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驻日国信使
以夏日和谈有功进爵开国子、升任太子洗马、奉训大夫、正五品驻日国信使的戴叔庸此刻正在幕府刚刚任命的外交奉行(老中格)土井越中守的陪同下查看位于江户城外麯町的一片宅邸,这里未来将是华夏驻日使馆的所在。
“地方是够大了,”走完这片据说是加贺藩贡献出来的别院,戴同俭有些意犹未尽的说道。“不过土井大人,庭院的格式太过于日本化了,并不合适国信使馆的地位,还请稍后按照我方提供的建筑式样予以重建。”
土井脸色难看的回应道:“重建自然没有问题,只是幕府的财力不足”
土井越中守的话还没有说完,戴叔庸悍然打断道:“提供合适之国信使馆是两国在和约中议定的,幕府难不成想反悔不成?”
“不,不,”土井急急否认,废话,夏军还没有完全撤出江户,即便幕府想反悔也不会在此刻,更何况将军纲吉已经被夏军打怕了,又如何敢作出毁约的事情来。“只是幕府支付了三国首期赔偿后实在没有多余的钱财了。”被夏军掠走的财产要不回来,战死的旗本、足轻要安抚,还要调整一下出力大名的知行,再加上巨额赔偿,幕府财政事实上已经破产了。“所以,还请戴大人体谅,或可以从支付贵国的首期赔偿中截留一部分。”
“断无可能。”戴同俭斩金截铁的予以拒绝。“赔偿数字已经呈递我朝皇帝陛下御前,若是一分一厘的改动,就有欺君之嫌。”戴叔庸用恶意的眼光看向土井越中守。“土井大人该不是因为嫉恨本官准备予以陷害吧。”
“不敢,不敢,戴大人说笑了。”土井慌忙否认道。“下官怎么敢有这样的想法。”许是为了弥补之前的失误,土井很快提出一个建议。“如此的话只有另辟蹊径了。”
对于这个所谓的另辟蹊径,戴叔庸倒是很有兴趣:“此话怎讲?”
“别子铜山的经营权之前已经被幕府授予了豪商住友家,如今幕府又把铜山的经营权抵押给了贵国,所以下官在想,既然和约限制贵国商人进入日本内地,那么铜山的经营是不是依旧可以交给住友家,想来为了这个权力,住友家愿意奉上大笔的谢金。”
“这倒是一个解决的办法。”戴同俭知道华夏中枢索要别子铜山作为日本偿还完战争赔款的抵押物的根本目的还是保证每年上百万贯目(注:1贯目合3。75kg)铜材的输入,因此倒不是不可以继续让住友家开采的。“那就请土井大人帮着安排一下吧。”
土井听到这,终于舒了一口气。要知道住友家在十年前就从幕府获得了关于别子铜山的“永代请负(世袭经营权)”,如今幕府却出尔反尔将经营权抵押给了华夏朝廷,很是影响到了幕府的信誉。幕府即没了威信又没了信誉,统治基础便遭到了极大的削弱,这个时候能说通华夏方面将经营权继续交给住友家,显然对稳住幕府的阵脚是有好处的。至于住友家额外花钱,相信相比经营铜山的利益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住友家应该知道孰轻孰重的。
戴同俭对于自己能再次敲诈日本人一笔也很满意,于是心情大好的跟土井开起了玩笑:“土井大人,有件事情本官一直想说,只是不知道方便与否。”
话虽如此,但戴同俭并没有征询土井的意思,只是仅直说道:“本官乃是正五品驻日国信使,即便日本与我朝没有宗藩关系,但从外交礼仪上至少应该对等吧,可是大人身为老中格的外交奉行,却只有从五位下的官职,是不是过于轻视本朝了,这要是传回国内,吾皇觉得受了污辱,恐怕两国之间还要再起波折。”
华夏朝在朝鲜、琉球、越南、安南四国国信使驻地都设有对应的馆伴使的,日本虽然没有在华夏口岸设立国信使馆,但土井的外交奉行大抵也就是华夏馆伴使的身份,因此戴叔庸这话倒也没有说错,只是不知道异时空近代外交礼仪的日本人却瞠目结舌。
