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集结兵马,准备去锡县的事情,阎圃挥退众人忙碌而去,自己就说道:“将来人带进来。”

不久,就见一朗目清风,煞有气度的文士走了进来,年纪但有三四十这般。阎圃见此人容貌非凡,不由心生喜欢,急忙出迎:“某乃主公麾下阎植之,得主公信赖添为汉中太守,不知先生作何称呼?”

来人呵呵一笑:“流离之人不敢当先生,东海王景兴拜见太守大人。”文士一说完,阎圃忍不住大叫一声:“啊。”原来这人却是东海人,王朗,字景兴。是杨赐的弟子,杨赐一声位高权重,名望渊博,但是弟子却没有几个人,王朗就是其中之一。阎圃之所以大叫,是有原因的。此时的王朗已经是大有名气的人,王朗经史咸通,博才多学,在大汉颇有名气,尤其是王朗对于古书的注解,更让他在仕林之中美名远播。

王朗年轻时也因为通晓经学史书,被朝廷拜为郎中,也是那时候王朗拜杨赐为师。后来杨赐死了,王朗弃官穿孝服居丧。又做了徐州牧陶谦的治中,在董卓之乱时候,王朗劝说陶谦勤王,可惜陶谦没有兵出汜水关。陶谦没有出兵,可是却为王朗博得了无限的名声。直到一年前,陶谦见王朗名声越发的大,陶谦心生嫉妒排挤,上奏献帝,表王朗为会稽太守。

阎圃啊大叫一声,冲嘴就说:“王大人不是会稽——”阎圃突然想起孙坚的事情。现在别说会稽,就是整个江东都是孙坚的天下,而王朗出现在这里,阎圃突然明白王朗必定是不愿意归于孙家,要不然不会连家眷都带来了。

王朗一听阎圃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丝毫没有在意,呵呵一笑:“自徐州出发之后,才到九江,并没有过江,后来就转道西来,辗转千里,历时一年,才到汉中,望太守大人收留啊。”说得光明磊落,阎圃忍不住赞叹。急忙说道:“大人哪里的话,此乃是益州,我主与大人有同门之谊。大人来此,主公若是在汉中,定然出城相迎,方才却是某怠慢大人了,望大人见谅。”阎圃哪里知道来人是王朗,要是知道,打死他也不可能只是简简单单的命下人招呼王朗进来。

王朗呵呵又是爽朗一笑,王朗为人正直却不拒俗,更加不是小气的人,岂能在意阎圃的动作。两人不知不觉竟然聊得起劲,一名穿着铠甲的小校进来:“禀大人,兵马集结完毕,随时可出发。”

阎圃一看,才知道两人竟然说了一个时辰的话了,阎圃对于王朗那是相当的佩服,王朗却觉得阎圃此人深得陈林重用,官居高位,却丝毫没有架子,两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阎圃一拍脑袋叫道:“今日得见先生,晚矣,很不早遇啊。”

王朗一看小校,才想起沿途所听到的事情,加上王朗本身的推断,说道:“大人,可是为袁公路大军的事情烦恼?”

阎圃一听,低头犹豫了一下,思索了一下到底该不该跟王朗说,好一会下定决心,抬头说道:“先生,实不相瞒,如今汉中并不足万,将不过三,主公二十日之后才能回军,汉中局势不容乐观啊。”

王朗闻言站起来,大声说道:“自古有道伐无道,伯至乃是忠汉第一人,益州治理更是顺应民心,某自荆州而来,所过益州之处,无不是百姓欢呼乐业。相反袁公路治下哀声遍野,敛财无数,此乃无道伐有道。汉中大军虽北上勤王,不能归,但是上庸汉中百姓均是深思益州之恩,就算张建功攻陷城池又如何,百姓始终心向益州。三,敌军来攻,我军为守,有城池之利可用,兵在精不在多,只要上下一心,莫说二十天,就是两百天张建功也休想攻下南郑。”

王朗一口气说了三个汉中必胜的因素,阎圃大叫一声:“好。”王朗接着说道:“大人,锡县和成固,可守十日,足矣。”阎圃一惊,一直以来阎圃都是觉得要以锡县和成固来坚守,知道最后,不料王朗却这么说,也就是说这两个城池最好放弃。阎圃大为不解,又想起陈林的军令,只要保南郑阳平和定军山不失,莫非其中有什么自己没有看到的。阎圃急忙问道:“先生这是为何?”

