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事不是他能控制的,他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消息了
虽然波斯那边可能不太来得及援助了,但埃及这边,还是来得及帮忙的。毕竟,历史上的达比克草原战役要道1516年才爆发呢。两年时间,足够马林给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提供足够的鲁密铳了
这个年代可谓风起云涌、战乱不休,特别是欧洲和中东地区,经常爆发战争。小亚细亚地区东部的库尔德地区,土耳其和波斯帝国已经是剑拔弩张。而意大利那边更好,直接打了大半年了
法国和西班牙的军队,似乎僵持在那不勒斯城了。西班牙人成天对着那不勒斯城大喊:
“有种你出来啊!”
而城里的法国人也猥琐地大喊:
“有种你进来啊!”
这种没营养的叫唤都持续几个月了,但双方都很克制,没有谁愿意主动发起攻击。
但总的而言,还是法国人更着急。因为,法国人的补给已经断了,只能依赖城里囤积的粮食了。
虽然通过洗劫那不勒斯王国很多地区,让那不勒斯城里堆满了粮食,可法国将士也多。消耗极大。按照预计,估计半年后就要断粮
所以,法国人很希望能在半年之内和西班牙人决战,以早点摆脱这种消耗巨大的战争。毕竟,法国人也不富裕
但问题是——貌似老狐狸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似乎也知道法国人的难处,就是不肯决战,愣是这么耗着。
西班牙有香料贸易的巨额利润支撑,自然不怕消耗。而法国就比较惨,只靠国内领地产出和稀少的工商业税收,论持久战能力可比不上西班牙人。
因此,早期的冲突,马林会暗中站在法国人这边,给他们信心。而且,早期马林会希望法国人能打一些胜仗,以保留征服意大利的信心。
而西班牙这边,因为财源滚滚,倒也不怕以后西班牙拿不出实力和法国死磕。要是法国人这种相对的穷鬼前期都打不赢,那么后面就别想继续了。
此时,那不勒斯城外的西班牙大营,正发生着一件令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斐迪南二世派人来宣旨了。而且,宣旨的内容居然是要调走西班牙军队的统帅贡萨洛。德。科尔多瓦
这就是反间计出效果了
事实上,这事在西班牙本土都吵了几个月了,一直没有结果。直到最近,斐迪南二世得了一场大病。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大概是怕自己忽然嗝屁,然后儿子被手握全国兵马主力的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给架空,甚至取代然后,斐迪南二世才下定了决心,把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给撤换了
路易十二根据约翰。拉菲的建议,开始在西班牙国内实施反间计后,大量嫉妒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成就的西班牙大贵族们,纷纷被收买,开始在西班牙两位国王面前说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的坏话。
胡安三世那边还好,这位年轻的国王虽然耳根子软,但他有一位厉害的妻子,可以劝阻他做错误的决定。
而斐迪南二世这边,一开始其实斐迪南二世并不在意贵族们的谗言。因为,他明白,能够率军打赢几万法军的最好统帅,就是贡萨洛。德。科尔多瓦
事实上,十年前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刚在意大利打赢法国军队,吞并了整个那不勒斯王国的时候,斐迪南二世甚至嫉妒过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的巨大威望。
但是,因为这一世的西班牙方阵不是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发明的,而是马林“发明”的,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只是去学习了而已。
因此,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在西班牙的威望,还没涨到让斐迪南二世被嫉妒冲昏头脑的地步。所以,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这一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没有被斐迪南二世调离到闲职上,反而得到了斐迪南二世的信任。
可是,法国人在西班牙散布的谣言太诛心了。矮子丕平的事迹,可是非常经典的。只是,斐迪南二世之所以重用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也是出于无奈。毕竟,西班牙缺乏这样的名将啊
所以,几个月下来,斐迪南二世并未动摇对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的信任,让法国人几乎绝望。
转机出现在春天,三月初斐迪南二世出门春游踏青的时候,感染了风寒,导致大病一场,差点死掉
这场大病,让斐迪南二世感到很害怕。他害怕自己会忽然病逝,然后,真的会像那些阿拉贡大贵族们进的谗言那般——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拥兵自重,架空自己儿子胡安三世。甚至,学矮子丕平,取代胡安三世
说实话,斐迪南二世是个冷血的人。但是,他唯独对儿子不冷却,反而寄予了巨大的希望。毕竟,儿子才是家族王朝的延续,女儿不行。
原本历史上,胡安王子病死的时候,因为被怀疑得了当时在欧洲属于不治之症的肺病,可能有传染性,伊莎贝拉一世女王这个母亲都不敢靠近死去的胡安王子,倒是斐迪南二世这个平时冷血的父亲,抱着儿子的尸体失声痛哭。
当然,这就是典型的欧洲贵族,对男性继承人特别重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亨利八世,就为了生个儿子,结婚、离婚几次,甚至为此不惜和教廷翻脸。最后,他倒是生了个儿子爱德华六世。只是,这孩子身体差,没能活到成年,16岁就死了。后来,才有了他同父异母的两个姐姐——血腥玛丽和伊丽莎白一世相继成为英格兰女王的历史
正是因为担心儿子被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架空甚至取代,大病初愈后,斐迪南二世终于下定了决心——以摩洛哥战场吃紧为名,将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调往摩洛哥战场。至于意大利几万西班牙军队,斐迪南二世下令让西班牙几位大贵族将领共同执掌,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第1517章 贡萨洛离开和二愣子兵()
接到调令,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整个人都懵了。随后,他一个人在帐篷里呆了很久,最终一声长叹:
“陛下,您终究还是不信任老臣啊!”
