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小农民-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挪椒愿赖馈�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王有才答应后就下去了。

    “好的,少爷”李彪和墨香也点头答道。

    “恩,我先去洗澡了,一会要是李继策到了,让他先去正堂等我!”

第59章 天灾人祸(五)() 
等到徐凡洗完澡,换好衣服走出来,李继策已经在正堂等了一会了。看到徐凡出来后,李继策赶紧起身道:

    “哎呦,兄弟,你总算是到了!为兄这几天几乎天天都让人过来,急死我了!”

    “呃,李兄,出啥事了?那么急!”看到李继策满脸焦急的样子,刚走进正堂的徐凡一愣,走到李继策跟前的椅子上坐下后说道:“小弟快到长安的时候,因为难民比较多,在城门口被挤得耽搁了一下。进城后,又被粮店门口哄抢粮食的百姓给阻了一下,不过我看到咱们酒楼在城门口安置的施粥摊了,跟户部、万年县、长安县和其他商铺的排了一溜儿,备的粮食挺足,施粥的量也够,挺好的啊!”

    “兄弟,我急得不是这事,施粥的事情从收到你的信后,我就让李茂盛和李庆顺在城门口安置了。东西两市和洛阳的粮店也都按照你的要求平价供粮。我说的是**的事情!自从六月份皇上暗中让我爹和兵部尚书李靖李伯伯秣兵历马之后,七月底,肃州守将张士贵、甘州守将张宝相传来军报说**将军雅尔金和阿史那杜尔部异动频繁,且不断骚扰我大唐边境,似有集结之象。前几天代州都督张公瑾上书皇上开始请求反击,并且列举了六条出兵突厥的理由,皇上已经采纳了,这几天的朝议都在讨论出兵的事情呢!这场大战一触即发啊!”李继策摆手之后,凑到徐凡跟前小声的说道。

    “哦,是吗?”听到李继策说的最新军情,徐凡一愣,徐凡记得大唐灭**的战争好像是在十一月份开始的啊,难不成提前了?

    “兄弟,为兄和怀默几个已经请求领兵出征了,你这忠武将军是不是也跟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啊?”李继策说道。

    “呵呵,李兄,我这个忠武将军只是个虚衔,又没有兵权,而且我也不懂兵法啊!再说现在朝外水灾肆虐,我还有着户部侍郎的职务,就算想去,皇上也不一定同意啊!”一听李继策邀自己一起去前线,徐凡苦笑着说道。

    “可是,兄弟在回襄阳之前不是给皇上写了一个折子吗!不但介绍了突厥的民族特性以及对于我大唐的威胁,而且还建议皇上在适当的时候出兵剿灭,怎么不可以跟我们去啊?况且,是男儿就应该驰骋沙场,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即便血洒战场,马革裹尸,那也是我男儿本色!”李继策循循善诱的说道:“而且,我还跟我爹推荐你做他的参将呢!”

    “恩?那你爹怎么说啊?”徐凡被李继策说的有些心潮澎湃,忍不住问道。

    “嘿嘿,我爹说你点子多,说不定到时候能派上大用场,但是随军出征毕竟危险,况且你又不懂武艺,说是想看看你的意见。怎么样,兄弟?愿不愿意跟为兄一道去见识见识?你放心,到时候为兄肯定会护好你的安全!”看到徐凡被自己说的眼冒精光,李继策用胳膊碰了一下徐凡后笑着问道。

    “呵呵,李兄,能跟李伯伯他们一起驰骋疆场,我很期待,更别说还有李兄护卫我的安全。但是这个不是我说了算的,我一会还要去面见皇上,到时候我问问,看看皇上对我有什么安排吗,如果没有的话,我一定跟你们一起去杀敌报国!”徐凡笑着说道,眼睛里冒着精光。

