十四块领地,都得建设。
哪怕只是先建个小村子,也得开工。要不然,领地有被收回的危险。
外人看来,李家封爵多,领地多,风光无限,但其实李超也挺无奈的。这么多领地都分散在天南海北的,让李家建设领地的开支大大增加。
李家有钱,可领地建设,也让李家有些辛苦。
十年之内,这些领地都可能会一直是李家的负担。
不过如果能够坚持下来,那么长远看,收益还是巨大的。
看着一群儿女,李超觉得很幸福。
做到这一步,不容易啊,他现在想的只是如何保证这一切的存续了。
虽然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事实上又有几个人真能放任一切不管不顾呢。尤其是李超一想起唐初这些功臣之后,并没有几个好结果的,越发的想要经营好自己的领地。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绩柴绍
这么多的功臣,他们的后人几乎都卷进了谋反案中。
难道是他们的儿孙都脑有反骨?
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唐初的政治环境。
不过家里这么多领地了,李超也已经在想着挑几块地方好的,重点打造经营。比如说花费了李家一千二百万贯彻底到手的琉求岛。
这里地理环境好,且在东南海上,算是远离了大唐的政治中心,也远离那个风暴中心。这里应当重点发展,可以不怎么受到外部冲击。
还有处于辽南的那块领地,和在交州的领地,和泰西海的领地。
这三块领地,一块是后世的大连,一块是后世越南的金兰湾港,一个则是新加坡。
这三个地方都是优良的海港,李超把这三块领地挑出来,看中的是未来航海贸易必然兴起之后,这三个地方的优越位置。
可以说,如今李超正在一点点的启动航海贸易,这几年一直在做着大航海的准备。李超拿出来的风帆海船,李记的造船厂也在培训造船工人,壮大造船产业,而南洋贸易公司,更是航海贸易的先锋。
未来,航海贸易肯定会兴旺,到时这三块领地连同宝岛,就能形成一条链条。
从渤海湾到东海再到南海。
借助航海贸易发展这几个领地,尤其是南海的领地,哪怕将来中原动乱,这几块地方远离中土,也能成为李家最后的避风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李超对李世民一直是非常支持的,他也相信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只要他不谋反,李世民不太可能动他。毕竟李超是皇帝最大的支持者,可难保的还是下一代或者下下代。
李超已经从朝堂退下来,但他的影响力却不会减弱。
他现在走的路,就是希望将来大唐的封建诸侯们,能够君主立宪。但这个想法,现在看有些太遥远,想要限制君权,谈何容易,李超也不知道有几分可能。
如果将来他自己失败了,希望李家还有一条退路。
李世民若是知道李超这种想法,估计会直接拎着刀片来砍死他。
“我其实是为了大唐的万世基业啊,谁能懂我!”李超心里叹息。(未完待续。。)
第951章 海贼
再更一章吧。
大年初一。
李超久违的又穿上了紫袍玉带,他如今虽然不担任朝廷实职,可却依然是有散阶有爵位有荣衔。
开府仪司三司、太保、上柱国、赵国公李超。
这就是李超如今所有的勋爵和官阶,本品还是从一品,但衔是正一品。
身为实封国公又是三师之太保,李超平时不用上朝,但遇上正旦大朝会这样的特殊日子,他也还是得去的。
穿戴整齐,李超出发。李家的那一群小公侯伯们,虽然也是实封爵位,但年纪不到,并不需要出席。
今天日子特殊,老李管家,早早的让人把李超的全副仪仗都打了起来。
宫里也早早派了人过来,整整五百名神机军士兵。
一百三眼铳骑士,四百鸟枪手。
加上李家自己的一百家丁,气势非凡。
前唿后拥的围着李超的那辆马车,白虎玄鸟李树枝家徽在燕尾旗上飘扬。
一路上,到处都是这样的队伍。
平时只有京官上朝,而正旦大朝,大量地方官也入京朝集,再加上那些如李超这样不任实职的勋戚们今天也都来参朝,于是乎,道路都被拥挤了。
天才微微亮,路上没有其它百姓,大家都知道今天早上大朝,都很明智的呆在家里。要不然,上街到处都是公侯高官,随便碰到一个都吃不住。
李超的队伍很宠大,路上基本上没有比他护卫仪仗更有排场的了。
各家的马车都主动的向李超的车队让路,还有些公侯官员们会主动的下车过来问候。
到达午门的时候,宫门还没开。
各家的车队在前面已经停下,百官们下了车站在午门前等候。
大家手里握着暖炉,三三两两聚一起聊天。
李超一出现,众人纷纷过来打招唿见礼。
“赵国公!”
“太保!”
“令公!”
