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 作者:卢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弥儿 作者:卢梭-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在他的眼前工作,要在他的家里吃饭,要照他的分咐去做;在荣幸地同他一家人吃过
晚饭之后,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就回到自己家里的硬床上去睡觉。我们要一下就学会几
种职业,而且要在学做手工活的同时又不忽略其他的学习,就必须采取这样的办法。
    在做正当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是纯朴的,不要因为同虚荣搏斗,而自己又重新产生
了虚荣。由于战胜了偏见而骄傲,就等于是向偏见投降。有人说,按照奥托曼人的古老
的习惯,苏丹是一定要亲手劳动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一个国王的手所做的东西,是必
须当作杰出的作品看待的。因此,他也就堂而皇之地把他的杰出作品分派给他朝中的大
官;这些东西的价钱,是按照制造东西的人的身分来定的。在这件事情上,我认为,不
好的并不是大家所说的这种劣政,因为相反地它倒是一件好事。由于强迫大官们把他们
抢劫人民的东西拿来同他分享,苏丹就不能不相应地少去掠夺人民。这是专制制度必要
的一个缓和,没有这种缓和,这个可怕的政府就无法存在。
    这种习惯的真正坏处是,它使人认为那个可怜的人有那样大的价值。正如米达斯王
一样,他只看见他摸过的东西都变成了黄金,但是他不明了这会带来怎样的结局。为了
使我们的爱弥儿不遭到同样的结局,就不要使他的手具有这样一种发财的本领;他所做
的东西,不能按制造东西的人,而必须按那个东西的好坏决定它的价值。在人们评判他
所做的东西时,我们只允许他们把它拿来同手艺高明的师傅所做的东西相比较。他的作
品之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是由于作品的本身而不是因为它是他做的。当你看见一件做得
很好的东西时,你会说这件东西做得真好;但你不会问是谁做的?如果他自己带着骄傲
和自满的神气说是我做的,你就冷淡地回答他说,是你或是另外一个人做的,这没有什
么关系,反正是一件做得很好的东西。
    贤良的母亲,你要特别小心别人向你说一番骗人的话。即使你的儿子知道的东西很
多,你也不要相信他所知道的那些东西。如果他不幸是在巴黎长大的,而且又不幸是一
个有钱的人,那他就没有前途可言了。有熟练的艺术家在身边的时候,他也许可以学到
他们的本领,但一旦离开了艺术家,那他就什么本领也学不到了。在巴黎,有钱的人什
么都知道,而愚昧无知的只是穷人。在这个首都里,充塞着爱好艺术的男人,而爱好艺
术的女人,则尤其众多,他们做起作品来,和吉约姆先生调配颜色一样地容易。在男人
中,我知道有三个人是例外,是值得尊敬的,也许还有更多的值得尊敬的人;但在女人
中,值得尊敬的人我还一个也没有听说过,我怀疑她们当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人。一般地
说,在艺术界成名,和在法学界成名是一样的;正如成了法学博士就可以做官,一个人
成了艺术家就可以做艺术批评家。
    所以,一旦认识到懂得一门职业是一件好事,那你的孩子们即使是没有学过它也是
会懂得的,因为他们象苏黎世市的议员一样会成为师傅。不要对爱弥儿说那种恭维话,
不要他在表面上,而要他在实际上真正有那种资格。我们不要说他已经懂得了,而要让
他不声不响地去学习。让他去做他最拿手的东西,但绝不称赞他是做那种东西的大师;
不要让他在名义上,而必须要他在作品上表现他是一个工人。
    如果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使人们懂得了我的意思,那大家就可以想象得出我是怎样
在使我的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培养了他爱反复
思考的性情,从而能够消除他由于漠视别人所说的话和因自己的情绪的宁静而产生的无
所用心的样子。他必须象农民那样劳动,象哲学家那样思想,才不至于象蒙昧人那样无
所事事地过日子。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济。
    但是,我们要防止提早拿那些需要有更成熟的心灵才能理解的东西去教育学生。爱
弥儿做了工人之后,不久就会体验到他起初还只是约略见到的社会上的不平等。我教他
的那些准则,他是能够理解的,所以他以后是要按照那些准则来检验我的。由于他完全
是由我一个人单独教育的,由于他是那样清楚地看到过穷人的境遇,所以他想知道为什
么我是那么样不象穷人。也许他会突如其来地问我一些尖锐的问题:“你是一个有钱的
人,这一点,你告诉过我,而我也是看出来了的。既然有钱的人也是人,那就应该为社
会工作。你说说,你为社会做了什么工作?”一个好教师应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这我
不知道。也许他会愚蠢地向孩子叙述他给予他的教育。至于我,我就要利用我们的工场
来帮我解答这个难题。“亲爱的爱弥儿,你问得很好;如果你能够自己找到一个你感到
