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有王爷直属近卫队八十人,二十人为王爷贴身卫士,负责他的起居饮食和内院的警卫,由见喜和赵信领导。其余六十人常驻王府,负责王府范围内外的警戒,反特锄奸,收集情报,由赵义领导,他们的装备最好,武器根据不同的任务随时选用,平时只携带手枪短刀或短柄霰弹枪这些贴身装备,身着便服,以王府的护院身份出现。
  另外一支装备火力更加强劲武器的部队已经开始组建,队员多从义学中选取,现在已经开始基础训练,秘密研制的武器也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赵柽已经着手编制训练计划和作战守则,只待武器定型后便可投入实训。
  社丁经过系统训练后,已经熟知战阵,部分人精通骑射,大部分都会骑马,已经达到常备禁军的作战水平,可以作为亲军的补充力量随时出征,但是依然使用冷兵器,毕竟人多嘴杂,他们不集中管理,难免会出现泄密现象,所以只能等到合适的时机再装备,而火器的使用要比弓弩简单的多,能很快形成战斗力。
  经过五六年的筹划,两年多的训练,赵柽终于拉起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他们除了能完成轻重骑兵惯常使用的追击、侦察、掩护交通线、冲击战阵等常规任务以外,还可以下马作战,成为一支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高机动,强火力的新军。
  ……
  安排完这一切,时间已经进入五月,按照历史的发展,今年此时应该立皇长子赵桓为太子,入主东宫了,可现在太子之位悬而未决,各方力量依然在展开争夺。据京里传来的情报显示,定王府赞读耿南仲正月联络一班朝臣联合上表请立赵桓为太子。
  宋代重大政事的决策执行,有一套合理的程序:宰执议定,面奏获旨,再下中书省起草政令,经过门下省审议,凡有不当者,中书舍人和门下省的给事中都有权封驳(即说明理由拒绝通过),然后交付尚书省执行,与此同时,侍从官还可以提不同意见,台谏官可以论谏弹劾。虽然此时蔡京经常通过皇上的御笔绕过了封驳、论谏等制约程序,导致了君权恶性膨胀,但是立太子乃是关系到国家千秋万代的大事,赵佶还是要在朝会上进行廷辩。
  现在朝廷上,以蔡攸、王黼、何执中、高俅为首笼络同党坚决反对,上表要求立嘉王赵楷为太子,内廷以杨戬、梁师成为首跟着起哄,在皇上耳边灌输赵恒的坏话,宰相蔡京却拥护立嫡长,太尉童贯态度暧昧,没有明确表态。双方争执不下,激辩一个多月都没能决断。进入三月,知枢密院事郑居中请立兖王赵柽为太子,这时太尉童贯站出来表示拥护,朝中上演了一出三国演义。
  赵柽与黄经臣、何去非就此事议论了几次,分析当前的形势,认为此事可能会久拖难决,导致立太子之事流产,朝中分歧会更加严重,一个不好就将导致天下大乱。赵柽却明白历史在这里由于自己的到来发生了变化,可能历史的转折点就要出现了,也许新的历史将要由自己来书写啦。


第一卷 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一百三十三章 种豆得瓜

  第一百三十三章种豆得瓜
