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美国当大师-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君姓孟名宪承,江苏武进人,也是生于1894年。现今正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而他今年下半年就会去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继续深造。

    回国后,他先后在东南大学、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1951年出任华东师范大学第一任校长,没错,史实如此。

    什么叫做relationship,这就叫做relationship!

    原本那条时间线上的袁燕倏要不是英年早逝,就凭他这点社会关系那将来必定也能拥有自己的百科词条啊。

    他们两人稍稍寒暄了几句,就并肩走出了这个在袁燕倏眼中俗不可耐的大火车站。

    未来的华师大校长热情地邀请道:“鸿渐,要不你上我那里将就几天,华府这边可不像纽约,这里的酒店对我们中国人可不大那个……友好啊。”

    而袁大师一边扬手叫出租马车,一边满不在乎地道:“酒店就不劳老弟费心了,我已经预定好了。”

    他这次订的饭店叫做罗斯伍德(rosewood玫瑰木)。这家酒店看上去不太起眼,方方正正的像是一座大厂房,但是它也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高档酒店。所以袁燕倏这个中国人在前台就遇到了一个软钉子和一张扑克脸。

    “先生,不好意思。我们这里的房间都满了。”

    “哦,是这样的吗?”袁大师挑了挑眉毛道,“没关系,我的秘书帮我预定过了。而且我的行李也应该到了。”

    那个前台却皱了皱眉头,翻开记录本子疑惑地问道:“请问你是……”

    “袁先生是吧?我是罗斯伍德的领班。”就在这时,从后面转出来一位笑容满面的管理人员,十分客气地说道,“袁先生,你的行李都到了,已经为你送到房间里面了。”

    袁燕倏如今那也是有钱人了,不是那种背个包就能上路的驴客,来华盛顿就带一个小箱子像话吗?

    他的那么多对应不同场合的衣服一个箱子怎么够呢,自然要把行李给托运过来的咯。

    这位领班随手拿起一串钥匙,热情地道:“我来带你们两位上去。”

    好吧,袁大师的面子现在就这么大,大到足够大堂领班亲自服务的地步了。一方面因为他是著名小说家,一方面因为他是华尔街大亨的好友。

    对他来说,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当然这需要他继续努力。

    袁燕倏挑这家酒店也是有自己考虑的。玫瑰木就位于乔治城附近,距离白宫和国务院也不过是步行半小时的距离。

    我们的袁大师来一趟华盛顿,总不见得和休斯国务卿见一面就回纽约了。他还有着其他计划呢。当然啦,如果能和哈丁总统混个脸熟,再和柯立芝副总统加深一下关系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如果还能多结识一些政府官员和元老院元老,这对他的“宏伟计划”也十分有帮助。

    而酒店旁边是孟宪承就读的乔治华盛顿大学。

    这所以美国国父命名的高等学府自然也是名校了。它的哥伦比亚文理学院是美利坚最古老的,也是最早有资格授予“哲学博士”的教育机构。(笔者注:再解释一次,哲学博士phd。并非是哲学类的博士,而是荣誉头衔。)

    根据袁燕倏知道的历史,有一位大人物将会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抵达华盛顿。他不但会得到哈丁总统的接见,并且要在这所大学发表一次学术演讲。

    而这位历史名人也会下榻这座酒店。

第四十三章 钱老师

    本章副标题:历史真相原来是酱紫滴!

    ………………

    “袁先生,你对这间客房还算满意吗?”

    玫瑰木酒店只有五层,这间房间就在顶层。虽说不是顶级的总统套房,不过也是第二等级的行政套房了。而且客房布置得相当豪华,采用的也是美国人非常喜欢的洛可可风格。

    当然对于袁燕倏和孟宪承这样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来说,这种风格有点太过繁复和柔腻了,颜色也太过艳丽让人眼晕。

    可是他们再不喜欢,也能看得出这套客房够档次啊。面积至少在七十平方米以上,除了一间看得到窗外小河的水景卧室之外,还有独立的书房和会客室。

    当然这不能和袁大师现在住的那套豪华公寓比,不过比起这两位学生曾经和现在租住的破公寓那可要强得多了。

    我们的袁大师在客房里面绕了一圈,还算满意地点了点头,就听到……

    “啵!”

    这自然是香槟酒开瓶的声音,住这种房间哪有不送香槟的呢。

    大堂领班不等他的要求,就很是殷勤地为他们两位倒了两杯香槟。然后垂手恭敬地问道:“袁先生,你还需要什么服务吗?”