没错,这个时期的日本人说起来也就跟朝鲜一国曾经有断断续续的外交联系,而且对于朝鲜,日本是有心理上优势的,因此也不可能有所谓的外交对等,结果却遭到了戴叔庸的耻笑,顿时让土井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戴大人并非是日本夜郎自大,”于是土井越中守下意识的解释道。“根据神君颁定的《禁中及公家众诸法度》中的规定,老中的门第都有严格的规定,官职也是如此”
“那么本官希望土井大人禀告幕府,”戴同俭不以为然的说道。“将出任幕府外交奉行一职的老中众和奉行众的官位提高到正五位上或正五位下,否则我朝当认定幕府蔑视吾皇。”土井一皱眉,但是提高外交奉行的官职对他也算是有利的,因此尽管心中不悦,但却没有坚持,此时就听戴叔庸又道。“根据两国和约规定,我朝可以雇佣日本人出海,所以等一下还要请土井大人帮忙在江户及东海道各地招募三千名浪士。”
戴叔庸在日本招募浪士也是应总督蕃洋列国衙门的指示,要知道虽然郑克臧在纳闽都护府之下设置了六个都总管,可是其中只有陈龙、李斗角两人是原来就是实力的,因此其他四个都总管怎么在当地立足就成了问题。
夏军是国家军队,自然不能交给这些内藩诸侯掌握,而这些都总管身边可能有些亲信,但数目也绝对不会很多,或许能从国内招募一些屯户,但要训练成合格军人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就有必要替他们招募一支雇佣军去对付当地的土人。否则那就不是分茅裂土封授内藩了,而是流放或者干脆是让他们送死去。
“招募三千浪士?”土井确认道。“是用于海外吗?”戴同俭点点头,也不说明具体的用处,不过土井却没在意,只是点头道。“这是好事,幕府愿予以协助。”
这当然是好事,江户战后,浪士散落四野,对日本各地的治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且有些浪士还聚集起来向幕府申讨当初许诺的武者身份,让面对财政赤字的幕府头大如斗,如今能通过华夏方面将这些祸害统统赶到海外,自然是有利于维护幕府统治的。
好事归好事,只是浪士们也不傻,没有合理的报酬可能是不愿意离开日本到海外去,因此为了招募能顺利进行,土井问道:“不知道,贵国以什么条件征募呢?”
“凡是被招募者,授予当地新田五百亩,也就是知行五百石。”
亩和石之间其实是不能划等号的,但是日本一石的重量为三百斤,这个数字虽然比不得南中国水浇地的平均亩产量,但就所谓的旱地旱田来说是大抵相仿的。当然给这些浪士的田是不可能在华夏本土的,肯定是哪个都总管府用人,授地在哪个都总管府,而北婆罗洲和巴拉望岛上的田地虽然荒芜,但想来认真开垦之后应该不会逊于华夏国内旱地旱田的收获,因此五百亩地与知行五百石之间倒也能联系起来。
“知行五百石?”土井小小的惊呼了一声,倒不是身为五万八千石大名的土井中老大人拿不出五百石的知行,但此时的各藩藩士主体中大多是百石以下的,而一个浪士居然能从华夏人手中获得五百石,不能不让土井都感到嫉妒。“不会太高了吧。”
土井越中守的言下之意是五百石太多了,可能让浪士们不敢相信,但戴同俭却嗤之以鼻,要知道南洋这边缺的就是人,至于土地嘛,每一家都总管都差不多有方圆二万里(4000km??)的领地,区区五百亩又算得了什么。
“这是要他们用命去搏的,又怎么能说高了呢?”看到摇头晃脑,就差说自己是败家子的土井,戴叔庸冷冷一笑。“天下之大可是超乎贵国想象的。”鄙视了夜郎自大的日本人一番后,戴叔庸继续说道。“等被雇浪士立足且拿到知行之后,还准其返回日本接家人眷属同去领地。”根据华夏朝中枢的如意算盘,在远离日本之后,在陌生的环境中这批浪士迟早会被主流社会所同化,成为华夏朝的子民。“不过条件虽好,也不是什么歪瓜裂枣都收的。”
被震慑的土井越中守恭恭敬敬的问道:“还请戴大人明示。”