是的,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并非斐迪南二世的嫡系。严格来说,他是卡斯蒂利亚人,当初也是伊莎贝拉一世女王一手提拔起来的。虽然他后来带兵进入阿拉贡王国打下来的地盘那不勒斯王国作战,并成为主帅,可他终究不是斐迪南二世的人。
所以,伊莎贝拉一世女王去世后,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的地位就有点尴尬。好在他没有历史上那样的威名,因为,他的方阵战术是和马林学来的。加上阿拉贡王国确实没有更厉害的将领,所以,斐迪南二世才没撤换掉他,反而委以重任。
说起来,斐迪南二世虽然政治斗争水平高超,可眼光真心不怎么样。至少,远不如他的妻子伊莎贝拉一世。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伊莎贝拉一世自掏腰包赞助的,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这样的绝世名将也是伊莎贝拉一世提拔起来的。论眼光,斐迪南二世似乎差了很多。
当然,撤换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这件事,也不能怪他。因为,这事太过凑巧了。原本,斐迪南二世是打算顶住压力继续让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统兵的。可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让斐迪南二世意识到——自己老了,随时可能死掉。毕竟,他已经62岁了。这个年纪,在这个年代的欧洲君主中,都能算高寿了。因此,他不得不担心。
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水平,斐迪南二世很清楚。大概是小时候保护得太好了,没让他接触过多少阴暗面,导致胡安三世有些天真。而天真,对于一个君主而言,可不是什么好素质。
但他忽略了胡安三世的妻子玛格丽特的能力,玛格丽特可是在内斗不休的尼德兰根特宫廷里长大的,斗争经验丰富。但斐迪南二世有个特点——极其重男轻女!历史上,儿子胡安死的时候,他不顾可能被肺病传染的危险,保住儿子的尸体痛苦。但女儿胡安娜成为卡斯蒂利亚女王后,他却以女儿疯了为由,把女儿囚禁起来,以方便自己摄政卡斯蒂利亚,完全没有亲情可言。
所以,他不大看得起儿媳“一介女流之辈”的水平,也忽略了儿媳对儿子的帮助。而恰好,西班牙军队在那不勒斯王国的行动是阿拉贡王国主导的,且胡安三世平时也比较听父亲的话。所以,当斐迪南二世下令撤换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后,胡安三世的妻子奥地利的玛格丽特尽管反对,却无法改变什么。
就这样,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满腹郁闷地交出了兵权,前往摩洛哥,指挥那些意大利雇佣兵去了。
最近,摩洛哥瓦塔斯王朝的余孽和萨阿德部族的阿拉伯骑兵在威尼斯和法国的支持下,的确给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驻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如今,随着西班牙主力的撤出和名将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的离开,瓦塔斯王朝余孽和萨阿德部族的阿拉伯骑兵,已经在摩洛哥北部西班牙占领区横行肆虐了。
那些意大利雇佣兵,守城还行,但完全不敢出城和瓦塔斯王朝的柏柏尔骑兵及萨阿德部族的阿拉伯骑兵对抗,只能龟缩在城里,眼睁睁地看着两家的骑兵在摩洛哥北部的乡野里横行肆虐。
现在,西班牙能顺利掌控的,也就梅利利亚、得土安等靠近海边的城市了。因为,这些城市从海上补给非常方便。而深入内陆的名城非斯,补给线已经被瓦塔斯王朝的骑兵切断了。这次斐迪南二世调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去的理由就是——让其带兵给非斯城解围,打通补给线。毕竟,非斯城是瓦塔斯王朝的首都,政治意义极为重要。如果丢失,不但严重影响西班牙人的士气,而且会失去对摩洛哥内陆地区的掌控。
不过,这次调令中,只提到调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去指挥摩洛哥的军队,却没说让他带人过去。可若是只依靠守卫摩洛哥的那一万多人,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可没信心打摩洛哥人的反攻。毕竟,摩洛哥那边可是有两三万骑兵的。
所以,在离开前,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提出了一个要求——他想要带走一批军官,部分火枪手和挑选1万民壮带走!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知道,从前线这5万大军中分兵带走是不明智的。毕竟,法国人可不是吃素的。一旦兵力过少,很容易被法国人打败。
但是,如果只指挥摩洛哥那边的一万多意大利雇佣兵的话,他也对战胜敌人毫无信心。于是,他想到了自己另起炉灶,训练一批新兵。