    “不需要了。”袁燕倏摇了摇头,熟练地从钱包里面掏出一张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塞在了对方手里道,“谢谢了,先生。”

    别忘记,十美元在当时可是一位熟练工人的周薪啊。而咖啡才五分钱一杯,十美元的咖啡一口气喝下去都能喝出心动过速来。

    这位领班的脸上笑意更是浓了几分,腰也弯得更低了一点,更加殷勤地道:“袁先生,请叫我弗兰克。如果你有什么需要请打电话给总台直接找我。”

    等弗兰克出了门,袁大师拿起一杯香槟递给自己的老朋友道:“伯洪,让我们提前祝贺你获得硕士学位。”

    孟宪承接过酒杯道:“鸿渐,那我也要提前祝贺你获得博士学位了。”

    两人哈哈一笑,干了一杯。

    孟宪承吁了一口气,摇着头道:“鸿渐,你可不要怪我小看你啊。可是我真的没想到你能在纽约闹出那么大明堂来。而且你还居然会写小说……”

    他钦佩地说道:“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鸿渐!”

    袁燕倏微微一笑,立马接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伯洪老弟何见事之晚乎!”

    这两位的对答其实出自《资治通鉴》里面鲁肃和吕蒙的著名对话,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成语的来历。

    所以说,如果我们的袁大师如果不是继承他大曾伯祖父的国学底子,在这年头都不知道该怎么和赛里斯知识分子交流。

    “伯洪,坐吧。”袁大师招呼了一声,两人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他掏出一根雪茄,一边点烟一边随口问道:“最近你家里面还好吧?”

    孟宪承接口道:“我家里面倒是还好,世面也算是平静……”

    说句真格的,在淞沪会站之前,江浙沪大包邮帝国虽称不上世外桃源,不过真的还算是安稳之地。当然啦,1924会有一场江浙战争,1927年还有北伐和四一二。

    不过在这两年,江浙沪地区既不会有天灾也不会有**。至于《多收了三五斗》这种戏码……这帮穷棒子还能吃上饭那就不错了。

    “哦,潜庐先生写信给我问起你的消息,信里面还自承他当年算是走了眼,居然会说你不会有什么出息。对了,他写给的信你收到了吧?”

    “这个……”

    袁燕倏对这位潜庐先生的感觉那是相当滴复杂。

    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也是无锡人。此君也是民国期间的著名教育家和国学家。1913年任无锡县立第一小学文史地教员。也就是说,这位钱老先生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之一。

    而当年钱老先生就觉得袁燕倏缺少了那么一股子精气神,还恨铁不成钢地断言自己这位学生人虽然聪明,不过将来必定成不了大器。所以……

    色佛撒,怪不得《围城》的男主角叫方鸿渐呢呢呢!!!

    没错啦没错啦没错啦,钱基博在1910年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名字就叫……钱钟书呐呐呐!!!

    我们的袁大师现在明白事情是这个样子的:钱基博有个学生叫袁燕倏字鸿渐,而他的儿子钱钟书肯定从他老子的口中知道有这么一位有点小聪明却没有大毅力的学生。等到今年钱小朋友还会知道袁燕倏从美国带回来一个欧洲克莱顿大学的phd。

    于是钱钟书小朋友就把《围城》的主人公命名为方鸿渐!

    原来这就是历史真相,自己的大曾伯祖父袁鸿渐真的就是方鸿渐的原型啊啊啊!!!

    这真叫人情以何堪、情以何堪、情以何堪?!

    哎呀,自己以后可是新古典自由主义大师,如此一来的话这条时间线上岂不是就没有《围城》了吗?!

    这可……太好了!

    对了,现在这位钱小朋友过的也挺惨的。

    钱钟书出生之后过继给他伯父,著名书法家钱基成。而钱基成因为老年无子所以对这个嗣子未免宠爱了一些,对他采取放羊式教育,每天下午授课,上午则带着他上茶馆听说书。所以钱小朋友逐渐染上了晚起晚睡、贪吃贪玩的坏习惯,成了个小公子哥儿。

    可是1920年钱基成过世,钱基博开始直接管教自己的儿子,为了让他赶上新式教育的进度,给钱小朋友恶补数学。可儿子就是不开窍,气得他老子只好进行**的教育了。

    老天开眼呐。谁叫你拿我们老袁家的人开涮的?等老子回国之后……哼哼!

    “这个……你不说我都忘了,我确实收到他老人家的慰问信了。可是当时太忙都没有回信。罪过罪过。”

    袁燕倏一拍大腿,有些激动地道:“我等会就给他写信,顺便……问问他公子的近况。”

    “他的公子?”孟宪承纳闷地道,“潜庐老师的公子好像才十岁,你认识他?”

    我们的袁大师狠狠地点了一下头道:“认识啊,那是一个goodboy。将来肯定有出息!”

第四十四章 麻圣经

    本章副标题:东南西北风起华盛顿

    ………………

    “对了,鸿渐。我还没有恭贺你订婚之喜呢。你这位西方博士这下可就成了南洋豪门的东床快婿,如果将来又当上北洋政府高官,那就凑成大四喜!到时候可要提携小弟一把啊。”

    他们两个之间交情算是深厚,孟宪承性子也挺诙谐,于是就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东南西北,哈哈哈……”我们的袁大师也被逗乐了,“那等我回到‘中’国,成了‘红’人,‘发’了大财,一定建个大三元大学请你当校长!”

