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对了,”郑斌满意的点点头。“沈氏的嫁妆不少,主上又有赐田,再加上每年伯爵的俸禄银子,足够你过日子的了,不过容二十九叔再多嘴一句,女人有几个就可以了,再多主上那边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有疙瘩的。”

    “二十九叔的意思?”

    “不,不是这个意思,”郑斌仿佛猜出了郑克爽的所思所想,急忙摇头。“如今台湾男多女少,主上为此头疼不已,你该为主上分忧才是。”

    郑克爽恍然大悟:“多谢二十九叔提点,我知道了”

157。澳门和长崎

    由于玫瑰夫人号属于船长本人,所以澳门的评议会是在整整两个半月之后才发现这条主要在东亚跑近海贸易的商船神秘失踪的,对于各种可能性都作出判断之后,澳门评议会认定该船是闯关失败后落到了明郑政权的手中,这个认定当即震惊了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他们不敢相信,明郑真的动手了。

    然而不管相不相信,船确认是失踪了,为了确认事情的真相,在农历新年过后不久,澳门方面就通过英国助澎湖商馆向明郑方面试探的提出赎回人船的要求。

    对于葡萄牙人这种近似旁敲侧击的要求,遵奉郑克臧旨意的通商司对外明确表示没有遇到过什么玫瑰夫人号,由于该船正在外人罕至的打狗港内拆修,因此死无对证的葡萄牙人在一筹莫展中被迫相信或许只是一场海难。

    不过在不知道明郑虚实的情况下,澳门的葡萄牙人即不敢尝试在未经明郑政权许可的情况下再次冒险穿越台湾海域,也不敢拒绝明郑方面通过英国人再度提出的进入那霸海域必须缴纳通海税的要求,只是因为顾忌到与广州方面的贸易,所以葡萄牙船主们宁可选择缴纳通海税也不愿放弃那霸改由澎湖作为中转港口。

    葡萄牙人当然不甘心自己的损失,此时由浙江巡抚任上调升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赵士麟受命重组广东水师,他一方面在碣石镇设立水师兵营,另一方面便找上了澳门的葡萄牙人。

    “文大人,赵制军知道贵方的商船为海逆所坏,深为惋惜。”由于康熙不愿意光明正大的邀请夷人参与剿灭明郑的军事行动中,所以赵士麟也只能派出自己的幕僚出面,不过宰相门前七品官,自觉地位高过夷人甚多的某举人似乎连客套话都不会说了。“如今朝廷将再度征讨海逆,正好为贵国报仇,朝廷如此恩德,贵方是否也要报效一二呢?”

    “赵总督是什么意思?”文礼士直截了当的问到。“是要我们付钱吗?”文礼士不待这名幕僚回答,头已经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根据我们跟明国的约定,除了地价银以外,我们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所以,很遗憾,我无法向商人们收取这笔银子。”

    “那是贵国与前明的约定,不要忘记了现在已经是大清的天下了。”某举人鄙夷的撇了撇嘴,他本想借机索要一笔,但还没开口就被对方挡了回来,心里自然不太舒服,然而赵士麟的要求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所以他也不能本末倒置了。“当然,朝廷是不会要尔等蕞尔小邦的银子的,不过,制军大人希望贵方能提供几条炮船”

    “船?”文礼士仿佛吓了一条,随即忙不迭的拒绝道。“不,不,在澳门的葡萄牙人是商人、传教士,不是军人,所以,请您务必明确转达给赵总督阁下,我们是不会参与任何的战争的,特别是贵国的内战。”

    这只是文礼士拿捏的说词,如果广东方面愿意在某些方面松松口,他也就答应了,但这位总督幕僚却是听不出这重意思,当下脸色就一沉:“你可要想好了,若是不从朝廷的征调,一两生丝、一斤茶叶都休想要了。”

    边上的澳门评议员一个个惊慌失措,只有文礼士还一副笃定的样子:“这位大人,贵国已经宣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禁海,上述三省,片板都不准下海,那么贵国生产出来的这么多生丝、丝绸、茶叶不通过我们贩卖,难道准备烂在国内吗?”