王朗:“大人,锡县与成固两城在前,南郑在后,分兵守两城,兵少,极容易为敌军逐一击破,不如在两城坚守一段十日,待敌军想起逐一击破之前,主动退守南郑。一则主动退守,士气不变,二可保我军力量,三,敌军占据两城,但是两城之中百姓必定回给敌军无限的麻烦,也可为我军分忧。”

“大人之前说汉中并不足万,大人却是忘了身边还有一支大军不是?”王朗轻轻一笑,这话却让阎圃大惊,一支大军?

“呵呵,大人,忘了山里的大军。”

“别人不知道,大人却不可能不知道,巴山之内的一人与伯至是什么关系,只要大人派人请兵,一定可以。”

阎圃大喜,想不到自己一个汉中人忘了这点,却被一个刚刚来汉中的外人提醒,阎圃汗颜,看来这些日子真的是忙坏了。陈林治理汉中将近十年了,与巴山数万夷人的交流就保持了将近十年。现在巴山的夷人虽然还是没有离开他们的大山,到汉中生活,可是要说一句夷人离不开汉中,这却不是假的。这几年来因为汉中的帮助,山中的夷人日子过得比以往不知道好了多少。修路,筑城,等等有偿劳役,巴山的夷人从来都没有少过。他们下山给汉中做劳役,而后换回去粮食,后来直接换金钱,这让夷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阎圃大叫:“那年大水,夷人几乎面临全族绝粮,也是汉中支援,对啊,某怎么想不来了。”一想到事情大有可为,阎圃喜上眉梢,几乎不顾王朗就在面前,喜得手舞足滔的。阎圃这种没有风度的行为,看在王朗眼中却又是另一种感受,陈林的部下竟然如此拥护他,为了汉中,为了益州竟然如此,可见陈林平时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有一心为民的主公,才能拥有这样兢兢业业的臣下,王朗脸色不变,心中却大舒一口气,也许,自己真的来对了。

阎圃知道了王朗的身份,更得王朗分析了汉中的优势,又给阎圃出计搬救兵,阎圃无论是哪一条都不可能怠慢了王朗。阎圃没有资格给王朗赏赐,却能给王朗安排最好的安顿。就这样,王朗算是在南郑安顿了下来,王朗虽然无官职,可是当王朗转悠一圈,发现楼阁之后,更加是就像酒鬼掉进了酒缸。楼阁之内的学子和名士,也都对王朗这个大名人十分的敬佩,一群人每日辩论,不知几激烈。?

第八十章 :危急关头

祁山之路有多难走,你只需要知道他比蜀道要难走就行了。两万大军,三万俘虏,四万民夫,还有数万百姓,这一条虽然没有一齐出发的长龙,几乎排满了千里祁山。狼骑和徐荣两部骑兵在前,直到现在后面杨阜征发的百姓,如今的祁山之北而南,北部山麓全是人。益州牧陈林就在这条长龙的最前面,与骑兵一起。

这天夜色,陈林陈泽徐荣。陈林自从得到袁术出兵刘备不义的消息之后,就变了一个人,阴沉,少话,息怒难寻。陈林说道:“明天可出祁山回到阴平,深在祁山之中消息不通,也不知道现在汉中怎么样了,但是我相信植之一定能替我守住阳平——南郑——定军山一线,高顺要等五日之后才能到,现在又是骑兵为主。明天出了阴平,先弄清楚汉中情况,要是南郑没有丢,我们就立刻去南郑。骑兵要发挥作用,以断劫抵拒敌军粮道为主。”

阳平是汉中北方门户,一直以来都是陈林重点建设的地方,用的人也都是忠心不二的亲人。南郑乃是益州精神的象征,肯定不能丢,定军山则是唯一一个中原马场所在,许三的马场。同时阳平——南郑——定军山自北而南可以形成一道防线,敌军只有攻破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才能去到汉中西部,这些都是陈林当初命令阎圃死守三点的原因。