  一连两个月,满朝文武没有心思干别的事情了,今天他上表,明天他弹劾,三方此时各有优势,一时也难分伯仲。皇上也被此事闹得心烦,连出去找小蜜、逛夜市都没了兴趣。
  赵恒天生好命占了嫡长,但是他为朝臣不喜,主要还是皇上因为厌恶其母,也捎带着对这个大儿子爱搭不理的;二皇子赵柽虽不占长,但还占个嫡字,也就是按道理他是第二顺位继承人,他因为违旨进京、赈济灾民两事,又将属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在民间声誉甚好,占了为君之人仁孝两大优势,但是他在朝臣中心中没有什么地位,更兼有妖孽的名声,让人望而却步,再说郑居中是他堂舅由他上表保荐,反落了外戚干政的话柄;三皇子赵楷优势在于类父,很得皇上欢心,也得朝中那班奸佞的看中,但是他却在大义上失分严重,如果两个大的都死了,才能轮到他。
  这日,郑居中再次上表,请皇上下旨迎二皇子兖亲王进京,立刻引来其他两方的攻击,“兖亲王命犯灾星,如若进京妨主害民,怎能回京”郑居中的话刚说完,耿南仲立刻出列说道。
  “兖亲王身在襄邑,开渠修路,赈济灾民,造福一方,现在王府驻所百姓安居乐业,无不感皇上圣恩,怎能是灾星”郑居中辩道。
  “兖亲王滥施恩典,蛊惑百姓,愚弄那些乡野村夫,恐早怀不臣之心吧?”耿南仲冷哼一声道。
  “只怕是你想当帝师想疯了吧,这种话也说的出来,兖亲王赈济收留灾民,受皇上褒奖,难道皇上也如同乡野村夫,受其愚弄吗?”郑居中向宝座上的皇上拱拱手道。
  “耿赞读,你当朝讥讽执政,污蔑亲王,藐视皇威居心何在,恐怀不臣之心的是你自己”这时童贯出列说道,这话说得重,赵佶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耿南仲赶紧讪讪退下。
  “郑少保,恐怕你保荐兖亲王是想学王莽吧,胁天子揽朝纲,其心可诛”‘金毛狮子’王黼看到干爹使的眼色,站出来指着郑居中喝道,他是御史中丞,这话说出来就很有分量了。
  “外戚干政,贻害无穷,郑少保手握兵权,又有拥立之功,恐为祸天下,请圣上明察”
  “臣要联名弹劾郑少保”
  “臣愿署名”领导说话了,一帮御史立刻将矛头对准了郑居中,纷纷出列弹劾。
  “臣之忠心日月可鉴,圣人云:举贤不辟亲,兖亲王忠孝仁义,为民表率,可为仁君,还请圣上明察”郑居中躬身说道,但是碍于身份,他的辩解显得惨白无力,在双方的夹攻下败下阵来。
  “退朝”赵佶听得心烦,自己还春秋鼎盛,刚过而立之年,这帮孙子就想给我找接替人,真他**的不知好歹,老子给你们封官加薪还不如给小姐呢,他心中骂道,打了个哈欠,站在他身旁的杨戬立刻明白了,高声喊道。
  赵佶随后甩袖离座,回后殿换下朝服,穿上了身道袍,准备到凌霄宫去逛会儿。“这不是童太尉吗,怎能让您清扫啊”刚出殿上了辇,没走两步就听引路的杨戬跟一个扫地的小黄门说道。
  “老朽本就是伺候官家的,怎敢忘本”扫地的小黄门躬身不卑不亢的说道,他正是当朝武官之首童贯,下了朝没有回家,而是马上换下朝服穿上内侍的服装打扫御道。
  “童贯,你过来”赵佶很喜欢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身边人,又会用兵,又忠心,挥手招他到自己近前,“你一味保举兖亲王,不知当年之事吗?”