    “哈哈哈……”两个老朋友相视大笑。

    袁燕倏收住笑声问道:“伯洪,既然你说到麻将了,那我正想问问你这位144号麻将俱乐部华盛顿分部主席,你们现在进展的如何,招收了多少会员了啊?”

    我们的袁大师既然要推广赛里斯传统文化,自然不可能局限在纽约一地。可惜他在其他地方认识的人不多,只好委托骆普祥会长了。不过他在华盛顿可有着一位教育家朋友啊。

    听到这个问题,孟宪承有些兴奋地道:“我们这里已经有五十多位固定会员了,有兴趣的人都过百了。我正想写信给你问你多要几副麻将牌呢。”

    这个成绩比起纽约总部现在超过四位数的会员数字自然不算什么,不过考虑到华盛顿没有唐人街只能靠几位留学生当麻将教员。

    孟宪承又没有袁燕倏那么交游广阔,还算是差强人意吧。

    “鸿渐,我还按照你的吩咐,编了一套麻将教材。”说着这位教育家就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

    袁大师精神一振,急忙伸出手道:“快拿来给我看看……”

    “《144张牌的艺术(theartofthe144cards)》,又名《麻将之道(thewayofmahjong)》,是全世界第一本面向非中文母语爱好者的麻将教科书。”

    “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和西方麻将运动的发展,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面就被翻译成几十门语言,行销全世界。据说到了二十一世纪,这本小册子的销售量比圣经还要大。因此,也被称为《麻将圣经》。”

    “而除了麻将教科书之外,这也是一本寓教于乐的中文教科书。这本书的共同署名作者之一,袁燕倏先生在第一版的序言中宣称,只要学会麻将牌就能学会中文日常用语,只要掌握这本小册子就能不带中文翻译地跑遍全中国。”

    “当然,他的话有些夸大之处。不过这本教科书确实对西方中文学习者的帮助很大,让很多原本认为中文十分艰深且枯燥的西方学习者在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学习中文的乐趣。”

    “而且由于麻将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成了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公论,所以很多西方人从小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麻将,期间也学会了各种中文麻将术语。从而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今天能见到这么多操着流利中文的西方人,这本书居功至伟。”

    “就像袁燕倏先生本人说的那样,这其中的大部分功劳都要归于这本书的真正作者,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孟宪承先生。当然,他之所以会编撰《144张牌的艺术》是收到了袁燕倏先生的委托。”

    “他们两位和第一任144号俱乐部主席,骆普祥先生一起,被誉为‘麻坛三杰’。”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就对这本小册子和用麻将学习中文的方式赞誉有加。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一位语言奇才。1919年8月,他被任命为首任驻华语言军官,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汉语。1920年8月,第二次来华,正式就任驻华语言军官,在北京华北协和语言学校继续学习汉语。”

    “等到1921年底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144张牌的艺术》的时候,不由得惊叹道,如果一开始就用这样的方式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他掌握这门语言的速度会快上一倍。”

    “史迪威大力地在当时驻华美军部队当中推行麻将运动。而这些军官士兵回到美国之后又在军中掀起了麻将狂潮。以至于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队后勤部门不得不印刷和扑克牌一样多的纸质麻将牌供应前线作战部队。”

    “直到二十一世纪,美军都会举办年度麻将竞赛。为了纪念第一位在美军中推动麻将运动的人,这项奖杯称为‘约瑟夫…史迪威奖’。这也是目前麻将四大公开赛以外最为重要的奖项之一。”

    “另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兼哲学大师,也是袁燕倏先生的好友,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更是把麻将称之为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灯。他的《逻辑哲学论》再版题赠就是:献给neo…玉an和他的144位小精灵。”

    “1926年,被证明总是与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维特根斯坦离开了‘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结束了乡村教师的职位。在那个时候他收到了袁燕倏先生的礼物,一副麻将牌和一本《144张牌的艺术》,从此他就成了麻将的忠实拥趸。”

    “1947年,坚信哲学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维特根斯坦从剑桥三一学院辞职,以专心在欧洲各国推广麻将运动,并且成为欧洲麻将联合俱乐部的名誉主席。”

    “罗素曾经说过,维根斯坦和袁燕倏两位正是天才人物最完美的范例,他们都对人生充满着热忱、深刻的思考,所以他们才会对麻将运动有着狂热的喜爱。这是因为麻将就是人生(majhongislife。)。”

    “在袁先生的影响下,本来就有着赌徒之称的山本五十六也成了麻将爱好者,并且把这项爱好带进了日本海军。后来日本联合舰队旗舰大和号航空母舰的外号就是‘大和麻将馆’,因为大和号上面的航空队都以麻将牌为呼号。”(笔者注:有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