    幕僚的脸上如猪肝一般,就听文礼士继续着:“贵国征服大员,动员的陆军,准备建立的海军,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想来赵总督也头疼吧,我不敢想象这个时候贵国会在这个时候再关上对外贸易的最后一道门。”

    “蛮夷!竟敢臆断朝廷施政!”某举人咆哮一声,随即拂袖而去,骇得香山知县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只留下面面相觑的葡萄牙人。

    “总督阁下,我对你不经过评议会就擅自决定拒绝跟清国人的合作表示抗议。”只剩下自己人,于是有人跳出来指责文礼士的作法了。“尽管你说得很有道理,但万一清国的鞑靼统治者真的不顾一切的关闭了贸易通道,造成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

    “先生们,请不要激动好吗。”看着被鼓动起来的评议员们,文礼士解释道。“我并没有彻底拒绝清国方面的要求?不是吗,是愚蠢的清国使者自己没有听出来而已。中国有句话,叫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他们要我们出兵,自然要满足我们的要求才是,王国的海军及各位名下的武装商船绝不能无偿的使用”

    “总督阁下这话有道理。”评议员的队伍出现了分裂,有人拥护道。“鞑靼人要我们提供战船就必须保证每年向我们提供足够的生丝、丝绸和茶叶,而且价格要压低一成,不,两成,否则,我拒绝提供我的船。”

    “就是,出航一趟,不说将用去的炮弹火药,就是水手的薪水也不是小数目。”这么一说,斤斤计较的商人们开始计算自己可能的损失了。“而且能悄然无声的消灭玫瑰夫人号,显然大员的水师并非弱敌,万一出现了人员伤亡和船体损失,不行,清国必须答应补偿我们的损失,而且无论输赢都要给予合理的报酬。”

    “不,你们这是短视,”也有人表示了自己的意见。“鞑靼人一定会获得最后的胜利的,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提早下注的话,日后清国人收回澳门怎么办?给予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贸易特权怎么办?哦我的主,我已经可以想象日后的场景,这是末日,澳门的末日!”

    “你过于危言耸听了,这只是清国地方官的一次私人试探,他并不代表鞑靼人皇帝的意思,如果轻易就答应了,日后鞑靼人动辄要求咱们提供船只怎么办?我是来东方赚钱的,并不是来为鞑靼人皇帝承当劳役的”

    澳门的葡萄牙人为了是否协助清军攻打明郑的问题吵闹不休,而浙江的海贸商人此刻也急得要上吊。于是在浙江省正式执行封界令之前,数十条满载货品的商船一窝蜂的驶向那霸,还有几家海商甚至结队直驶长崎,希图在关门之前捞取上最后一票。

    且不说驶向那霸的商船中有多少幸运儿在来回的旅程中都没有被淡水队拦截,就说驶入长崎的商船吧,刚刚入港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受到了唐通事们的热烈欢迎。

    正当这些已经忘了自己民族身份的唐通事们以为打破明郑商业垄断的机会已经来到了的时候,却失望的发现,原来这只是一次回光返照。

    不甘心的唐通事们于是出谋划策着:“什么三省海禁,没有关系,我可以给您出个主意。”

    杯觥交错中的唐通事们如此建议道:“不是江苏没有禁海吗?以后你们的船可以自太仓出港,这不就齐,您放心,只要您的船能到日本,我保证您一船能赚三船的钱回去”

    浙江的商人到江苏的地盘上行事,这话也就唐通事们说说,听过的商人们大多无语,只有少部分跨省连市的官商、大豪商的脸上略有一些会意的神色。

    然而,唐通事刚刚离去,田川次郎左卫门的帖子也送到了各家中国商人的手上:“台湾郑家请咱们去赴宴,这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

    “郑家?那可是通逆啊!咱们本钱小,也没想过还能再出海,算了算了,就不去添乱了。”

