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亦被围在垓心。
历史上,吕布号称三国第一猛将。但不要说卫旋已经进入黑铁神胎境,只需一招便能将其击败。就说典韦,跟随卫旋两年多,功力也是突飞猛进,丝毫不在吕布之下,何况还有许褚、黄忠等人相助,吕布再厉害也是寡不敌众,一场恶战之后,只能束手就擒。
其实,如果单是吕布、张邈也不用费许多力气。只是吕布身边还有三员战将,武艺精熟,竟与徐晃等人战成平手。幸亏卫旋手下也是猛将如云,否则还真需要卫旋亲自出手了。
卫旋问过降卒之后,方知那三人便是赫赫有名的张辽、高顺和张邈手下大将于禁,不由起了招揽之心,亲自将三人松绑,问道:“诸位皆忠勇之士,若肯来投,孤便待为上宾。”
张辽、于禁一齐拱手道:“愿助主公一臂之力。”
高顺却默然不语。
被押在一旁的吕布却大叫道:“明公若得某为前驱,何忧天下不定!吕布愿降!”
郭嘉劝道:“吕布此人见利忘义,反复无常,主公宜速除之!”
卫旋笑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孤正用人之际,既然奉先愿降,孤自当许其改过之机。”
吕布大喜,连忙叩拜道:“多谢主公,末将必效死力!”
历史上,曹操差点就接受了吕布的投降,结果被刘备劝住。如果吕布真的归降了曹操,或许历史就会改写。当然,历史是没有如果这个说法的。卫旋同样不相信吕布的为人,但他敢把孙策收为义子,自然也敢收降吕布,这就是底气。何况卫旋在这里也呆不了几年,等吕布有了造反的实力,他或许已经回到基准时空了。
不过卫旋也清楚,要想收服吕布,必须要拿出令他慑服的手段。卫旋不给吕布松绑,却反掌拍在路边一块巨石上,淡淡说道:“孤且信汝一回,若是敢生异心,此石便是汝之下场!”
巨石应声碎成一堆齑粉,不只是吕布,就连孙策见了,也是一阵心悸。至于典韦、许褚等人和三军将士,则是齐声欢呼。有这样一个厉害的主公,他们的前程自然一片光明。
卫旋这才看向高顺道:“汝主已降,汝又当何去何从?”
高顺仍然一言不发,甚至闭上眼睛,一副只求速死的模样。
卫旋长叹道:“将军若死,世上从此再无陷阵营,可惜,可惜。”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74章 匹夫无罪()
高顺吃惊道:“明公亦知陷阵营之名?”
陷阵营是高顺亲自召募训练的一支精锐,盔甲齐备,训练有素,号称千人,实际上只有七百人。并不是高顺招不到人,而是他的要求太高,符合条件的人太少。高顺慕名投奔吕布以后,正是凭借这七百人,在劫掠梁、沛二郡的过程中,连克鄢县、谷熟、建平三城,在张吕联军中闯出了不小的声望。不过,陷阵营只是高顺私下的称号,外人并不清楚,所以高顺才感到吃惊。
卫旋笑道:“却不知你的陷阵营与孤之精锐相较,如何?”
和张吕联军的其他军队一样,陷阵营半数战死,半数成了俘虏。但高顺仍然不服气道:“明公之骑兵、弩兵固然厉害,若只步兵相较,高某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卫旋抚掌道:“好!果然自信!孤给你一切便利,你可能替孤操练出一支精锐步军?”
高顺不假思索道:“能!”
话说出口,高顺才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可是不等他反应过来,卫旋已经大笑道:“有高将军相助,孤何忧大事不成!”
高顺瞠目结舌道:“这”
卫旋却已经拍了拍他的肩头道:“孤今日得诸位将军,当谋一醉!”
高顺稀里糊涂,以为自己刚才已经答应了归降。他平生最看重的就是忠和信,如今已经不忠,不能再不守信义。何况吕布先已投降,他也不能算是不忠。想到这里,高顺便跟着吕布等人一齐拱手道:“多谢主公!”
