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的那些士族豪强们,估计会有点麻烦了。”
“也不会有什么麻烦,李相国谁不知道,手腕通天。”
“嗯,李相国办事漂亮,总不会让人吃亏的,山南的豪强大族们,我觉得还要走运了,若能搭上李相国的车,那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
“你们觉得李相国说的明年必有大灾这事,靠谱吗?”
“当然是靠谱的,连钦天监都说了,明年确实会是大灾之年。”
“这好好的明年怎么就大灾了呢。”
“灾年啊,那是劫数啊,朝廷要向天下地主、粮商们和买粮食,这事你们怎么看?”
“还怎么看,能怎么看。你没见李相国都那般大张旗鼓的第一个出来卖粮了?数万石呢,直接卖了一半多。一点都没打折扣啊,而且好多都还是今夏刚打下来的粮食,其它诸位相国,可也都是把家里过半的粮食拿来卖给官仓了。”
“看这势头,明年确实会有大灾,要不然,朝廷也不会用这样的法子了。天下富户、地主、粮商们,把一半的粮食拿出来平价卖给朝廷,朝廷这也是用了非常手段啊。”
“这是强掠,抢劫!”有人不满。
事情上,朝廷和买粮食的诏令一出,天下不满的人很多。
平时你和买点其它的商品也就算了,毕竟一般还是分散摊派,富商地主权贵们并不会比百姓多出。
可是这次,朝廷却是直接冲着他们这些人来的。
说来也是,除了他们手里有多余的粮食,普通百姓手里又榨的出几粒粮。各地官府的官吏们也上门反复解释,说明了情况的严重性。
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但说出花来,也是从他们手里和买。
和买,那就是抢。
“朝中宰相公侯们全都已经响应诏令,主动上报和买,咱们这些小胳膊小腿,哪拗的过啊。”有些人酸酸的道。他们是既舍不得和买损失,可又无法对抗朝廷。
“是啊,我们也就发几句牢骚了,我也算看透了,这哪朝哪代都是一样,打仗的时候,缺粮少饷,就要来一个战争税,都是找富户商贾征收,征多少你就得给多少,没价可讲的。遇灾年,官府又要来找我们富户商贾劝捐,这还是要多少就得给多少,没折扣可讲。”
权贵官僚地主富户商贾们,虽然说有权的有势的有钱的,平时日子不错。但隔三差五的,也一样要被朝廷割羊毛。
现在朝廷下诏,要和买粮食,他们能拒绝吗?
当然不能。
“你们就得了吧,好歹还给你们留了一半多呢,起码每人留了定额之外,超出的也才只和买一半呢。”有人在一边道,“明年真要是有那么大的灾情,如果我们只损失点粮食,这灾情能控制,我们还是应当知足的。真要灾情控制不住,糜烂中原,到时算起来,我们损失的绝不止这么点粮食。”
“话是这样说,可凭白被和买掉一半粮食,心里总不是味。”
“你不是也加入了李相国的那个救灾饼项目里嘛,这个项目收益可不小,做好了,到时你家被朝廷和买粮食损失的那些,全都能弥补回来,说不定还能赚的更多呢。”
“那个救灾饼项目听起来倒是很不错的,但谁又知道最后究竟能不能有这么多收益啊。”
“这个我是信的,那可是李相国弄的项目,别人的不信,李相国我是绝对信的。”
“就是,这李相国的金字招牌你不信,你还能信谁!”
满六千粉丝值可加,vip验证群:11847387,不论哪个渠道网站。
无条件限制加普通群,207815796。今天白银大盟孤单群里发千元大红包,壕无人性,有空的朋友们可以入群,盟主们土豪们经常发红包,抢到了钱记得给我也打赏几块!(未完待续。)
第613章 霸王硬上弓(感谢血海£飘香盟主十一万打赏!)
丹江。
汉江的支河唐白河的支流,发源于商州西北的秦岭南麓,干流八百里,为汉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这条河流航运发达,是山南地区重要的黄金水道。但同时洪灾比较频繁,含沙量较多。丹江与关中的灞水之间,还有一条沟通涌道丹霸道,只不过如今失修,这条丹霸道并不好走。
李超他们是走陆路出蓝田关,进商州,才下了丹江。
船行在丹江上,很舒适。
李承乾他们天天在寻找丹鱼,李超却是在考虑更多的问题。
“丹江真是因丹鱼而名吗?”程处默打着赤脚,坐在船舷,手握着一支钓杆。看样子,他似乎也想捉条丹鱼。
李超笑笑。
“所谓丹鱼,其实只是古人的一个传说而已。事实上,丹江真正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大禹的外孙丹朱曾于此治水,为纪念他,后人把这条河称为丹水。亦称丹渊、赤水、粉青江。”
“没有丹鱼?”程处默扭头,有些遗憾。
“哪有那么神奇的鱼。”
崔琰看着妹夫似乎有些心思。“相国在担忧什么?”