    “好兄弟,就等你这句话了!那你赶紧去皇城吧!等你回来后,我再过来。”李继策起身后说道。

    ——————————————分割线—————————————————

    皇城,御书房,徐凡正在回报一路上的灾情和自己建议的处理措施。

    “。。。微臣一路走来,襄州、邓州、金州、商州等地均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水灾,大片良田被淹、房屋倒塌,百姓纷纷逃离家园,流离失所,淹死、饿死者不计其数,微臣沿途持官凭印信已经让沿途的州县开仓放粮、施粥救济,并请当地的驻军和衙役们分散下去救助被困的百姓、打捞浮尸;将难民集中起来管理,严令难民们喝开水、吃熟食,严禁随地大小便,分发木桶将夜香等排泄物集中掩埋处理;并且在难民临时搭建的草棚泼洒干石灰粉,发现有疾病者也都隔离开来,单独救治,杜绝瘟疫的传播,这些微臣都在之前上的折子里详细的介绍过了。在来的路上微臣还听逃荒的难民说,荆州、峡州、朗州、岳州、河州等地的涝灾更为严重,因此微臣请求皇上将微臣写的抗灾防疫的条文下发到受灾的各州县,严令他们参考执行,以减少百姓的伤亡!”回报完后,徐凡跪在地上请求道。

    “恩,朕看过你写的抗灾防疫的条文了,也让宫中的御医和朝中大臣们审核过,他们都说你写的那些抗灾防疫的措施很全面,也很到位,朕已经让秘书兼抄写后下发到受灾的州县了,并且严令他们照此执行,不得有误!而且,朕也让兵部下令各地驻军参与本地的抗灾了。”李大帝点头说道。

    “承之啊,你做的很好,朕很满意!朕继位这几年内忧外患,天灾不断,世人都说朕登基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上天降下灾难以惩罚朕,你对此怎么看啊?”李大帝褒奖完徐凡后,皱眉问道。

    徐凡看着熬得双眼通红但目含精光,满脸憔悴却依然坚毅的李大帝,心里忍不住有些同情,李大帝也不容易啊,登基称帝后也没怎么享过福,整天都在处理烂摊子,忙忙碌碌,如履薄冰。

    “皇上!微臣认为皇上登基乃是上得天心下顺民意,些许小人的戚戚之言不必过于在意,纵观历朝历代,哪一朝没有经历过天灾啊!况且天灾只是气候变化所致,与皇上何干?而且与前朝末年相比,我朝百姓虽受天灾之痛,但却无抱怨之心,此乃皇上文韬武略、广施仁政之结果!微臣坚信等到天灾过去,皇上必能带领大唐走向百业兴旺、社会安定、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贞观盛世!”徐凡朗声答道,先不说李大帝为人为政确实不错,而且这时候哪敢说个不好啊,否则分分钟就是人头落地啊。

    “承之啊,你很会说话,虽然明知你在安慰朕,但是朕还是很高兴,呵呵”李大帝笑道。听着徐凡坚定的语气和称赞的话语,李大帝很高兴。

    “皇上,您了解微臣!微臣从不说大话、空话!也不会为了献媚而对皇上曲意逢迎,臣相信从明年开始,我大唐将会开始逐渐走向盛世,至时将四海统一,万邦来朝!”徐凡再次朗声说道,开玩笑,大唐的历史在这时候还有比我徐凡更了解的吗!

    “哦?朕都没有如此的信心,承之为何如此肯定?而且还断定自明年开始我大唐就会走向盛世,难不成你还真会卜卦神断之能?”李大帝狐疑的问道。

    “呵呵,皇上,信则有,不信则无!不可说,不可说啊!”没想到李大帝竟然知道自己给李继策算卦的事,徐凡有些不好意思。

    “恩,那朕就借你吉言了”看到徐凡不愿意多说,李大帝也没勉强,拿起一份折子递给身旁的内侍后说道:“承之啊,你看看这份折子,这是代州都督张公瑾前几天递上来的,你之前也曾给朕上过类似的折子,你看后说说你的见解!”

