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西夏久攻不下,燕云收复无望,正处于苦闷期的赵佶见有人主动上门求着自己当藩国自然兴奋异常,当日举行国宴,招待这些西南到来的客人,歌舞欢笑,宾主尽欢中,下发文件,任命段和誉同志为大宋国的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大理王,满足了下自己的虚荣心。
随后大理国王段和誉在大理宫廷里,迎接了大宋使者,以及他所带的任命书,欣然接受了大宋的任命,终于和这个世界上一时无二的经济大国接上了关系,盼着和大宋一起走向文明和昌盛…
“这就是那个神功盖世,天下无敌的段誉吗?”赵柽没有想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还能‘巧遇’段誉,接下来自己可能就要领教他的‘六脉神剑’了,他看罢属下呈上来的大理国主画像笑着说道。
“阿弥陀佛,老大,据属下所知,这大理国主段和誉虽会些拳脚,但也只限于强身健体,并未显现出绝世武功啊,难道他是隐而不露瞒过了属下的眼睛?”皇帝的话把金赫吓了一跳,那段和誉身怀高超武功而自己怎么就一点没有看出来,而老大隔着十万八千里只凭一张画像就能读出这么多信息来。
“呵呵,大师不必介意,我是顺嘴瞎猜的,你说说他的师承!”赵柽摆摆手笑道,没想到自己一句感慨引起属下的不安。他知道大理国信佛成风,那天龙寺的高僧都是皇族,而金赫这些年在自己的‘力捧’下已经是佛界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频频受邀前往各国名刹说禅,号称佛国的大理自然不能免俗,所以赵柽将金赫调到京中问询。
“是,老大!”金赫恭敬地答道,皇帝口称是猜的,自己却不能马虎,下来一定再好好查查,“段和誉自幼学法于我朝云游到大理的高僧六铉法师,此僧游历五湖四海,遍访名山大寺,佛理高深见识多广,难得的是还兼通儒学经典,常为其讲解治国之道!”
“哦,原来如此,段和誉一直心向大宋也许与此有关吧!”赵柽点头道,心想这六铉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弄不好也就是大宋科场不第转而求佛的士人,否则和尚研究儒学作甚,他这个半瓶子醋在大宋不得意,糊弄下偏安一隅的大理人还行,一不小心还当上了帝师。
“老大也不尽然,这段和誉虽然是国主,但是却只是个傀儡…”金赫详细介绍起了大理的国情。
赵柽没想到早在八百年前中国西南一隅,竟然出现了后世一种民主化格局,这种格局,是经过一百多年的纷争,大理国经过权臣高氏夺位称帝,又经过还位与段氏才在尸山血海的基础上诞生:皇帝做为国家象征,在军事,外交,甚至经济建设上,发号施令,代表国家。而国家的具体措施,大政方针,则由相国决定。
到了段和誉上位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这个皇帝,是个摆设,是个盾牌,为的是堵住悠悠众口。他更明白,高氏还政段家,是无奈,是以退为进,是顾忌群臣和诸部反对。如今已经让到了极限,如果自己踏出这个极限,很可能刀剑相向,烛光斧影,出现个大理版的弑君大戏,给自己来上一刀。
伴随着高氏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骨肉相残,最初几年高泰明为相国,称中国公掌握实权。看着高家坐大,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决定国家内政外交,段和誉唯有长声叹息,无能为力。事后,高氏也投桃报李,退让一步,对待皇帝,不再是盛气凌人,气冲霄汉,而是彬彬有礼,极尽臣子之道。除军政大权外,皇帝,照样是皇帝,没有压抑,没有被压制的感觉,被高高供在上面,成为国家代表,成为国家象征。
