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7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货。

    之前,法国人拿捏着,高价对外出售。谁给钱多,就卖给谁。但现在威尼斯人趁着法国人遇到困难,提出要用较低的进货价包圆了里昂产的丝绸。路易十二虽然不满,但为了国家安全着想,还是忍气接受了威尼斯人的条件。

    至于勃艮第葡萄酒,不用讲,在波尔多的拉菲酒庄等品牌崛起前,一直是欧洲最顶尖葡萄酒的代名词。这玩意,根本不愁销路。只要欧洲还存在追求奢侈生活的贵族,这玩意儿就不愁卖不出去。

    至于木材,主要是法国中南部山林里的那些年份久的高大的老橡树。这些都是上好的造船材料,也是威尼斯这个航海大国所需要的。

    威尼斯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他们的造船厂,需要的木料,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威尼斯大约有几千艘商船航行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甚至远达黑海。这些船只所需的木料,多半是进口的。而法国,除了平原地区开发度大,树木较少外,中南部的高原和丘陵地带,树木资源还是很丰富的。

    别看眼下法国人口多,但近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此时不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及弗朗什孔泰,以及尼斯、萨伏伊和纳瓦拉王国的一部分),1500万人真不算多。要知道,马林前世,一个仅有六千多平方公里的沪市,就有两千多万人了。而在后世,只有13万平方公里的英格兰,就有5500多万人口了。

    但同样是后世,拥有55万平方公里的法兰西,地理条件比英格兰好太多了,农业也更发达,人口却只有6600多万人。也就是说,500多年的时间,法国人口才从1500万,增长到6600多万,只有500年前的4倍多。而英格兰,则从不到300万人,增长到了5500多万人,是500年前的18倍多而法国人的死敌德意志,也从千万人口增长到了8200多万,是500年前的8倍多

    怎么说呢,几百年下来,法国人口增长速度,大概是欧洲倒数的了。1800年拿战时期,法国就已经有2900万人口了。那时候德国才1800万人口,比法国少了1000万左右。可两百年过去,德国人口增加到了8200多万,法国才增加了一倍多,6600多万,比得过少了里2200万

    前世,有人提出个一个有趣的说法,说法国人自从19世纪开始浪漫后,人口增长就放缓了。大家都忙着找爱情了,就没人肯生孩子了

    而后世华夏也是,现代人开始沉迷爱情后,生育率也是急剧下降。反倒是没有爱情,只知道用下半身思考的非洲老黑,人口开始暴涨。像是不在乎爱情的阿拉伯人,人口也是暴涨。

    同样地,丝毫没有爱情的华夏古代,因为追求“儿孙满堂”的传统文化,人口增加也飞快。

    而在放弃了传统文化,开始追求爱情后,现代华夏人口增速暴降。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若是同性婚姻被通过,完全可以预见到人口的负增长

    比如率先通过同性婚姻的荷兰,其实生育率已经很低了。毕竟,同性没法生孩子。而后世荷兰人口的增长,完全依靠移民。若是没有移民,就能完全看出人口的减少。

    但移民带来的问题很多,比如德国,就快变成德意志斯坦了。法国同样如此,还带来了很多恐袭

    对于迫切希望人口增长的马林而言,任何阻拦人口增长的因素都是不可饶恕的。因此,马林打算,严禁在北海国内宣扬什么爱情,更要禁止连人造不出来的同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来北海国足够的人口增长,以应对开发美洲所需要的庞大人口需要

    好不容易从威尼斯人那边借到了钱,路易十二自然打算买粮赈灾了。不过,放眼整个欧洲,路易十二惊讶地发现——貌似,只能向北海国买粮。因为,这个年代,只有北海国有那么多富余的粮食。别的国家,粮食也就勉强满足国内需要,根本没啥余粮。

    路易十二无奈,只能派使者带着不少钱财来北海国找马林买粮。但见到使者后,马林鼻子差点气歪——这货带来的钱币,很多就是马林用镍白同伪造的法国假银币。要收了这些钱,自己不傻么?

    但就这么直接生硬拒绝,又会打了路易十二的脸。马林思来想去,最终想了个托词——由于不信任法国银币的质量,所以,北海国只接受杜卡特金币、弗罗林金币和古尔登金币等欧洲普遍接受的高质量金币

    得到马林的回复后,路易十二很生气。但是,他也没话可说。因为,法国人在银币铸造上面,的确很没节操。还好,威尼斯人的借款,有很多就是威尼斯铸造的杜卡特金币。于是,路易十二不得已,拿出一批杜卡特金币来向马林买粮食。

    看到真金白银,马林顿时动心了

第1651章 一臣不事二主() 
在内心之中,马林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看到金币,马林很想赚。而且,路易十二开出的价格是1。2芬尼每磅,比德意志粮价高两成。但是,想到趁机从法国招募人口的计划,马林心里又动摇了

    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让路易十二得到足够的粮食,平息了天灾,那自己能招募到的人口就有限了。毕竟,能活下去,谁愿意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农业时代,不仅华夏人恋家,欧洲人也同样如此。只有进入19世纪,工业时代开始后,世界人口才出现大规模的迁徙。

