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首诗写迁居南村的原因和迁居后的乐趣。诗中热情赞美了南村“素心”人,表现了志同道
合的高雅而纯洁的志趣。诗人与这些纯朴的“素心”人朝夕相处,无拘无束,叙谈往事,品评文章,
感情融洽而欢乐无限。
(2)非为卜其宅:语出《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惟邻是卜。”古人在建宅前,先用占
卜的方法选取吉祥之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不是为了选择好的宅地,而是要选择好的邻居。
(3)素心人:心地纯朴的人。数(shu 暑)晨夕:渭朝夕相处。
(4)从兹役:进行这次劳动,指移居。
(5)弊庐:破旧的房屋。指移居后的住房。取足蔽床席:只要能遮蔽床和席就足够了。意谓只要
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
(6)邻曲:邻居。抗言:直言不讳地谈论。在昔:过去,这里指往古之事。
(7)奇文:指好的文章。疑义:指疑难问题。
〔译文〕
从前便想居南村,
非为选择好住宅。
闻道此间入纯补,
乐与相伴共朝夕。,
我怀此念已很久,
今日迁居南村里。
陋室何必要宽大?
遮蔽床靠愿足矣。
邻居常常相往来,
直言不讳谈往昔。
美妙文章同欣赏,
疑难问题共分析。
其二(1)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2)。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3)。
农务各自归,闲暇琢相思(4)。
相思削披衣,言笑无厌时(5)。
此理如不胜?无为忽去兹(6)。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7)。
〔注释〕
(1)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同时,对躬耕自
岭的生活也表示了适意与满足。
(2)登高:登山,指游赏。赋新诗:即作新诗。
(3)更相呼:相互招呼。斟酌:指饮酒。斟:执壶注酒。酌:饮酒。
(4)农务:指农忙时。与下句“闲暇”相对,辄:就,总是。
(5)披衣:谓披上衣服去串问。
(6)此理:指上述与邻居交往的乐趣。将:岂,难道。胜:强。高。无为:不要。去兹:离开这
里。
(7)纪:经营,料理。不吾欺:即“不欺吾”。
[译文]
春秋之季多朗日,
登高赏景咏新诗。
经过门前相呼唤,
有酒大家共饮之。
农忙时节各归去,
每有闲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门,
欢言笑语无厌时。
此情此趣岂不美?
切勿将它轻抛弃。
衣食须得自料理,
躬耕不会白费力。
和刘柴桑
〔说明〕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曾做过柴桑县
令,故称;入宋后隐居不仕,人又称之刘遗民。他与周续之、陶渊明被称为
“浔阳三隐”。
晋安帝义熙十年(414)七月,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等人结白莲社,刘程
之为社中十八贤之一。他们招陶渊明入社,渊明不肯,此诗就是他写给刘程
之的一首和诗。诗中以坦诚的态度,表明自己对躬耕足以自给、饮酒足以自
慰的隐耕生活已经十分满足,且已把生死、身名等事置之度外,别无他求,
因而不愿入庐山事佛。陶渊明时年五十岁。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1)?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2)。
良辰入奇怀,挚杖还西庐(3)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4)。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5)。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6)。
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7)。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8)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9)?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10)。
〔注释〕
(1)山泽:山林湖泽,代指隐居之处。这里指刘遗民劝作者隐居庐山。胡事:为何。乃:竟。踌
躇(chóu chú筹除):犹豫不决;住足不前。
(2)直:只,但。故:缘故。索居:独居,孤独地生活。
(3)良辰:指良辰之美景。奇:不寻常。挈(qiè窃)杖:持杖,拄杖。挈:提。西庐:指作者
在柴桑的上京里旧居。柴桑在九江县西南二十里,故称”西庐”。
(4)涂:同“途”,道路。
(5)茅茨(cí词):茅屋,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诗经?小雅?甫田》:“如茨如梁。”郑
玄笺:茨,屋盖也。”已就治:已经修补整理好。就,成。新畴:新开垦的田地。畬(yú 余):第三
年治理新垦的田地。《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苗(zī资),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6)谷风,即“榖风”,指东风。《尔雅?释天》:“东风谓之榖风。”凄薄:犹“凄紧”,寒
意逼人的意思。薄:迫。春醪(láo 劳):春酒。劬(qú渠):劳累。
(7)弱女:比喻薄酒。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草? 。》:“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 。女将嫁,
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男:喻醇酒。
(8)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共相疏:谓己与“世中事”相互疏远。
(9)称(chèn 衬):适合。奚:何。
(10)去去:指岁月的渐渐流逝。百年外:指死后。翳(yì缢)如:隐没,消失。
〔译文〕
久已招我隐庐山,
为何犹豫仍不前?