说罢这些,陈林回过头对黄燕说:“文和怎么样?”原来贾诩一进入祁山之后,就病倒了。贾诩本身年纪也不小了,这个岁数的人在大汉已经是老人了,五十多岁的人。加上之前一直在长安与天水奔波,现在更加是受长途之苦,贾诩一下子就病了。陈林不得不将贾诩放下,命军士缓缓抬着贾诩走,现在已经落在后面去了。

黄燕:“贾先生在后,恰好百姓中有医者,现在高将军已经命医者与贾先生同行,贾先生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陈林点点头,依旧看不出息怒。贾诩是什么人,陈林最亲信的军师,要说陈林现在的成就有一半贾诩的功劳,只怕陈林也会觉得给少了。要是贾诩出了意外,不知道陈林会受到什么样的打击。这是就个人感情而言,还说陈林的大业,现在张松和法正两人算是贾诩下一任。可是这两个人都是带着各人的利益在办事,法正偏袒汉中集团,张松偏袒蜀中集团。不过两人还算是有才能,但是人都是感情动物,陈林又怎么能不对贾诩留恋呢。

“给那位大夫传令,好生照顾文和,文和康复起来,赏他千两黄金,要是文和出了差错,就让他给文和陪葬。”

夜色中陈林与黄燕站在山麓之下,看着火把燃燃的百里军营,有点寒意。陈林:“当初把洛阳和弘农留给刘玄德的时候,文和就不太同意,说刘玄德必成祸害。现在他来偷我长安,我益州数万将士功亏一篑,袁公路趁火打劫。黄燕,你说某是不是做错了?”

黄燕心中一惊,陈林从来没有这般表达过自己。尤其是天水之后,陈林总是将事情憋在心中,黄燕一听陈林这般说,虽然有点难受,但是却松了一口气,深怕陈林憋坏自己,现在可算了愿意说了。黄燕:“大少爷,黄燕不知道对与错。只是想起十年前在南阳的时候,那时候大少爷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官吏。十年后的今天,大少爷是坐拥一方的豪杰,活命百万,多少人因为大少爷得以活命。大少爷以诚待人,任人唯贤连蔡大家这样的大学士都对大少爷赞誉有加。”当初什么都没有,还不是一样闯出一片天地了,现在又怕什么呢。

陈林回头一看,心中多少有点暖意。黄燕、周仓、贾诩、高顺、还有两位兄弟,这都算是陈林的家臣,绝对最忠诚的人。尤其是黄燕,要是黄燕愿意,现在也定然是一个不下于黄忠等人的大将,有勇又有谋。这也是为什么黄燕和周仓两人虽然是陈林的家奴,可是两人却都能成家娶妻的原因。

陈林:“阿爷当年说蜀中,关中,可成大事。如今看来,我益州五年之内休想再出祁山。上庸汉中这一次不知道会遭遇怎么样的破环,蜀中新定,勉强自给,无法支援汉中。这一次击退袁公路,我益州,当休养生息两年,然后取荆州。”

黄燕大喜,深怕陈林因为恼怒而要去跟袁术和刘备拼命,现在陈林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显然没有失去理智。黄燕:“军国大事,黄燕不懂,大少爷也要多与几位先生商议,谋划一番。大少爷,这一次兵出祁山,杨义山大人虽然年轻,但是有胆有识有谋略,此人可以重用,大少爷。”

陈林温和回头看了一眼,颇有调侃说道:“这可是你第一次向我推荐一个人啊,义山嘛,我又怎么看不出来,原本我还有意让他当天水太守呢,可惜啊。单说义山,文长呢,怎么不见黄燕说文长啊?”