    比如美国,在17、18世纪近两百年的时间,北美十三州不过才两三百万人。但进入19世纪后,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人口迁徙规模越来越大。而到了19世纪中后期,每年的移民数量都有几百万。

    所以,在这个年代,想要让法国农民,尤其是自耕农离开他们的土地,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很显然,马林只要卖粮给路易十二,路易十二哪怕煮点很稀的麦粥,里面掺杂一堆杂物只要吃了能活下去,大部分农民都不会愿意离开家园的

    渐渐地,马林更倾向于不卖粮给路易十二了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北海国的一堆贵族听说了路易十二愿意拿真金白银来买粮食,纷纷找到马林,想要卖粮。

    在北海国,马林虽然一个人独占了全国一半的耕地,可另一半也在各家贵族和很多军中将士手里。马林的粮食积压卖不出去,那些北海国贵族家里的粮食一样积压卖不出去。

    很多北海国贵族家里,积压了大量的陈粮。最严重的是,今年丰收后,很多北海国贵族家里的粮仓都放不下新粮了。

    虽然知道法国和北海国不大对付,可想要处理积压粮食的愿望,还是促使很多人找到了马林,要求卖粮。

    马林此时心里是有苦难言啊,利用法国天灾趁机招募法国农民的想法,只能做不能说。否则,马林会成为路易十二的眼中钉。他不能和手下的贵族们解释清楚,就没法阻止他们卖粮啊

    思来想去,马林最终给出了一个勉强的理由——路易十二买粮,除了赈济灾区,其实是想要用作军粮,来进犯皇帝占据的瑞士地区的

    这个理由勉强成立,毕竟,马林是靠皇帝起家的。而德意志人,就算看皇帝不爽,也不能看着法国人欺负皇帝。特别是,马林军中将士,很多就招募自德意志南部亲近皇帝的诸侯国的山区。

    北海国众贵族觉得有道理,于是一起商议了半天。但半天后,他们向马林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出售勉强够法国东北部灾区灾民所需的粮食,这样,既能销售出一批粮食,以换取现金。同时,也能避免法国人将多余的粮食用于军事目的

    马林心中虽然不太乐意,可他也不好明说自己看上了法国灾民啊。无奈之下,他只好同意贵族们向法国销售够上百万灾民吃几个月的粮食。折算下来,按照每天喝稀粥的低标准,同意向法国出售3000万磅粮食。按照1。2芬尼每磅的标准,价值3600万芬尼,价值60万金币。

    路易十二有些嫌少,为什么嫌少?他的确想趁机采购一批军粮来着。可是,马林拼命阻拦,让路易十二只能买到这么些。

    为了安抚手下贵族,马林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售粮份额,把好处全让给了手下。但私下里,马林却让科勒悄悄地把那些跳得最欢的贵族的名字都记在了小本本上

    马林认为,这些跳得最欢的贵族,有私通法国的嫌疑。退一步讲,就算没有私通法国,这么见钱眼开,也不大靠得住。毕竟,北海国和法国关系不好,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这么积极地卖粮给法国人救灾,难道有问题?

    结果,科勒私下派人一查,还真查出了问题——有两个叫得最欢的贵族,的确和法国人有勾搭。当然,不是投靠了法国人,而是收了法国人的贿赂,帮法国人说话了。

    马林顿时在自己的小本本上给这两个人打了叉叉,当然,眼下不适合处置他们。而且,他们的罪行,在目前这个年代也不算啥大罪。但是,马林总有办法收拾他们的。以后,找个借口就是。幸运的是,这两人是文官,不是军队将领。不然,马林就要紧张地睡不着了。

    事实上,在这个年代,有贵族被别国收买其实是正常事。这个年代的贵族大多贪婪,只要贿赂一下,加上事情不大的话,他们都会接受。

    但马林来自华夏,华夏人讲究“非左即右,非善即恶”,有时候非常较真站队问题。所以,马林才会这么生气。但在这个年代,和外国有勾结的贵族,其实非常多。这个时期的很多欧洲贵族,大儿子为这个国王效力,二儿子可能就为这个国王的死敌君主效力。这些贵族和古代华夏的世家一样,家族利益至上,才不管你什么君主不君主的。

    只有马林后来从平民中提拔的那些将领,一开始就受到马林“一臣不事二主”的忠诚教育,才没有两面三刀的习惯。而那两个被收买的贵族,其实也是后来投靠马林的被马林占据的诸侯国的老贵族。他们还保持着多方下注的老习惯,见到法国势大,虽没有投靠过去,却也不会跟法国划清界限。

    对于欧洲传统贵族的这种多方下注的老习惯,马林也非常无奈。他总不能以这个理由去处置那些贵族,而且,北海国现在也的确没有公开和法国翻脸。不是敌国,根本无法判定他们有罪