只是为我亲友故,
不忍离群心挂牵。
良辰美景入胸怀,
持杖返回西庐间。
沿途荒芜甚凄凉,
处处废墟无人烟。
简陋茅屋已修耷,
还需治理新垦田。
东风寒意渐逼人,
春酒解饥消疲倦。
薄酒虽不比佳酿、
总胜无酒使心安。
世间之事多忙碌,
我久与之相疏远。
耕田织布足自给,
除此别无他心愿。
人生百岁终将逝,
身毁名灭皆空然。
酬刘柴桑(1)
'说明'
刘柴桑,即刘程之,见前诗'说明'。
此诗与《和刘柴桑》诗当作于同一年,即义熙十年(414),陶渊明五十
岁。从诗意来看,《和刘柴桑》作于冬春之交,而此诗作于秋天。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
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
趣。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2)。
空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3)。
新葵郁北瞩,嘉穟养南畴(4)。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5)?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6)。
'注释'
(1)酬:以诗文相赠答。
(2)穷居:偏僻的住处。人用:指人事应酬。用:为。四运:四时运行。周:周而复始,循环。
(3)空:此字诸本多有不同,或作“门”,或作“桐”,或作“阎”,或作“檐”,今从焦本。
(4)牖(yǒu 有):或作“墉”,今从和陶本、焦本。牖:窗户。葵:冬葵,一种蔬菜。穟:同
“穗”。畴:田地。
(5)不:同“否”。(6)室:指妻子。登:通“得”。
'译文'
隐居偏远少应酬,
常忘四季何节候。
空旷庭院多落叶,
悲慨方知已至秋。
北窗之下葵茂盛,
禾穗饱满在南畴。
我今如若不行乐,
未知尚有来岁否?
教妻带上小儿女,
趁此良辰去远游。
和郭主簿二首
'说明'
郭主簿事迹未详。主簿为官职,主管簿籍文书。从诗中“弱子戏我侧,
学语未成音”句推测,此二诗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前后,时作者约
三十八岁左右。
这两首诗非同时所作,但主要都是写景寄怀,表现恬淡闲适的情趣与贞
洁清高的品格。
其一(1)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2)。
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3)。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4)。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5)。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6)。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7)。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8)。
此事真夏乐,聊用忘华簪(9)。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10)!
'注释'
(1)这一首诗作于仲夏之季。诗中以轻松愉快的笔触,充分展示了闲适自足的乐趣。忘却功名富
贵,享受天伦之乐,也只有古代圣贤方能牵动自己的情怀。
(2)蔼蔼(āi 矮):茂盛的样子。贮(zhù注):储存,积蓄,这里用以形容树荫的茂密浓厚。
(3)凯风:指南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因时:按照季节。回飚(biāo 标):
回旋的风。
(4)息交:停止官场中的交往。游:优游。闲业:指书琴等六艺,与仕途“正业”相对而言。
(5)余:多余,过剩。滋:生长繁殖。犹储今:还储存至今。
(6)营己:经营自己的生活。良:很。极:极限。过足:过多。钦:羡慕。
(7)春(chāng 冲):捣掉谷类的壳皮。林(shú熟):即粘高粱。多用以酿酒。自斟:自饮。
斟:往杯中倒酒。
(8)弱子:”幼小的儿子。戏:玩耍。学语未成音:刚学说后,吐字不清。
(9)真:淳真,天真。聊:暂且。华簪(zǎn):华贵的发簪。这里比喻华冠,指做官。
(10)白云:代指古时圣人。《庄子?天地》:“夫圣人?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
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怀古:即表示自己欲仿效古时圣人。一
何:多么。
'译文'
堂前林木郁葱葱,
仲夏积蓄清凉荫。
季候南风阵阵来,
旋风吹开我衣襟。
离开官场操闲业,
终日读书与弹琴。
园中蔬菜用不尽,
往年陈谷存至今。
超过需求非所钦。
我自春秫酿美酒,
酒熟自斟还自饮。
幼子玩耍在身边,
咿哑学语未正音。
生活淳真又欢乐,
功名富贵似浮云。
遥望白云去悠悠,
深深怀念古圣人。
其二(1)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2)。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3)。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4)。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5)。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6)。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7)。
检索不获展,厌厌竟良月(8)。
'注释'
(1)这一首诗作于秋季。诗中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古代幽人的企慕,既表现了诗人对山林隐逸
生活的热爱,也衬托出诗人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2)和泽:雨水和顺。周:遍。三春:春季三个月。
素秋:秋季。素:白。古人以五色配五方,西尚白;秋行于西,故曰素秋。(见《礼记?月令》)
(3)露凝:露水凝结为霜。游氛:飘游的云气。肃景:秋景。《汉书?礼乐志》:“秋气肃杀。”
澈:清澈,明净。
(4)陵:大土山。岑(cén):小而高的山。 逸峰:姿态超迈的奇峰。遥瞻:远望。
(5)开:开放。耀:耀眼;增辉。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
(6)贞秀姿:坚贞秀美的姿态。卓:直立。此处有独立不群意。霜下杰:谓松菊坚贞,不畏霜寒。
(7)衔觞:指饮酒。幽人:指古代的隐士。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抚:保持。尔:你们。诀:
法则,原则,引伸为节操。
