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7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候,横帆机动力超差。想要躲开轻快的火船,难度极大。所以,郑芝龙的舰队,轻松击溃了荷兰人和刘香的联合舰队。

    而后来,荷兰人也学到了这一招,将其用在了西班牙人身上。在6年后的唐斯海战中,荷兰人用曾经遭受过的火船战术,用来对付西班牙主力舰队。结果,依据摧毁西班牙43艘大型战舰,让西班牙海军从此一蹶不振。毕竟,西班牙人损失的,可不是海盗刘香损失的那50多艘中小船只,而是排水量都在1000吨以上的主力战舰。西班牙人遭此损失,从此失去了在海上压制荷兰的能力,甚至被迫同意了荷兰的独立。而荷兰的“海上马车夫”时代,也从那场海战之后才崭露头角。毕竟,之前荷兰人都没有制海权,只有挨西班牙舰队虐的份儿。

    马林左思右想,觉得就算给明朝提供火炮,明朝人也用不顺手。毕竟,明朝人的确没有用大炮巨舰的习惯。就像把ak47这种大杀器给非洲黑叔叔,结果他们摆出各种销魂的姿势进行射击,但就是打不中……

    而火攻法不同,这本来就是古代华夏人拿手的伎俩。而且,非常符合古代华夏儒生“用计破敌”的思维方式。

    明朝的军事衰落是很悲哀的,明朝的儒生,和宋朝儒生一样,过于相信文人的计谋,喜欢走捷径。

    结果就是,打仗时将士们基本功不扎实。而统帅兵马的文官,也老想着用自己的计谋去解决对手,而不是靠强大的实力去碾压对手。

    若是遇到同样弱鸡的对手,这些计谋自然好使。可是,遇到在机动力上远超明军的蒙古骑兵,自然就成了傻叉……

    这个世界,终究是要靠实力说话的。马林就算喜欢玩阴谋诡计,可北海国的军队,却也是按照后世的严格标准训练而成的。用计谋,北海国军队行。要是硬碰硬,北海国军队一样不怵。

    而明朝的文官,太过脑残,总想着靠自己的计谋解决对手,压根就没想过要通过训练提高将士们的战斗力。

    只有戚继光,认识到了将士们本身训练水平的重要性。所以,他练出了一支无敌的戚家军。但可惜的是,后来戚继光的后台张居正倒台,戚继光也受到文官争斗的牵连,被迫下野。他的杰出军事思想,也被愚蠢的文官们弃之不用。最后一支戚家军,甚至被故意丢到辽东送死。

    ……

    马林估计,就算大炮巨舰的思想正确,那些大明文官也不会采纳。他们要是肯接受这种思想,刘大夏也不会把郑和的航海图和宝船图纸都藏起来了。

    无他,发展海军太耗钱了,维护费用也很惊人。但大明王朝的财政,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通没有眼光的限制,从来就没好过。

    朝廷缺钱,这些文官们自然就反对大造战舰和火炮了。特别是马林献上的拿破仑12磅炮,用的是铜炮,平均每门炮就需要五六百公斤铜。对于比较缺铜的明廷来说,要是那些文官肯大批制造就有鬼了。

    但马林却不能让明廷在和葡萄牙人的战斗中失利,因为,现在的皇帝是正德这个好战分子!

    若是水战失败,那些文官就没有能力阻止正德发展海军了。而正德要是弄出强大的海军,东亚地区就没法安稳了。

    所以,马林又提出了火船战术……

    火船战术在明朝是非常有名气的,因为,现在在明朝很流行的《三国演义》,就特别提到过《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在明朝太有名,估计有说书人的城市,大部分百姓都听过这个故事。

