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以一当百的胜利()
♂,
罗彦静静地听完一个接着一个朝臣对他的抨击。不论是栽赃嫁祸还是炮制罪名,始终一脸平静地罗彦,内心却压根没有一丝的冷静。
如果说此刻他心中充满了什么,那么怒火是唯一的答案。
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只顾着攻讦自己,却丝毫不管自己的办法是否有用。当真是私心至此,其心可诛。但凡是出列横加指责他功利心重的人,一个个都被他记在心里。原本这件事情罗彦压根就没有功利心在里头,相反,他都做好了因此不得势的准备。
可是这样一片衷心,得到的却是构陷,理由更是莫须有。这如何能够让他不记恨。
他功利心没有,但是记仇的心倒是因此有了一颗。
听完了一大群人或者落井下石,或者竭力反对,到最后基本上能够说上话的都说完了,罗彦这才一副刚刚睡醒的样子站出来,对着李世民一拜,说道:“陛下,臣有三个问题,想问一问堂上诸公。若是诸位能够都回答出来,我便什么也不说,乖乖领罪自乞还乡。可是诸位要是说不出来,那么还需要给我一个交代。”
什么交代?大家心知肚明,方才说了一通人家的坏话,这会儿不出来反驳一通,怎么会是罗彦的风格。
李世民虽然不想让罗彦把事情闹大。可是先前众人各种诽谤的时候他也没有阻止,这会儿要是阻止罗彦,难免会让罗彦心中不服。若是其他人其他事,也就罢了。可是如今事关重大,现在不听罗彦的,可以。将来万一事态严重,不得不启用人家的办法,那还不把脸都丢尽了。
“问吧。”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一脸苦涩地说道。
“敢为诸位,所谓天子,是何取义?”
这还用问,天子,不就是上天之子。从汉代以来,这天子的名号一直这样叫着,以示正统。如今即便是李世民皇位来路不正,可是谁又敢胡说八道。
虽然心知肚明,可是无人敢应。看着寂静的朝堂,罗彦嘴角含着笑容,对着庞峯城说道:“方才庞侍郎奋勇当先,此刻想来也不会落于人后。这个问题,便由庞侍郎来回答如何?”
虽然不知道罗彦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但是心里还是感觉有些不妙。此时听罗彦指名道姓要他回答,庞峯城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天子,自然便是那上天之子。上应天意,下牧黎庶。”
庞峯城回答的极尽奉承,但是这也是儒家对于天子的一种认定,所以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要是他说的再含糊一点,或者说再吹捧一些,罗彦想要为难他还得费点功夫。偏生他为了谨慎起见,说了这样一个标准答案。“那么,我便不好意思了。”罗彦心里暗暗想着,嘴上却没有闲下来。
“那么,诸公既然说这蝗灾是天灾天意,人意不可违。不知道这开仓赈灾算是顺应天意呢,还是逆天行事?”
“这个,这个……”一瞬间不仅是庞峯城,便是连方才那些大肆反对罗彦说法的人,都被这句话问的哑口无言。灾劫本来就算是惩罚,那么开仓赈济也确实算得上是逆天了。但是你要不赈济,到时候天意是顺了,人心就逆了。这个问题简直就无解。
罗彦将目光投向庞峯城,继续问道:“庞侍郎,你说呢?”
“上天有好生之德。”没办法,庞峯城只能从牙缝中挤出来这么一句话。原本想着用这样的话糊弄过去,但是罗彦哪里会放过他。
“既然赈济是德,难道提前消泯虫害,让百姓少遭灾难便不是德?”