又有人押过张邈,请卫旋处置。张邈亦大喊愿降。
卫旋挥手道:“汝既愿降,便免汝一死,贬为庶人,妻、子给还,家财抄没,妾、婢充作官倡。”
随着卫旋的实力越来越强,手下的文臣武将越来越多,他处置敌人的手段也渐渐起了变化。凡是主动来投的,基本都能官居原职,甚至还有可能再升一级。凡是被俘后投降的,有能力者收为己用,余者贬为庶人。凡是战死疆场或者拒不投降者,比照旧例处置。
除了高顺之外,张吕联军中几乎再找不到一个死硬分子,人人请降。然而除了吕布等四将,其余如宋宪、曹性、魏续之流在卫旋眼中都是无用之人。因为楚军的强大更多地是依靠整体而非个人武勇,这些人即使留在军中也只能充作中郎将、校尉之类的下层军官,但忠诚度却远远比不上从底层提拔上来的普通将佐。
这个年代没有科举,士庶之间地位差别巨大,而且泾渭分明。由士族变庶族,往往只是上位者一句话的事情。而想要由庶族成为士族,则不知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还要加上三分运气。
听说将他们贬为庶人,张邈等皆是神情沮丧。却有一人大喊道:“大人,小的有话要讲!”
卫旋见那人贼眉鼠眼,不由奇道:“你有何话讲?”
那人谄媚道:“小人之妻有绝色,愿献于大人。”
周围一片哗然,无论原本属于哪一阵营的人,都对他投去鄙视的目光。为求荣华富贵,有献妾婢的,也有献女儿的,献妻的却是闻所未闻,真是叫人不耻。
那人却不以为然,兀自振振有词道:“小人贬为庶民,其若仍在小人身边,有如明珠蒙尘,唯归大人,方得其所。”
卫旋暗自感叹,这货也是个人才啊!他不禁更加好奇,问道:“汝是何人?”
吕布抢先道:“此乃吕某部将,姓秦名宜禄。”
三国是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有英雄,有谋臣,也有佳人。关于三国最美的女人,曾经有过不少争议。有人说是貂蝉,有人说是二乔,也有人说是甄宓,却往往忽视了一个人,那就是秦宜禄的老婆杜氏。
据说,关羽曾经看中了秦宜禄的老婆,向曹操提出求杜氏为妻妾。原本曹操已经答应下来,结果关羽三番五次提醒,反而惹得曹操生疑,叫人把杜氏叫来一看,果然美貌无双,遂留为自用。后来,曹操对关羽百般拉拢,最终都没能留下关羽,或许就和这件事有很大关系。
能够让曹操和关羽竞相争夺的女人,必然是国色天香,卫旋也是一阵心痒。不过,秦宜禄当着这么多人做出献妻的丑态,卫旋反倒要端起几分矜持,呵斥道:“无耻之徒,拖下去重责十杖!”
当晚,卫旋就在陈留城摆下酒宴,与众人共饮。说好了共谋一醉,其实醉的只是别人,卫旋不过略有些酒意罢了。
席散,卫旋回到郡守府后衙,张邈的两名姬妾前来侍寝,二人虽也有几分姿色,却难入卫旋法眼。卫旋挥手将其逐出,不由想起了祖郎。如果祖郎在这里,一定能领会他的意思,把杜氏悄悄送到他的床头。
想到杜氏,卫旋竟有点睡不着,索性披衣而起,在这郡守府中四处走走。行到后门处,忽听典韦醉醺醺的喝骂声。卫旋不觉皱眉道:“恶来,何事喧哗?”