    马林提出火船战术,不仅让明朝人熟悉,而且,非常符合明朝文人“喜欢用智谋”的风格。

    说到底,就算写《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罗贯中,其实也就是个半吊子文人。这货本来是辅佐张士诚的,但在罗贯中之流的半吊子文人“军事家”的辅佐下,张士诚干脆利落地输给了朱元璋。因为,张士诚太过迷信这帮半吊子文人的军事能力了。不像朱元璋,手下有徐达、常遇春等一干名将猛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些小伎俩毫无用处。《三国演义》,也不过是一本娱乐大众的评书。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战争场景非常滑稽——堂堂主将,居然出阵和人单独斗将……这得多脑残啊……

    然后,埋伏人也就简单几句描述——敌将大呼“不好,中计了”,然后就兵败如山倒了……

    简单来说,《三国演义》这书,把士兵全当npc了,而热切过分夸大了武将的作用……

    ……

    但这种脑残的书,对士兵不行的明朝没啥用。可是,对本来士兵战斗力就很强的女真人就有用了……

    努尔哈赤这个半文盲,就是受到了《三国演义》非常深重的影响,开始喜欢用计谋作战。

    和明军不同,努尔哈赤手下的女真蛮子本来就很剽悍,不是明军那种npc士兵,而是类似游戏里的“精英怪”。而蛮兵们不缺勇猛,只缺主帅的智谋。《三国演义》的智谋虽然有些幼稚,可那是对明朝这个重文轻武的国家。而对于士兵全是凶悍的蛮子的后金而言,那些计谋却又有用了。因为,《三国演义》里最短板的“士兵能力问题”,在后金这边不是问题。

    这样一来,本就有剽悍的蛮兵的后金,加上三国的智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满清……

    当然,满清能入关也有很大的运气因素,比如李自成在内部的破坏。但《三国演义》和满清的情况的契合,也是重要的因素。

    ……

    马林无法改变明朝文官脑残的“过分依赖计谋”的军事思想,也不想改变。但这次为了对付葡萄牙人,他不得不顺着那些明朝文官,采用他们看来最正确的方式,去打败葡萄牙舰队。

    甚至,这次功劳马林都不想要,避免激怒葡萄牙人。

    所以,马林早就打算好——让孔泰挑选一个明朝读书人手下,让其赶赴廣枺阅笔康纳矸荩虼竺鲝V枺Φ耐潮傧咨洗思啤U庋咸蜒廊司退阏桨埽裁环ü肿锏铰砹滞飞狭恕

    而且,马林估摸着,以明朝官僚的尿性,那个统兵官就算知道是马林献的计策,也会想方设法把功劳安在自己头上的。所幸,马林本来也不想要找个功劳,大家倒是一拍即合了……

第1678章 莫辛根再出发() 
占坑……15到30分钟后改回来,请到时候刷新。老牛正在码字中……最近天热,老牛这个胖子都快热昏了,智力也下降了不少,真难受……

    事实上,对抗西式舰队,未必就需要和对方对轰火炮。另一种古老的战术,一样很厉害。那就是火攻。

    从三国时期开始,古代华夏人就将火攻用于水战。这个战役太有名,那就是赤壁之战。

    当然,火攻是有限制的。赤壁之战东吴火攻成功,是建立在曹军把船都用链条锁在一起的情况下。要是船没锁起来,看到对方火船过来,大不了船只分散开呗,最多损失部分船只。

    而原本历史上,明朝末年大海盗郑芝龙也在料罗湾海战里对荷兰人和刘香的船队使用过火攻战术。那场海战,郑芝龙给出了海战火攻最标准的战法等敌军船队停泊在港湾内,而且逆风的时候,趁势用几百条火船冲上去……

    舰队停靠在港湾里的时候,特别是晚上,很多水手压根就不在船上,而是上岸整修去了。这时候发动火攻,对手来不及反应。

    另外,如果港湾恰好处于逆风向的时候,船只冲出来很难。因为,动力不足。中式的船帆还好点,可以利用八面来风。而西式的横帆船就惨了。在面对逆风的时候,横帆机动力超差。想要躲开轻快的火船,难度极大。所以,郑芝龙的舰队,轻松击溃了荷兰人和刘香的联合舰队。

