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瑞安短篇武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温瑞安短篇武侠-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黄河泛滥,吞噬四省十八县,南方百姓,发动赈灾募捐,得银六百万两,分三批押送,敖曼余为了争得总指挥的位置,不惜单剑奋身,比武十七阵,连伤十一人败四人杀二人,终于当成了押运灾银的总统领。

——他不是不要当官的吗?

不管如何,他在这一次已作了一次他个人能力的大展示,当时跟他比武抢官当的高手都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败、伤、死在他那瘦骨伶仃的剑下。

不过,到头来,这趟镖银还是出了事:使得本来就没人缘的他,在江湖上更加声名狼藉。

镖银给劫了。奇怪的是,敖曼余在三百四十余里的押送途中,遭遇三次劫镖,但都能顺利打退杀败强梁贼寇,但得到了点收派集赈灾银两的叶乡之际,当着视察灾情钦差大臣面前一打开箱子,里边空空如也。赈灾大臣何华田立即下令收押敖曼余,敖曼余拒捕,谁也拿他不住,终于让他逸逃而去。

事后,我问这一路上一道押银的两名副指挥,他们都是江湖上享有盛名的人物,同时也是孙公公的心腹大将——那一趟都只屈居辅佐之职,难免“犹有余悻”。

他们是“一柱擎天”马宾和“中流砥柱”列宾。

列宾的说法是:“敖曼余太傲慢了。此人不能共事,刚愎自用。”

马宾的看法亦然:“姓敖的小子自作自受,失镖的事,全是他一人失职,连累灾民,罪不容诛。”

由于这件事牵连无辜灾民百万,我对敖氏的自命不凡、骄忽误事,也很不能原谅;可是,问题是:镖银是怎么失的呢?

列宾冷瞄着我,反问:“你哪里来的?谁派你来的?”

马宾逼了近来,冷冷地道:“你要干什么?想干什么?”

我连忙表明身份,几乎连诸葛先生的手谕和神侯府的密谕都一一出示,这才免了难。

这使我感到马宾和列宾二人态度反常,所以引起我的疑心,四处寻访,希望能找出敖曼余好好问问。

可我一直没把他给找着,不过有关他的资料我却愈却集愈多:

他原来是“正剑门”掌门人霍桑的入室弟子。霍桑本来很赏识他,但他却另创了一套“偏激奇剑”,在一次同门大比试中,他创败三十五人,剑剑走偏锋,招招另辟险径,式式自成一派。“正剑门”原是当时十大剑派中最强、最盛也最古老的一派,但这一年选拔最优秀弟子去晋升位“武学功术院”院士的门内比剑中,竟由一个不用本门正宗剑法的弟子胜出,霍长老自是大恐,霍桑一怒之下,将敖曼余逐出门墙,声言:“从今而后,一刀两断,不许见邪派剑术,道消魔长;不忍见正道剑法,毁于邪魔!”

敖曼余本就是孤儿,他也无所谓(究竟有没有因而伤心沮丧,坦白说,我也不知,我只是猜虑的:人说敖曼余一向目中无人,我行我素,我却认为目无余子多是因为别人先没看得起他,他才会索性看不见人,而我行我素泰半是由于他人不能认同而施的一种迫于无奈的态度。),依然仗剑(他的“偏剑”)行天下。之后就是这样子:赏识他的人,官方如他,他不理,说是这时局里宁可当通缉犯也不当欺民官。官家的人都火了他。

武林中的人,也有看得起他的,想得到他的加盟,他也一样相应处理,说“独来独往,自由自在,不想任人差遣”,要有人欺他人孤势单,他一定反击,别人踩他脚趾他就砍人尾巴,别人敬他一尺他就敬人一丈。根据资料的蛛丝马迹,他确曾仗剑管了不少不平事,帮了不少可怜人,但他帮的人都是无名无权无势的,他得罪的人可都是惹不得的。