满意的答案,我也答应为我自己解答这个问题。我可以尽量把我多余的力量贡献于你和
穷人,我每一个星期做一张桌子或凳子,以免成为一个对谁都没有用处的人。”
    这样一来,我们又谈到我们自己了。这样一来,我们的孩子在意识到他自己以后,
就快要脱离孩子的状态了。这时候,他比以往更加感觉到对各种事物都有依赖的必要了。
我们在开头锻炼了他的身体和感官之后,又锻炼了他的思想和判断的能力。这样,我们
就能使他把四肢的运用和智力的运用结合起来;我们训练了一个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
为了造就这个人,我们还需要做的事情只是把他教育成和蔼与通情达理的人,也就是说,
用情感来使他的理性臻于完善。不过,在进入这个新的事物的阶段以前,我们回顾一下
我们刚刚过完的阶段,并且尽可能准确地看一看我们已经达到了什么境地。
    我们的学生起初是只有感觉,而现在则有了观念了;起初是只用感官去感触,而现
在能进行判断了。因为,从连续发生的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感觉的比较中,以及对这些感
觉所作的判断中,可以产生一种混合的或复合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称为观念。
    人的心灵之所以有其特点,正是由于这种观念形成的方式。能够按真正的关系形成
观念的心灵,便是健全的心灵;满足于表面关系的心灵,则是浅薄的心灵;能看出关系
的真象的人,其心灵便是有条理的;不能正确地判断关系的人,其心灵便是错乱的;虚
构出一些无论在实际上或表面上都不存在的关系的人,就是疯子;对各种关系不进行比
较的人,就是愚人。在比较观念和发现关系方面的能力是大或是小,就决定了人们的智
力是高还是低,等等。简单的观念只是由感觉的互相比较而产生的。在简单的感觉以及
在复合的感觉(我称它为简单的观念)中,是包含着判断的。从感觉中产生的判断完全
是被动的,它只能断定我们所感触的东西给予我们的感觉。从知觉或观念中产生的判断
是主动的,它要进行综合相比较,它要断定感官所不能断定的关系。全部的差别就在这
里,但是这个差别是很大的。大自然从来没有欺经过我们;欺骗我们的,始终是我们自
己。
    我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看见一个人把一块冰过的奶酪拿给一个八岁的男孩子,他不
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他把勺子拿到嘴里,他突然地冷了一下,就叫喊起来:“啊!真烫
人!”他经历了一下很猛烈的感觉,而就他所知,最猛烈的东西无过于火,因此他就以
为他被火烧烫了。可是这一次他搞错了,突然地冷一下固然使他难受,但是不会烫伤他
的。这两种感觉是不相同的,曾经经验过这两种感觉的人是不致于把它们搞混的。因此,
使他发生错误的不是感觉,而是他对感觉所作的判断。
    同样,第一次看见镜子或光学仪器的人,或者在隆冬或盛夏走进深深的地窖中的人,
或者把一只很热或很冷的手放进温水中的人,或者用两只指头交叉地转动一个小圆球的
人,也会产生这种错误的。如果他只是就他瞧见或感觉到一种情况而做判断的话,他所
做的判断便纯粹是被动的,是不至于判断错误的;但是,如果他根据事物的外表判断的
话,他就居于主动,他就要进行比较,从推理中得出他没有看到的关系;这样一来,他
就会或者可能会弄出错误的。为了纠正或防止错误,他就需要有经验。
    夜里,叫你的学生观看那些在月亮和他之间飘过的云,他便会以为云是静止的,以
为月亮是在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他之所以得出这种看法,是由于一种仓卒的推论,因为
他平常见到的是小物体比大物体动的时候多,同时,由于他不知道月亮离得远,所以在
他看来就觉得云比月亮大。当他坐在一只正在航行的船中远看岸边时,他所得出的错误
则恰恰相反,他觉得陆地在奔跑,因为他自己一点也没有动,所以他就把船、海或河以
及所有地平线上的东西都看作一个不动的整体,而把他认为是在奔跑的海岸或河岸看作
一个部分。
    孩子在第一次看见有一半截淹在水中的棍子时,他以为他看见的是一根折断了的棍
子,他的感觉是真实的;甚至我们大人,要是不知道这种现象的道理的话,也会有这种
感觉的。所以,如果你问他看见了什么的时候,他就会回答说:“一根折断了的棍子。”
他说得对,因为他的的确确觉得他看到的是一根断了的棍子。但是,如果在他判断错误,
说他看见的是一根断了的棍子之后,再经过进一步的观察,还说他看见的确实是一根断
棍子的话,那他就说错了。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主动,他的判断
不再是根据他的观察而是根据他的推理作出来的,他所断言的不是他的感觉,也就是说,
他由一种感官得到的判断已经过另一种感官检验过了。
    既然我们的一切错误都是由我们的判断产生的,则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不需要对事
物进行判断,则我们就根本不需要进行学习,我们就永远也不会自己骗自己,我们在无
知无识中反倒比我们有了各种学识还更为快乐。谁否认过在学者们的学识中有千百种真
实的事物是蒙昧无知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的呢?然而,有学问的人是不是因此就更接近真