    想要改变贵族们的观念,马林只能指望下一代了。于是,马林下令——改革贵族学校教学方式,将贵族学校全面改为寄宿制,不再允许走宿。

    同时,马林下令那些学校里的老师和教官,下大力气对那些贵族子弟进行“一臣不事二主”的忠诚教育。每周7天,他们有5天呆在学校里,比和家长接触更多。这样,就有充分的时间去扭转那些贵族子弟的思维了。

    如果这么卖力教育了,还扭转不过来,还保持着两面三刀的陋习,就别怪马林放弃他们了。毕竟,哪个君主都不希望自己的臣子两面三刀

第1652章 高利贷和蒸熟种子() 
马林本来还为手下的老派贵族的两面三刀而烦恼,但换了个角度想了想后,马林却笑了起来。

    他笑啥呢?原来,马林忽然想起来——既然欧洲老派贵族习惯了两面三刀,而且大多贪婪,那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能利用这个弱点,收买敌国的贵族呢?

    马林越想越有搞头,终于开心起来。通过思考,马林认为,路易十二买这些粮食回去,不是真心想要挽救百姓,而是为了防止东北部灾区的难民叛乱。

    农民们平时固然老实可欺,但真要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他们也是会揭竿而起的。而一旦农民发动起义,官府就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镇压,而且所费不菲。

    比如,清朝为了镇压白莲教起义,竟然花费了白银两亿两。而明朝万历年间仅仅应对西南播州杨应龙的叛乱,就花费两百多万两白银。

    所以,路易十二怕的不是老百姓过得差,而是怕他们起义后,官府镇压起义的花销过大。

    而且,他购买的3000万磅粮食,其实根本不够赈灾的。毕竟,灾民总数一两百万,就算每人每天只吃半磅粮食,也只够吃一两个月的。而灾民要撑到明年秋收,至少要大半年,这点粮食根本不够。

    不过,有了这3000万磅粮食,路易十二只需摆出一副“全力赈灾”的姿态,给灾民喝点稀的,就能迅速安定人心。哪怕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到,可看到赈灾了,大部分都会安下心来,等待奇迹发生

    当然,路易十二肯定不会只用这么点粮食去赈灾,肯定还会从别的地方调集粮食。只要姿态做足了,给了那些灾民希望,就能避免灾民发动起义。

    果然,路易十二主要是为了做样子的。他只从北海国买了3000万磅粮食,但是,却放出消息,说够买了灾民够吃的粮食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法国东北部灾区的民心果然很快安定下来,安心在家等待救援。

    但马林岂会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路易十二过关?在想到敌国贵族自己也能收买后,马林就想到了一个恶毒的计策

    什么计策呢?就是趁着法国东北部受灾,联合当地的恶霸贵族,趁火打劫,把灾民往火坑里推

    怎么操作呢?这个其实很简单——最基础的操作,就是趁机放高利贷!

    在这个受灾的时节,老百姓最缺的就是粮食。没有吃的,他们就会饿死。这时候,要是有人肯借粮给他们,哪怕利息很高,老百姓也没办法。毕竟,在这个时候,能有得吃就算不错了。

    不过,马林哪会安什么好心?他给出坑法国百姓的贷款方式就是利滚利的高利贷!

    高利贷这东西,在欧洲并不稀罕。一般而言,这年头,年息50%的高利贷都有,甚至紧急时刻,有两倍年息的救急高利贷。

    像这种灾年,无良的贵族放出两三倍的高利贷,完全就是正常事。而马林不同,他给出的方案是隐蔽的利滚利的高利贷。

    具体做法就是——借给百姓粮食,按照15%的月利息算。但是,在借款合同中,却悄悄注明是利滚利(这一点,在拟定合同时故意遮掩忽略,或者,用让农民听不懂的语言叙述),然后,给个12个月的长期贷款,注明了是12个月后还。

    而那些不识字的法国农民哪里知道厉害?按照非利滚利的算法,15%的月息,年息也才1。8倍的利息,这在灾荒年,绝对是良心贷款了。

    可是,若是按照利滚利的算法,月息15%,一年下来,就是本金5。35倍的利息了!

    这要是搁在古代华夏,都能算良心高利贷。为啥?灾荒年给个5倍多的利息真不多。毕竟,华夏农民种地,收获比高达1比10。

    可是,在这个年代的欧洲,就要了人命了!

    这年头,欧洲农民种地,收获比普遍在1比3到1比5之间。5。35倍的利息,绝对超过了农民承受的极限了。更何况,这些农民还要交租呢!

    正是因为这个年代欧洲农民收获比实在太低,所以一般高利贷利息也不会超过3倍。若是超过3倍,基本就没有还得起的可能性了。

    但马林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灾民还不起啊!

    本来,马林是打算自己派人去用粮食放高利贷的。可是,考虑到自己在法国没有根基,想要讨债也没打手

    所以,想要迫害法国农民,只能和当地恶霸贵族联手,一起设局坑当地农民。

    农民嘛,这个年头基本都不识字,当然好坑。1。15的12次方,这个年代就算是识字的贵族都未必能轻松算出来,何况是没文化的农民?要是换成数学好的商人,马林也不会用这种手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