最糟糕的是:他并不完全是只身孤影,单枪匹马的,他对招揽他的不一定理睬,但对年轻一辈的无名之士,却屡肯予以提拔协助,在武术上乃至江湖上扬名立万的险途上,不惜费心耗力,不时给予指点、支持、甚至还加以激励、鞭策,这当然使他也有一干江湖上的后起之秀拥戴,但却带来了三大弊病:

一,这些后起之秀,本身并没有什么名气、势力,但因涉世未深,血气方刚,容易生事结仇,人多把这怨气归结到敖曼余头上来。

二,敖曼余门下有了这帮年轻冲动之士,颇惹人注目,人以为他孤傲不辟,也就罢了,老成群结党,自立门户,却是武林中名门各派之大忌。

三,敖曼余花了太多时间,照顾这些武林新秀、江湖后浪,但这些人一旦有成,第一个打倒的对象,多是敖氏自己,而敖氏本人似也不以为忤,在别人眼光看来,他简直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而这些石头往往也碍着别人的路。无论如何,他就算应付得过来,也一定得耗了不少时光与心力。

他的行事作风总是惹人生气。

终于,我觅得一个机会(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罕见的机会,我甚至为此不理天时、地利),直接问了敖曼余几句话:

“你为什么不肯当官?”

“当官来奉迎皇帝?还是渔肉百姓?这时候当官?还嫌朝廷不够乱?”

“你为啥不跟随武林前辈的步调?”

“这武林再不变,就承传不下去了。我要对得起武林先辈,就得要先废而复立。要是他们已走到绝路了,我再从后头跟着一头埋下去,还不一齐跌个永不超生了!”

“你不喜欢当官,为何又要救贪官沙朗诗?”

“他不错是个贪官,但他的确也为地方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你不要当官,为何又要千方百计去争做押镖总指挥的位子坐?”

“因为那是押送赈济黄河灾民的银两。世有上的事,我向不敢为天下先;但也有的事,我素不甘为人后。”

“那……赈款因何尽失?”

“——那箱子里根本没有银两。”

“什么!”

我一惊。

“我也是白走了一趟之后才知晓的。”他幽幽的说,他说话茫漠的神情仍逼进我的脑里,“赈灾的钱,早已给朝中大臣用光了。”

他叹息。

——我不知道他说的话是真假。天下大治就是天下大乱

也许就是因为他这种性情,所以他的劫总是一层接一层,一波复一波,一浪连一浪的。

你想,人家千辛万苦才打入钦定御准的“武学功术院”,成为一名“院士”而正有大好前程,可是,他对“武学功术院”的制度却作了尖刻的批评,这已激起衮衮诸公、各大长老的不满,加上他对一切院内的酬酢、人情收授、送礼,均都不参与,这对一向讲究“礼教”的“武学功术院”而言,自然成了可憎可厌人物。

他对这“院士”的名声竟一点也不顾惜。

你看,那一趟,他遇上“星州”的“七情杀星”,为报“六欲神魔”受折之仇,七名“血腥派”的“杀星”:梁一忘、何一烦、罗一担、陈一路、温一笑、孙一哭、吴一澜追杀他,他且战且逃、冒生冒死之际,居然还有闲情跑回花邦去探看他的小女友米雪花,温存一番,依依惜别之后,又再投入江湖追杀与逃亡的激流里了。

他对这江湖风波和武林传说不认真的程度,仿佛对他而言,“什么都可以”、“没什么是不可以的”。

所以当时他对我的问题,才会作出这样的回答:

“现在身逢乱世,像一些那么有本领的人怎么不肯挺身出来为天下万民作一番大事呢?”

“既是乱世,哪有说不出手做事就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事!”他故作大惊小怪的调侃道,“天下大乱就是天下大治的前身,这也没什么不好。”

“要是天下大治了呢?你还出来闯一番事业么?”

