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儒道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儒道争雄-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你…被…坑了!”孔墨的修长的小手搭在了太史慈的肩上。

    “你就没想过,郡于州之间的那些勾当?”

    “难道我被算计了。”太史慈凝视着远方,喃喃道:“不可能,奏章被我亲手击毁…?”

    说完,太史慈可能觉得孔墨没听懂,然后把他和另外一名奏曹的事情再说了一遍。

    “当时那名奏曹趁我不注意欲取包裹说是想要翻阅里面奏章,这关乎东莱郡财政,自然不能让他任意观看,我欲取回,他不让,随后我们两人便发生争吵,无意间包裹被我击毁…。。”

    “奏章被毁,我们二人大难临头,合计之后,各自回家,准备逃亡辽东避祸。”

    “所以争抢包裹是由另外那名奏曹引发的?去辽东避祸也是那人提出的吧…!”

    听完之后,孔墨很轻易就抓住了里面的重点,翻了翻白眼说道:“那么事情就很清楚了!

    “你说那名奏曹是故意的?”

    一言惊醒梦中人,太史慈又不傻,相反他头脑灵光,只是一时间被蒙蔽其中,没有多想,孔墨现在把这一重要的点提出,他立刻明白了。

    “这一切都是个阴谋!”

    “确实如此…”孔墨点点头,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我想奏章里记载的财政收支不会详细,毕竟大部分都有可能被贪污,或者根本就是白纸几张,那名奏曹早在出城之前就和你上面的大官串通好,在途中毁坏奏章,然后把这个罪责强加在你的头上。”

    “官场里面常见的勾当,永远都是用底下之人当挡箭牌。”

    “这群混账。”太史慈立刻火冒十丈,猛然一掌拍在石桌上,瞬间,周围的气场变得十分强大,天地之气从四周源源不断汇聚而来,“砰”的一声,石质圆桌四分五裂。

    “这可是大理石,自己家中唯一的石桌啊。”

    见状,孔墨嘴角抽了抽,这太史慈有点变态呀。

    稍微发泄了一下心中的怒气,太史慈渐渐的平静下来,注意到被他损坏的石桌,脸上露出了歉意之色。

    “你家石桌太不禁打了…”虽是这么说,太史慈还是拱手道:“抱歉了!”

    “正常人给我把它打烂试试…”

    头上冒出一丝黑线,孔墨心想,果然不愧是以后东吴第一大将,就凭这怒掌断石,天下鲜有人办得到。

    “大爷的,平时他最喜欢在这石桌上练字写诗,提升儒道境界。”

    沉吟片刻,不再去看那裂开的碎石,孔墨回过神讪笑着说道:“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太史慈沉默了,刚刚生气期间有想过去找那帮恶心的贪官污吏算账,杀掉其中几个,还朝廷和百姓一个公道。

    但是经过此次事件后,太史慈变得沉重冷静了许多,回去又有何用,当头来免不了受到朝廷的通缉,到那时,难道还要带着家人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不成,他倒是没关系,可怜自己那六十岁老母还能由着折腾?

    人在英雄也有无奈的时候,太史慈现在正是如此情况,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远方,道:“为了不牵连母亲,辽东之行还是得去。”

    这句话说出之后,太史慈以前锋芒毕露的眼神中,逐渐多出了沉稳,人就是这样,只有在遇到挫折时,才会成长很快。

    “或许不必如此…”

    孔墨心知,现在时机成熟,正是自己为那六百降众找一个好统帅的时刻,于是他移动脚步靠近了太史慈,与其并肩而立,缓缓而道:“若是你真为老大娘着想,前往辽东避祸,无疑只是下下策。”

    (本章完)

第12章 讨董檄文() 
太史慈再一次沉默了,孔墨说的意思他懂,一旦自己前往了辽东,留老母亲一人在家,难免会出现意外。

    “唉,我这也是没办法,东莱郡州势大,在不离开此地,总有一天他们会找上门来,届时,母亲定会受子义牵连。”太史慈面色失落的说道。

    “呵呵,东莱郡势大,还能大过我北海国不成,既然子义的遭遇被我知晓,且老大娘于我有缘,那在下定不可能袖手旁观。”

    孔墨定了定神,微笑着看着太史慈再道。

    “子义只要带上母亲入我北海国,东莱郡州官员再猖狂也不敢来这里拿人,”

    “你愿帮我?”