“要骠勇健捷之士,那种在江户之战中混日子的家伙就不要收进来了。”戴叔庸的话又让土井一阵脸红,但戴叔庸却没有心思考虑土井的心情,他继续说道。“还要自备武具,最好是自备太刀和铁炮,实在不行朱枪也可以。马什么的,就不用了,海路遥遥,还占舱位。”话虽如此,但戴叔庸的潜台词是看不起日本的骡子。“至于甲胄吗?相信浪士中也不会有几个拥有的,这没关系,本朝既然用他们,自然不会当成炮灰,到时候点检合格后会发给他们鲨鱼皮、鲲皮胴具的”
华夏朝的大手笔又一次震动了土井,他猛的一激灵,点头应道:“请戴大人放心,此事我一定替大人办妥了”
492。年赐和郑歆柔
由于武昌只是华夏朝的行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首都,因此郑克臧并没有在城内大肆兴建宫城的企图,相反他在城外凤凰山圈地兴建离宫,因此由前明楚王宫、清湖广总督衙门改成的昌庆宫实际上只是方便处理内外政事的办公地而已。只是凤凰山行宫尚未建成,所以郑克臧和他的后妃们只能暂时居住在昌庆宫内,不过这样的环境对于习惯了安平城堡的郑克臧和陈纤巧诸女而言倒也并不觉得太过局促。
这一天,昌钦宫东南角上的南书房里,执掌内廷支度处的内大臣姬伯春恭恭敬敬的将一札厚厚的文本呈到郑克臧的面前:“圣上,这是年节内廷赏赐的明细,请圣上御览。”
内大臣是指可以过问或掌握内廷职司的大臣,与副相之尊的内阁大臣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地位却天差地别。这是因为内大臣一职可以是遥领、可以是兼差、也可以是专任,或者干脆是爵臣、勋臣、大臣以及致使元老的加衔,所以内大臣一职本身没有所谓的品级,内大臣之间的地位区分关键还看他们的本官品阶。
之所以要如此安排,则主要是为了压制可能出现的阉寺和宫廷女官擅权局面,而且内大臣人数众多,自然也不可能串通起来沆瀣一气蒙蔽君皇,即便有谁弄权尾大不掉,郑克臧和嗣皇帝也可以轻易借用其他内大臣之手将其架空。
当然,除了内大臣一职以外,华夏肇建之后的内廷设置也跟郑藩时代略有一点不同,即在原来内廷经理处、内侍处、女侍处、内造局、内库房的基础上又增设了负责预算和审计的支度处来制衡权力过大的经理处。另外原本只负责随扈的侍卫处也扩大为头道门侍卫、二道门侍卫、随扈侍卫、皇子(女)侍卫、皇亲侍卫等五个单位。
看到郑克臧拿起了翻阅,姬伯春轻声解说道:“赏赐名单包括在京流外四等以上官吏及分省勋臣、爵臣、弼德院大臣和致仕元老。另外百官女眷的赏赐名单已经呈给皇后娘娘了。”
“京城居,大不易。”郑克臧一边说一边点头。“每年这个时候卿等都费心思了。”
费心思,那是当然的了,这赏赐名单好做,赏赐的东西却十分繁琐,要根据品级不同来给予不同的待遇,绝非一刀切就可以的。
譬如说五品及五品以下官吏,因为平时俸禄较低的原因,年节的赏赐就要以生肉、棉布、燃煤、油盐糖米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四品及四品以上因为俸禄较高,所以年节赏赐就可以给予御窑瓷器、御供丝绸等高价值的使用品;宗室、外派爵臣、勋臣、弼德院大臣、致仕老臣则是赐服、赐字等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至于陈纤巧这边赏赐女眷的则又是另外一套。
好在,这些东西大多数是经理处自行经营或生产的,算是郑克臧自己摸口袋给百官的体己,否则算到朝廷预算中,恐怕内阁和度支衙门连哭的心思都没了。这也就是郑克臧为什么要大肆圈占皇庄、皇产的原因,否则他也拿不出这笔钱来,只是郑克臧不像前明和北面的清廷那样善财难舍,他知道怎么赚钱,更知道怎么花钱才能安抚百官。
“做得不错,”郑克臧翻看完整个明细夸赞了一句,随即有些疑惑的问道。“朕记得让支度处做一个预算,给武昌太学的生员也赐棉衣一套、棉鞋一双的,怎么,没有做上单子?”