理呢?完全相反,他们愈是前进,便愈是远离真理,因为在判断上的自负自大比知识的
增长快得多;他们每学到一个真理,同时也就会产生一百个错误的判断。的确,欧洲的
种种学术团体都无非是一些谈论虚妄之事的公开的场所;我们可以万无一失地说,在法
兰西学院中发生的错误,比在整个休伦族人中发生的错误还多。
    既然人们知道的东西愈多,则愈是容易弄出错误,所以唯一可以避免错误的办法就
是什么都不知道。不下任何判断,就不会犯什么错误。这是自然和真理给我们的教训。
除了事物和我们之间为数很少的非常明显的直接关系之外,我们对所有其他的一切当然
都是不很注意的。一个野蛮人是不愿意走去看那些精致的机器的运转和电流的奇景的。
“这对我有什么关系?”这是无知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而对智者来说,也是最宜采纳
的一句话。
    可惜,这句话对我们来说就不适宜了。由于我们对一切都要依赖,所以一切都同我
们有关系;而我们的好奇心也必然要随着我们的需要同时发展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哲
学家很好奇而野蛮人一点也不好奇的原因。后者对什么人都不需要,而前者则需要所有
一切的人,特别是需要恭维他的人。
    你也许会说我超出了自然的范围了,我可不这样认为。大自然不是按照人的偏见而
是按照人的需要选择其工具和尺度的。但需要则是随人的环境而变化的。生活在自然环
境中的自然人和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自然人是大有区别的。爱弥儿并不是一个奔逐荒野
的野蛮人,他是一个要在城市中居住的野蛮人。他必须懂得怎样在城市中满足他的需要,
怎样利用它的居民,怎样才能同他们一起生活,虽然他不象他们那样生活。
    既然是不管他愿不愿意都要依据那样多新的关系去进行判断,那么,我们就教他正
确地去判断好了。
    学习正确地判断的最好方法是这样的:它要尽量使我们的感觉过程趋于简单,而且
能够使我们不经过感觉也不至于判断错误。由此可见,虽然我们老早都能以这种感官的
印象和另一种感官的印象互相验证,但还须学会使每一种感官不需要另一种感官的帮助
而自行验证它所获得的印象,这样,每一种感觉对我们来说就能变成一个观念,而这个
观念和实际的情况往往是符合的。在这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中,我想得到的收获就是如此。
    这样的方法,要求我们必须耐心和谨慎,这一点是很多教师办不到的,然而要是学
生不具备这两种态度的话,便永远也学不会怎样正确地进行判断了。例如,当他错误地
根据表面现象把棍子看成是断了的时候,如果你为了指出他的错误就急忙把棍子从水里
拿出来,这样也许是能纠正他那不正确的看法,但你教他学到了什么东西呢?一点也没
有,因为这是他自己也能够弄明白的。啊,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才不是这样咧!问题不
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为了更好地教育他,就不能那样……
忙忙地赶紧纠正他的错误。现在,拿爱弥儿和我做个样子说明如下:
    首先,从我们所说的耐心和谨慎这两点当中的第二点来看,所有那些按照一般的方
法教育的孩子就一定会十分肯定地回答说:“当然,是一根断了的棍子。”我不相信爱
弥儿会这样回答我。由于他看不出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或假装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什么好
处,所以他绝不会忙于下什么判断,只有在有了证明的时候他才下他的判断,然而在这
件事情上要找到证明,是很不容易的。他这个人是知道我们按表面现象而作出的判断,
是多么容易受错觉的影响,所以他一定要谨慎行事。
    此外,他从经验中知道,我问他的每一个最细小的问题也是有他起先还看不出来的
一定的目的的,因此他不可能那样糊里糊涂地回答我;相反,他在回答以前要怀疑,要
注意地看,要仔仔细细地研究,他绝不会给我一个连他自己也不满意的答案;然而要使
他感到满意的话,那是不容易的。总之,无论是他或我,我们都不以我们知道事情的真
象而感到骄傲,我们引为骄傲的是不出错误。当我们所说的道理并不十分正确的时候,
反而比我们一点道理都不知道还感到狼狈。“我不知道”这句话对我们两个人来说是很
适用的,我们经常再三再四地说这句话,而说了以后,对他和对我都没有什么不好的地
方。不过,不论他是不是傻里傻气冲口而出地回答我,还是用“我不知道”这句最方便
的话来逃避回答,我都要紧跟着说:“让我们仔仔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这一根有半截是插在水中的棍子,其位置是固定地垂直放着的。由于它看起来好象
是折断了,所以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不是断了的,我们要经过许多的步骤之后,才把它
从水中拿出来看或者把我们的手放进水里去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