黄燕呵呵一笑:“魏文长有黄将军推荐,大少爷岂能不重用,又何须我多说。”陈林一听,无语,这一次兵出祁山,陈林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杨阜,发现了魏延。当然姜叙也算是个人才,但是却比不上这两人。

第二日,六千骑兵冲出阴平道,向汉中昭示陈林大军的归来。阴平现在已经成县,阴平县令一听说阴平出现大军,先是一惊,接着一喜,定是陈林归来。急忙领着百官出迎,陈林听到前面的斥候回报,说阴平有官吏出迎。陈林心中安定,冲出来的不是大军就说明这里还是益州的地盘,也就是说明南郑一定还没有沦陷。

陈林要了解情况,免不了问县令。县令一一道来,虽然所知不多:“主公,上庸已经全部沦陷了。上庸的百姓在我军撤退时要追随我军,吴将军与周将军为了不失民心,周将军率部在上庸节节抵抗,吴将军成功将万余百姓转入汉中。”

“慢着,周将军只有四千左右的兵马怎么抵挡得住,上庸百姓拖家带口的,至少要十日才能到?”

“此下官不知,听说是上庸当地有一支义军,与周将军一通抵挡袁军,还一把火烧了袁军近万大军。不过周将军被那位义军首领护送回到南郑的时候,周将军还是昏迷不醒,前段时期听说周将军活过来了,还上城杀敌。”

陈林心中不由一怔,周泰出事了,还好后来又说活过来了。不过对于什么火烧万余大军,陈林是不会相信的。

“后来太守大人将后面的县城的守军都抽走了,一齐赶去锡县和成固。在两城打了十二日,已经在六天前被敌军攻破,太守大人退守南郑。听说巴山的夷人派了一支三千人的蛮子来帮助守城,现在就在南郑。南郑城下还有五万左右的敌军,因为半个月前袁军又从南阳来了两三万人。”

“——”

陈林大概了解了情况,夷人,这倒是有点让陈林开心的事情,夷人相助,看来这些年的所作还是有效果的。袁术还真舍得啊,陈林不住感叹,同时也暗笑袁术无谋,和哀叹自己倒霉。这事情到头来便宜的一定是别人,袁术将南阳大军抽掉一空,就像之前陈林抽调大军去天水一样,一定会被别人趁虚而入的啊。陈林之前错了,所以现在要负责后果,袁术也总有一天要承担的。

六天,也就是说南郑现在已经坚守六天了,加上成固原本又坚守了十几天,总共汉中大汉就打了二十天了,加上上庸那一段,刚好就是陈林从天水撤军回来所用的时间。义军?陈林想不到现在还有这东西出现,义军,同时也说明益州在上庸的治理是有效果的,深得民心。

陈林最后冷冷问了一句:“秦子敕呢?”秦宓,上庸太守,老先生任安保举的人。这次竟然开城投降,看来这次蜀中的很多人都要睡不着了。秦宓不仅是蜀中人,更加是蜀中名望任安保举的,这关头却做出这样的事情。

县令一听陈林问秦宓,不由大惊,这可是逆贼啊。急忙说道:“主公,秦贼子狼心狗肺,竟然投降袁贼,据说还被袁贼命为上庸太守了。”

哦,还是上庸太守,也很正常,拿秦宓来拉拢上庸人心,袁术这点没有做错。陈林问了许多,县令嘴上对于阎圃的计划自然知道不多,所以也是一些基本的情况,陈林问无可问。

就在县令还要设宴的时候,一名斥候冲冲跑进来:“禀主公,二将军派出铁骑斥候,传回来南郑急报。说是南郑城下敌军过众,南郑城上抵抗很小,南郑城随时有失守的可能,望主公决断。”

原来大军一出阴平道,陈泽就派出了大量的斥候。

陈林一听,眉头一皱,立即走出县府,说道:“县令大人,派人大肆宣扬,就说本官回来了。”现在几个后方的县城也不是那么安定,陈林有意散播自己回来的消息,有利于安定。接着陈林冲冲回到大军处:“全军,南郑。”

不管怎么样,陈林本人就是一种激奋人心的催化剂,只要站在南郑城下,必能激励守军。?

第八十一章 :中箭

长枪在手,忘呼天下,英姿勃发,气吞山河。当陈林着甲跨上战马的那一刻,心中的忧虑全无,仿佛所有曾经困扰他的问题都随风而去,眼中只剩下这铁蹄践踏之下扬起的尘土。战马飞驰,这一刻,陈林回忆起三十年间发生的种种,陈林决定改变自己,他太温和了。驾,马鞭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