(8)检素:检点素志;回顾本心。展:施展。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竟:终。良月:指十月。
《左传?庄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译文'
雨水调顺整春季,
秋来清凉风萧瑟。
露珠凝聚无云气,
天高肃爽景清澈。
秀逸山峰高耸立,
远眺益觉皆奇绝。
芳菊开处林增辉,
岩上青松排成列。
松菊坚贞秀美姿,
霜中挺立真豪杰。
含杯思念贤隐士,
千百年来守高节。
顾我素志未施展,
闷闷空负秋十月。
于王抚军座送客(1)
'说明'_
此诗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秋,陶渊明五十七岁。
王抚军,即江州刺史王弘。永初二年秋,庚登之入京都,谢瞻赴豫章(今
江西南昌),王弘在溢口(今九江市西)为他们设宴送别。陶渊明亦应邀在
座,此诗便是当时所作。
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点染,情感真
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2)。
爱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3)。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4)。
洲诸四缅邈,风水互乖违(5)。
瞻夕欣良宴,离言幸云悲(6)。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余辉(7)。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8)。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9)。
'注释'
(1)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
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客:兼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
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按谢瞻
永初二年(421)为豫章太守,次年瞻死,则此诗即当作于永初二年。
(2)卉(huì 会):草的总称。腓(féi 肥):草木枯萎。
(3)爱:于是。履霜节:指秋九月。《诗经?幽风?七月):“九月肃霜。”饯:以酒食送行。
将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咦登之、谢瞻。
(4)冒:覆盖。倏(shū书):忽然,疾速。
(5)洲诸:水中陆地,大者为洲,小者为淆。《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洲;小洲曰诸。”
缅邈:遥远的样子。风水互乖违:风向和水流的方向相反。乖违:违背,有分离之意。
(6)离言:离别的话语,告别之辞。聿:语助词,无义。
(7)悬车:也作“县车”。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日'
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敛余辉:收敛了残余的光辉。
谓夕阳日光渐暗。
(8)逝:去,指离去的客人。止:留,指送客的人。判:分开。旋驾:回车。迟迟:缓慢的样子。
(9)回舟:归去的舟。回:还,归。万化:万物变化,指宇宙自然之化迁。遗:忘,消失。
'译文'_
秋日凄寒风凌厉,
百草皆衰成枯萎。
眼见霜降至九月,
登高饯别送客归。
寒气肃肃宠山泽,
游云飘忽无委依。
洲诸四望天遥远。
风向水流正相背。
傍晚欣逢设佳宴,
离别话语使人悲。
晨出之鸟暮飞归,
夕阳落日残光辉。
客去我归路不同,
回车惆怅意徘徊。
目送归舟去遥远,
情随自然归空寂。
与殷晋安别并序
'说明'
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七年(411),陶渊明四十七岁。
殷氏名铁,字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椽,故称殷晋安。殷景
仁在晋安南府时,住在得阳,与陶渊明有交往。义熙七年,刘裕任太尉职,
辟殷景仁为参军。景仁离得阳东下时,陶渊明作此诗赠别。
诗人与殷景仁是隐。仕殊途,“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报负不同,
势必要各奔前程。但二人在为时不长的交往、游从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诗中着重表现了对往日交情的留恋,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旷达的胸
怀。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椽(1),因居浔阳(2),后作太尉参军(3),移家东下(4)。
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5)。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6)。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7)。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8)。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9)。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10)。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11)。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12)。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13)。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14)。
'注释'
(1)南府:是晋安郡分设的南郡。长史椽(yuàn 院):郡丞的书记。长史指郡丞;椽是掌书记之
职。
(2)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3)太尉:官名,指刘裕。
(4)东下:由浔阳去建康,顺江东下。
(5)游好:谓交游、相好。尽:极。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6)信宿:连宿两夜。《诗经?幽风?九罭):“公归不复,于女(通‘汝’)信宿。”毛传:
“再宿曰信;宿犹处也。”亦兼有流连忘返之意。《水经注?江水二》:“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酬:应对