典韦早已大醉,摇摇晃晃过来禀报道:“那、那秦宜禄又来搅扰,属、属下叫人打了他一顿。”
卫旋知道典韦唯一的弱点就是喜欢醉酒,何况今晚这顿酒还是他来安排他,所以也没有责怪典韦,只是吩咐道:“送恶来回去休息,带秦宜禄来见孤。”
须臾,秦宜禄被架到卫旋面前,鼻青脸肿,状甚凄惨。这家伙一边哎哟呼痛,一边说道:“小人的确是真心献妻,别无他想。吾妻之名,军中俱知,就是那吕布亦常言语试探于小人。小人今日被贬,众人必来相夺。大人不纳吾妻,其亦将为他人所有,还望大人明察。”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秦宜禄深得这句话的真谛。他明白,要想做个真正无罪的匹夫,只有丢掉那块惹祸的“玉璧”。丢掉“玉璧”有好多种方式,可以是自行抛弃,也可以是被人强抢,还可以是主动奉献。自行抛弃,别人不一定相信。被人强抢的同时,还可能遭遇杀人灭口。或许唯有主动奉献,才会换取一点利益。秦宜禄的账算得很清。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75章 大军压境()
卫旋早把他在镜面时空的日子当作一场电脑游戏,何况周围都是他的亲信,没什么需要顾忌的人,自然不用客气,便说道:“既然你如此诚意,那就将她带过来吧。”
秦宜禄大喜道:“拙妻正在门外,小人这就唤她进来。”
卫旋却摇头道:“即日起,她再非汝妻。”
秦宜禄神情一怔,赶紧应诺,躬身退出,片刻后竟赶了一辆驴车进来。原来,这秦宜禄家财本就不多,又刚刚经过查抄,只给他留下些随身衣物和这辆破旧的驴车,杜氏便在车上。秦宜禄倒也干脆,将杜氏连人带车一起送了过来。
卫旋神识扫过,知道车内的确是位柔弱女子,便点头道:“秦宜禄,汝在陈留是呆不下去了,孤派人送汝前往益州,到犍为郡做个县令吧。孤再赐汝二十万钱,为汝卖妻之资,如何?”
秦宜禄原本在吕布军中也只当了一名帐下督,地位比起县令还差了好几级,自然喜出望外,连忙跪拜道:“多谢主公!”
卫旋摆手道:“公平交易,何谢之有。你可以走了。”
秦宜禄知道卫旋已经下了逐客令,有些失落地看了驴车一眼,终于还是摇了摇头,拱手告退。门外自有一队亲卫领了将令,护送着秦宜禄往益州上任。
随队伍一起带去的还有另外两道命令,犍为太守任歧调任河南尹,牂牁太守朱褒调任京兆尹,也算是兑现了卫旋当初对他们的承诺。洛阳、长安两地虽然破败,却依然是天下中枢所在,而且都在复建当中,对任歧、朱褒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升职。卫旋也想通过这件事透露出一个信号,只要主动来投,绝不亏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任歧、朱褒终于实现了回到中原的愿望,而秦宜禄这一去,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家乡。
如果不是因为杜氏的存在,谁又知道历史上有个人叫秦宜禄,卫旋当然不会去在意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直接走到驴车前,淡淡说道:“杜夫人,可以下车了。”
车帘挑起,娉娉婷婷下来一个少年妇人,姿容绝丽,竟似不输貂蝉。卫旋也觉眼前一亮,心中暗叹,不愧是曾经令曹操、关羽反目的女人。那妇人已经朝着卫旋盈盈一拜,轻声细语道:“民妇杜素娥,见过大人。”
卫旋假意相扶,顺势将杜素娥揽进怀里,笑道:“杜夫人乃孤以二十万钱所购,当为孤侍寝,从此便是孤的枕边人,不必多礼。”
杜素娥在车中已经偷偷看过卫旋,见他相貌堂堂,远胜秦宜禄,哪还有什么不答应的,自然是含羞带怯、半推半就,和卫旋相拥着步入房中,宽衣解带,尽心服侍,成其好事。
历史上,杜素娥被曹操所夺,其子秦朗也被曹操收养。**之际,卫旋免不了问起杜素娥的情况,才知她年方二八,原本也出生妇道人家,后来家道中落,迫于生计只得嫁给秦宜禄,结婚三年,并无所出。也就是说在这个镜面时空,秦朗还没出生,杜素娥就已经易主了,这倒省了卫旋不少麻烦。