  “官家,小的知道,但是当年之事,兖亲王为何落水一直未能查清,而刘真人当年可是和王贵妃往来甚密,现妙观先生正在京中,能预言休戚,是灾是福请他卜一卦便知”童贯俯首说道。
  “此言甚妙,你跟眹一同走一遭吧”赵佶颔首笑道,皇后没事就在我耳边唠叨,而自己的儿子是妖孽,自己那是神马东西啊,正好找他问清楚。
  “愿侍奉官家左右”童贯赶紧扶住辇说道,赵佶挥手让杨戬自去,颠颠的找人去了。
  ……
  京里折腾的乌烟瘴气,乡下王爷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赵柽预感到不管立太子的事情如何,自己回京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他要在自己离开这里前将这里的事情安排好,还没有做完的事情尽快完成,否则自己一旦回京,恐怕就像关进笼子中的老虎,再也不能露出爪牙了。
  北府中赵柽的跟前堆着一堆铁件,他指挥着辎重队的几个匠作将它们组装在一起,半天的功夫才把鼓捣出一个怪模怪样的家伙,两支硕大的车轮上架着个碗口粗的铁管子,一帮人谁也看不出这个是做什么用的,“二爷,京里来人了”这时旺福走过来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哦,谁派来的?”赵柽摩挲着炮筒子说道。
  “王老志,王道长”旺福说道。
  “他还没死啊?”赵柽惊诧地说道,按照历史发展他去年就该辞职回家,年底病死故里了。
  “二爷,他活着好好的呢,派人来送信啦”旺福傻傻的回答道,将一封信递给王爷,纳闷王爷为啥盼着他死。
  “呵呵,这牛鼻子吃上瘾了,想着他活不了几天了才给他的,没想到反而救了他的命”赵柽有些好笑的说道。
  去年王老志奉诏进京,路过他们这,赵柽也想见见这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老神仙,看看是不是和他一样也是误入时光隧道的‘同道’,于是敲锣打鼓的把他迎进府中,一聊之下,他根本没听说过什么‘朱毛’‘普京’‘春哥’‘芙蓉’这些名人,更没玩过‘QQ’‘魔兽’这些东西,乃是个地道的宋朝人。
  失望之余赵柽和他斗了回‘法’,毫无防备的王老神仙着了道,中了王爷的催眠**,痛哭流涕的跟赵柽诉说了心事儿,原来他不过是官场失意,熬了多年还是个小吏,觉得自己没啥前途了,就另辟蹊径,跟赵柽似的玩起了‘遇仙’的把戏。不过他没赵柽来自未来的底气和肚子里那些新鲜玩意儿,只能搞点心理暗示,弄点行为艺术,住草庐吃素斋,玩深沉装清高摆出世外高人的样子,靠这些吸引众人的眼球,跟现代那些裸奔、装酷的范儿们没啥区别。
  等王老志一觉醒来,懵懂之间却想不起自己都做了些神马,赵柽却把他查了个底儿掉,再论起道来,那是占了绝对的主动,再说封神,八仙、西游这些神话故事每个现代人都是耳熟能详,比之现在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的宋代,内容丰富了许多,忽悠他赵柽游刃有余
  两个都有过‘相同经历’的人那是有说不完的话,酒逢知己千杯少,多年守着清规的王老志破了例,喝起了酒,酒至半酣两个醉鬼论起了‘师承’。赵柽的师傅那是八仙之首铁拐李,王老志号称是钟离权的记名弟子,铁拐李入道最早,对钟离权还有半师之谊。王老志占了个便宜,赵柽没称他师侄,王老志叫他师兄。
  等到晚上,喝多了的王老志犯了病,腹痛不止,上吐下泻,你想多年吃素的人,猛的肚子里多了油水,能不拉吗?大家将王太医找来施针服药折腾了半天,还是难以缓解,赵柽不得已拿出了自己的灵丹妙药—鸦片,这东西是赵柽准备将来上战场,给伤员止疼的,现在只能给他先用上了,这玩意在近代还是倍受医学家推崇的治百病良药呢,就是现在医院里也不缺鸦片的衍生品,臭了名声也是滥用之后。
  这么好的‘药’下去,王老志没用多长时间就止住了痛,也不拉稀了,干呕了几声后就开始胡言乱语,估计是魂游天外和他师傅交流去了,赵柽没敢走,他知道这东西吃多了能要人命的,看他的样子知道是出现幻觉了,赶紧屏退左右,又是诱导了一番,让他连玉皇大帝都见了
  第二天,王太医私下里告诉赵柽,王老志身体有隐疾,估计命不长久,赵柽也知道历史上这老小子在京里待了一年多就匆匆回家升天了,现在分析可能是真的与有病有关。王老志吃了师兄的灵丹,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慰藉,当然要苦求了,赵柽念在同门的交情上送了他半瓶,并说明了用法,叮嘱他绝不要泄露自己曾经遇仙的事情,其实赠药主要还是想着他也快完了,就让他平静的离去吧