    不知为何,太史慈心里闪过一丝触动,仅仅只凭一面之缘,眼前这位郡相公子不由分说就想帮他,东莱郡州的势力不小,绕是北海国与之触碰,也会吃不消。

    “然也。”

    “不行,子义不能为了一己安逸,而置北海国于危险当中。”

    孔墨越发的真诚,太史慈心里就越是自责不安,他平生坦荡不愿与人麻烦。

    “但我有一个条件。”

    心有道义的人就是麻烦,不给一个台阶,根本不会随你上去,孔墨自觉他也这样的人,自然明白太史慈心中所想。

    “在我手下任职,命你为统帅,帮我训练一支六百人的队伍。”

    “唉,子义受之有愧。”太史慈叹了一口气,孔墨如此对他,让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表面上是让自己在其手下做事,可实际上还是在帮他逃过郡州的缉拿。

    如今朝廷,还未彻底崩溃,能统率六百人队伍,也算一名不小的将军。

    太史慈见孔墨都做到这个地步,他若还有所顾虑,那确实让人寒心了。

    “主公在上,请受属下一拜。”

    既然孔墨真心待他,他太史慈也不会含糊,当下单膝跪拜,这是极为隆重的认主姿态。

    一声主公,衷心而发,从此太史慈纳入孔墨麾下,北海第一武将之名,在不久的群雄割据中,将会响策寰宇,震慑各方诸侯。

    “子义快快请起。”孔墨脸上有些不自然的扶起了太史慈。

    孔墨本想着先把太史慈弄到自己身边,然后再徐徐图之,可万万也想不到,一代神将就这样归心于他,这算是孔墨来到这个东汉里的第二个巨大惊喜了,第一个惊喜无他,就是那先祖孔子像。

    努力的让自己保持平常心态,好在浩然之体无时无刻不发挥着重要,窃喜半刻后,孔墨再次恢复淡然,他现在也算一名主公,以前那种不正经的模样,是到了改变的时候。

    稍微吐出一口浊气,孔墨从怀中掏出父亲所赐的银白色虎符交到了太史慈手中,轻言道:“子义先回黄县带上老大娘,明日午时三刻城外碰面,到时候我在安排你们的住所。”

    太史慈成为他的属下,孔墨自会为其考虑周全,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得把太史慈母亲接进城里,方便照料。

    “诺!”

    “属下告辞。”太史慈偏头拱手行了一礼道,他心知现在不用避祸辽东,当务之急便是接来自家母亲。

    眼见太史慈就这样离去,孔墨心里还流淌着不可思议,不过随后就又恢复了过来,他喊来莲衣,吩咐了一些事情。

    “去找孔管家,让他去城中挑一处上好的宅子。”

    在与太史慈谈话之前,孔墨故意支开了莲衣,两位大老爷们相处,身旁多出一名女子,总归会少那么点基情。

    ……

    次日,还未到午时三刻,孔墨就被莲衣拉倒了城门口,对于黄巾降众的现状,她迫切的关注,有一日莲衣背着他,偷偷的去到城外驻扎之地,回来后,脸上却带着失望,孔墨猜测,这里面应该有她想要找的人。

    这时,城门口的异状让孔墨停住了出城的脚步,这是一张告示,已经围上了不少人。

    本来贴在城门口的告示有很多,并不出奇,但这张告示面前有一人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位风韵犹存的美娇娘为何会在一张告示面前顿足许久。”

    带着疑惑,孔墨拉住了迈步向前的莲衣,走到告示旁边。

    穿过人海,莲衣也瞧见了这名女子,她凑近问道:““春姨,你对着告示发什么愣呢!”