“既然已天下大治了,还用我来做事吗?何况天下既治,不久就又要乱了。”那一次,雨下得很大,下得很激越,我在雨中冒昧的逮着了他,把握时机问了这些事。

但我问的不多。

他已给包围。

围剿他的人从官方到武林,黑道和白道,包括“七情杀星”、“六欲神魔”的人,甚至连同他师门、同门都有。

我记得他的背景很孤寂,仗剑要冲杀入滂沱大雨的伏杀前,他还说了一句话:

“这场雨下得很傲慢。”

我记得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嘴边挂了半个凄伤没味的笑意。

那时他已伤得很重。

最后他死了。

却不是战死的。

他的师父捉了他的小女友米雪花,他每杀一敌,他们就割下姑娘一块肉,所以,他住了手,仍然带着那个自嘲而悲凉的笑意,反手一剑了结了他自己的性命。

——仿佛连他自己的命,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一回事。

他死了之后,那干正道人士,也没放过他的女友。

江湖上的传说,总是怕“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风”,奈何。

事后,我想起他在雨中的出手,每一剑都是偏向、偏斜、偏傲的;但他的偏锋剑从无人可接、无人能挡。

我也回忆起他步入雨中激战前的那一句话:“这场雨下得很傲慢。”

那是什么意思?

也许他只是随意说的吧。

——如果那时正有万千灿烂的夕晖,万里无云的晴空,或者万马奔腾的瀑布,他也会随口说:

“这道瀑布很傲慢。”

或者:

“这夕阳很傲慢。”

或:

“这天空很傲。”

——大概是这样的吧。

反正,人们再提起他这个人的时候,都觉得很可笑就是了。

稿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倩赴港起,历中西历牛一、冬至、平安夜、圣诞节、除夕、元旦、年三十晚、大年初一、初二、开年、人日、车公诞、接待远方来客、社内新馆调训、武术训练、歌唱练习、文学考试等欢聚后写成。

校于九三年二月二日酝酿自成一派七子赴台进期。

晚上的消失

我们已经忍无可忍。

我们被迫进行“除害”。

“除害”是这个行动的代号:要“除”的“害”,当然就是白晚!

我们是“多老会”的四大长老之二:我叫司马问,他叫司一切,是我的师弟。

我们本来还有两名师弟,他们是司空望和司徒闻。我们四人合称“望、闻,问,切”——就像一个深请歧黄之术的大夫一样,凡是有我们的地方,若有什么疑难杂症,无不“药到病除”。

故此,“多老会”能有今天的声威,我们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没有我们,“多老会”就根本不可能挤得上“七帮八会九联盟”。

上一任首领“倒开江”虞招风在位的时候,我们已是一并打天下、闯天下的功臣,“多老会”的元老虽多,但若论资历,没几个人能“老”得过我们,就更别说论功了。

虞老爷子是个不世奇才,他重用我们,视我们如心腹,待我们如手足。我们为他卖命,也是心甘情愿。

我们不是不怕死,但只要有人信得过我们可以为他死,知道我们是有用之人,且珍惜我们有用之身,我们就算为他拼死也是义无返顾的。

何况,拼死的不一定会死,敢死的不一定先死,我们都很明白这个道理。

四十多年了。那时,天下各帮各派。各门各家,为了要在“七帮八会九联盟”里坐上一把交椅,拼得你死我活,头崩额裂。那时候,“多老会”才算是刚刚在武林中冒出头来,但就凭我们四师兄弟,还有忠心耿耿的“天罗”叶灵锋,“地网”张留海等人,终于使“多老会”在武林中有了一席之地。