李超在担忧什么?当然是担忧粮食,担忧明年的赈灾大计。现在已经入秋了,天气还在持续干旱,各地的旱情报告雪片一样奏入朝中。李世民每天都派快马把这些消息送给李超一份。
秋旱不止,丝毫不见雨迹,而且现在已经有的地方上报,开始出现秋蝗了。虽然这些蝗灾还只是小规模的,没有形成大的迁徙群,但一切都在证实李超他们之前推断的情况,局势正在不断的恶化之中。
形势越来越紧迫了。
李超很清楚他这次来山南的目的,不是来建新都的,事实上,到了现在,营建新都只是次要的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来负责预防救灾的。
随着时间推移,灾情就会如洪水一样越来越厉害,若不想办法疏通预防,那到时堵是堵不住的。
可归根到底,要赈灾,不管什么计划什么手段,有一项是最根本的,那就是粮食。
没有粮食,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虚的。
以工代赈也好,还是其它办法都好,都要有足够的粮食才行。
现在朝廷正想办法从四面八方往中原地区调粮食,但粮食这个东西,很重。古人说百里不贩薪,千里不贩粜。古人的交通技术不行,道路也不通畅,那种出州境的长途粮食运输,非常的艰难。
时间紧迫,就算周边地区能凑出一些粮食来,但如何把粮食运到灾区都会是非常困难的。
尤其是眼下,已经进入了秋季,本来秋季河道水就枯浅,加之今年又特别的旱,因此很多河都难以航运,能通船的也会大受影响。等再旱下去,运粮会更难,到了冬天,船都行不了。
加紧从周边运粮过来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把现在中原地区这里地主大户们手里的粮食,拿一些出来。
虽然采用和买和接管义仓社仓这样的手段有点严,可眼下的情况不严也不行了。
大家就好比都是呆在那条河堤下的人,河道高悬,水势越来越急,一旦堤坝溃了,那可就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在这堤下的人,都要遭受灭顶之灾。
这就好比战争时期,敌人围城了,那么城内的人都必须万众一心,把一切共享,保住城不破才是第一。
李超现在让朝廷和买,还是先给那些富户地主们设了一个自留额度的,而超过额度的也才只和买一半而已。
但如果到时事情真到了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李超也保留进一步向富户们和买或者借粮的计划。
不过李超也知道,跟这些地方上的大户地主们和买粮食,可不会容易的。
哪怕京城的宰相公侯们,第一时间响应了,但到了地方上,地方上的豪强们会不会配合?这是两码事。
就算是大敌当前的时候,都有人通敌卖国呢,何况只是灾情,有的是人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
“老师原来是在担心地方上的那些地主豪强们不肯交粮?这有什么可担忧的,到时调集地方上的府兵、衙役,直接上门拉粮,谁敢不交,哼!”程处默觉得这事情很简单。
皇帝都下了诏书,连京中的那些宰相公侯都配合了,地方上的这些地主豪强,他们敢抵抗?
“处默啊,你别太乐观,京城是京城,地方是地方。京中的公侯们响应配合,可不代表地方上的人也会配合。你也别说什么强逼硬夺,这种事情完全用强是行不通的。”
本来现在形势就不好,万一你再弄出一个官逼民反,那岂不更是乱上添乱?
急也急不来,得讲究策略。
毕竟,想要让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有觉悟,那是不可能的,越是地方上的地主土豪,越发的只有家没有国。
得想法,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拿出粮食来。
“要不,咱们让朝廷叫这些地主们纳粟授爵?”李感在一边出了一个主意。
纳粟授爵,这不是什么稀奇事情,早在汉代时那就是有的。
反正意思就是一个,出粮食出钱买爵位。这和纳铜赎罪一样,纳铜赎罪就是交铜抵罪。
反正,这都是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准备的。普通人也没钱买官买爵,更没有钱交钱免罪。
官是国之公器,当然不能随便的买卖。毕竟官职是国家管理天下的,随便拿钱买官,这还不得让他们管的乱套。
爵位有特权,一般尊贵有特权但不管事,因此更多的情况下,还都是卖爵而不是卖官。大唐如今的爵位,倒没有以前值钱了。
如今大唐爵位有世袭罔替,有降等世袭,还有终身爵位,既有实封爵位也有虚封爵位,但不管哪一种,都不如从前了。
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名头还是很响的,实际好处不如从前。
一是实封爵位也没有采邑和封丁了,都是换算成边疆的田地,一个实封课丁换十亩地。一户实封换五十亩地。(未完待续。)
第614章 卖爵(感谢孤单小星星盟主十万赏!)