    而后来,荷兰人也学到了这一招,将其用在了西班牙人身上。在6年后的唐斯海战中,荷兰人用曾经遭受过的火船战术,用来对付西班牙主力舰队。结果,依据摧毁西班牙43艘大型战舰,让西班牙海军从此一蹶不振。毕竟,西班牙人损失的,可不是海盗刘香损失的那50多艘中小船只,而是排水量都在1000吨以上的主力战舰。西班牙人遭此损失,从此失去了在海上压制荷兰的能力,甚至被迫同意了荷兰的独立。而荷兰的“海上马车夫”时代,也从那场海战之后才崭露头角。毕竟,之前荷兰人都没有制海权,只有挨西班牙舰队虐的份儿。

    马林左思右想,觉得就算给明朝提供火炮,明朝人也用不顺手。毕竟,明朝人的确没有用大炮巨舰的习惯。就像把ak47这种大杀器给非洲黑叔叔,结果他们摆出各种**的姿势进行射击,但就是打不中……

    而火攻法不同,这本来就是古代华夏人拿手的伎俩。而且,非常符合古代华夏儒生“用计破敌”的思维方式。

    明朝的军事衰落是很悲哀的,明朝的儒生,和宋朝儒生一样,过于相信文人的计谋,喜欢走捷径。

    结果就是,打仗时将士们基本功不扎实。而统帅兵马的文官,也老想着用自己的计谋去解决对手,而不是靠强大的实力去碾压对手。

    若是遇到同样弱鸡的对手,这些计谋自然好使。可是,遇到在机动力上远超明军的蒙古骑兵,自然就成了傻叉……

    这个世界,终究是要靠实力说话的。马林就算喜欢玩阴谋诡计,可北海国的军队,却也是按照后世的严格标准训练而成的。用计谋,北海**队行。要是硬碰硬,北海**队一样不怵。

    而明朝的文官,太过脑残,总想着靠自己的计谋解决对手,压根就没想过要通过训练提高将士们的战斗力。

    只有戚继光,认识到了将士们本身训练水平的重要性。所以,他练出了一支无敌的戚家军。但可惜的是,后来戚继光的后台张居正倒台,戚继光也受到文官争斗的牵连,被迫下野。他的杰出军事思想,也被愚蠢的文官们弃之不用。最后一支戚家军,甚至被故意丢到辽东送死。

    ……

    马林估计,就算大炮巨舰的思想正确,那些大明文官也不会采纳。他们要是肯接受这种思想,刘大夏也不会把郑和的航海图和宝船图纸都藏起来了。

    无他,发展海军太耗钱了,维护费用也很惊人。但大明王朝的财政,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通没有眼光的限制,从来就没好过。

    朝廷缺钱,这些文官们自然就反对大造战舰和火炮了。特别是马林献上的拿破仑12磅炮,用的是铜炮,平均每门炮就需要五六百公斤铜。对于比较缺铜的明廷来说,要是那些文官肯大批制造就有鬼了。

    但马林却不能让明廷在和葡萄牙人的战斗中失利,因为,现在的皇帝是正德这个好战分子!

    若是水战失败,那些文官就没有能力阻止正德发展海军了。而正德要是弄出强大的海军,东亚地区就没法安稳了。

    所以,马林又提出了火船战术……

    火船战术在明朝是非常有名气的,因为,现在在明朝很流行的《三国演义》,就特别提到过《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在明朝太有名,估计有说书人的城市,大部分百姓都听过这个故事。

    马林提出火船战术,不仅让明朝人熟悉,而且,非常符合明朝文人“喜欢用智谋”的风格。

    说到底,就算写《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罗贯中,其实也就是个半吊子文人。这货本来是辅佐张士诚的,但在罗贯中之流的半吊子文人“军事家”的辅佐下,张士诚干脆利落地输给了朱元璋。因为,张士诚太过迷信这帮半吊子文人的军事能力了。不像朱元璋,手下有徐达、常遇春等一干名将猛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些小伎俩毫无用处。《三国演义》,也不过是一本娱乐大众的评书。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战争场景非常滑稽堂堂主将,居然出阵和人单独斗将……这得多脑残啊……