李超一一拱手还礼,太尉李靖精神很好,一身紫袍配着花须,却精神抖擞。
“文远,上次的事情多谢了。”
李超笑着回道,“卫公此言过矣,我们两家都是姻亲,何必说这见外的话。”
李靖有好几个儿子,孙子也多,甚至曾孙都一堆了。李靖的曾长孙就跟李超的女儿订了亲,两家关系自然是非同一般。这次朝廷卖辽东爵,李超的亲家,也就是李靖的庶长孙,也买了一个。
买的是一个实封侯,不过差点钱,还是李超主动借了笔钱。不但替亲家买了个爵,李超还主动表示领地建设的花费,他可以帮忙先借着。
一个是三师之太保,一个是三公之太傅。
李超和李靖两个是大唐三师三公中仅授的两个,且两人又都是辞职赋闲在家的,加之又是姻亲,此时倒也不必如过去时那样避嫌。
原来李超是尚书令,李靖是枢密使,两个人一管行政一管军,两人倒不好有什么来往。可现在,都没这个顾忌。
“你听说没,最近实封贵族们都相约着要上奏收复辽东呢。”李靖告诉李超一个消息。
李超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手里捧着炉子,表示自己也听过这消息。
皇帝把高句丽的辽东全赐给贵族们做封地了,钱也收了。
贵族们花了真金白银,自然就想着能够早一天拿到自己的封地了。就算皇帝不想打辽东,现在贵族们也不肯了。
三百多个花了钱买地的实封贵族呢,这三百多贵族,虽然不少都是如李超儿子一样的二代。但真正掏钱的都是一代啊,什么这个国公那个宰相,又这个大将军的。
哪个不是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又或者是如五姓七望这样的千年豪门。
“卫公是什么想法呢?”李超笑着问,李超对于打辽东,并不反对。只要不是脑子一热,搞的跟杨广征辽一样乱搞,其实他是支持打辽东的。
当然,打得有策略。
李靖和李超的想法一样,“辽东得打,晚打不如早打,趁着如今朝廷气势正足,上下一心,出兵征讨。”
“我也是这个意思,打还是得打的,上次高句丽犯我,被我们砍了一条臂膀,如今元气大伤,我们不能让他们恢复过来。不过得慎重,我的意思是,怎么打得有讲究。不能跟前朝似的那样打,尤其是不能那种大打。辽东地形独特,多高山也多山城,气候也严寒,大军的补给尤其困难。兵出的越多,后勤压力越大。”
李靖一说打仗,就来了精神,抚着白胡子问,“文远你可是公认的军神,上次高句丽五万人就是没在你手上。你快说说,有何妙招。”
“打辽东,咱们不跟他打大举进攻,不期望一朝灭亡。高句丽人几千里疆土,纵深广,且相当强悍,想一战灭亡他们不现实。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最好是用小股部队,多路袭扰,一点点的吞食消耗。顺便,联络高句丽背后三韩半岛上的新罗和百济,他们之前可也是跟高句丽打过多次的,顺便,我们还能来个水陆并进。”
“水陆并进?”
李靖有些疑惑,当年隋朝东征,几次都是水陆并进,海上从山东直攻平壤。有一次,甚至直接打进了平壤城,但海上只是一路奇兵,也是一路孤军。毕竟几万人马乘船过海已经不得了,而且补给也困难,难以持久。若是陆路不能突破过来,那么最后海路只能是撤退。
李超却是笑了笑,李靖还是那种大兵团大会战的思路。
“咱们不用那样,海上进攻也不用直接奔着平壤去。甚至都不需要几万人,我们可以用海贼战术,化整为零,袭掠高句丽人的整个沿海。攻击他们的村镇,俘虏他们的人口,抢劫他们的粮食财产,毁坏他们的庄稼,烧掉他们的村镇,总之,就是让高句丽流血。”
打仗,总得有好处的。
以大唐强大的实力,尤其是有如今李超的风帆海船,和新的航海技术,李超认为这种海贼战术完全可行。
到时要让高句丽人防不胜防。
同时,这种战术还能发财。
抢夺人口,掳掠财产,越打越赚。
李靖向李超竖起了大拇指,“狠,但确实会很有效。”
李超哈哈大笑,如果朝廷能够采用这个计划,李超还能向朝廷卖一波风帆战船,甚至说不定还能跟李世民要来一张商船私掠许可证,到时李记的商船,甚至所有大唐的商船,都可以去劫掠高句丽。
卖船能赚一笔,朝廷的订单能让造船厂扩大规模。
而如果放开劫掠高句丽沿海,还能掳夺大量的人口回来,李超正缺人呢。
午门已经打开,李靖收拾官袍,一面对李超叹道,“你这一条计谋,胜过十万雄兵啊!”(未完待续。。)
第952章
当铁龙牌皇家特供至尊豪华版马车缓缓的在宫中驶过,穿过甬道时,冷咧的寒风透过李超打开的车窗向车内袭来。
李超正坐在车厢的软坐上,刚结束完冗长又无聊的正旦大朝会,脑子里现在还有些浑沌。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会,完全就是一场热闹的演出。
无数的官员、百姓配合,甚至连皇帝、太子也是这出大戏的一角。连四方的蛮夷番邦,也都派出使团来参加这次热闹的狂欢。