虚封没有封丁也没有封地,但保留了爵位永业田,虽然地也分在边疆,但田地亩数翻倍。
不论实封虚封现在都没有了俸禄,只有封田和永业田,而且这些田照规矩,也要向朝廷纳税的,虽然一开始赐封的都有免税多少年的恩赏,但以后总还要纳税的,哪怕税比正常的低的多。
不过爵位也还是很吸引人的,除了终身爵不能承袭外,其它的两种爵位都是可以由子孙承袭的。另外,有爵位,还能按爵位等级给子孙门荫。
有了爵位,那么子孙以后就能直接入仕当官,级别越高,能荫的子孙越多,入仕时品级越高。这就是特权,此外还有诸如按爵位品级拥有田地限额提升,比如享受各种等级待遇提升,拥有不纳课等特权,拥有犯罪可输铜减免等等特权。
能得一个爵位,就相当于成为大唐集团的股东了。以后就能坐享分红,代代受惠。对于朝廷来说,封赏臣子爵位,就好比给公司员工股份一样,虽然这是最能拉拢人心的办法,但股份分多了,老板手里的股份自然也就少了,这控制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一旦最后股东太多,老板手里股权太少,那公司就有可能易主。
从另一方面来说,公司的股东太多,那么每年要分红可能也多,这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反正,爵位也是不能乱授的,哪怕这个股份是受限的,也是一样。
一群地主,捐点粮食就想换爵位,你做梦吧。
“那换勋呢!”
“换勋?”
勋也是一种特权称号,拥有勋,也有许多特权的。比如,拥有勋,按朝廷现在新的制度,也一样可以获得在边疆的勋田,数量还是正常勋田的双倍数。
其次,勋官也有视品,就是享受跟官阶品级的相似待遇。有勋,就不是平头百姓了,可以在妻子之外再纳媵纳妾,可以拥有的田产数量上限也提高了,住的房子马车等规格也能提升。
而且儿子也能凭荫入仕了。
这都是特权,别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做个官,你的儿子却能因为你的勋,直接就有机会做官。就算是较低的勋,你的儿子也能去做亲事、帐内这些,服够年限后,也有机会直接入仕的,这就是特权。
此外,有勋,就能免课。不用纳课,不用服劳役。
勋官,对于那些大贵族们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哪怕是对于一些大官僚来说,一样没吸引力。但对于那些地方上的一般地主、豪强甚至是富商们来说,这可就非常有吸引力了。
许多地主豪强,在地方上虽然很得势,但在政治上却没有地位,想入仕极难,想挤进那个政治圈里更难。
寻常情况之下,他们要么送子弟上战场,凭本事一刀一枪打下军功授勋封爵得官。要么就是参加科举,通过科举入仕。
但如今一来天下一统,打仗立功的机会少。二来科举制度还不完善,并不是真正凭本事中举的,一般的地主豪强跟那些垄断学术的士族高门没有竞争力。
要是朝廷肯弄一个捐粮就授勋的机会给他们,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人愿意的。
不过李超不太愿意,朝廷肯定也不太愿意。
就算是勋,那也得维持住勋的权力才行。如果滥封勋职,最后勋官的特权肯定也难以维持,最后这东西就不值钱了。
山南东道。
商州,上洛城。
商州做为山南东道的西北角,与关中长安紧邻。商州是关中与山南的重要通道,一面是蓝田关,一面是武关。在很多时候,商州,其实是划在关中的。商州的武关,一直都是长安的西南门户,属于关中四塞之一。
但又由于与关中隔了一座秦岭,使得商州又一直被关中人排斥在外。
多山少地的地理形势,使得商州一直不算太富裕,不过这里因为处于重要的交通道路上,这里的商贸倒是很发达的。沿着丹水,拥有数个很热闹的商镇。
其中商州治所上洛城,就交通便利,商业兴盛。
这里是沟通山南丹水和关中灞水的丹灞道的要点,重要水陆码头。同时从上洛还能向北通往洛南,那里是洛水上游,通往洛阳也很方便。
正是凭着这种便利,使得上洛虽地狭,但商业繁华,街镇兴旺。
上洛城里,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各种商会会馆众多,其中又大多是来自关中和洛阳和蜀中的商人们所建的会馆,各种会馆林立。
还有许多各个行业的会馆,比如船行、车马行、马帮,什么米行、木行等。
商业发达,会馆众多,连带着城里的货栈、客栈、酒楼、茶铺、饭馆也十分多。
自不久前,从长安正式传来要在邓州营建新都的消息后,上洛城里的生意更加火爆,不少商铺价格都上涨许多。
还有不少商人开始在修建商铺。
邓州与长安相距八百里,而两地之间最便捷的通道就是走商州了,过武关经蓝田,最近最便捷。
邓州汉京建成后,长安肯定也是做为西京,变为大唐的陪都的,新旧都之间的要道必经之处,以后肯定只会更繁华。
不过这两天,上洛城里各家茶铺酒楼里,议论更多的还是这个和买粮食一事。
上洛新丰会馆,这家会馆在上洛城里的数十家会馆里,都算的上是很有排场的。这家会馆以新丰为名,最先就是新丰籍在上洛的商人所建,关中新丰籍的商人筹资建立这家会馆,这些新丰商人,多是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