那是我们“多老会”的光彩。

我们大家的光荣。

可是,那一场惊心动魄,生死相搏的苦战,也使虞老爷子身负重伤,传位于虞厉之后,没多久便撒手尘寰了。

任何胜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只是这代价未免太大了……

一一一我们失去了个好主子,“多老会”也失去了个老领袖。

虞老太爷一死,其他的“七帮八会九联盟”,更加虎视眈眈。

幸好虞老头子并没让人失望。

一一一我们这干“元老”,习惯称虞招风力“虞老太爷”,而叫他儿子虞厉之为“虞老头子”。

虞老头子也是个有本领的人。

他也已有魄力。

他也很重用我们。

他并不把我们当作兄弟,手足,而是把我们当作“长老”,要我们给他指引,给他建议。而且,每遇重大的事情,他总是会来征询我们的意见。

因为有他在掌舵,而他又有我们的效命,这三十多年来,“多老会”已成为“七帮八会九联盟”里最有威望的一个派系。

在这些年来,我们不知经过了多少场战役,打败了多少敌人。多少要侵害我们的人,现在已变成白骨,变成骷髅,毒蛇已在他们的肋骨里作栖息之地,蔓葛正穿过他们眼孔里向上生长,与树齐高。我们踏着仇人的尸身,终于把难关都践为平地。

也许,我们唯一打不败的,而终于还是为他所乘的,那就是岁月。

我们都老了。

而且还会逐渐的老下去。

我们已开始感觉到后辈们越来越不尊敬我们这些老人了。

不但我们老了,虞老头子也老了。

虞老头子的儿子一一一虞永昼,外号人称“金枪不倒”,更是没把我们这些老头子瞧在眼里。

他一直都在培植他的势力。

他已迫不及待。

“三八病夫”蔡艳。“口是”庄独钟。“心非”李独错。“龙飞凤舞”宋小鸡。“大彻大悟”曾今觉。“风水轮”张壹圆……这些人全是虞永昼刻意扶植出来,一齐来逼绝我们的。

其中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人。

而是他的得力助手。

这个人姓白。由于他白天晚上,无所不在,凡是有事发生的场合他一定会在,而只要他出现便一定可把难题解决,所以大家都叫他做“白晚”:意即是“一个无论白天晚上都非要有他不可的人”。

好家伙!

这个人表面上是跟虞永昼同一鼻孔出气,但私底下却对我们必恭必敬,常常向我们表示元奈:他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一一一就这么一句,就把我们的敌意消解于无形,而且,把我们的怒意转注在虞少爷的身上!

一一一这才是个人物!

果然,这个人物不甘于长久屈人之后,在变局里取得了扭转乾坤的契机。

主要,是因为虞永昼布局拭父。

那一役,原本是虞老头子和“孤寒盟”的副盟主“逐日天王”秦向阳在“赐儿岩”上和谈,虞永昼使计,让秦向阳误以为自己中伏,情急向虞老头子反扑,结果,秦向阳和他的手下被杀,“孤寒盟”与“多老会”从此种下深仇,势成水火。

虞永昼这个逆子,趁乱拭父,可怜虞厉之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到头来却命丧在他这个不孝子手里。

据说,这个拭父的计划,就叫做“锄暴”一一一虞永昼这个逆于,把他自己那丧尽天良的行动,当作是替天行道了!

可惜他不知道还有一个运动。

这行动叫做“灭奸”。

“灭奸”行动是白晚暗中策划的。

他要“灭”的“奸”,正是虞永昼!

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黄雀”之后呢?大概还有猎人的弓吧!

虞永昼杀了老父,还没细品权力的滋味,就死在两个他至亲的人的手上。

一个是白晚。

另外一个是盛小牙。

一一一盛小牙是他的妻子。

盛小牙也是“生癣帮”帮主的长女。

虞永昼跟盛小牙结合之后,无疑即把“生癣帮”的实力合并了过来。

可是盛小牙也知道,虞永昼其实并不是真的爱她。

虞永昼之所以与她成婚,完全是因为虞老头子力主之故。

她更知道虞永昼常背着她做的是什么事:就连虞老爷子的妾侍小帽,他也跟她有染。

现在虞永昼既然杀了虞老爷子,她也杀了虞永昼,这样,就可以扭转局面,把“多老会”反过来向“生癣帮”靠拢。

反正,现任的“多老会”领袖白晚,跟她早有暖昧,而白晚也不在乎是“多老会”合并“生癣帮”,还是“生癣帮”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