    “哦,莲衣来了,自己看吧,或许你家公子会对告示里面的内容感兴趣。”

    春姨回过神,指了一下告示,便转身离开。

    看着墙上的告示,与其说是一张告示,还不如说是一道通缉令,孔墨叹了一口气,他还真的对着里面的内容有兴趣。

    曹操在得到气运神兵七星刀后,在接下来几日的时间,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契机,进到相府,欲对熟睡中的董卓暗下杀手,岂料这个时候,天地间隐隐传来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机,曹操体质特殊,对于危机往往异于常人,他能感受到这股气来自于一名恐怖的对手,一旦刺杀成功,在这位恐怖之人手中,他曹操自己也会死无葬身之地。

    在大义与自身性命两者间,曹操这一次选择了放弃刺杀,保全性命,他用进献神兵为由,得以全身而退,逃离了洛阳帝都。

    回到陈留的曹操,联系到袁氏两兄弟,并向各州郡遍发英雄帖,通缉令。

    “这是一则讨董檄文。”孔墨看到告示上的曹孟德,脑海中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这位枭雄的经历,只是在这个世界会有些出入。

    “走了,莲衣,出城。”

    莲衣也仔细的阅读了里面的内容,提不起丝毫兴致,父亲死后,她在乎的事情仅仅几样。

    “先等等。”

    到了城门外面,孔墨停住了脚步,他与太史慈约好在此地碰面。

    就在莲衣刚欲开口询问孔墨为何顿足时,一辆马车停在了他们身边。

    “原来少爷是在等昨日来访的美髯汉子。”

    见从车马下来两名熟悉的面孔,莲衣闭上了红唇。

    “老大娘!”孔墨再见到太史慈的时候直接迎了上去,带着笑意便对慈母一礼。

    “大人,这可使不得。”慈母连忙准备跪拜,在她的眼里,孔墨身为北海国郡相家公子,肯定是一位非常大的官,所谓民见官拜,慈母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孔墨哪能让太史慈母亲向他跪拜,连忙止住了慈母的动作,亲切道:“百善孝为先,长者便为尊。”

    “儿呐,这位大人是好人,你一定不能辜负于她。”慈母转过头对着太史慈说道,她以前读过书,有着一定的文化,孔墨这句发自肺腑之言,慈母能感受到这里面的心意。

    “主公!”太史慈点了点头,他能明白这句话里面的深意,眼前这名比自己还年轻的青年是一位值得追随之人。

    “莲衣,先送老大娘回孔府…”

    “啊,少爷,我要去看看他们…!”孔墨话刚一落,莲衣立刻咬着嘴唇,委屈的说道。

    “你不是已经看过了吗。”带着一丝别样的目光,孔墨似笑非笑的看着她。

    “好吧……”

    莲衣像是被逮着偷吃的小猫,苦着个脸叫了两声,随后带着慈母再次过城门。

    “好了,子义,我们这便去瞧瞧你今后的队伍!”在莲衣带走慈母时,孔墨也带着太史慈来到了黄巾降众的驻扎地。

    (本章完)

第13章 白衣卫() 
这里是一处临时的军营,用些简单的材料造了能容纳七百多人的营帐,六百降众,一百多名看押守卫,此处离城内较近,这些人的补给暂时由孔融出资,因为孔墨筹集的粮草今日才到。

    “站住!”

    营外两名临时守卫喝住了他们,在太史慈亮出虎符之后,守卫们才得以放行。

    一位不算健硕的中年甲士,统领百名守卫的屯长,他得知孔墨二人来意之后,脸上浮现出了担忧之色。

    “大人,一旦我们离开,这群黄巾余孽没了掣肘,定会反抗逃走。”