    胆小力弱的,自然是不敢接这张帖子的,当然也有胆大的或是真有底气的还是接了帖子去赴宴。但所谓宴无好宴,会无好会,明郑方面说来说去无非是要么把所有运抵长崎的生丝都预先卖给东宁的商馆,要么缴纳通海税,否则一律只有击沉一条。

    “我就不信了,海那么大,贵方就能封堵得了。”尽管有些人觉得卖给东宁商馆比较稳当,但能顶着清廷禁令出海的大多都是有跟脚的人物,自然不会被田川氏的几句威胁给吓到了,更何况,这些年郑家的势力萎缩,海上也未必能一手遮天。“通海税?这不是东海龙王在的时候了”

    说这话这家在入港的时候自然是看到了有东宁旗号的福船在港里,但他却依旧认为明郑方面只是口头的恫吓,虽然他说出了大多数商人的心声,但结队开出长崎半天后就遇到的阻截,告诉他,口无遮拦的后果是什么。

    当不敢加入战斗的各家商船在四散奔逃的过程中看着这人所坐的船被在日本外海作业的明郑捕鲸船队围攻并打得起火沉没后,于是拒缴通海税的心思已经不翼而飞了,当然这也是只是针对那些有实力出海的商人而言

159。宁靖王薨了

    大量被攘挟来的百姓涌入台湾,一时间也给明郑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整个十月、十一月,营田、警察、藩库、盐铁等司都围绕着如何安置来运作,直到祭灶的前一天,将将完成了分流、入籍、授田、救济等大部分工作,至于要让这些新来的百姓安心下来,估摸着总归要等春耕开始以后才行。

    借着将这批百姓安置在彰化、诸罗、凤山、屏东四县及淡水安抚司之下的机会,郑克臧成功打散了移民中原有宗族关系。再加上之前郑克臧一直利用扩充保甲的机会源源不断的从天兴、万年等地移居老功民,使得原本错综复杂的明郑统治核心区内宗亲关系也遭到了相应程度的削弱,从而使得在台湾“王权”能够压制住了“族权”,大大的方便了明郑政权能自有效的上而下贯彻各项命令。

    此外,新县的移民拓荒和旧县的熟地归并,在农业方面,台湾逐渐出现了北部以单个家庭为核心的粮食种植和南部以成片大种植园为主的外贸经济作物种植的分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和集约的种植园经济,日渐成为了推动东宁经济复苏的两个重要的轮子

    “王久,王久你小子在家干嘛不吭声吗?”一个声音随着嘎吱的院门推开声响了起来,正在烧火做饭的王久闻讯蓬头垢面的走了出来,却发现来人是本地的甲长。“啧啧,你一个大男人,自己做饭,真不成样子。”甲长数落着,随后话锋一转。“王久啊,你小子好日子来了。”王久懵懵懂懂的看着他,一时不知所以,就听甲长说到。“甲里刚刚迁来几户温州人家,我瞅了瞅,正好有一户有两个闺女可以许人了,这不,甲里有你一个,还有许三一个都是没家室的,正好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什么?”王久一个错愕,他当然知道在台湾找个女人有多困难,原本以为不到四十岁娶不到老婆的,没曾想现在就有了机会。

    “怎么,欢喜的傻了?”甲长轻笑着。“也就是看在你小子为人老实,虽是被释俘虏,却也没有参加叛乱的份上,否则台湾的光棍那么多,这好事还是还轮得到你吗?好了,好了,抹一把脸,换身新衣服,借辆大车来,把你屋里的粮食运几屯到集上换了布匹好当聘礼,对了,酒肉也要准备好,这事过了年就办了。”

    “甲长,就这样定下来了?”王久用沾满木炭灰的手挠了挠头发,结果弄得头上都是灰。“人家能看上我吗?万一要是不答应”