他可是去北海国进修过的,知道马林当初打仗,靠的就是自己特训出来的那批新兵。虽然北海国保留了很多核心机密,可仍然被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学走了不少练兵方法。
比如,北海国在挑选士兵时,优先挑选剽悍的山民。而且,在挑选时,还要比武观察,挑选出优胜者
实际上,这一点上,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被忽悠了。他是私下向北海国士兵打听比武选拔的细节的,没有亲自看到过。而马林独特的选人标准是——在比武中不惧受伤,勇往直前的人,而不是胜利者。
但被问及此事的士兵们都是要面子的,他们也不懂招兵的标准是勇敢,还当自己表现好呢。所以,不管是比武时输了还是赢了,他们都向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吹嘘——当初我比武赢了哟绝不会承认自己输了
所以,在比武挑兵这个问题上,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也被骗了,选了错误的标准。当然,这个标准也不能算差。毕竟,能比武获胜的人,都是战斗力很强的。
而且,勇敢无畏这个特质,在军队没有遭受重大挫折时,根本看不出问题。打顺风仗的话,挑选那些比武胜出的人准没错。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更强。
只有打逆风仗的时候,勇敢无畏这个特质,才会显现出重要性来。一般来说,军队伤亡超过10%,就会容易败退。但马林用比武方式挑选出来的都是勇敢无畏的二愣子,即使遇到逆境,他们也不会轻易后退。因为,当初选兵时,就特地挑选了他们“比较二愣子”的这个特点。毕竟,老话说得好——“狠的怕愣的”。狠人在占据优势时才狠,遇到逆境就说不准了。而二愣子不管,哪怕逆境也和你死磕、玩命
所以,不打逆风仗的话,根本看不出二愣子兵的优势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用了错误但符合主流思想的办法,通过比武,从随军的6万西班牙民壮里,选拔出了1万比较能打的强壮民夫,带上船开赴摩洛哥,打算将这1万强壮勇武的民夫,训练成北海国那样的军队。然后,用来对抗摩洛哥的弯刀骑兵。
同时,他还带走了一批军官(用于练兵),和1500火枪手,还有1000辆独轮车改装的俞大猷独轮战车
此前对抗法军重骑兵的时候,俞大猷独轮战车发挥了重大作用,挡住了法国骑兵对西班牙步兵方阵侧翼的冲击。这让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意识到——在摩洛哥战场,这种能够抵挡骑兵冲击的战车,依然会很有用。毕竟,摩洛哥的骑兵都是只能近战的弯刀骑兵
第1518章 约翰。拉菲子爵()
为什么马林认为“穷山恶水出精兵”?因为穷山恶水的地方,老百姓读不起书,相对比较愚昧。而愚昧的人,相对比较二愣子。因为,他们没有思考的文化基础。
这样的人,打架的时候,往往不顾后果,勇往直前。而军队,恰恰最喜欢这些二愣子兵。而那些有钱的受过教育的人,才不肯拿自己金贵的身躯和人拼命。因此,自古以来北方出精兵,而富庶的南方,一向只有被北方军队揍的份儿。
最明显的对比,就是后世的东北。从前华夏还很穷的时候,东北那旮旯,熊孩子们都是从小打架打到大的。大家那时候都穷,没啥娱乐活动,只能干架吹牛。这样的熊孩子们,长大了都是精兵,因为习惯干架了。特别是那种经常被开瓢,还坚持和人干的那些二愣子们,属于精兵中的精兵
但后来随着华夏经济发展起来了,东北打架却少了。为啥?打不起啊!你敢给人开瓢试试?赔死你!然后,00后的东北小子们,和他们前辈相比,打过的架少太多了。长大了,也就和别的地方的人没太大区别了。当然,这也和生活水平有关。他们娱乐活动多了,不像他们的穷前辈们,只能靠打架和吹牛消磨课余时间还有就是,书读多了,也不容易热血上头了
当然,事情无绝对。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士兵们变得勇敢,那就是——洗脑!
只要天天灌输悍不畏死的思想,就算是江南水乡出身的书生,也会热血上头,和人拼命。被枪毙前,也能高喊“打倒xx”。这样的军队,往往能战无不胜,越级挑战。因为,将士们以战死为荣耀就像某教的恐怖分子,被忽悠后,甘愿身上挂满炸弹,然后点了貌似,唐朝初年,世界列强之一的波斯帝国,就是被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一群手持弯刀的一群穷鬼狂信徒给砍灭了的。在被洗脑的狂信徒面前,就连天生优秀兵种的二愣子都要退避三舍——二愣子只是不怕死,人家就是甘愿来送死的,能比么?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虽然要离开了,但他留下了自己的副官弗朗西斯,给接管兵权的几位西班牙大贵族。毕竟,那几位刚来,不熟悉情况。有弗朗西斯协助,也能快点上手。
这几位公爵、伯爵来之前,斐迪南二世还是给了交待的——尽量稳妥为主,延续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之前的战术战法毕竟,斐迪南二世只是担心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拥兵自重,但还是相信他的能力和眼光的
但斐迪南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