    “臣遵旨!”依制施礼后,徐凡接过内侍递过来的奏折,打开后,只见上面写着出兵**的六个理由:

    “第一、**可汗颉利的统治残暴,杀忠臣良将,而听信奸臣小人的言语;

    第二、薛延陀等突厥部落反叛颉利;

    第三、颉利得罪了突利、拓设、欲谷设等突厥领袖,使其内部不团结,这些领袖不可能甘心居颉利之下;

    第四、塞北突厥驻地今年天气恶劣,霜冻时间比往年早,使粮食减产,部队粮食供应必然短缺;

    第五、颉利疏远自己同族各部落,而亲近外族诸侯将领,但这些将领心存犹豫,并不真心归顺,如果唐朝大军到来,他们必定倒戈使突厥内乱;

    第六、目前唐人已经逐渐在北方定居,而且数量众多,如果唐朝派遣军队,这些唐人一定支持响应。”

    “皇上,微臣认为,有张将军的这六条理由,这世上就不应该再有**的存在!而且微臣也愿随军驰骋沙场,为我大唐建功立业!”合上奏折后,徐凡拱手朗声说道。

第60章 天灾人祸(六)() 
从皇城出来后,徐凡的心情还是有些激动不已,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是李大帝最终还是同意了徐凡的请求。一想到自己也能参与到大唐灭**的战争中去,近距离的接触古代的战场厮杀,徐凡就感觉整个心脏仿佛要跳出来似的。

    自古以来,男人的身体中一直都蕴藏着一种不安分的冒险基因,就像是与生俱来,对于当兵打仗,也总是有一种天生的向往。当然,徐凡也不例外。

    之前看古代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徐凡就兴奋不已,只见屏幕里烽烟四起,旌旗翻卷,鼓声阵阵,战马嘶鸣,随着凄厉的牛角号声震山谷,两翼骑兵呼啸出击,重甲步兵亦是无可阻挡地傲慢阔步,恍如黑色海潮平地席卷而来。终于两股铁流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响彻山谷,又如万顷怒涛扑击群山。长剑与大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密集箭雨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沉闷的喊杀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颤抖!日月失色!那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震撼的徐凡心情激荡,恨不得自己当时也能在战场上。

    现在终于有了亲身参与的机会,徐凡怎能不激动,虽然只是以一个行军长史的身份负责出谋划策和后勤补给。不过,想起李大帝的条件,徐凡也是有些苦笑不已。

    回到襄阳伯府的时候,李继策又已经等在那里了。徐凡有些无语,这李继策也真是个急性子,一点都不随他老爹,哪有一丝他老爹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劲儿啊,难不成真应了那句老话:子不类父?

    “兄弟,咋样?皇上同意了吗?”看到徐凡走进来,李继策赶忙问道。

    “呵呵,继策兄,皇上一开始说我是文官,坚决不同意我去战场,但是经过小弟我用这三寸不烂之舌,据理力争,摆事实,讲道理。最后,皇上他老人家终于点头同意了!”徐凡有些夸张的笑道。

    “啥?你还跟皇上发生争执了?”李继策瞪着眼,一脸惊讶问道。

    我去,这都什么耳朵啊!徐凡有些无奈的翻了翻白眼后说道:“跟皇上发生争执?李兄,你当小弟我有几个脑袋啊!我说的是我跟皇上讲明了我随军出征的理由,皇上最终同意了!”

    “同意了就好啊,咱们兄弟几个终于可以驰骋疆场了!哈哈”一听说皇上同意了徐凡随军的请求,李继策哈哈大笑道。

    “不过,李兄,皇上让我办完一件事后才能随军出征啊,呵呵”看到李继策哈哈大笑,徐凡皱着眉头,有些苦笑的说道。

    “咋?还有条件啊?”李继策一愣,笑声戛然而止。

    “恩,皇上要我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筹备出救灾和出征的部分粮草。”徐凡点头说道。

    “需要筹备多少?”李继策问道。

    “大概在两百万石左右!”徐凡说道。

    “那么多!”李继策惊呼道。

    两百万石,这几乎是一个州正常情况下一年的粮食产量,但是这两年天灾不断,各地粮食都比较短缺的,各地洪灾爆发以来,长安城的粮价现在都到了斗米值一匹绢的价格。贞观初年绢的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说在三百六十文左右,也就是说一斗米的价格已经到了三百六十文了,据此推算,一石米就是三两多银子,两百万石,那可是七百多万两银子啊!即便是粟的价格推算,现在十五石粟能换九石米,那也得是四百多万两银子!