    “不用担心,你们放心回去述职即可。”孔墨一片笃定,丝毫不担心这群守卫离开以后,黄巾降众会发生躁动。

    能从百人中,脱颖而出,这名屯长自然会察言观色,验证了虎符的真假后,他便率军离开,返回城中述职而去。

    各个营帐的黄巾降众在察觉到看押他们的守卫纷纷不见了之后,各自从营帐中缓缓走出。

    他们没有第一时间逃走,而是在周围晃荡了几圈之后,围到孔墨和太史慈面前。

    “两位小哥,可知道看管我们的守卫去哪儿了。”降众里出来一名稍微有威望的老者疑惑道。

    “都走了,全都离开了。”孔墨轻声回道,似乎不担心他们会反抗逃走。

    “啊,他们怎么能走呀,难道我们又要回到以前那种颠沛流离,四处劫掠的日子吗?”值得奇怪的是,这名老者以及众多黄巾降众在听到孔墨的消息后,并没有感到庆幸,而是眼中浮现出泪水,一丝绝望之色在人群中蔓延。

    “主公,你跟我说过,这些都是黄巾余孽,为何在得知守卫离开后,却没有逃走,反而露出这般模样,他们难道还觉得当俘虏有趣不成。”太史慈见状,凑到孔墨身旁悄声问道。

    “本是良人,奈何为贼!”这句话,孔墨第二次说了,他给太史慈解释了这其中道理。

    原来自那日六百黄巾降众尽归孔墨麾下的时候,他便让父亲先出了一批补给,至少让这千人每日能填饱肚子,

    这群黄巾前身明显只是一般平民百姓,受到裹挟,才被迫成为黄巾,所过的日子也是有一顿,没一顿,他们几乎所有人都见过自己的亲人在面前活活饿死。

    相比于黄巾生活,这俘虏的待遇对他们来说,简直算得上是人间天堂,每日两顿饱饭,不忍那要命饥饿,有自己的营地,不受这颠沛之苦,再也没有亲人在面前死亡,这让黄巾降众已经感到满足,只期望这日子能一直过下去,完全没有逃跑的打算。

    讲完之后,孔墨清楚看到身旁的太史慈一怔,暗自摇摇头,这种情况却让人痛心,百姓被逼得如此地步,但这就是现实。

    “好了,你们哭完之后,是该考虑接下来的事情了。”孔墨这才大手一挥,暗用调了自身体内的玄气,儒道术法唇枪舌剑,不只能口吐刀剑,更能镇定人心。

    随后,孔墨把二人到来的目地告诉了这六百余人,不出意料,他们没有犹豫便答应加入孔墨麾下,经历过俘虏生活后,他们更能明白,进军伍比当黄巾好太多,至少为了填饱肚子而忧愁。

    因为现实的残酷,物竞天择,黄巾降众里面老弱妇孺早在之前四处流窜的时候已经剩得很少了,剔除掉他们,在加上体残缺之人,自成一支补给队,还留有近五百精壮,凑齐一部正规军队,交由太史慈全权指挥,

    太史慈虎符在手,很快就让这六百人有了凝聚力,渐渐的脱离黄巾匪样,这便是身为气运神兵传国玉玺分化而出的虎符功效,能凝聚人心,提高战斗力。

    气运神兵传国玉玺,承载着国运和大汉龙气而生,有着极其神秘的力量,只有大汉朝廷承认的王侯将臣,被盖上传国玉玺的诏书,才会化为对应身份的印章。

    诸侯凭此印章之力才能分化出对应身份的虎符,但不能超限制,譬如孔融只能分化出两枚都尉虎符,一枚给了武安国,一枚给了孔墨,身份越高,印章的能力越强,据传以前的大将军何进,仅仅只是一名杀猪匠,在得到大将军位之后,其能力便十分的突出了。

    “主公,这六百人,属下已安排妥当。”在几声令下之后,本来十分散漫的黄巾降众,逐渐变得整齐划一,太史慈这才停止口令,回到孔墨身边,拱手道。

    “恩,义果然是名帅才。”虽说孔墨知道太史慈有很高的练兵能力,但是能在一个时辰没到的功夫,便让麾下新卒令行禁止,这不得不说太史慈有极高的军事才能,真难想象这么一个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