  现在师弟不但没离京,更没有死,还派人来求药,估计这鸦片是缓解了他的病情,要不就是他也发现了鸦片的妙用,用来哄骗那些善男信女,或是也带他们去看玉帝了,如果都是他吃了,肯定早上瘾啦,不会等了一年才上门求药。
  赵柽当然不会让师弟失望,又赐了十粒仙丹,可他没料到自己这番善举,却赢得了王老志无限的崇敬和爱戴,也没想到自己种下了颗豆,却收获了个大西瓜你问这鸦片是哪里来的,告诉你别吃惊,王府的后花园里种着一大片罂粟呢,他们也知道罂粟的一些用途,却不知道鸦片是嘛东西。


第一卷 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月亮惹的祸

  第一百三十四章月亮惹的祸
  道教宗旨是“外物弃智”、“忘富逸贵”、“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与世俗不合。可在集权君主制度下,不臣之民是不容于世的,必定要为政治服务,才能有其生存的土壤。
  于是,历代大家不得不作出妥协,这种妥协在于承认并遵守礼教的规范,创出‘君权天授’的理论,强调强调君主的权力不属于他个人所有,他无权禅让给别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天命转移的结果,是上天的意志在起决定作用,因此,君主应该“事天”,按天意办事,祥瑞灾异就是神圣的天对君主治政满意与否的回应。以此达到规范既定的政治秩序,树立君主的权威,达到自己能生存于世的目的,获得生存的空间
  赵佶本想用礼仪复古教育人民,可是折腾了多半年就因为扰民太甚,得不偿失而不得不终止了。此事极大的刺激了他,自感没脸见人,打算励精图治,重新振作起来整顿朝纲。这马上引起了朝中几位执政的担心,这皇上要是当家作主了,他们就得靠边站了,再说亏心事做多了,也怕撞到鬼。几个家伙一商量,还得给皇上找个事儿做。
  几位执政加上内廷的哥们儿立刻联起手来忽悠皇上,提出新的合理化建议:希望皇上沿用真宗皇帝的国策,神道设教的办法,用道教教义训导百姓,建立太平盛世,王道乐土
  这个建议对赵佶来说是久旱逢甘露,正搔到他的痒处,因为他经常跟大臣们吹牛,他还是端王的时候,就曾梦游太虚,与太上老君同坐大殿上论道,最后离别的时候,老君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地球将要毁灭,你要去拯救全人类,我教复兴寄汝一身”自此以后,赵佶常常在梦中去见三清尊神,与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与其下棋论道,俨然以道教最高领导人的嫡传弟子自居,这当然也不排除他想通过这些提高在诸皇子中的地位。可此时他不过只是刚刚达到‘信’的初级阶段,离迷信还有点差距。
  不过有了基础,事情就容易的多,蔡京等人一边内外交攻给皇上洗脑,一边又发动门人寻找‘真神’,这样礼部尚书强渊明、太仆卿王宜推荐了王老志,他‘精通’冥通降真的法术,能使活人与亡灵相通,能请神仙下凡,一封宫闱密话成就了他的威名,镇住了皇上。在这些人的不懈的努力下,皇上终于一步步走进了神的殿堂。
  一般人走火入魔不过是摔盆子砸碗打老婆,大不了就是跳楼自残寻找‘真理’,一国之君要是钻了进去,事情就大了,先是祭天大典看到了天宫众神,马上大兴土木建起了迎真观,亲自作文,昭告四方。为了完成上天的嘱托弘扬道教,赵佶又亲下手诏,让学道之士进入州县学府深造学习,学习内容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以《庄子》、《列子》为小经,同时要兼通儒书,合而成为大道,同时还依照政府官员的品秩,亲自改定道官道职,安排道众进了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再说赵佶来到凌霄宫,召王老志请他指点迷津。王老志现在依然不改布衣麻履的打扮,随住在丞相府,却还是粗菜淡饭保留着世外高人的范儿,没被尘俗沾染丝毫的样子,可他名头很响,皇上钦赐洞微先生。
  “无量天尊,圣上招小道有何事?”王老志宣了道号稽首道。
  “先生,官家近日为家中之事烦扰,想请先生指点一二”童贯很懂事,送上香茶,替皇上问道。
  “请言”王老志颔首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