高泰明死后,段和誉本想可以趁机收回权力,可是,高泰明的弟弟高泰运,趁机而起,走进朝廷,登上相位,接过权力的指挥棒。高泰运死后,群臣谄媚阿附,又倒向高氏后裔高顺贞,积极奔走其门下,群起举荐,“以高量成有德,请立为相,号中国公”,段和誉很无奈,很受伤,唯有点头答应,接受这个无可如何的局面…
“嗯,这段和誉真是如此懦弱无能的人物吗?”赵柽有些不相信地插嘴道,不过也可看出此段誉非彼段誉,确定是金大师把人都误导了,其若有天下无敌的武功,岂会坐视高氏架空自己,早一指头戳死他了。
“这也许与其自幼爱佛有关吧!因而缺乏杀伐之气和铁血手段,做事显得优柔寡断。”金赫点头说道。
“可我看此人却也有大智慧,否则不会一力坚持向我朝称蕃的!”赵柽转了一圈忽然说道。
“老大,何以见得?”金赫有些惊讶地问道,皇帝总是语出惊人,这段和誉让高家欺负成孙子了还有大智慧,岂能让人信服…(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 拉拢分化
“大理虽小,但也是有一国之号,可段和誉却不惜自降身份一力主持向我大宋纳贡称臣,你不觉的蹊跷吗?”赵柽看金赫一脸的不相信,笑笑问道
“段和誉自幼随汉僧学习,必听说我朝之繁华,心存仰慕。且这样做更大的好处,就是打通和大宋的商路,西南一隅的大理,从此两国通商,紧靠中原他们可以将其所产刀剑铠甲、战马和百般巧物,通过榷场流进大宋。白花花的银子,也会随之水一样流入大理!”金赫想了想答道。
“呵呵,也可以算作理由,大理国主肯定也是如此和高氏如此说的。”赵柽瞅着金赫就知他还没有想明白接着问道,“他们君臣达成了默契,看似内部平和,一派升平,其实也可想见暗流涌动,段氏自知时刻处于危险之下,可内无接应,如果是你如何去做呢?”
听着金赫的介绍,赵柽想也想的出高氏的嘴脸,他们虽然没有用刀剑指着段和誉的鼻子说,肯定也已经用行动暗示出来了:老段,皇帝是你的,你乖乖地做,乖乖地玩,随意喝酒听音乐,享尽皇帝尊严,但权力归我,你别染指,不然,我们可不客气。
“他难道是想借大宋册封之名钳制高氏,以保大理国主之位,免遭其毒手!”金赫沉思片刻说道。
“嗯,不错!内部难以平衡时,往往都会从外边寻找支持,大理急于和我朝交好这一点,可以说和大辽。还有西夏的目的都不一样。大辽和西夏,和我建交的目的实质是为了学习我朝。然后借此侵略、挟制我朝;段和誉不是这样,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利用中原的力量,来制约和威慑权臣,保持一个和平局面。从这点看毫无疑问他做到了。”赵柽满脸笑意地点头道。
以赵柽的分析,段和誉这样做并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赶时髦,他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为了稳固自己的君主身份,才采取这样的策略。他的行动,还有大宋的任命。无疑的向大理国所有人,尤其有野心的人发出警告,别盯着段某的宝座,本宝座,是受到联合国秘书长大宋皇帝的任命的,是受到联合国保护的,谁敢动自己,就是和大宋过不去,就是对大宋进行挑战。那样的结果,是不言自明的。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民,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寇所为。皆与中国等,而又劲兵骁将长于中国。中国所有,彼尽得之;彼之所长,中国不及,以致遗祸。”金赫往来各国之间,当然明白皇帝所说不假,摇头叹道。
而大理向大宋称臣后的变化金赫也是看在眼里的,内政外交一系列变化,使得大理国昂首阔步,高奏凯歌,大步向前,收入快速增长,牛马成群,羊儿遍野,五谷阜盛,笙歌处处。临近小国不再去中原,而是不顾车船劳顿,路远难行,一个个坐着马车,带着礼物,赶来大理。