    然后,埋伏人也就简单几句描述敌将大呼“不好,中计了”,然后就兵败如山倒了……

    简单来说,《三国演义》这书,把士兵全当npc了,而热切过分夸大了武将的作用……

    ……

    但这种脑残的书,对士兵不行的明朝没啥用。可是,对本来士兵战斗力就很强的女真人就有用了……

    努尔哈赤这个半文盲,就是受到了《三国演义》非常深重的影响,开始喜欢用计谋作战。

    和明军不同,努尔哈赤手下的女真蛮子本来就很剽悍,不是明军那种npc士兵,而是类似游戏里的“精英怪”。而蛮兵们不缺勇猛,只缺主帅的智谋。《三国演义》的智谋虽然有些幼稚,可那是对明朝这个重文轻武的国家。而对于士兵全是凶悍的蛮子的后金而言,那些计谋却又有用了。因为,《三国演义》里最短板的“士兵能力问题”,在后金这边不是问题。

    这样一来,本就有剽悍的蛮兵的后金,加上三国的智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满清……

    wxi7

第1679章 奄美大岛() 
莫辛根的旅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毕竟,这可是和北非的大胡子们抢黄金去了。老马说过,有300%的利润,它(资本家)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首的危险。

    很显然,用盐去廷巴克图换黄金,利润何止300%?十倍百倍都有。所以,这样的暴利面前,别指望那些北非的大胡子商人会守规矩。杀人越货什么的,不过是正常的操作。

    所以,莫辛根的队伍,才会准备了上百埃及奴隶骑兵,和20名火枪手,随时应对可能的厮杀。

    好在,撒哈拉沙漠的条件极为恶劣。一般商队的规模,都不会很大。因为,穿越炎热的撒哈拉沙漠,是对勇气和意志的非凡考验。换做一般的欧洲人,根本难以横跨这样的酷热沙漠。

    也就马林搞出了个斗笠伞,可以比仅仅身穿白袍更加凉快。不然,马林的队伍都不敢保证能横跨撒哈拉沙漠。

    白袍再什么反光,还是吸收了不少热量的。而头上顶个大的斗笠伞,相当于头上有个移动的凉亭,隔热效果不是强了一点两点。

    当然,马林也知道,这是北海国的秘密武器。要是被人学了去,别的欧洲国家同样也能横跨沙漠了。

    因此,马林下令——一旦商队靠近居民区,就把斗笠伞给藏进麻袋里,放在骆驼背上,免得被人学了去。

    毕竟,要是这东西传开来,北非大胡子们横跨沙漠就更轻松了。毕竟,人家对热带沙漠气候更适应。要是成千上万的北非大胡子涌过来,莫辛根的队伍浪花都没法翻起

    另外,马林还让手下的眼镜工匠,给莫辛根一行人,每人都配备了沙漠行走的神器——墨镜

    热带沙漠阳光毒辣,而且风沙铺面。所以,阿拉伯人经常用白布挡面。但是,扑面的封杀,影响最大的不是脸上其他部位,而是眼睛。

    所以,在华夏古代塞外行走时,所戴的斗笠面前,都有面纱。既可以遮挡风沙,也能看清前方。

    但这种透光的面纱一般都是丝绸做的,可中东和北非没有啊。所以,阿拉伯人只好蒙着百步面罩,眯着眼对抗风沙了。此外,古代的蒙古人也是。为了抵挡风沙,经常眯着眼。因为眯习惯了,结果很多人都有些眯眯眼。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对抗风沙的需要。

    而且,沙漠地区阳光强烈,眼睛睁太大,不但容易进风沙,还容易被强光灼伤。所以,沙漠地区的人眯眼是常事,也是习惯。

    而有了墨镜则不一样,戴上墨镜后,就可以不惧强烈的阳光,还能正面抵挡风沙,在沙漠里好用得一塌糊涂。比如,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