穷追猛打之下,庞峯城此时哪里还有当时指责罗彦的那般意气风发。冷汗从他额头冒出,原本有些微胖的身体此刻不停地抖动。居然是被罗彦以三个问题逼入了死角。说皇帝德行不够?还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太过扯淡的回答压根就不能让罗彦满意,反而会招来更多的诘难。
一时间庞峯城闭上眼睛,低下头却是不再说话。
“既然如此,诸位是不是要给我一个交代了。庞侍郎,王给事中,李御史……”念了一大通人名,每一个都是方才说他功利心重的。众臣在惊讶罗彦那变态的记忆力的同时,脸色也有些难堪。尤其是那些被点到了名字的的人,此刻更是憋得脸色通红。
“罗彦,你这是挟私报复。”无言以对的这些人只能重新构陷一个罪名安在罗彦头上。不过,显然让他们失望了,罗彦确实承认了:“我确实在报复。但是,是不是先把你们恶意构陷的事情说清楚。”冷笑着,罗彦压根不怕事情闹大自己遭难。
听完罗彦的话,这些人脸色一阵铁青。虽然罗彦的官衔不高,可是被人家在朝堂指责恶意构陷,这得多大的罪责?
“行了行了,尔等也不要再炒了。方才罗彦念道名字的这些人,罚俸一个月。至于罗彦你,虽然事出有因,但是私心甚重,也罚俸一个月。至于这灭蝗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今日下去,便由中书省通传京畿,勿令京畿道各地都奉行罗彦所说之法。此外,京畿道外,也要让地方州县时刻观察,一旦有蝗灾的迹象,立刻依此法处理。”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李世民心里也相当高兴。从罗彦这篇详细的灭蝗论里头,他发现要是完全按照里头说的做,效果必然是非同一般的。
没有再给罗彦许诺什么,此时李世民就等着,看一个月以后,京畿各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满朝文武,在一声退朝中,怀着复杂的心情各自散去。田假中被忽然叫来朝会,还遭遇了这样一件蛋疼的事情,群臣心里头说没有什么不痛快,那绝对是假的。罗彦那会儿三个问题的一番抢白,让很多人心里头也陷入了迷茫。这天灾到底是怎么回事?
房玄龄有些深色复杂地走过来,对着还站在那里的罗彦问道:“进之,方才你那三个问题,在你心中,到底是怎么看的?”
房玄龄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他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因此原本转过去正要离开的身体,一个个都停下了脚步,静静站在那里等候罗彦的答案。
“旱涝是天灾,各个州县却年年兴修水利,而户部更是将此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一个方面。蝗灾也是天灾,难道就要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在我看来,凡有损生黎有损社稷的,即称之为灾,不过是邪祟,哪里还能代表天意。生老病死都是天意,那我等生病就医都是逆天。如此看来,天意不过是催我等活得更好罢了。”
有感于这个时代眼界的狭隘,罗彦一番话,说的房玄龄有些晕乎。可是个中的道理他却是听明白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拍拍罗彦的肩膀,笑着说道:“亏我等痴长几十岁,却是没有你这个后生看的通透。你说的对,凡是有损生黎社稷的,都是邪祟。而今,我等便与这蝗灾斗上一斗。”
凡事讲究个师出有名,这灭蝗大事,正好假借罗彦所说的这番话。想来从此之后,便无人再敢说什么蝗灾是天意了。
蓝田县。
陈玉如这两天日子过的很艰辛。听了罗彦的建议,他是想也没有多想,便依照吩咐下发了文书,告知四里八乡必须按照文书上边所说的去做。为了最大可能地保证这件事情能够施行下去,他甚至借用了罗彦的名头,告知百姓这是罗彦星夜前来告诉他的。
可是,他想得实在太过乐观了。百姓们爱戴罗彦是不假。可是数百年来对上天的信奉,完全盖过了对罗彦的信任。虽然各个乡村每天都传来拣出蝗虫卵几斗的消息,或者就是用铁耙耙了多少地的汇报。可是真正到了田间地头去看,土地哪里有动过的痕迹。之前汇报上来的,完全就是糊弄人的。