本来该配合演出的李超,却对这样的节目没什么兴趣。
整个大朝会的过程中,他都一直在打着瞌睡。昨天晚上也确实没睡好,守夜到大半夜,然后想睡会,结果长女夏花又跑过来非要跟父亲一起睡,让他讲童话故事。于是,他又给女儿讲白雪公主讲灰姑娘讲卖火柴的小姑娘等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夏花都听过好几次,可却听的非常高兴。
快天亮时,女儿终于是满意的睡着了,可他却也彻底的没睡成,起床沐浴更衣赶着参加大朝会。
梳理的非常整齐的头发下,那张脸也刮过,胡须也精心修剪过。一如继往,李超喜欢短须。
唇上两撇胡须很短,却又很有型,下巴更是刮的干干净净,腮上是两条大鬓角。
精神的脸庞,眼神里却有着疲惫。
朝会结束时,太子过来见礼,然后转告了皇帝的邀请,皇帝邀他吃饭。
没有其它人,就皇帝皇后还有太子,还有魏王李泰以及长乐公主李丽质,再加上皇后的舅父高士廉以及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
这算是一场家宴,皇帝夫妇以及三个嫡出的子女,外加三个亲戚。
李超也是皇亲,他是太子未来的丈人。
不过李超相信,这大年初一的家宴,不可能这么简单。
太子又长高了些,太子今年实岁八岁,虚岁十岁。脸上长出了青春痘,嗓子也开始变声,不过对李超,还是那般的亲切。
他告诉李超,皇帝今年请他吃饭,主要是想谈朝廷发行纸钞的事情。
大唐自开国起,就一直备受钱荒的困扰。虽然之前李超拿出了先进的铸币技术,朝廷几年来不断发现新的铜矿,铜矿开采量大增,年铸币量从之前的一年三十余万贯,增加到了上百万贯,且还发行金银铸币流通市场。
可钱荒并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与大唐这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商业的飞快扩张离不开。
大唐还是那个大唐,但经济总量上去了,可货币量却没增加多少。
朝廷又在不断的收缴过去的旧币,将之融铸为新币,加之民间依然在朝廷毁币铸铜器的不法活动,以及高句丽、百济、新罗甚至是西域一些国家把大唐的铜钱偷带出去,当做自己的货币使用,这让大唐的钱荒越发严重了。
钱荒严重,朝廷束手无策。
只能继续钱帛兼行,甚至是钱粮并行。绢帛、布匹、粮食,这些东西也成为了货币的替代品,甚至金银珍珠等,都在当着钱用。可不少地方,百姓依然还是只能以物易物。
倒是这几年,李记钱庄的兴起,成了一股清流。
他们发行的庄票,商人、百姓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直接当成钱来用。而在年底,李记推出的宝钞,更是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宝钞有固定面额,更加精美耐用,也更加难以仿照,同时还好辨认。
兼之李记强大的信用,使得不但是李记名下的产业在收宝钞,如今不少其它不是李记的商铺,也都开始接受宝钞付款。
短短时间,宝钞已经风靡起来。
甚至不少商家主动的打出了告示,优先接受宝钞付款。
因为宝钞轻便,比起铜钱,甚至比起绢帛无疑方便极大。铜钱沉重,绢帛又占地方。
之前李家拿了一千三百万钞给朝廷,李世民把这些钞当成了百官的俸禄和禁军的军饷发了下去。
开始大家还对拿纸当钱有些担忧。
纸钞到手,立即开始大采买,生怕砸手里。然后他们发现,宝钞非常好用,携带方便,且没人拒收。
若是平时,出门买东西,带个几贯钱,那得背上一袋,得十几二十斤重。可是现在,几贯钱,不过是一叠纸钞而已,随便往哪一揣就好了。
比金银币都方便,毕竟一个金币也是一两重呢,十六个就一斤,而且金银币毕竟数量不多。
车外。
宫里也是张灯结彩,很是喜庆。
不时看到宫人内侍们挑灯经过,说说笑笑。
“文远,就等你了。”魏国公长孙无忌站在丽政殿门口,笑呵呵的代李世民迎客。
李超笑笑,“让久等了。”
进了殿门,里面走不远,太子承干站在那里等候。
一起进了大殿。
殿里很暖和。
襄阳处于天下中心,其实既可以算北方也能算南方,这里的冬天比起长安来,其实要冷的多,甚至带上了几分湿冷的刺骨。
掀开帘子,屋里顿时暖意袭来。
“文远,来,坐,今天这桌子菜可是皇后亲自张罗的,我们有福。”李世民站在那里笑着招唿,从大朝会下来,他已经换过衣服,一身明黄色的织金龙袍。不是那么正式,却又显得很威严。
“做饭这样的事情,其实交给臣就好了啊。”李超打起精神,不管今天这宴是什么宴,反正是避不开了。
长孙皇后一套水蓝色的宫装,很大气雍容。
“我的厨艺全是从文远的食谱上学来的,今天就算是班门弄斧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