尤其靖康之乱前后,中原大地,烽烟蔽天、戈矛映日、尸横遍野,金人的铁骑所向,田地为墟,血流成河。而西南的大理国,却一派升平、歌舞欢笑、四方来朝,各种珠宝陈列,各种动物上场,人欢马叫,热闹非凡,其繁荣景象,一点儿有也不亚于中原都市,沉浸在一片和谐中。这种和平,当然是有段和誉的心血在内的,也和他运筹思谋密不可分。
“也正是因为段氏威望日渐,使高氏心存警觉,因此他们拒绝我朝使臣和国君会面,也不肯让出产铜之地,担心其在我们的支持下夺回大权!”想明白了其中道理,金赫看向皇帝说道。
“正是如此,可也给我们出了个难题。世上皆知大理国对我朝恭顺,却不知高氏跋扈,如果我们为此出兵讨伐必会引起群臣阻止,也使其它藩国惊恐,对我们心存芥蒂!”赵柽摸摸下巴面带难色说道。
“嗯,我朝自太祖以来朝臣一直对大理心存警惕,且存畏夷之心,一开朝议众人必会极力阻止出兵讨伐!”金赫点头道,对皇帝的看法十分同意。
“前日,我曾在廷议中略透口风,李纲认为大理乃是无用之地,兴兵讨伐,将导致劳师动众,得不偿失的后果,其他老臣也深以为然,我大宋的血勇之气已经早不如当日太祖之时了!”赵柽叹道,连李纲这种‘好战’分子都觉不宜为‘被拒’而兴兵,可见‘守内’之心已经在大宋臣民心中根深蒂固了,支持北伐金国不过是兔子急了也咬人的表现。
大理国与宋的关系也是如此,他们之间虽建立了宗藩从属关系,但由于宋朝朝臣有意疏远,这种关系并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两国也有通商,可多是在与西夏和辽关系紧张时,不得不从大理收买战马之时。靖康年间虽未断绝可也长期处于极为冷淡的状态。此种心态除了错误的认为唐朝的灭亡是缘于与南诏有关的桂林兵变而将大理国与南诏类比深为防范以外,还有大宋立国之初定下的重内轻外的治国方略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再有就是赵柽所说,宋建国后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进行的战争中屡败,失败造成的屈辱在历代皇帝和士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使他们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偏见进一步加深,先辈开疆拓土本来就不多的勇气逐渐消失殆尽,只需慎守祖宗留下的疆土,而开疆拓土或经营边徼是贪‘无用之地’。在他们看来大理国已属徼外,与交趾等化外之国并列了…
“老大,属下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金赫看着走来走去的皇帝突然说道。
“但讲无妨,只要有用,不必拘泥常理!”赵柽站住脚扭脸说道。
“老大,属下想如果大理国发生内乱,危及社稷,我们大宋受其邀出兵镇压,能否可行呢?”金赫说道。
“按理属国发生内乱或是遭受外敌入侵,宗主国出兵理所应当介入,也合情合理,这事关大国之脸面,在他国前的威信,应该不会有人阻拦!只是大理国高氏主政,赏罚政令皆出其门,国人称之为高国主,诸蛮末贡者皆先谒相国,段誉只怕没有那个胆儿!”赵柽又走了两步说道,印把子牢牢掌握在高泰明手中,段皇帝坐着冷板凳,实力悬殊,夺权岂不是鸡蛋碰石头,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去做。
“老大,如果有人看高氏擅权心中不平,愿意为段氏讨回公道呢?”金赫笑着说道。
“清君侧?!可大理**队尽在高氏一族手中,即便他们族中有人想借此夺取国相之围,但其行为危及了家族利益,必然得不到族中支持。而高氏专政,已经稳固,多年积习,势难挽回,百姓皆以视若平常,恐怕也不会轻易为此揭竿而起反对高氏,操作起来难度有些大!”赵柽摸摸下巴说道。