更有些顽固的老人说道:“蝗灾是上天降下来的灾祸,哪里是罗彦那种毛头小子能懂的。不要反抗,乖乖承受着便是。”这样的话传到了陈玉如的耳朵里,简直气得他暴跳如雷。
这一刻,他是多么希望蓝田县明事理的人多一些。偏生这件事情只是他和罗彦两个人在做的,压根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应允。原本依靠劳役和赈济都是可以强行将这件事情摊派下去的,可是没有正式的文书下令治蝗,他这么做可就是违规的。眼看着田间的蝗虫越来越多,陈玉如是心急如焚。
罗彦走后的第三天,陈玉如心情苦闷地坐在衙署中。正要准备再次下乡劝说那些顽固的老农必须灭蝗的时候,忽然听到外边有人说京中来了文书。
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可是光是从京城来的,就足够让陈玉如重视了。待驿卒将文书奉上,陈玉如在回执上签了名,差人给这驿卒一些赏钱,这才进屋翻开文书查看。
“闻京畿各地有蝗灾迹象,特令各个州县以如下方法严格处置……”落款,赫然是户部的官印。陈玉如大叫一声好,连日来的苦闷一扫而光。
带着文书走出门外,只听他喃喃自语道:“这下子终于可以放开手做这件事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真有人阴奉阳违()
♂,
朝堂上的一番激辩之后,罗彦的建议最终还是得到了实施。
对于这一点,罗彦还是有些得意的。防治蝗灾本身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是自己在百官的反对下强行说服了李世民。放到谁的身上,轰轰烈烈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都是极为舒畅的。何况,现在罗彦想起当时在朝堂上那庞峯城憋的有些发紫的脸,还有那些满怀恶意的官员心虚的表现,罗彦心中就更是痛快。
罗彦比较庆幸的是,自己没有被李世民拉出来当什么处置使。说是处置使,不过就是临时救火的官职。这京畿道有蝗灾的预兆,偏偏又是他罗彦发现端倪的,而且详细的处理办法也是他提出来的。按理说,这个职务是非他莫属。
可是罗彦自己还有任务在身,要是连续几个月去搞蝗灾处理,这学生还教不教了?任务是硬指标,要是错过今年,那就得再等一年。时间太长,罗彦可不放心。
而且蝗灾的治理办法自己在条陈中已经写的非常详细了。随便找个人上去,只要熟读条陈,基本上就和他亲自上阵没啥两样。
不过这舒服的日子也就是持续了几天,很快他便不得不带着阿全,动身回金州去了。这田假还是短了些,还没享受一下京城风光呢,就已经到时间了。策马回头看长安城门的时候,罗彦不禁感慨一声。
心里还牵挂着蓝田的百姓,罗彦这次没有直接从子午关前往金州,而是特意绕了路,想要在蓝田看一看,然后出蓝田关,取道商州,绕一个圈子返回金州去。
这样虽然路程是遥远了一点,可是一路上看看灭蝗的效果,同时见识一下其他地方的风情,也是极好的。
蓝田的灭蝗工作做的确实很好,一路走来的两三个县,也就蓝田做的更加细致和彻底,这一点罗彦感觉很满意。对于陈玉如做的事情,让阿全从乡民口中打听到的情况已经让他点头不已了。想来,就冲蓝田蝗灾治理的情况,今秋吏部核查的时候,就能够给陈玉如一个上上了。
没有打扰陈玉如,罗彦就这样静悄悄地和阿全主仆两人在蓝田转悠了一圈,然后离开。
蓝田关虽然依山而建,可是山并不高,一道关卡过后便是商州的治所商县。虽然不属于京畿,也不属于关内道,可是商州的旱灾情况和京畿地区也是如出一辙。毕竟这里可不像是金州一样,有着秦岭阻隔,气候条件基本上没啥太大的差别。
因为陈玉如的大手笔,如今在荒郊野外居然也能看到捉蝗虫的乡民。对于蓝田这样的情况,罗彦还是很开心的。站在关前等候核验身份过关,罗彦还有心思听那些乡民的谈话。
“我说,这罗县令还真是神了。我等活了这么久,今年才知道这蝗虫喂鸡比用谷糠喂鸡更好。这几天,我家那十来只鸡都能看出来肥了好几圈不止。”
“那是,罗县令是什么人,那可是百年难遇一个的好官。知道这点事情,还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可惜罗县令才在蓝田呆了几个月就走了。算了,还是说说今天收获如何吧?”