    “到了东宁的地盘上,他敢不服从主上的令谕吗?”甲长脸上的笑容忽然转厉。“十五岁不嫁,家长治罪,要是不想吃牢饭,不想贬为奴工,他最好还是听话。”中国古代耕战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早嫁,缺乏人口的郑克臧自然也不例外。“还愣着在干什么,你信不过我,还信不过官府的文书吗?信不过文书,还信不过主上的话吗”

    说起来郑克臧其实也有头疼的事情,郑克爽成年离开安平城了,可李顺娘和郑克举还在。四岁多的郑克举固然无法动摇郑克臧的地位,但年轻守寡的李顺娘就有可能成为他人攻击的话题。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两人的年岁其实相差不多,又是姨娘和宗子的关系,一旦爆发出丑闻,那就是骇人听闻了。

    “李姨娘,”为了消弭这种传言的可能,郑克臧特意在年前把这位夫人请了过来。“有件事情要跟你商议一二。”郑克臧看着这位微微有些发福的妇人。“秦舍已经搬出安平城了,孤的意思,你和通舍是不是也搬出城去。”

    李顺娘也不是没有脑子的人,自然明白郑克臧忌讳什么,但她却想拿捏一下,以便为郑克举谋取更多的利益:“主上,通舍尚且年幼,我又在台湾没有什么亲人,真要是搬出安平,万一有什么照看不周的”

    “李姨娘放心。”郑克臧早就想过李顺娘会提出要求,所以当即打断了她的话。“女官处会安排人照顾姨娘和通舍的,至于田禄吗?通舍尚小,封得太高也不合时宜,孤会让经理处按伯爵的俸禄供给月例,姨娘也可以继续享有原先的待遇。”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顺娘也只好低头了:“既然主上已然安排妥当,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那就好,”郑克臧点点头,不容拒绝的吩咐着。“那就上元节后出城吧”

    李顺娘退下后,陈纤巧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如今安平城里真的冷清了。”

    “是啊,孤家寡人嘛。”郑克臧没有形象的倒在椅子上。“好在还有你们,还有孩子们。”说话间,陈纤巧来到郑克臧的身边,郑克臧一把抓住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脸旁。“否则,王图霸业也不过是一场空而已”

    “主上,”陈纤巧还没答话窗外就传来金十九的声音。“刚刚监国府急报,宁靖王有恙。”

    朱术桂已经六十七了,这个时候突然生病,而且能上报到郑克臧这边,显然是来势汹汹的,郑克臧不能不考虑到意外的发生:“立刻安排太医就症,另外传许明廷觐见。”

    说罢,郑克臧挺直了身子,冲着陈纤巧抱歉的说到:“纤巧,孤又不能陪你了”

    “宁靖王是辽王后裔,太祖皇帝第八世孙,在东宁和他关系最近的宗藩的巴东王朱尊江。”许明廷虽然转任仪制司未满一年,但对于宗室情况却滚瓜烂熟。“若不按血亲来分,目前台湾的明宗室当以鲁王朱弘恒、益王朱怡镐、周世子朱伦劻、郑王朱由格、淮王朱由桂为尊。其中鲁王朱弘恒是鲁监国之子,郑王朱由格、淮王朱由桂的血缘与毅庙(注:南明给崇祯的谥号是毅宗烈皇帝,思宗是清人官修《明史》给予的谥号)比较近。”

    “周世子?”郑克臧眉头一挑,不解的问道。“怎么朱伦劻没有继承周王的王爵吗?”

    “朱伦劻是原周王朱伦奎之弟,朱伦奎在弘光元年继承其祖父朱恭枵的爵位,隆武二年十二月死于入闽的清军之手,当时朱伦奎的世子朱敷效也在乱军中不知所踪,所以就由他来承袭周王一脉,但当时兵荒马乱的,也没人搞清他是否被绍庙(注:隆武帝)允许袭爵了,昭宗匡皇帝(注:郑成功给永历帝的谥号)因为隔着远所以也没有给他办袭爵的事,所以一直以来就是以世子的名字称呼着。”

    “表他承袭周王。”郑克臧淡淡的吩咐着,所谓表也不过就是一个形式,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