姬伯春回应道:“回圣上的话,臣以为若是给武昌太学生员赐衣鞋,那各省太学是不是要一体赏赐呢?若是单赐武昌一地,而不遍及天下,臣恐有厚此薄彼之说,有负圣上圣明。可若是诸省太学遍赐的话,那各地府学、县学要不要赐呢?支度处感到此事重大,不敢擅专,所以就没有列入具体赏赐的细目中。”
郑克臧一愣,随即轻笑起来:“原来如此,卿这是在劝谏朕吧。不过或有些道理,是朕太过随意了。没错,三学生员都是预备的官吏,自是不能厚此薄彼。也罢,反正伊等尚未正式入仕,姑且就排除在赏赐名录之外吧。”
姬伯春顾不得抹去头上的冷汗,俯身颂道:“圣上圣明”
郑克臧正要摆手让他起身,一名内侍在书房外开口道:“启禀皇爷,皇后娘娘那边派人传话,说是时候不早了,请皇爷过去用膳。”
与后妃一起用晚餐是郑克臧自己定下的规矩,常年戎马在外的他很喜欢这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感觉,所以这次也不例外,一听陈纤巧那边派人来催请,当即便从御案后站了起来:“姬卿,无事便跪安吧。”
姬伯春自是识趣的,当即叩拜退下,由内侍引领退出宫城。随后郑克臧也离开南书房,安步当车,转过几个回廊,穿过几道角门,便来到了挂着“清乐阁”的膳殿。一见到郑克臧进来,恭候多时的陈纤巧便带诸女跪伏迎驾,郑克臧命众人起身,这才依次坐下。
按照规矩,郑克臧自然是和皇后陈纤巧并坐,在他的左手边坐着的是贵妃李氏。
华夏的内廷嫔妃位有点大杂烩的感觉,在皇后之下依次是皇贵妃和两位贵妃,接下来是等而下之的文、姝、惠、贤、宸、丽、淑、德、昭、容、明、仪十二妃,妃下设九嫔,九嫔之下又有授予新入宫的美人、贵人若干。
按道理来说,李氏作为朝鲜王女,郑克臧领前明双国公爵的时候的潮国公夫人,是跟漳国公夫人陈纤巧分庭抗礼的存在,在陈纤巧成为皇后之后,她至少应该是次一等的皇贵妃才是,绝不应该是第三等贵妃,然而恰恰是因为她朝鲜公主的身份,郑克臧才硬把她压在贵妃位上,以彻底杜绝她及她背后的朝鲜方面染指华夏中宫的野心。
李贵妃的对面是惠妃谢紫菱,当然谢紫菱坐这个位置是因为她最年长,而非在十二妃中最受宠。李贵妃的下首依次是昭妃童春娘和宸妃方玉娘,谢紫菱的下首是丽妃冯莲娘和明妃耿糖儿,由于十二妃的地位相同,实际上这样的座次并没有讲究。再接下来就是九嫔一级的了,不过华夏内廷如今只有两位嫔,都是来自安南,分别是温嫔阮氏、柔嫔胡氏。再有就是这几年新近入宫的美人刘氏、晁氏、白氏,贵人晋氏四人。
除了这些后妃以后,那些年幼的皇子、皇女也各自跟着母亲一起落座,只不过年长如郑洋、郑涤这样年长的皇子已经到地方熟悉政务、德安公主郑歆佳等年长的皇女已经嫁人,至于年纪再一次一点的笙官、宁官、周官等皇子也已经入幼武学学习,剩下的也只有还不到六岁的敏官、汤官几个年龄相近的姊妹会陪着用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