吕布投降,张邈被贬,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岱、田楷二人耳中。此时,这二人也已经接到诏令,正不知如何应对,现在自然不敢迟疑,一齐到陈留来见卫旋。只是青兖二州屡遭兵祸,又逢天灾,实在出不起钱粮。
好在卫旋的目的只是逼着他们归降,并不是真要他们出钱出粮,于是对他二人好言抚慰一番,仍让他们分别担任兖、青二州刺史,就连北海太守孔融都得以留任。
卫旋收取青、兖二州之后,三分天下他已占其二,只有冀、幽、并、凉四州和西域都护府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凉州随着董卓、李傕、郭汜等人先后授首,原本屡次叛乱的韩遂、马腾趁势而起,占据了大半郡县,剩下的则被董卓旧部段煨、徐荣控制呈现出一股乱局。另外三州的形势相对明朗,冀州、并州以及幽州部分地区已经完全为袁绍所据,公孙瓒则盘踞在幽州北部。刘备本来被袁绍任命为平原相,可他却跑去帮助公孙瓒,而平原属青州管辖,卫旋自然不会和他客气,早就收入囊中。
这个年代通信不便,卫旋是根据探马的禀报和他有限的历史知识相结合,才得出对各地形势的判断。而且根据荀攸提供的消息,袁绍和公孙瓒正在幽州大战,这么好的时机,他当然不能错过。
卫旋立即下令征调兵马,分作两路。一路以徐晃为主将,张辽、魏延、孙策、太史慈为副将,贾诩任军师,引兵二十万进驻司隶校尉部的河内郡。一路由卫旋亲自率领,吕布、黄忠、高顺、乐进、于禁为副将,典韦、许褚为护卫,郭嘉任军师,共计三十万大军,进驻兖州的东郡。
然而,楚军散于各州,集结起来非一日之功,而天下又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自然传扬了出去。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尤其汝南还是袁绍的家乡。消息很快送到邺城,随即报往幽州袁绍军中。
袁绍接报,冷笑道:“卫旋小儿,袁某正待破了公孙瓒之后再行南征,他倒先来惹某,真是不知死活!”
冀、幽、并三州之地,民风彪悍,多好勇斗狠之辈,袁绍麾下拥兵百万,猛将如云,这就是他的底气。
谋士田丰劝道:“卫旋此时来犯,定是想收渔人之利。主公宜暂且罢兵,与公孙瓒议和,共破卫旋。”
袁绍迟疑道:“只怕公孙瓒不肯。”
田丰笑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公孙瓒不会不知。”
果然,听说袁绍主动讲和,正被打得招架不住的公孙瓒满口答应,和失去根基的刘备一起,调集兵马,与袁绍会合南下,进驻魏郡。
袁绍分兵十万,命颜良、文丑为先锋,进屯黎阳。张郃、高览领兵二十万为左翼,驻内黄。公孙瓒引本部兵二十万和刘备军三万,驻阴安为右翼。袁绍自引四十万精锐驻繁阳,为中军。
九十三万人马大军压境,东郡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76章 各个击破()
其时,卫旋已经在东郡集结了二十万人马,在河内集结了十万人马,另有二十万兵马和大批粮草正在陆续抵达。而袁绍的动作明显比卫旋更快,其前锋十万、中军四十万、以及右翼刘备的三万人均已到位,左翼二十万以及右翼公孙瓒的二十万人亦将在数日内抵达。
虽然袁绍军后发先至,但并不是说袁绍军就比楚军精锐,而是因为袁绍的根基就在魏郡的邺城,距离黎阳不过两百里,本就屯积了大批兵马钱粮。而卫旋的兵马散于各州,调动起来颇费时日。
卫旋非常清楚,只等袁绍的左右翼抵达,就会对他发起总攻,而他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便聚齐众将,问道:“孤欲先取其前锋,诸位以为如何?”
于禁面带惧色道:“颜良、文丑乃河北名将,勇冠三军,除吕将军外,恐怕无人可敌。”
吕布目光闪烁道:“末将愿为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