“今天收获不错,我这里差不多捉了一篮子。还是这关口处蝗虫多啊,县中如今能够捉住大量成虫的也就这里了吧。”
“是啊。这地儿毗邻商县。那些懒汉一个个的都在求神仙,哪里想着捉蝗虫的事情。因此这里每天都有大量虫子飞过来。嘿,要我说啊,这商县的百姓也是倒霉,据说新上任的县令是个不管事的。虽然朝廷下发了文书要灭蝗,可是没有县中的扶持,大家都没有那个心情。”
“嘿嘿,他们有没有心情我不知道,但是他们懒是肯定的了。我们捉蝗虫这么多天,田里的庄稼明显好多了。这事儿难道他们不知道。我看啊,都是想着吃朝廷的赈济,真是烂透了。从县令到乡民,没有一个是务正业的。”
几个农夫的谈话引起了罗彦的注意,他们口中商县的情况让罗彦有些担心。
商州毕竟不是京畿,要受了灾,表面上说各地都要发放赈济,可是到时候因为地域的不同其实也有差别的。比如蓝田和商县。虽然一个是州治所,一个只是一般的县,可是一墙之隔的蓝田,就是赈济条件要比商县好很多。
就是在这样的差别之下,商县的县令居然对于朝廷的公文置若罔闻,对于灭蝗的事情阴奉阳违。这已经不是不务正业可以解释的通了。简直就是在渎职。
想到这里,罗彦决定在这商县中好好看一圈,看看这商县到底是怎么回事。
轮到查验他的通关文牒的时候,罗彦从怀中掏出官凭。那小校看过官凭上的名字,正要下拜的时候,却被罗彦悄悄给拦住了。这里人太多,要是身份被揭穿,恐怕今天是别想着出关了。
和阿全牵着马出关之后,小校旁边的士卒悄悄问他:“校尉,方才过去的那个人是谁,我怎么看着你都要向他行礼啊?”
“他便是在蓝田大名鼎鼎的罗县令。我家也是种地的,这罗县令打压乡间豪绅,对于我家也算是有恩。如今见了他,便想着行礼感谢一番。只是没想到被他给拦住了。”小校略带遗憾地说道。
“什么,方才过去的是罗县令?”那士卒可没有小校这样沉得住气,乍一听说,就喊出声来。顿时周围捉蝗虫的乡民便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问道:“你说什么,罗县令刚从这关中出去?哎呀,你怎么不早说,我还想着见他老人家一面呢。”抱怨的声音顿时此起彼伏。
进入商县地界,罗彦感觉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眼前虽然还是荒郊野岭,可是此时已经是五月接近下旬,大量的蝗虫催生出来,虽然没有铺天盖地,可是也时不时能够看到蝗虫在天空中飞舞着。再加上那“嗞嗞”的嘶鸣声,顿时有种让人头皮发麻的感觉。这还不是农田附近,蝗虫便已经有了这个密度。可想而知,再往里走会是什么情形。
阿全想说什么,可是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只能骑在马上哼哼着,跟在罗彦后头。
官道进入乡间,蝗虫的嘶鸣声顿时小了不少。
可是别以为这就是一件好事情。
恰好相反,虽然不知道蝗虫的数量,可是,因为有了庄稼可以啃食,蝗虫们此时哪里有时间去嘶鸣。看到有些刚刚结穗的庄稼上边,爬着三五只蝗虫,罗彦便有种揪心的痛。啃食的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