    “那皇上给了多少银子?”震惊之后,李继策赶忙问道。

    “两百万两!”徐凡伸出两个指头,苦笑的说道。

    “那还差一半多啊!不过咱们手里现在还有将近三十万石米粟和小麦,还差一百七十万石啊,不过相比来说,也不是不可能完成。”李继策思索了一会儿后说道。

    “李兄,那三十万石粮食不能动!那是我用来抑制粮价上涨的,估计你也看见了,自从洪灾爆发以来,粮价几乎一天一个价,百姓们也都纷纷哄抢粮食,前段时间让你在长安东西两市和洛阳开粮店就是为了这个事!”徐凡正色的告诫道。

    “也是,这段时间长安的百姓们都在抢购粮食,粮店倒是趁机涨价大赚了一笔,但是那三十万石粮食都用来平抑粮价了,你这边怎么办啊?”李继策问道。

    “李兄,回来的路上我已经想出了一些办法,你附耳过来我给你说”徐凡说道。

    然后,两个人在正堂交头接耳的小声说了半天。

    ——————————————————分割线—————————————

    几天之后,李大帝下旨全国严令禁止不法商贩恶意抬高粮价,趁机大发国难财,否则一经发现,将以扰乱市场秩序罪给予没收粮食及经营所得,查封店铺;情节严重者,还要收押入狱甚至秋后问斩。而且严令各地州县官员要加强巡视,并且逮捕了长安和洛阳等地几十家家恶意哄抬粮价、囤积居奇的不法商贩,以示惩戒!

    同时,李大帝也按照徐凡的请求,命令各地州县的官员们邀请本地的粮商和豪富巨贾赴宴参加救灾募捐。募捐后的粮食除了保证本地受灾百姓的粮食供应外,余下的部分要运到长安作为大军出征的粮草。而且让兵部下令各地驻军在灾后要帮助本地百姓翻盖房屋,修建引水渠排涝,以防流离失所的百姓们逃荒,形成难民潮被小人利用,造成内患。

    与此相应的,长安东西两市和洛阳等地的兴隆斋粮店纷纷贴出告示,各地兴隆斋粮店在洪灾期间将严格执行皇上的圣旨,平价售粮,绝不涨价,并且调运了上百万石粮食,不间断的放量供应。

    一时之间,长安及洛阳各地的粮店和商贩损失惨重,风声鹤唳,不再敢明目张胆的抬高粮价,市场上粮价平稳,百姓们也都慢慢的安下心来,不再哄抢粮食,粮店门口积聚的百姓们也都纷纷散去。

    这一天,长安和洛阳各地的豪商巨贾纷纷收到了英国公、右武威大将军李世绩和襄阳县伯、正五品上的户部侍郎徐凡的请柬,邀请他们晚上到洛阳的洛阳居酒楼和长安的富贵荣华及五湖四海酒楼赴宴。

    收到请柬的众人在赶到荣幸的同时,也都纳闷,这英国公和襄阳伯都是平时想见都见不着的人物,今天怎么会邀请自己赴宴啊,于是都纷纷询问,有些了解内情的也都猜出与救灾募捐有关。

第61章 天灾人祸(七)() 
此时,按照徐凡的要求,富贵荣华和五湖四海酒楼歇业一天,李茂盛和李庆顺也都在酒楼门口负责迎宾。

    从下午开始,富贵荣华和五湖四海酒楼门口就车马不断,虽然很多人明知徐凡邀请他们来是为了救灾募捐,但是还是忍不住凑过来看看。一是徐凡毕竟是襄阳伯、正五品上的户部侍郎,还是皇上眼前的红人儿,众人不能不给他面子。二来,徐凡挣钱的能力很强,而且有很多好点子,光看富贵荣华和五湖四海酒楼就知道了,简直就是日进斗金啊。众人也都想跟他请教一下,要是徐凡一高兴给他们出一个千金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