“老大不知,大理并不是中原,改朝换代是朝廷的当权者说了算,可大理各部世族的领主们势力很大,能与官府平起平坐。现在高氏独大,打破了部族间的平衡,尤其是侵占了各族的经济利益,他的号令各家都不买账,其也无可奈何。”金赫言道。
“大师的意思是挑拨南蛮诸部与高氏的关系,同时诱之以利,让关系本已不合的双方起争端,导致大理国内战,然后咱们以维护大义出兵予以镇压,左右其朝政,则大事可成!”赵柽眼睛一亮说道,原来大理还有这么一方势力,而边民民风彪悍,敢于反抗不公,导致大理一直上演的是三国演义,那就有机可乘了。
“老大圣明,属下以为可行!”金赫点头称是道。
“阿弥陀佛,世间怎么有你如此‘恶僧’祸乱人间,不怕佛祖将你打入阿鼻地狱吗?”赵柽双手合十高宣佛号说道。
“佛法分大小乘,有人信来世佛,有人信现世佛,老大贵为天子乃是下界的现世佛,前来拯救众生,便是小僧心中的佛祖。小僧衷心侍佛,佛祖一向慈悲,如何肯将小僧打入地狱受那轮回之苦,他日定是与佛祖同升天界的!”见皇帝开自己的玩笑,金赫也一本正经地答道。
“哈哈,将来咱们这一对恶人同升天界,也有个伴儿!”赵柽没想到一向正经的金赫会说的如此有趣,禁不住大声笑道。
“最好,最好…”金赫也大笑着应和道。
“既然如此,那就烦请大师走一趟,为大宋百姓祈福,也好消消咱们的罪业!”赵柽说道,金赫熟悉那边的情况,又身份特殊,主持大理之事正合适。
“阿弥陀佛,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小僧求之不得…”金赫俯首施礼应下道,其实他心中早已将皇帝奉为真神,认定其才是拯救天下百姓的真佛……(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另一场革命
当大家还沉浸在端午节的热闹中时,一支队伍悄悄离开京城乘舟南下。他们奉皇帝之命前往大理国,当然不再是传播友好的使团,而是一支颠覆其政权的暗箭。此次行动由情报司的力量为主,为了加强其力量,近卫队特战大队派出了一个十人小队协助。
与此同时,统御江南各军的高宠也接到了皇帝的一道密令,令其前往庐州组建滇北指挥部,统一指挥江陵镇抚司禁军,成都府路、潼川府路、梓州路、广南两路各路州军。囤积粮草物资,收集相关军事情报,加强丛林山地作战训练,一旦大理国有事即可奉命出战,迅速平定叛乱。
为了获得战略资源和打通南亚的通路,赵柽下定决心颠覆大理国现政权,成立亲宋政府,使其变成自己手中的一颗棋子。此时弓上弦刀出鞘,既然他们不肯满足自己的愿望,那也只能让他们发起一场革命了,至于是换马、还是灭国就要看形势的发展再做出相应的调整。
就在大理国的革命风暴正在赵柽的授意下酝酿之时,他又悄悄地掀起了一场革命,而这个革命却不是拓疆灭国,可这场革命要是成功的话,改变的也不只是大宋,很可能是整个世界…
粮食短缺从远古到现代一直困扰着世界,为了获取足以果腹的粮食,人们不惜自相残杀、挑起战争,可以说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就是粮食的争夺史。此时的大宋引进推广了占城稻,依靠先进的农耕技术,基本满足了需求。但是这时粮食的产量依然不高,一旦发生灾害和战争便会发生粮食短缺。而随着人口的增多这种矛盾也会日益增加,当无法满足时动乱就会随之发生。
如今大宋百分之七十的人口集中在江南。导致江南的土地日益紧张,不计土地兼并的政策使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矛盾也更加尖锐。北方地区由于战争人口锐减,且受气候所限,不适于大规模种植水稻,麦黍等农作物即便推广新的耕作技术良田的产量也只有两石,以致一个家庭至少要拥有三十亩以上的土地才能满足生活所需和缴纳各种税费,遇到灾年便成为流民,涌向江南。从而引发更大的矛盾。
而现在战争仍频繁,大量军队集中在江北,这么大的地盘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